学术投稿

两种不同营养输注方式对危重患者血糖的影响

王辉;关开泮;卢桂芳;曾勉

关键词:危重病, 营养, 血糖
摘要:目的:观察周期性与持续性营养输注方式对内科危重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交叉的自身对照方式测定40例内科危重患者周期性与持续性营养输注方式过程中的血糖水平,比较两种输注方式对危重患者血糖的影响.结果:持续性输注组总体血糖水平低于周期性输注组[(8.60±2.46)mmol/Lvs(9.11±2.88)mmol/L,P=0.000].持续性榆注组7 d血糖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而周期性输注组各天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1).持续性榆注组血糖水平波动小于周期性输注组[(2.10±0.21)mmol/Lvs(2.35±0.22)mmol/L,P=0.046].结论:持续性输注者血糖水平低于周期性输注者,且全天血糖水平波动较小,利于患者血糖控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负压检测仪在气管插管术中气管导管位置检测的运用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麻醉、急救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操作,同时它也是导致麻醉风险和相关并发症的潜在区域.若意外地将气管导管置人食管而未能及时发现则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这不仅需要麻醉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警惕,还需要有快速、可靠的气管导管位置检测仪器辅助判断.为此.我科于2007年将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李明强博士自制的负压检测仪应用于气管插管术中气管导管位置的检测.经60例气管插管术验证,该负压检测仪能快速、可靠地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峰;唐忠科;臧志文;戢运超;李明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两种不同营养输注方式对危重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周期性与持续性营养输注方式对内科危重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交叉的自身对照方式测定40例内科危重患者周期性与持续性营养输注方式过程中的血糖水平,比较两种输注方式对危重患者血糖的影响.结果:持续性输注组总体血糖水平低于周期性输注组[(8.60±2.46)mmol/Lvs(9.11±2.88)mmol/L,P=0.000].持续性榆注组7 d血糖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而周期性输注组各天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1).持续性榆注组血糖水平波动小于周期性输注组[(2.10±0.21)mmol/Lvs(2.35±0.22)mmol/L,P=0.046].结论:持续性输注者血糖水平低于周期性输注者,且全天血糖水平波动较小,利于患者血糖控制.

    作者:王辉;关开泮;卢桂芳;曾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betaloc)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均接受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其中倍他乐克组35例,对照组27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大时限(Pmax)、P波小时限(Pmin)、PD.结果:治疗后Pmax倍他乐克组(102±12)ms,对照组(115±1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倍他乐克组(27±13)ms,对照组(39±1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倍他乐克治疗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D减少,表明倍他乐克可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可能性.

    作者:陈芳;杨剑雪;周纪宁;王芳;杨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补体末端复合体(TCC)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9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来自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病例组患者均于出现症状24h内入组.在确诊当时及第1、2、3、4、6、10天各留取血液标本1次,测定血清TCC水平.梗死体积为第7天CT经Simes Somatom所提供的软件测得.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为修正的Rankin等级评分.结果:(1)病例组卒中发作初期血浆TCC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48 h TCC含量明显增加,到第6天达到高,第10天仍高.(2)血清TCC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及Rankin等级评分有相关性.结论:(1)急性脑梗死后补体激活参与了卒中后炎症反应.(2)TCC含量与梗死体积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能反映卒中时脑组织的损害程度,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简单易行、价廉有效的预测指标.

    作者:张清华;崔元孝;刘敬花;于兆昂;郑茂永;冯建利;王晓红;张桂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都江堰地区灾后儿童疾病谱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都江堰地区地震灾后儿童疾病谱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地震灾后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理了3 900例就诊儿童的患病资料,进行疾病分类、统计、描述.结果:各年龄组就诊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婴儿组(1 287例,构成比为33.0%);幼儿组(1 143例,构成比为29.3%);学龄前期组(746例,构成比为19.1%);学龄期组(698例,构成比为17.9%);新生儿组(26例,构成比为0.7%).性别比例方面显示各年龄组均为男性惠儿高于女性怠儿,总体患儿男女比例为1.12:1.新生儿组前三位疾病顺位及构成比依次为新生儿黄疸(32.1%)、新生儿脓疱疹(30.0%)、新生儿肺炎(18.7%).其他各年龄组前三位疾病均为过敏性皮疹、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但各组疾病顺位及构成比有差别.3 900例患儿各系统疾病构成比中,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33.1%),此后依次为皮肤病(28.6%)、消化系统疾病(21.2%)、中毒及意外损伤(6.2%)、泌尿系统疾病(3.2%)、传染病(1.9%)、血液系统(1.6%)、循环系统(1.1%)、神经系统(0.7%)等.结论:都江堰地区儿童患病呈多样性,但呼吸系统、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占优势,应针对疾病谱特点实施防治方案.

    作者:安涛;郭晓清;蒲秀红;李茜;邱萌;吴琼;谭焱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MNA-SF评分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MNA-SF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疗效的相关性.方法:以MNA.SF量表对入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进行评分,并分析MNA-SF评分与患者疗效的相关性.结果:105例患者中,男79例(75.2%),女26例(24.8%),平均年龄为(74.5±9.4)岁.所有患者MNA-SF评分值为3~14,其中MNA.SF评分≥11者为31例,<11者74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70.5%(74/105).按MNA-SF评分,营养正常组的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使用时间和血气改善时间分别为32.3%(10/31)、(10.3±3.1)d和(46±5.8)h,而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9%(4/31)和9.7%(3/31).营养不良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6.5%(64/74)、(26.4±10.4)d、(114±9.7)h、37.8%(28/74)和20.3%(15/74).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MNA-SF评分与上述指标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MNA-SF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评价的可靠方法,MNA-SF评分对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和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梅春;赵子文;钟维农;何卫国;曾军;刘朝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成人肠旋转不良12例诊治分析

    肠旋转不良的发病率比较高,以男性多见,其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大多数病例在新生儿期或儿童时期发病,少数病例在成人期发病[1-2].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诊治成人小肠旋转不良1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海军;韩述岭;黄祥成;甄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XCR4基因转染对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目的:观察CXCR4基因转染对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dermal muhipotent stem ceHs,dMSCs)分化、增殖、迁移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法、细胞培养分化诱导法和Transwell小室培养体系中化学趋化法,观察CXCR4基因转染后,CXCR4阳性细胞数目以及dMSCs增殖、分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CXCR4基因转染后.CXCR4阳性dMSCs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MSCs增殖能力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Transwell小室上层迁移到下层的dMS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转染CXCR4基因的dMSCs可向成脂、成骨、成肌细胞方向分化.结论:CXCR4基因转染后,dMSCs中CXCR4表达增加,并有效地增强其迁移能力,且未影响dMS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作者:宗兆文;程天民;冉新泽;粟永萍;李楠;董世武;史春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脾切除对心脏移植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测脾切除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淋巴细胞凋亡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行Wistar(供体)到SD(受体)大鼠的腹部异住心脏移植.并按实验设计将实验动物分A(对照组)、B(单纯脾切除组)、C(单纯心脏移植组)、D(心脏移植+脾切除组)4组.以光镜、电镜观测心肌的病变特点,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并观测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情况.结果:C、D组移植心脏的心肌病理及亚显微结构改变均在术后第5天重,第7天减轻.且D组的病理改变据Stanford标准明显轻于C组(P<0.05).D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17.63±4.54)d(n=12),较C组存活时间(7.47±2.24)d(n=12)明显延长(P<0.05),提示脾切除可减轻急性排斥反应、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形成的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在A组中无明显变化,在B组中术后早期一过性升高.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在C、D组中术后1、3、5、7 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D组第5、7天均明显高于C组(7.62±2.15 vs 4.21±1.72,9.41±3.82 vs 2.36±1.32;均P<0.01),且随着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逐渐减弱.结论:脾切除具有诱导心脏移植大鼠免疫耐受形成及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心脏移植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率与急性排斥反应成负相关,提示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可能是免疫耐受形成的重要机制.

    作者:朱进国;熊利华;魏益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香连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幽门螺杆菌相关难治性消化性溃疡

    目的:探讨香连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幽门螺杆菌相关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非幽门螺杆菌相关性难治性溃疡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组),另外47例接受埃索美拉唑+香连治疗(埃索美拉唑+香连组).评价两组药物对患者临床症状、内镜下溃疡改善和安全性.结果:共有9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完成试验(每组45例).埃索美拉唑+香连组在中上腹痛、上腹饱胀、症状总积分、内镜缓解率和愈合率上优于埃索美拉唑组(P<0.05),而在反酸、嗳气和烧心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上二者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香连联合埃索美拉唑可有效治疗非幽门螺杆茵相关性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香连为该类溃疡的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朱风尚;陈锡美;黄志刚;张东伟;张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甲床扩大延长术结合指动脉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手指末节横断性缺损,在临床手外伤中占相当一部分,通常采用残端修整术、邻指皮瓣修复或胸、腹部远位皮瓣修复,均会引起功能及外形恢复上的缺陷,或治疗时间上的延长.我科结合临床,利用甲床扩大结合指动脉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缺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孙超峰;陈绍宗;冯剑;高卫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异丙酚与曲马多用于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拔管期反应的作用比较

    目的:为比较曲马多与异丙酚在全身麻醉拔管期对于拔管反应的影响,为麻醉过程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全麻术毕送PACU的患者60例老年开腹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D组(异丙酚组)、T组(曲马多组)、C组(对照组).符合拨管指征时D组异丙酚0.5mg/kg,T组1 mg/kg,均稀释到10 mL静脉缓慢推注,C组10 mL生理盐水静推,2 min后吸痰拔管.观察各组拔管前5 min、吸痰时、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的4个时点的HR、MAP、SpO2;不良反应呛咳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苏醒时间.结果:HR、MAP,D组和T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组和T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spO2,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拔管时中重度呛咳率T组为3组中低,恶心呕吐发生率T组为3组中高,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减轻老年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期反应作用中同异丙酚和曲马多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都亦有各自的不足,两者镇静结合应能更好抑制拔管期反应.

    作者:薛敏仪;温力生;杨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制女性双J管取出器的临床试用

    双J管作为泌尿外科肾盂、输尿管手术的内支架引流管应用日趋广泛,这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方便患者疾病恢复期的生活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使双J管取管更为方便,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由钢丝制作而成的女性双J管取出器,经临床应用151例,使用方便,患者痛苦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四海;王荣江;王伟高;钟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潜伏期应用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加速期应用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和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正常临产,无内科合并症的初产妇80例.分为两组:A组宫口扩张1~2 cm,B组宫口扩张3~4 cm.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另选同期未施行分娩镇痛的4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1)产程时间比较,A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与c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方式比较,A组及B组阴遗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剖宫产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对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无影响,有利于阴道分娩,无增加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无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作者:雷蔚华;张玉洁;康佳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沉默对肺腺癌细胞侵袭、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粢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hTERT的siRNA表达质粒转染A549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确定有效后,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成功构建靶向hTERT的siRNA表达质粒.实验组siRNA转染后的细胞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减弱(P<0.01),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表现出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测定显示,实验组siRNA转染48 h后,肿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靶向hTERT的siRNA转染后可以显著降低A549细胞侵袭能力,抑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周雪峰;王建军;王家顺;潘永成;李劲松;汪文东;赵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豆状核变性1例

    患者男,19岁,因无明显诱因发热3d后,出现疲乏,尿黄,全身皮肤、巩膜迅速深度黄染5 d在外院治疗.当时查体:体温38℃左右.伴有咽痛.

    作者:戴琳;冯筱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盐酸戊乙奎醚在门诊早孕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在门诊早孕人工流产中的作用.方法:将早期妊娠自愿要求终止的妇女分为两组,两组术中都使用安慰剂,观察组术前15~30 min肌注PHC 1 mg,对照组术前不用药.结果:观察组宫颈充分扩张的总有效率84.17%.镇痛总有效率50.8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5).结论:PHC肌注用于人工流产,能有效扩张宫颈,减轻术时、术后疼痛,能够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作者:王丽梅;杨军霞;王丹虹;温凯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环氧合酶-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共表达在大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共同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大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同时检测VEGF-C的表达状况.结果:COX-2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2%(39/54),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87.5%(21/24).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蛋白表达还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关(P<0.05).VEGF-C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8%(35/54),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91.7%(22/24).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与VEGF-C表达之间存在明显关系(p<0.01);VEGF-C表达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OX-2蛋白与VEGF-C共表达可增加大肠癌局部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能力,其检测有助于大肠癌恶性程度评价及临床预后的判断.

    作者:欧玉荣;刘德纯;承泽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参麦对围手术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I2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参麦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栓素A:(TXA2)和前列环素I2(PGI2)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0例择期行肝叶切除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肝门阻断前30 min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250mL,实验组在5%葡萄糖盐水250mL中加入参麦注射液2mL/kg体重.分别在肝门阻断前、肝门阻断末及肝门再开放60 min时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紊F1α(6-keto-PGF1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和TXB2/6-keto-PGF1α浓度均增加(P<0.05),但实验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肝门再开放60 min后,TXB2、6-ket0一PGF1α和TXB2/6-keto-PGF1α已降到或低于肝门阻断前水平(P<0.05).结论:血浆TXA2/PGI2比值升高,可能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参麦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抑制TXA2/PGI2比值升高有关.

    作者:方裕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Survivin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在胸腺肿瘤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胸腺肿瘤中的表达意义和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胸腺增生、22例非侵袭性胸腺瘤、25例侵袭性胸腺瘤、9例胸腺癌中survivin、MVD的表达.结果:在4组胸腺肿瘤中survivin的阳性率分别为18.7%(3/16)、50.0%(11/22)、84.0%(21/25)、88.9%(8/9),MVD的值分别为2.812 5±2.197 54、6.181 8±3.837 61、10.440 0±4.708 86、33.222 2±9.444 28.survivin的阳性率和MVD值与Masaoka分期有关(P<0.05),与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无关(P0.05.随着survivin表达程度增强,MVD值表达增高(P<0.05).结论:Survivin和MVD在胸腺肿瘤的侵袭性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两者将有助胸腺瘤侵袭性的分析判断,有利于临床进一步治疗.

    作者:管伟;黄杰;范国华;林慧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