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山
典型推举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一个乃至一批典型,特别是重大典型的推出,对弘扬正气,褒奖先进,正确导向,鼓舞士气,促进建设都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培养、推举等谈点粗浅的看法.
作者:陈秋明;罗世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核医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学的一门桥梁课程,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应掌握的一门必备的技能.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核医学的诊断仪器和诊断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从六、七十年代的扫描机,到八、九十年代的γ照相机,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仪,再到21世纪今天的多探头复合线路断层显像仪、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仪,几乎可以进行全身各脏器的显像,显像技术也从单纯形态学发展到可探测脏器的血流、功能和代谢(分子学水平).核医学还涉及疾病的治疗.那么,在这样的高科技时代,如何尽快将核医学发展的新动态同步或尽量同步地传授给医学生?如何提高医学院校核医学教学质量?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我们在十多年的核医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思考与尝试.
作者:王蒨;王京;张益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迅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网络环境,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用户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及服务方式也必须随着发生变化,全新的网络背景,需要医院图书馆通过变革求发展,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及更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服务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作者:徐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所谓医疗纠纷,就是对于一个医疗后果,医生、患者双方发生了认知上的差别,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纠纷.常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过失的原因所引起的医疗纠纷;另一种是无过失的原因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过失的医疗纠纷主要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无过失的医疗纠纷主要是由于并发症、医疗意外这些无法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刘宏亮;史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使所有的病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佳身心状态,近代医学、护理界人士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从医学模式的转变,到新的护理模式即责任制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等的相继推行以及各种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期促使病人早日康复.笔者试从美学角度探讨用美学原则指导护理管理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
作者:赵巧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美容外科手术大多为体表手术,绝大部分属于无菌手术.对术后创口愈合要求非常高,由于美容病人的创口大小不一,缝线较密,换药次数较多,有时分期拆线,受环境污染机会较多,所以换药时应有严密的消毒隔离与无菌技术操作制度,避免伤口外源性感染.
作者:孙广娣;王晶;游宝娥;袁国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医疗质量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质量的保障和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笔者介绍了本单位从提高人员素质和突出环节质量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建立质量管理组织、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等做法,从而达到了强化医疗安全意识、控制医疗缺陷发生的目的.
作者:于利人;周连生;孙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医院的科主任应注重增强六个方面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科室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科室凝聚能力.
作者:唐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档案记载了一个单位历史发展的过程,它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的反映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条件下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工作等,是历史的见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初步建立,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也处在一个非常的时期,因而医院的档案管理也面临新的问题:国有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性质与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使医院的档案增添了新的内容;全民公益性的医疗服务与患者以消费者身份出现的医患矛盾,使医院病案成为双方冲突争执的焦点;同时由于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及我国加入WTO与国际卫生行业的接轨,也对医院的档案管理提出新的内涵.
作者:段永;陈海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立,引起了卫生系统改革的一次大变动,卫生的管理体制在变、经营机制在变、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也在变.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新的挑战,旧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已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与疾控中心服务机制相适应的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
作者:高慎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音像资料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传播媒介,笔者认为医院图书馆建设音像资料室是医院发展建设的需要.本文从领导重视、多渠道收集音像资料、计算机管理、建视听室及对馆员的要求五方面谈了笔者粗浅的看法.
作者:郭雪梅;刘奎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配套了<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1](以下简称<规定>),标志着病案已经不仅仅是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要资料,也是伤残评定、医疗保险及医疗纠纷和事故评定的重要法律依据.<条例>与过去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比较就是部分病历可以向病人公开.因此,病案书写者和管理者对新形势应具有清醒的头脑,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病案从形成至使用过程的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为举证责任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维护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陈银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在当代,人类健康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剧增,造成健康障碍的复杂性在增长,同时,医疗手段剧增造成实践运用的复杂性也增长,这两种复杂性的增长,使得在医疗实践活动中的匹配变得日益艰难,在医疗效能不断增加的同时,误诊率仍居高不下,医疗整体效用严重滞后,人们对医疗的不满在增长,而且,使医疗投入与医疗效用在整体上的不匹配日益突出,医疗费用剧增,从而日渐使医疗成为国家承受不起、社会负担不起、患者消费不起的领域.医疗统筹学正是以社会满意为度的医技有效与医用经济的矛盾解决为前提,以医疗诊治与健康演化的矛盾解决为基础,以临床可争取到的供需匹配为边界,以确保医疗实践的一体化实现为方向,以增进医疗效用为核心所作的统一筹划活动.
作者:李建华;张海陵;周先志;王业东;刘天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案是病情发展和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医疗、教学、科研、医院和卫生行政管理、卫生统计、医疗保险理赔、疾病和交通等伤残事故鉴定及医疗事故处理的重要法律依据.所以正确认识病案管理价值,控制病案管理质量,发挥病案应有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此,结合本院病案管理实际情况谈一点体会.
作者:王智颖;曲锡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提倡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进而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以期达到佳的管理目标.以人为本,是现代护理管理的需要.我们依据护理管理人员的认知和领导行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起着导向作用的原则[1],大胆实践,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打破过去一味追求严格、严厉,片面认为只要严就能出效益的管理方式,适应形势,首先对护士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形式,造成一种良好的管理氛围,有意识地让管理者的言行影响护士,收效颇好.
作者:谢燕芳;马良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领导班子是事业发展的决策者,是医院的政治核心.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领导班子肩负着极其繁重的工作任务.只有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形成合力,才能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作者:梁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SARS突袭中国,让全国医疗界的同行们真真切切地经历了一场SARS危机.结合我院防治SARS工作中运用危机管理处理SARS危机的实际做法,探讨医院如何运用危机管理应对突发事件.该文分析了我院SARS危机发展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介绍了各个阶段中危机管理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法,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要重视信息收集,保持信息畅通;二、要做好应对危机准备;三、要有高效的指挥系统;四、要有坚强有力的支持保障系统;五、要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队伍.
作者:杨银学;王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为规范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约束功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中央到地方2000年起开始陆续实行部门预算,卫生事业单位2004年起实行部门预算.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比较好的综合管理工具,越来越为政府所推崇.医院作为政府有一定财政资金投入的预算单位,加强计划、目前管理,依法理论、科学理财,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果,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摆在医院综合管理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作者:罗红芬;俞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员通过案例启发学员对案例中的事实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不仅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员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员为培训的主体,通过教员技巧性的课堂引导,促使每一个学员积极地投入到案例的阅读和充分的讨论之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为提高军队医院管理学的教学质量,我们把案例教学引入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薛海东;周琳;张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医中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其自身因素的限制,发展缓慢,其基础理论及研究与现代科学仍无共同语言,不能成为现代科技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就中医药发展缓慢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提出探讨.中药的缓慢发展,同时也制约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1)中医中药理论是自然哲学式的、思辨的、先验的,缺乏实证性,是现象与经验的复述,且过于笼统和模糊;(2)学科封闭,墨守陈规,不能借用现代科技成果来研究中医中药;(3)中药品种及成分复杂,复方的特殊使用形式对中药的研究、标准化的制定带来了困难;(4)投入不足,研究技术落后,诸多研究避实就虚,局限于理论的验证、部分制剂的改造等低水平重复. 中医中药的研究是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部门投入,多单位协作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中应注意:(1)创立新的理论,建立新的学科.(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复方和成分研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阐明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治病机理.(3)建立中药新药研究基地,遵照临床前的GLP、临床的GCP和生产的GMP要求进行研究、生产.(4)加强新药管理,对低水平重复的新药应严格把关,对提供伪研究资料者应给予严厉处罚.
作者:陈耀璋;刘学文;唐凤鸣;曹利;戴素娟;施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