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居东;傅深;章青
随着抗生素及其他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儿童药物性血尿时有报道.注射用阿莫西林钠针为儿科常用广谱抗生素,近年来由于静脉滴注阿莫西林钠针的剂量不断加大,使得肾脏损害大大增加,血尿患儿因此时有发现.
作者:徐小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罗伊适应模式在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罗伊适应模式对76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的肺癌患者寻找常见的各种刺激源,并采取护理措施,以控制刺激强度,扩大怠者的适应性.结果:76例患者的终行为能适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罗伊适应模式能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影响患者的刺激因素,采取合适护理措施,维持患者的良好状态.
作者:魏莉;田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在颅脑损伤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本院自1998年8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CSDH患者127例,笔者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方阿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12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一点刺激组(A组)和两点刺激组(B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30 mL.观察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麻醉持续时间,并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结果: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神经支配区起效时间比较,B组均明显短于A组(均P<0.05).注药30 min后.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7根神经的阻滞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P<0.05).B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93.3%vs 80.O%,P<0.05).A组失败12例,其中9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3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B纽失败4例,其中3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1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麻醉持续时间A组为(396±156)min,B组为(413±162)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一点刺激法的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是较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作者:蒋学斌;朱素珍;蒋毅;陈千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输卵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方法:收集月经规律、有正常生育史的育龄妇女输卵管组织33例,绝经期妇女输卵管组织15例.育龄妇女输卵管标本取材均包括峡部、壶腹部和伞部,按月经周期分为增生早期组6例,增生中期组5例,增生晚期组5例,分泌早期组7例,分泌中期组5例和分泌晚期组5例.绝经妇女输卵管取壶腹部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榆卵管组织中EGFR的表达,并应用Leica Q55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阳性细胞表达强弱.结果:育龄妇女输卵管3段上皮和基质中均有EGFR蛋白表达,上皮细胞阳性表达高于基质.壶腹部和伞部上皮细胞EGFR阳性表达高于峡部,且在增生早期较低,增生中晚期和分泌早中期增高,分泌晚期下降.绝经期妇女输卵管上皮EGFR表达低.结论:人输卵管组织中存在EGFR表达,且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变化,推测EGFR可能参与输卵管多种生理作用.
作者:许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家系34个,51例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为研究组(FDR组),46例无糖尿病家族史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两组血清hs-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和血尿酸(SUA)水平.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NC组比较,FDR组的血清hs-CRP(P<0.05)、FPG(P<0.01)、FINS(P<0.01)显著增高.相关分析表明,FDR组的hs-CRP水平与FPG、兀NS和HOMA-IR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SUA、甘油三酯是影响hs-C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体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增高的hs-CRP水平可能早期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周泽华;汪志红;张素华;龚莉琳;况小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点、适应证及体会.方法:胫骨平台骨折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5~68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砸伤5例,意外跌倒伤2例及高处坠落伤2例.其中2例为开放性骨折,17例为闭合性骨折.1例合并同侧胫骨干骨折,1例合并单纯半月板损伤,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类Ⅰ法为型3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5例、Ⅴ~Ⅵ型2例,均应用LlSS接骨板治疗.术中植骨2例,术后早期应用持续被动运动和指导主动功能锻炼.结果:19例全部随访,时间为4~30个月,平均15个月,18例术后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1例术后出现胫骨外侧髁变形、关节面不平整,负重时有弹响及疼痛.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为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杰峰;刘永青;苟中坤;赖西铭;陈灿球;林序文;何启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惠者,依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和对照组,CHD组根据冠脉病变的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严重病变组.所有惠者在冠脉造影前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ABI.结果:CHD组ABI明显低于对照组(1.03±0.11 vs 1.11±0.10,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中ABI在严重病变组(1.01±0.13)和双支病变组(1.03±0.09)明显低于对照组(1.11±0.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BI在严重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1.06±0.08)之间,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造影入选患者的Gensini评分与ABI呈负相关(r=-0.355 7,P<0.001).在控制了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这种负相关性仍然存在(r=-0.324 8,P<0.01).结论:AB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杜丽根;邱健;阮云军;董凤英;张园;洪长江;马骏;徐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继发性面肌痉挛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我科收治的6例继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薄层头颅CT扫描发现5例,1例术中证实.2例桥小脑角脑膜瘤及1例桥小脑角胆脂瘤行肿瘤切除减压,同时行显微血管减压术:1例小脑镰旁脑膜瘤行后正中入路脑膜瘤切除术;1例桥脑胶质瘤行放射治疗;1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多发动脉瘤未做治疗.结果:4例手术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症状无复发.1例术后出现化学性脑膜炎,经治疗痊愈.结论:继发性面肌痉挛多由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引起;大多合并其他后组颅神经或脑功能损害;术前薄层头颅CT扫描可作为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术中切除肿瘤同时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满意.
作者:谷智明;袁俊;翟卫东;钟建卫;王涛;孙永锋;代广辉;左云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探讨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2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后第1、3、7、14天血清TGF-β1,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TGF-β1水平在起病后第1、3、7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至第14天则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rs=-0.10,P=0.26;rs=-0.154,P=0.082).TGF-β1可能是预后独立的保护性因素(β=-0.101,OR=0.904,P=0.002).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对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锋;梁江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介入手术患儿48例,随机分平均为S、P两组,每组24例.S组入室后静注氯胺酮1.5 mg/kg,安静后半开放吸入七氟醚,浓度6%,氧流量2~3 L/min;P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氯胺酮2 mg/kg,丙泊酚1 mg/kg诱导,以丙泊酚100 μg/(kg·min)泵注维持.观察各组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5 min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HR、SpO2变化;记录术中窒息、呛咳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毕苏醒时间;术前和术后24 h分别抽取4 mL血,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胆红素(BIL)含量.结果:P组T1、T2时点SpO2显著降低(P<0.05);S组术中呛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5);术后两组惠儿肝功能指标有轻微上升趋势,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谢观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内分泌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对64例PCOS和20例因输卵管性不孕妇女进行性激素、体重指数、血清胰岛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CRY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COS组患者CRP、血中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COS组患者冠心病指数低于对照组;26.19%的PCOS患者CRP水平>3 mg/dL,而对照组仅有7.12%.当CRP>3 mg/dL时与肥胖存在明显相关性,特别是当体重指数超过30时相关性更明显,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PCOS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而且与肥胖、雄激素、胰岛素抵抗均有相关性,但与肥胖关系更密切,说明肥胖的PCOS患者可能更易患心血管疾病.
作者:罗晓燕;王蕊;李春霞;魏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女,30岁,孕1产0,因停经41周,见红7 h于2002年3月17日9:00入院.末次月经2001年6月3日,预产期2002年3月10日.产检血压:130/80mmHg,宫高33 cm,腹围95 cm,胎位ROA位,胎膜未破,先露头,入盆,宫颈容受50%,宫口开指尖,骨盆测量24-26-20-9 cm.
作者:薛志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吗啡不同给药方式颈丛神经阻滞在颈前路颈问盘摘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4例ASAⅠ-Ⅱ级择期实施颈前路颈间盘摘除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2例.A组局麻药内加吗啡4 mg,B组术毕将吗啡4 mg(1/3剂量浅丛、2/3剂量深丛)右侧颈丛神经注入.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A组综合镇痛质量优于B组,镇痛时间长于B组,术中芬太尼用药量少于B组(P<0.05);A、B两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8%,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1.9%和2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小剂量吗啡术前颈丛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明显优于术后给药.
作者:孙德峰;王剑平;阎妮;安刚;吴崇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笔者以手法整复石膏夹过伸位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41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忠梅;李忠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高危早孕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120例高危早孕药流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选择正常药流的12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低、阴道流血量多、时间长,但完全流产仍可达87.5%.其出血量仅相当于一次月经量,盆腔感染及转经时间与初次药流者无明显差异,副作用少能耐受.结论:高危早孕药流有可行性,但在普通药流的护理基础上,应针对高危药流患者的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及告知服药注意事项,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和进行出院指导.
作者:黄爱肖;王灵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寂静肺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一种危重征象,当支气管患者发生强烈痉挛或广泛黏液栓堵塞支气管时,不仅哮喘音消失,且听诊哮鸣音、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1].
作者:高宝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7年4月以来,我院采用手缝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三点肛垫悬吊法治疗重度痔47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洪琛;王红芝;梁慧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异基因骨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BMT/PBSCT)后,受体经历了免疫功能极度抑制及免疫重建的过程,其体内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自然病程及相应的乙肝特异性免疫力随之发生变化.
作者:庞缨;冯莹;陈瑞贞;华佳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腰围筛选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实用价值.方法: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和体重指数(BMI)法同时筛选出超重/肥胖儿童,用腰围进行对比分析,应用同年龄同性别的P85和P95作为超重和肥胖的指标.结果:(1)各年龄组中同年龄的男生的身高、体重、BMI和腰围均高于女生(P=0.000).(2)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该人群的超重率为11.83%.肥胖率为11.26%,BMI法评价该人群的超重率为10.50%,肥胖率为5.41%,采用配对资料的x2检验,两种方法诊断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金标准评价该人群的超重率为10.45%.肥胖率为5.35%.(3)腰围方法与金标准相比,评价该人群的营养状况时有很好的特异度.结论:腰围方法诊断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超重和肥胖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因其在腹型肥胖诊断中的独到作用,值得在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诊断中大力推广.
作者:孙琼;张响华;罗长青;晏新民;孙清元;王晓岳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