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伏生;陆树良
目的:建立小鼠前列腺癌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蛋白94氨基酸(PSP94)检测系统.方法:建立小鼠血清PSP94竞争ELISA方法.并检测基因敲入小鼠前列腺癌模型小鼠的血清PSP94变化.结果:建立竞争ELISA方法,并以1 ng/mL的灵敏度定量检测血清PSP94水平.野生型小鼠PSP94血清平均水平为49.8 ng/mL,对于20周龄、40周龄和>40周龄的前列腺癌小鼠模型分别为150.9、835.5和774.8 ng/mL.结论:首个小鼠类前列腺癌血清学标志物的建立将会极大地方便对人类前列腺癌的基础及临床前期研究.
作者:武国军;朱李兵;李晓武;袁建林;王禾;刘贺亮;于磊;张更;秦卫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椎管内麻醉巾穿刺针被堵塞较为少见,如不及时发现可能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2002年7月至2008年5月我院在22 000余例椎管内麻醉中发生8例穿刺针被堵塞,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磊;陈开文;胡慧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移动式水处理系统与中央水处理系统在训练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透析中的疗效.方法:将17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9例.采用在原有移动式水处理设备末端出水口处加装微粒子过滤器的改良移动式水处理提供透析用水.B组8例,采用中央水处理系统提供透析用水.两组患者均开始连续3次2.5、3、4 h的诱导透析,此后每隔1日透析1次,透析时间均为4.5 h.记录每住患者透析次数、肾功能、电解质.每透析两次取样透析用水,监测水质中细菌、内毒素及电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肾功、电解质及症状改善上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A组的透析次数(6.4±1.2)次,B组透析次数(6.6±0.7)次,两组透析次数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移动式水处理的反渗水内毒素(0.220±0.060)EU/mL,细菌计数(50.62±19.69)CFU/mL,电阻率(9.892±1.609)MΩ/cm;中央水处理系统的反渗水内毒素(0.209±0.057)EU/mL,细菌计数(48.81±19.04)CFU/mL,电阻率(0.901±0.622)MΩ/cm,两种水质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阻卒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改良的移动式水处理系统产生水质安全达标,与中央水处理系统在训练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透析中的疗效相似.
作者:芮海荣;付宇;王章华;王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系统动脉顺应性与颈动脉增大指数在颈动脉狭窄的改变及两项指标对颈动脉狭窄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筛选出73例颈动脉狭窄病例(狭窄率>50%)及71例无狭窄的病例,测量了全部病例的肱动脉血压、心率、身高、体重等指标,并计算其系统动脉顺应性与增大指数数据.结果:狭窄组系统动脉顺应性降低(0.23±0.06 vs 0.26±0.04,P<0.01),颈动脉增大指数增高[(31.75±5.19)%vs(30.015±4.42)%,P<0.05].Logistic分析显示,颈动脉增大指数[OR=1.547,95%CI(0.941~2.543),P<0.10]能够作为预测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子存在.而系统动脉顺应性没有证实.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有糖尿病、脑中风、收缩压的升高,而女性和平均压的升高可作为保护因子.结论:收缩压的升高是一个独立的预测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子.反映局部动脉僵硬度的颈动脉增大指数作为危险因子优于反映全身动脉僵硬度的系统动脉顺应性.
作者:李庆;薛峰;寇卫红;刘悦;郑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溴化异托品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63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溴化异托品雾化吸入,对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溴化异托品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疗程.
作者:吴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预测人卵巢癌相关抗原OVA66的B细胞表位.方法:B细胞表位预测,以单参数(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极性)预测为基础,结合ABCpred预测结果,并经二级结构预测筛选等综合分析.结果:OVA66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209-216,266-275,294-301,362-368和391-396氨基酸残基的区域内或附近.结论:该结果对应用合成肽抗原进行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刘争春;王颖;王树军;张惠珍;荣婷婷;王庆飞;谢国化;葛海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肿瘤转移是许多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已证实缺氧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缺氧的肿瘤细胞具有高侵袭性、转移性及耐药性,导致转移性肿瘤难以治愈.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是一种铜依赖性单胺氧化酶,近研究发现其异常表达与缺氧诱导的一些肿瘤如人乳腺、结直肠及头颈部肿瘤等的转移有关.LOX高表达的肿瘤患者较低表达者,远处转移发生率高,且总生存率低.目前的一些研究也证实了LOX在缺氧肿瘤的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LOX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意义及研究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作者:肖帅;刘龙飞;李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在5岁以下哮喘惠儿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把86例5岁以下哮喘急性发作的惠儿按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使用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组(A组)和不使用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对每组达到显著疗效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轻度组中A、B两组达到疗效显著所需时间分别为(4.50±1.17)d和(4.69±1.03)d,差异无显著性(t=-0.437,P>0.05);中度组中A、B两组达到疗效显著所需时间分别为(6.15±1.18)d和(7.13±1.36)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2.300,P<0.05);重度组中B组有72.7%的惠儿需要在治疗2 d后加用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故取消该组研究.结论: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发作呈中、重度持续状态的5岁以下哮喘患儿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是考虑到它的副作用,仍建议临床医师要慎用,并尽量缩短疗程.
作者:魏金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19例四肢创伤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21~68岁,平均37.8岁.软组织缺损原因,创伤11例,褥疮5例,肿瘤切除3例.皮肤缺损范围10.0 cm×5.0 cm~12.0 cm×10.0 cm.结果:19例患者术中经一次性皮肤伸展后可直接缝合创面两侧皮肤而完全修复创面.术后15~21 d拆线.17例创口Ⅰ期愈合,1例拆线过早,有两针裂开,1例局部创口皮缘坏死,该2例经换药2周后愈合.结论: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创面是治疗因张力较大而无法直接缝合的四肢皮肤创面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何登伟;朱烨;俞伟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年来,经腹腔镜行腹腔内多种病变手术,由于其术野清晰、解剖层次清楚、手术操作方便、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994年8月至2007年10月,我们共行腹腔镜手术1 530例,其中123例发生术后迟发性低氧血症,发生率为8.0%.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荣;王树林;李静;金兆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1)是一种致癌基因,首次是1997年Pei等[1]人在老鼠脑垂体肿瘤GH4细胞系.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发现的,已有报道在许多内分泌相关的肿瘤中,尤其是垂体、甲状腺、乳腺、卵巢和子宫的肿瘤,以及一些非内分泌相关的肿瘤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肿瘤,PTTG1都有高表达[2-9].PTTG1的表达水平和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而且有研究证实PTTG1是存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10].在此分析PTTG1的结构、PTTG1基因和蛋白的调节作用以及已知的一些生理功能.回顾目前有关PTTG1介导的肿瘤发生机制的进展,其中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肿瘤侵袭性的相互影响以及PTTG1作为亚细胞治疗靶向目标的潜在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黄庆锋;卢亦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于2004-2007年对13例肝癌并肺转移患者经右胸单切口通过膈肌切除肝内转移灶,治疗效果良好,该手术径路值得探讨,现总结如下.
作者:阳燕春;欧阳彦成;马天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肝功能损伤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水平的变化及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88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计算各组肝功能损伤、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探讨ALT、Cr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CHF患者肝功能损伤、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42.0%、38.5%.并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肝功能损伤、肾功能不全患病率也在升高;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血清ALT、Cr浓度在升高,且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中肝功能损伤、肾功能不全相当普遍,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肝肾功能在恶化.
作者:夏邦俊;袁先琢;张祥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降低脑出血患者术后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生存质量.方法:将73例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应用Orem自理理论评估患者及家属的自理能力,在各阶段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及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活动,对照组仅实施整体护理.两组康复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和Ba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Orem自理理论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可降低致残率,使患者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吴永萍;罗乔英;陈春华;罗菊桃;王小燕;胡凤君;胡渝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传统的禁食、禁水方法对胃镜检查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及发生原因和胃镜检查后进食的时间.方法:将30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试验组于检查结柬后即缓慢进食温凉流质,对照组于检查结束后2 h再进食温凉流质,观察进组进食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进食前的不良反应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进食后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区别.结论:胃镜检查后,可以指导患者立即进食.
作者:齐中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是否可以拮抗异氟醚的麻醉残余作用,加速麻醉苏醒.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Ⅱ级且无术前用药患者60例,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胺0.1 mg/kg诱导,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胺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停止异氟醚的吸入,继续机械通气.当呼气末异氟醚浓度降至0.45%~0.5%时,分为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氟马西尼0.5mg(0.5 mg组)和氟马西尼1.0mg(1.0mg组).每间隔1分钟进行1次意识评价,至患者定向力恢复.记录呼之睁眼、指令运动、正确回答问题、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以及血压、脉搏、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体温、呼气末异氟醚浓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值.并在手术诱导前.定向力恢复时,定向力恢复后15、30、60、120min分别给患者出示一张不同的图片,术后24 h随访患者对图片的记忆情况.结果: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0.5 mg组和1.0mg组患者从停止吸入异氟醚至指令运动恢复时间分别为(19.58±6.91)min、(22.05±9.19)min和(20.32±6.44)min(P=0.591 9).从停止吸入异氟醚至定向力恢复的时间分别为(24.68±8.09)min、(26.47±10.72)min和(22.47±10.90)min(P=0.534 0).3组患者各时间点对图片的正确辨识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毕静脉注射0.5 mg、1.0 mg氟马西尼未能拮抗异氟醚的残余麻醉作用.氟马西尼对于异氟醚麻醉术后短时间的记忆损害(顺行性遗忘)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利勇;赵岩;王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老年人髋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Ⅱ或Ⅲ级65~96岁单侧髋部手术患者45例,健侧卧位,选择L2/3或L3/4椎间隙,用25 G腰麻针于脊上韧带下方0.5cm穿刺,拔出针芯见脑脊液后,用0.5%布比卡因1~2 mL,回抽脑脊液0.5-1.0 mL,再连同局麻药一起缓慢注入,拔出腰麻针,止血贴覆盖穿刺点.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确定平面后即可手术.并与另外45例使用利丁合剂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比较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起效快,麻醉平面稳定,单侧麻醉成功率高,对循环影响小,麻醉效果好.利丁合剂硬膜外麻醉起效慢,需两次翻动体位,麻醉平面不易控制,用药剂量不易掌握,对循环影响大.结论:老年人髋部手术用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优于利丁合剂硬膜外麻醉.
作者:王益顺;黄金平;李丽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膀胱镜置入双J管治疗肾积水合并急性肾孟肾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经膀胱镜置入双J管治疗的30例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于置管后体温在1-4 d内恢复正常.血白细胞计数在3-6 d内恢复正常,尿白细胞数在8-14 d降至正常.在梗阻病因解除后,内置双J管在4-6周内拔除.结论:双J管置入治疗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安全、有效,并可为进一步处理梗阻病因创造条件.
作者:蒋红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schonlein-henoch purpura,HSP)患儿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对20例HSP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20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率进行检测.结果:HSP患儿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和呼吸道感染患儿(P<0.05),而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相当.结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HSP的发病.
作者:姚翠婵;曾华松;于乐;韦茹;王蓓;熊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辅助髌外上切口联合松解治疗膝关节纤维粘连性僵直的疗效.方法:关节镜下关节内粘连带松解治疗严重膝关节僵直患者31例,其中7例辅助髌外上切口联合松解膝关节外侧粘连、挛缩带.术后早期全程持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结果:31例患者术中伸膝0~5°,屈膝均超过120°,术后步态改善,跛行消失,无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与髌上外侧切口联合松解术保留了皮肤及关节囊的完整,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作者:李百川;张明;石丹;朱成明;乐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