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荨麻疹为表现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44例

俞小梅

关键词:荨麻疹样, 器官系统, 感染, 肺炎支原体, 形式, 小儿, 基层医院, 肺外, 儿科医师, 儿内科, 毒血症, 收入, 认识, 皮疹, 患儿, 分析, 病房
摘要: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肺外器官系统的损害或仅累及肺外器官系统的损害,已达到共识,近年来诸多形式的小儿MP感染报道也明显增多,但以荨麻疹样皮疹为表现的小儿MP感染少见报道.且此类患儿在基层医院往往以毒血症的形式收入儿内科病房,为使儿科医师对本病进一步认识,现将本院收治的44例报告及分析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眼部临床表现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是药疹中较为严重的一型,包括眼部等全身器官组织皆受累.笔者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1998-2007年10年间收治36例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合并眼部表现特点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廖志群;廖全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6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及对照组(n=32),两组均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8 mg/d,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值.结果:对照组房颤复发14例,治疗组房颤复发7例.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结论: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可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作者:陈胜华;贾凌梅;梁琪恩;兰芳;余自然;蒋浩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结外鼻型T/NK细胞淋巴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T/NK细胞淋巴瘤(ENKL)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ENKL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UCHL1、CD20、CD79a、CD56、GrB,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ENKL中的表达情况.结果:23例ENKL有特征性临床、病理学改变,CD56及EBER阳性表达率达100%.结论:ENKL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作者:梅开勇;林汉良;苏祖兰;黄世章;陆光明;廖德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压氧对兔视网膜形态学与体视学的影响

    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及体视学分析,探讨临床常用剂量高压氧对胎兔和新生仔兔视网膜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10只,妊娠16 d,分成A组(高压氧组)3只和B组(常压空气组)7只.A组母兔分娩的新生免分至Ⅱ组(17只),B组母兔分娩的新生兔分至Ⅰ(15只)、Ⅲ(16只)、Ⅳ组(15只).其中Ⅰ、Ⅱ组置于常压空气中20 d;Ⅲ组高压氧治疗10 d.常压空气10 d;Ⅳ组常压高浓度氧治疗10 d,常压空气10 d.20 d后取眼球,用光镜观察各组视网膜的结构,并测算仔兔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数密度(Ns).结果:Ⅰ、Ⅱ组仔兔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光镜观察两组无明显差异.Ⅲ组仔兔视网膜光镜下视细胞外节疏松,局部空泡变性.Ⅳ组仔兔视网膜光镜下视细胞外节肿胀.大量空泡样变.Ⅰ、Ⅱ、Ⅲ组与Ⅳ组仔兔视网膜Ns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余各组均数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妊娠中晚期应用常规治疗压力、常规吸氧时间、常规疗程数的高压氧治疗对胎兔视网膜无明显影响:在新生兔的应用则有视网膜轻微损伤.

    作者:陈莎丽;肖小敏;叶志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动力障碍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下食管括约肌(LES)低压和食管无效动力(IEM)的发生率以及与食管酸暴露时间、酸清除时间的关系,评价LES低压及IEM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4 h食管动态pH监测诊断为GERD的59例患者,将其按食管压力测定分为正常组、LES低压组、IEM组和混合组.结果:在59例GERD患者中,食管动力异常者占84.1%.LES低压组与IEM组、混合组比较年龄差异有显著性.存在LES低压的GERD患者仅在卧位pH<4时间百分比上较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而IEM组和混合组的GERD患者无论在食管酸暴露时间,还是在酸清除时间上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LEs低压组与IEM组比较,pH<4总时间百分比、立位时间百分比和5 min以上的反流次数差异有显著性;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EM组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数GERD患者存在食管动力障碍.LES基础压力降低、IEM都是GERD发生的主要机制,而其中IEM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作者:汤欣;张玫;孙书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硬膜外内镜检查术在腰腿疼痛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采用硬膜外腔镜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顽固性腰腿疼痛患者中的效果,阐述硬膜外腔镜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方法:20例慢性顽固性腰腿疼痛患者均通过镜头机械分离粘连和药物精确注射病变神经根,通过术后3个月的随访,有效率90.0%.结论:硬膜外腔镜是对慢性顽固性腰下肢疼痛患者进行诊断和介入疼痛治疗的新方法之一,其优点是,(1)可以通过显示器显示,肉眼观察硬膜外腔内具体病变;(2)较手术方法具有明显微小创伤;(3)可以冲洗硬膜外炎性物质、剥离粘连;(4)药物可以直接注射到病变部位消除水肿、炎症.改善疼痛.临床应用证明硬膜外腔镜是治疗慢性顽固性腰下肢疼痛的有效安全方法.

    作者:纪春梅;孙德海;毛仲霞;姜长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原因.方法:对14例应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术中结石移入肾盂,均留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4例输尿管扭曲或狭窄致进镜困难,无法窥见结石,其中2例转开放手术,2例置双J管后ESWL治疗;2例因出血视野不清导致结石残留:1例因输尿管开口异常,置镜失败而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输尿管穿孔或黏膜撕脱而转开放手术.结论:结石上移肾盂、输尿管扭曲、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开口异常、术中出血、术中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失败的常见原因,术中操作者的熟练操作、冲洗速度的调整、术前合适病例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骁;黄亚胜;郑珉;陈轶欣;汤群辉;侯育国;陈寅;程敏捷;虞旗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诱导促进骨形成蛋白-7基因修饰的兔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转化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诱导对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方法:将辛伐他汀诱导和未经诱导的免MSCs分别转导BMP-7基因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导后细胞BMP-7的表达:通过观察细胞生长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测定骨钙素含量,分析辛伐他汀诱导对BMP-7基因修饰的MSCs的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结果:转导后BMP-7基因在诱导组和未诱导组MSCs中均有表达,诱导组细胞BMP-7表达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均比较未诱导组明显增高.结论:转导前辛伐他汀诱导能够促进BMP-7基因修饰的MSCs的成骨转化.

    作者:闫露;粟艳;沈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6例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明确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6例,给予常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洋地黄类药物治疗.观察组8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3.125 mg/次,每日2次,大剂量可增至50 mg/d)和螺内酯(每天20mg).共治疗6个月.治疗6个月后,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心功能.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压(BP)和心率(HR),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SBP、DBP、HR、LVEF、SV、C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和螺内酯较常规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许继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卡托普利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气体交换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烟雾致伤组(ALI组)和卡托普利干预组(CAP组).CAP组腹腔注射卡托普利(5 mg/kg),对照组和AU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5 min后复制烟雾吸入性ALI模型.致伤后5 min、5 h分别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光镜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ALI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呈进行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病理改变明显.CAP组致伤后5 h PaO2及PaO2/FiO2较5 min显著改善(P<0.01),与ALl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病理改变较轻.结论:卡托普利能明显改善ALI时肺的气体交换.

    作者:史家欣;赵中苏;杜志强;杨向新;刘克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心包切开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估其在心包切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方法:对259例先心病患者术后第2、7天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应用1958年国际正式命名标准对入选者在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心包切开综合征进行判断评估并分为两组(发病组和未发病组).结果: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的CRP水平无明显差异,第7天两组患者的CR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后患者第7天的CRP水平与患者是否发生心包切开综合征有关.应用CRP采早期预测是否发生心包切开综合征及监测病程变化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魏福岭;张向华;侯晓彬;常祺;张仁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基因突变与呼吸道疾病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TR)是一种环腺苷酸(cAMP)激活的ATP门控性氯离子(Cl-)通道,广泛分布于人体具有分泌功能的组织中.CFTR突变会导致分泌腺功能紊乱,继而引起囊性纤维化病变(cystic fibrosis,CF).CF是白种人中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各处多种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胰功能不全、男子不育等.本文就CFTR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作一综述.

    作者:王平;魏睦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在外耳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acellular derrnal matrix,ADM)应用于外耳道成形术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因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或(和)乳突根治术的10例患者(10耳),所有病例予以修复材料ADM修复,观察和总结其术后效果.结果:10例患者10耳随访6个月~2年,10耳均未出现排斥反应,8耳外耳道宽敞,1耳外耳道轻度狭窄放置扩张管后未狭窄,1例外耳道基底细胞癌复发.结论:ADM的组织相容性好,厚薄适宜,手术操作简便,是一种应用于外耳道成形术中安全有效的修复材料.

    作者:吕洁瑜;周剑勇;常明章;严飞鹏;熊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清HIV抗体初筛试10 354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来院就诊、治疗的高危人群、术前及待娩产妇、需输血或需内窥镜检查及治疗等患者外周血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分析其感染途径,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再复检,其检测结果如为一阴一阳或两阳者送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证.结果:在10 354例患者中共检出5例HIV抗体阳性者,2002-2005年仅为1例,2006年共有4例,均为21~46岁青壮年,以农民及流动人员为主;以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其次为性传播,具有输血史、静脉吸毒、不安全性行为等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人群和可能经医源性途径传播或感染HIV的患者进行常规抗-HIV检测,是尽早发现HIV感染并防止其医源性传播和医疗纠纷的必要措施.

    作者:王素娟;徐建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核转录因子-κB在肝细胞生长因子介导的肝干细胞抗凋亡效应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介导WB F-344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调控中的作用.方法:为明确HGF对肝干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在加或不加HGF情况下WB F-344细胞用放线菌素D(ActD)2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细胞凋亡,DNA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为检测NF-κB的活性,用NF-κB报告基因质粒BD Great EscA PeTMSEAP vector瞬时转染WB F-344细胞,通过BD Great EscA PeTM SEAP荧光检测系统检测NF-κB的转录活性.为明确NF-κB活化在HGF介导抗凋亡效应中的作用.我们用NF-κB抑制剂如BAY-11-7082和aspirin(ASA)预处理WB F-344细胞,然后用HGF刺激,再通过ActD 20 ng/mLTNF-α诱导细胞凋亡效应.为证实这一结论,我们用NF-κB抑制质粒转染WB F-344细胞,筛选稳定表达株.转染细胞用HGF刺激48 h,然后检测抗凋亡效应.结果:TNF-α可以诱导ActD致敏的WB F-344细胞凋亡.HGF对WB F-344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HGF能够明显促进NF-κB活性,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NF-κB抑制荆BAY-11-7082或ASA阻断NF-κB后,HGF诱导的抗凋亡效应不能被阻断,在转染NF-κB抑制质粒的细胞.HGF介导的WB F-344细胞抗凋亡也不能被阻断.表明NF-κB的激活并不参与HGF介导的WB F-344细胞抗凋亡调控.结论:HGF对WB F-344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HGF能够明显提高NF-κB活性:HGF介导的WB F-344细胞抗凋亡效应不依赖NF-κB的活化,NF-κB激活对于HGF介导的WB F-344细胞抗凋亡效应不是必需的.

    作者:姚鹏;胡大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适利达与噻吗心安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和眼血流的影响

    目的:研究适利达(拉坦前列素)和噻吗心安连续应用12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和眼血流的影响.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1例,随机分成适利达组和噻吗心安组.分别滴用0.005%适利达每日1次和0.5%噻吗心安每日2次,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6周及12周随访,测量眼压并观察眼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系统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短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均有明显下降,且眼压下降平稳恒定:但适利达组降眼压作用更强大(P<0.05).适利达组CRA和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流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增加,血管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降低.而噻吗心安组CRA和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适利达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眼压疗效及改善眼血流作用优于噻吗心安,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理想的抗青光眼药物.

    作者:熊朝晖;杨春燕;苑亚贞;桂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T波电交替对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T波电交替对预测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分析25例出现T波电交替DCM患者和25例无T波电交替DCM患者的动态心动图来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有T波电交替患者22例(88%)出现室性心律失常,2例猝死;无T波电交替患者10例(40%)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无猝死;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T波电交替对预测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田青;唐其柱;周恒;王蕾;甘文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67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自然流产组)和72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eNOS基因G894T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自然流产组eNOS基因Glu/Glu、Glu/Asp、Asp/As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1%、28.4%、0,Glu/Asp基因型和Asp等位基因频率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X2=2.58、X2=2.26,均P>0.05).携带Asp等位基因个体发生自然流产的相对风险无明显增加(OR=1.78,95%CI0.84~3.79).结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自然流产发病无明显关联.

    作者:高丽;于维新;管立学;李海波;刘志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华东地区汉族人群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反应素-4基因G29926C多态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反应素-4(thrombospondin-4,TSP-4)基因G29926C(A387P)多态性与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2例早发ACS患者(病例组)和121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非冠心病者(对照组)的TSP-4 A387P多态性.结果:G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vs 7.4%,P=0.64),未检测到CC纯合子.C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9%、3.7%(P=0.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P-4 A387P多态性与早发ACS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OR=0.71,95% CI:0.22~2.28,P=0.57).结论:TSP-4基因387A→P变异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发生频率明显低于西方人群,且与早发ACS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高磊;何国平;杨国英;戚传平;马继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麝香保心丸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HMP)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63例退行性心瓣膜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MP组33例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常规冶疗的基础上加用HMP;常规治疗组30例仅给予洋地黄、利尿利和血管扩张剂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心功能的变化.结果:HMP组总有效率为97.O%,常规治疗组为76.9%.HMP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HMP治疗后患者心排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未见HMP不良反应.结论:HMP是辅助治疗退行性心瓣膜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徐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