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夹过伸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李忠梅;李忠野

关键词:手法整复, 复配, 石膏夹, 固定治疗, 现报告如下, 骨颈骨折, 过伸位
摘要:笔者以手法整复石膏夹过伸位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41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甲亢2例

    例1 患儿男,15 d,因易哭闹10 d入院.该息儿系G1P1,足月顺产,人工喂养,出生体重2.4kg,阿氏评分8分.生后第5天开始易哭闹,奶量每次60~100mL,每2小时左右一次,大便每天20次左右.

    作者:王开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三种气管插管方式对颈椎伸屈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可行及易于推广的气管插管方式.方法:选择需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60例,ASA Ⅰ~Ⅱ级,无明显困难气管插管指征,以不同的气管插管方式分为3组.A组直视喉镜插管,B组经喉罩插管,C组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常规诱导后插管,分别记录并计算3组插管时颈椎伸屈度的改变、一次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所需的操作时间.结果:3组插管时颈椎伸屈度的改变,A组为(3.8±1.2)°,C组为(4.4±4.0)°,而B组大为(5.2±2-3)°,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3%,而B组的成功率仅73%,A、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插管所需的操作时间分别为,A组(0.5±0.06)min,B组(3.3±1.50)min,C组(2.9±1.20)min,B、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气管插管方式均可安全地用于颈椎病患者和颈髓损伤或潜在损伤的患者.

    作者:李快春;张旭彤;徐旭仲;余微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58例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9例用厄贝沙坦片(150mg/d),治疗组29例用厄贝沙坦片(150mg/d)加阿托伐他汀片(10 mg/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重量指教(LVMI)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P<0.05),IVST、LVPW和LVMI改善的程度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协同降压作用,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

    作者:杨应军;严志娟;朱建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胃癌术后放疗的剂量学、生存优势及毒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全球范围内,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胃癌死亡率排名第四[1].在中国[2],胃癌粗死亡率25.2/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2%.

    作者:罗居东;傅深;章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手缝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结合三点肛垫悬吊法治疗重度痔47例

    2007年4月以来,我院采用手缝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三点肛垫悬吊法治疗重度痔47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洪琛;王红芝;梁慧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术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希罗达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

    目的:评价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并希罗达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共63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入组.所有患者予三维适形放疗,DT46 Gv/23次.化疗在放疗的第1天开始给药,希罗达825 mg,/m2,2次/d,每周5 d.手术在放化疗结束6周后进行.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治疗疗程.全组无3或4级的血液学毒性.1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1例患者出现3级腹泻.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2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30例行低位前切除术(LAR),11例行Hartmann's手术.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9例(14%)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原发灶和淋巴结降期率各为67%和80%.有2例(3%)为R,切除,1例APR后,1例LAR后.结论:术前放疗并希罗迭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是安全有效的,对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降期效果显著.

    作者:朱卫国;尤振兵;韩济华;李涛;于长华;彭进;周锡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亮氨酸氨基肽酶等4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和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岩藻糖苷酶(AFU)、前白蛋白(PAB)、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腺苷脱氨酶(ADA)等4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不同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536例各种肝病患者和130例正常人血清中4项指标的表达水平并同时测定肝功常规项目,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肝病组待评价4项指标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均异常升高或下降(P<0.01或P<0.05);但不同指标在不同肝病中异常的规律和程度各不相同,比较各指标在各肝病组的阳性发生率和用于诊断各肝病时的AUC,发现LAP在肝癌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高,与其他各肝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FU在肝癌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高,与慢性肝炎、淤胆性肝炎和肝硬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DA在肝硬化时升高幅度大,且阳性率高,与其他各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AB在肝硬化组下降幅度及阳性率大,其次为肝癌组,但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LAP、AFU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大,AUC分别为0.751和0.817,而其他各组AUC均<0.65;ADA和PAB对肝硬化诊断意义大,AUC分别为0.881和0.817,而在其他各组AUC均<0.69.结论:肝硬化时,AD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肝癌时IAP和AFU应用价值较高;PAB是一能更好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储备能力的良好指标.

    作者:熊彬;魏任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罗伊适应模式在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引流期间的应用

    目的:了解罗伊适应模式在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罗伊适应模式对76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的肺癌患者寻找常见的各种刺激源,并采取护理措施,以控制刺激强度,扩大怠者的适应性.结果:76例患者的终行为能适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罗伊适应模式能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影响患者的刺激因素,采取合适护理措施,维持患者的良好状态.

    作者:魏莉;田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肝穿刺术的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根治重型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唯一方法,但移植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术前患儿体内铁负荷水平、肝肿大和肝纤维化等情况影响[1].

    作者:李美花;陈柳娟;黄丽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单纯运动疗法组(单纯组)和运动疗法结合封闭治疗结合组(结合组).两组均行运动疗法,结合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封闭疗法,于治疗4周后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即VAS法)、肩关节活动度(屈曲方向)、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进行评定.结果:结合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的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钟陶;唐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癌CT影像分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影像分型及与病理间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7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其CT影像特点时肾癌进行分型,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透明细胞癌64例、乳头状癌6例、嫌色细胞癌5例、集合管癌2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实性者31例,呈囊肿样者5例,呈分叶状者36例,弥漫生长者5例.增强后53例肿瘤边界清楚,24例边界不清;12例可见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肾癌CT影像可分4型,经典型、血管瘤样型、弥漫型、囊肿型.经典型者多呈圆或类圆形,血管瘤样型者多呈分叶状,弥漫型弥漫性向全肾生长,皮髓期可见更高密度放射状强化影,囊肿型类似肾囊肿,常有占位征象,边缘模糊并可有强化;2例集合管癌均为经典型强化;5例囊肿型均为透明细胞癌.结论:肾癌CT影像分型各具特征性表现,影像分型不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分型.

    作者:段刚;彭旭红;许乙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脱水剂配合过伸位悬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工作时间和强度的增加,导致该病日益增多.本院应用脱水剂配合过伸位悬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颜帮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研究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在全麻插管下行胸腔镜下肺大泡结扎术患者40例.ASA Ⅰ~Ⅲ级,分为对照组(C组,n=20)及高碳酸血症组(H组,n=20),依据Omeda麻醉气体监测仪监测的PETCO2数据,调控每分钟通气量.使C组PETCO2≤45 mmHg,H组PETCO2则维持在50~55 mmHg之间.观察记录麻醉后仰卧位双肺通气(T1)、侧卧位单肺通气后15 min(T2)、单肺通气后30 min(T3)、术后2 h(T4)、术后6 h(T5)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抽取动脉血5 mL行血气分析及TNF-α测定,观察术毕的恢复情况(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正确回答时间).结果:两组组内各时点与其相应的T1时点比较血浆TNF-α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均在T3时点达到高值,然后逐渐降低,但到T5时点仍然显著高于T1时点(P<0.05);两组组间比较,除T1时点外,其他各时点的血浆TNF-αd浓度C组均显著高于H组(P<0.05).结论:容许性高碳酸血症能抑制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浆TNF-α的产生,对肺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文捷;李玉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J波与心脏事件的关系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J波与恶性心脏事件的关系,探讨伴J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方法:将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是否存在J波分为J渡组和非J波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J渡组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J波组(P<0.05).结论:心电图J波可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右的重要指标.

    作者:魏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NAC对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然后应用NAC进行干预.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NAC组,在肺损伤模型成功造模后24 h处死大鼠,取左叶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AC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AQP-1的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AQP-1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对照组肺组织表达高水平AQP-1.模型组肺组织呈浅黄色染色,AQP-1表达较低.NAC组肺组织表达高水平AQP-1.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AQP-1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与NAC组之间AQP-1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AC能使急性肺损伤组织中AQP-1呈高表达,对急性肺损伤组织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智刚;唐忠志;张端莲;李小平;刘非凡;程青;陆卫华;杨剑虹;彭森;邬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9例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点、适应证及体会.方法:胫骨平台骨折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5~68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砸伤5例,意外跌倒伤2例及高处坠落伤2例.其中2例为开放性骨折,17例为闭合性骨折.1例合并同侧胫骨干骨折,1例合并单纯半月板损伤,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类Ⅰ法为型3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5例、Ⅴ~Ⅵ型2例,均应用LlSS接骨板治疗.术中植骨2例,术后早期应用持续被动运动和指导主动功能锻炼.结果:19例全部随访,时间为4~30个月,平均15个月,18例术后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1例术后出现胫骨外侧髁变形、关节面不平整,负重时有弹响及疼痛.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为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杰峰;刘永青;苟中坤;赖西铭;陈灿球;林序文;何启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烧伤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暴发原因分析

    目的:调查并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烧伤科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探讨预防与控制的对策.方法:2007年6-7月间,在前瞻性监测中,发现烧伤科患者创面MRSA感染病例9例.对其发病原因、背景、时间、环境、人群等特点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从患者和工作人员鼻腔、陪人手分离出MRSA菌,说明患者、医务人员、陪人为此次流行可能的传染源.从工作人员、陪人的手及环境中查出MRSA提示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陪人和工作人员的手进行接触传播.同源性分析PFGE检测有4个类型.烧伤科有4例患者为同源感染,患者8例治愈,1例转院.结论:烧伤科MRSA感染应该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加强规范的病区管理、合理谨慎及规范使用抗生素,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和控制MRSA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环节.

    作者:魏全珍;刘丽华;张惠珍;钟馥霞;杨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与细胞因子过度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肠屏障功能变化,讨论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及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B,NF-kB)的调控作用.方法:观察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F-kB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小肠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小肠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肠黏膜屏障受损;血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BL和小肠组织NF-kB表达的阳性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可致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NF-kB活性明显升高,NF-kB活化可上调TNF-α、IL-6的表达,参与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

    作者:刘刚;王育红;虞积耀;孟宇宏;周丽君;刘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吗啡不同给药方式颈丛阻滞用于颈前路颈间盘摘除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比较吗啡不同给药方式颈丛神经阻滞在颈前路颈问盘摘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4例ASAⅠ-Ⅱ级择期实施颈前路颈间盘摘除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2例.A组局麻药内加吗啡4 mg,B组术毕将吗啡4 mg(1/3剂量浅丛、2/3剂量深丛)右侧颈丛神经注入.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A组综合镇痛质量优于B组,镇痛时间长于B组,术中芬太尼用药量少于B组(P<0.05);A、B两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8%,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1.9%和2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小剂量吗啡术前颈丛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明显优于术后给药.

    作者:孙德峰;王剑平;阎妮;安刚;吴崇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在输血医学中,输血安全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又是安全输血的重要的环节,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止和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和同种免疫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开展了Rh血型鉴定、并应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manual polybrene test,MPT)对供、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检试验及ABO、Rh等疑难血型鉴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祥骞;吴松远;杨作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