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溴化异托品联合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吴红英

关键词:细支气管炎, 布地奈德, 特布他林, 溴化异托品, 雾化吸入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溴化异托品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63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溴化异托品雾化吸入,对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溴化异托品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疗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5例,其中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3例行CT检查的病例中,2例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低密度影,平扫边界不清,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与正常脾组织呈相对低密度,门脉期至延时期密度差异减小,病灶内可见散在斑点状更低密度影,以增强显示更清晰.1例CT表现为脾门区单发肿块,平扫与脾脏密度相仿,肿块内见多发斑点状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显著强化.以病灶周边为主,程度高于正常脾脏,静脉期强化均匀,内部低密度影无强化.2例行MRI检查的病例,均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异常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内见散在斑点状低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内部低信号影无强化.病理上,5例组织学病变均由呈迷路样分布的血管性腔隙组成.腔隙被覆内皮细胞呈短柱状或多角形,胞质内均见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免疫表型,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记物呈阳性表达.结论:在影像学表现上.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常为多发病灶,其血管瘤样强化及病灶内多发斑点状低密度(低信号)影的特征,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其病理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作者:沈健;金中高;平金良;白直成;倪兆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与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嘌呤霉素肾病大鼠尿中总蛋白浓度的比较

    目的:探讨临床上新近推广的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与双缩脲比色法的相关性和偏倚,旨在评价其测定大鼠尿蛋白的可靠性,以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大鼠尿蛋白测定方法.方法:收集15例正常对照大鼠以及35例不同时间点嘌呤霉素肾病大鼠24 h尿液标本,采用双缩脲比色法和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进行尿总蛋白定量,结果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Passing-Bablok回归和Cusum方法检测回归偏倚,偏倚分析采用Bland-Altman法.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测定值与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值显著相关(r=0.994 2,P<0.0001).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显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测定值与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值的回归方程为Y=1.0922X-0.377 1(Y表示双缩脲比色法,X表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线性回归的Cusum检验证实线性回归偏倚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偏倚分析结果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与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值的平均偏倚为-0.1.结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标本用量少、样品不需要预处理并适用于自动化分析的特点,推荐该法应用于尿量有限的大鼠尿液总蛋白的测定.

    作者:苗静;王学晶;徐国宾;范青锋;丁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右胸单切口手术切除肝癌并肺转移癌13例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于2004-2007年对13例肝癌并肺转移患者经右胸单切口通过膈肌切除肝内转移灶,治疗效果良好,该手术径路值得探讨,现总结如下.

    作者:阳燕春;欧阳彦成;马天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肿瘤形成的关系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1)是一种致癌基因,首次是1997年Pei等[1]人在老鼠脑垂体肿瘤GH4细胞系.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发现的,已有报道在许多内分泌相关的肿瘤中,尤其是垂体、甲状腺、乳腺、卵巢和子宫的肿瘤,以及一些非内分泌相关的肿瘤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肿瘤,PTTG1都有高表达[2-9].PTTG1的表达水平和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而且有研究证实PTTG1是存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10].在此分析PTTG1的结构、PTTG1基因和蛋白的调节作用以及已知的一些生理功能.回顾目前有关PTTG1介导的肿瘤发生机制的进展,其中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肿瘤侵袭性的相互影响以及PTTG1作为亚细胞治疗靶向目标的潜在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黄庆锋;卢亦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双J管置入治疗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30例

    目的:探讨经膀胱镜置入双J管治疗肾积水合并急性肾孟肾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经膀胱镜置入双J管治疗的30例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于置管后体温在1-4 d内恢复正常.血白细胞计数在3-6 d内恢复正常,尿白细胞数在8-14 d降至正常.在梗阻病因解除后,内置双J管在4-6周内拔除.结论:双J管置入治疗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安全、有效,并可为进一步处理梗阻病因创造条件.

    作者:蒋红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改良式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e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因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应用日益广泛.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于2006年始开展这一技术,成功抢救了不少急危重症患者.但同时发现该术式尚有不足之处,少数患者术中气管切开套管置入困难或被置人气管前间隙,为克服这一不足,笔者对手术中的个别步骤做了一点改进,介绍如下.

    作者:覃少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中的麻醉效果,以探讨CSEA的合适间隙.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剖宫产患者60例,分成两组,每组30例,均行CSEA麻醉,A组采用L3/4间隙,B组采用L2/3间隙.两组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液1 mL)1.8mL.0.2 mL/s注入.给药后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给药后15 min,阻滞平面未达T6水平者,经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麻醉期间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观察并记录给药后15 min脊麻平面、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15 min脊麻平面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B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结论:CSEA采用L3/4间隙,在剖宫术中既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响林;胡伟良;原桂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VEC)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给予细胞培养液)、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为10-7 mol/L)、Ang-Ⅱ+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使阿托伐他汀的终浓度为0.1 μmol/L)、Ang-Ⅱ+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使阿托伐他汀的终浓度为1 μmol/L).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细胞的[Ca2+]i.结果:(1)Ang-Ⅱ组的[Ca2+]i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2)Ang-Ⅱ+阿托伐他汀组的[Ca2+]i显著低于Ang-Ⅱ组(P<0.01).(3)Ang-Ⅱ+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的[Ca2+]i低于Ang-Ⅱ+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Ang-Ⅱ可引起细胞内[Ca2+]i的显著增加,阿托伐他汀对Ang-Ⅱ所致的[Ca2+]i增加具有保护作用,且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韩磊;李鸣皋;叶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滤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溶血的观察

    目的:了解过滤白细胞造成红细胞溶血的程度.方法:取4℃保存第5天的40袋2U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与白细胞滤器连接进行过滤,留取检测样品,分别于过滤后第0、7、14、21天分别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浆中钾离子浓度、邻甲联苯胺法测定游离血红蛋白浓度.B组不做过滤处理,其他处理同A组.结果:去白细胞滤器滤过的血液中钾离子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过滤后的红细胞悬液好在7 d内用完.

    作者:蔡雪娇;周湘静;谢作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应用回形针巧取小儿鼻腔异物48例

    鼻腔异物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之一,病情急,危险性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轻者引起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的生命.我科于2004年11月至2008年5月接诊并治疗小儿鼻腔异物63例,应用回形针取鼻腔球形异物4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全权;温利敏;杨永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进展

    1987年法国医生Philippe Mouret完成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手术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发展.腹腔镜技术运用于直肠恶性肿瘤的治疗,只有10余年的历史.由于手术器械的更新和手术技术的提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在肿瘤的根治性、手术时间以及近期疗效等方面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肠道功能恢复快、能较早进食和恢复活动、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下面就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相关问题做一总结.

    作者:庄晓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梁切除术后结膜下注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抗体对兔眼滤过泡形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抗体对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家兔双眼制作小梁切除术模型.随机选取家免一眼作为抗体组,分别于手术完成当时和术后第5天予以结膜下注射CTGF抗体.另一眼作为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予以结膜下注射PBS.术后1、3、5、7、10、14 d分别观察滤过泡形态.结果:术后1、3、5 d两组滤过泡均弥散隆起.术后7、10和14 d对照组滤过泡逐渐扁平、局限、瘢痕形成,而抗体组滤过泡维持较好、瘢痕形成时间较晚.结论:CTGF抗体结膜下注射可抑制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纤维化,CTGF抗体可能成为一种提高滤过手术成功率的新药物.

    作者:王建明;惠娜;范雅稚;孙乃学;熊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改良移动式水处理在训练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急抢救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移动式水处理系统与中央水处理系统在训练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透析中的疗效.方法:将17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9例.采用在原有移动式水处理设备末端出水口处加装微粒子过滤器的改良移动式水处理提供透析用水.B组8例,采用中央水处理系统提供透析用水.两组患者均开始连续3次2.5、3、4 h的诱导透析,此后每隔1日透析1次,透析时间均为4.5 h.记录每住患者透析次数、肾功能、电解质.每透析两次取样透析用水,监测水质中细菌、内毒素及电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肾功、电解质及症状改善上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A组的透析次数(6.4±1.2)次,B组透析次数(6.6±0.7)次,两组透析次数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移动式水处理的反渗水内毒素(0.220±0.060)EU/mL,细菌计数(50.62±19.69)CFU/mL,电阻率(9.892±1.609)MΩ/cm;中央水处理系统的反渗水内毒素(0.209±0.057)EU/mL,细菌计数(48.81±19.04)CFU/mL,电阻率(0.901±0.622)MΩ/cm,两种水质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阻卒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改良的移动式水处理系统产生水质安全达标,与中央水处理系统在训练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透析中的疗效相似.

    作者:芮海荣;付宇;王章华;王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隐裂牙保存活髓治疗的临床观察

    牙隐裂临床多选择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但一概地去除牙髓显得可惜.笔者对隐裂牙牙髓保存治疗时机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蔡惠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顺德区5年分枝杆菌耐药测试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顺德区5年的痰分枝杆菌培养、菌种分类和耐药测试结果,达到了解当地分枝杆菌耐药疫情.为结核病诊治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01-2005年间因症就诊的1 02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痰分枝杆菌培养、菌种粗分类及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链霉素(S)4种药敏感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痰分枝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36.81%(378/1 027);菌种分布为结核分枝杆菌76.46%(289/378)、牛分枝杆菌9.79%(37/378)、非结核分枝杆菌13.76(52/378);总耐药率为51.06%(193/378),后2年总耐药率呈增高走势:各茵种的耐药率分别为36.24%、2.65%和12.17%.(2)各菌株总耐单药率为17.72%,后3年结核分枝杆菌耐R率呈逐年增加.(3)同时耐HR或以上(耐多药)的菌株占耐药菌株的39.38%(76/193).其中,结核、牛分枝杆菌菌株合计耐多药率达24.87%: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耐多药率达14.51%.(4)在初治患者中分离到的结核、牛分枝杆菌株只有76.1%(121/159)对HRES全敏感;在复治患者中存在再感染现象.结论:顺德区耐药肺结核形势严峻.

    作者:严舒俊;李永财;谢胜华;廖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90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用血清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水平,比较不同冠心病类型及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血清HSP90的水平差异.方法:选择冠脉造影确诊并分层的冠心病患者65例[稳定性心绞痛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42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27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其中冠脉1支病变组20例,冠脉2支病变组23例,冠脉多支病变组22例;以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血清HSP90水平.结果:Acs组血清HsP9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显著增高(P<0.05),冠脉造影2支及多支病变组血清HsP90水平较1支病变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清HSP90水平在各种冠心病类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且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朱惠民;曾高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细菌诱导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mRNA在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适量肺炎链球茵反复经气管穿刺注射感染大鼠,制作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大鼠肺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肺炎链球菌组(P<0.01).同时,肺炎链球菌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随着细菌感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大鼠长期反复细菌感染可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机制可能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文文;赖国祥;李子龙;柯龙凤;张亚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观察及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和8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心缩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良好作用,且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苟怀宇;陈艳秋;黄晶;邓昌明;刘地川;江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儿腹股沟疝1 562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不同吻合方法对患儿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2~6岁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共1 562例.研究3种不同切口吻合方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1组,常规丝线间断缝合;2组,皮内可吸收线连续缝合:3组.康派特医用胶粘合切口.结果:2组和3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较1组明显缩短;术后诉切口疼痛比例3组较1组、2组明显减少:术后半个月,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半年后复诊,切口瘢痕增生比例2组较1组、3组明显增多.结论:医用胶粘合切口法吻合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简便的吻合切口方法.

    作者:周建峰;易军;王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聚维酮碘软膏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牛率的逐年提高,糖尿病足的发生也随之增加,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下肢感染的机会高出15-40倍,截肢率高达40%[1].但如果经积极有效的处理,大多数截肢是可以避免的.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有很多,2003年4月至2008年1月笔者应用聚维酮碘软膏外敷,结合胰岛素控制血糖,有效抗生素等综合措施治疗糖尿病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正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