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肝穿刺术的护理

李美花;陈柳娟;黄丽秋

关键词:重型, 地中海贫血, 患儿, 肝穿刺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效果, 肝纤维化, 负荷水平, 肝肿大, 体内, 临床, 方法, 地贫
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根治重型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唯一方法,但移植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术前患儿体内铁负荷水平、肝肿大和肝纤维化等情况影响[1].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人输卵管中的表达与变化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输卵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方法:收集月经规律、有正常生育史的育龄妇女输卵管组织33例,绝经期妇女输卵管组织15例.育龄妇女输卵管标本取材均包括峡部、壶腹部和伞部,按月经周期分为增生早期组6例,增生中期组5例,增生晚期组5例,分泌早期组7例,分泌中期组5例和分泌晚期组5例.绝经妇女输卵管取壶腹部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榆卵管组织中EGFR的表达,并应用Leica Q55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阳性细胞表达强弱.结果:育龄妇女输卵管3段上皮和基质中均有EGFR蛋白表达,上皮细胞阳性表达高于基质.壶腹部和伞部上皮细胞EGFR阳性表达高于峡部,且在增生早期较低,增生中晚期和分泌早中期增高,分泌晚期下降.绝经期妇女输卵管上皮EGFR表达低.结论:人输卵管组织中存在EGFR表达,且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变化,推测EGFR可能参与输卵管多种生理作用.

    作者:许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雄激素生理替代治疗右心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在构建右心功能衰竭(RHF)大鼠模型基础上,采用雄激素生理替代疗法改善心功能,并探讨雄激素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D雄鼠随机分3组.RHF组,野百合碱一次性腹腔注射6周建成RHF大鼠模型:睾酮替代治疗组(TT组),大鼠野百合碱注射后3 d始睾酮生理性替代;正常对照组(CON组),等量盐水替代.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包括体重、活动等:各组大鼠每2周化学发光法测外周血睾酮水平、放射免疫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于第6周存活大鼠行右心系统血流动力学测定,取心、肺、肝组织行常规病理.结果:RHF组各项指标示大鼠RHF模型造模成功,且血睾酮下降、TNF-α增加明显;TT组大鼠心功能改善明显,但不能完全逆转,较RHF组大鼠血睾酮水平升高、TNF-α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雄激素生理替代能够改善RHF大鼠的心功能,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等的释放起作用.雄激素生理替代可以作为RHF治疗的新辅助手段之一.

    作者:李宗斌;江时森;王菊香;程训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生儿保健盒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有效防治新生儿脐部出血、感染,皮肤湿疹、红臀并适合新生儿家庭应用方法.方法:将自我研制的脐粉、皮康粉和75%酒精20 mL、3%过氧化氢20 mL、灭茵医用棉签1包、无菌脐带包3包及3L脐贴3贴制作成新生儿家庭保健盒,并将使用方法、脐部护理的注意事项印刷在盒子上并推广到出院新生儿使用,使护理保健延伸到家庭,并宣传相关保健知识.结果:通过5 200例新生儿的应用观察,无一例新生儿发生脐部出血和感染,549例皮肤湿疹等皮肤病能完全控制.结论:新生儿保健盒制作简单,在有效地防治新生儿脐部出血、感染,皮肤湿疹、红臀等病同时,还能宣传新生儿的保健知识,成本低,能得到家属的认同,值得推广.

    作者:廖少彬;张女娟;蔡佳;廖林平;李淑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药物流产应用于高危早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通过观察高危早孕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120例高危早孕药流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选择正常药流的12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低、阴道流血量多、时间长,但完全流产仍可达87.5%.其出血量仅相当于一次月经量,盆腔感染及转经时间与初次药流者无明显差异,副作用少能耐受.结论:高危早孕药流有可行性,但在普通药流的护理基础上,应针对高危药流患者的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及告知服药注意事项,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和进行出院指导.

    作者:黄爱肖;王灵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9例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点、适应证及体会.方法:胫骨平台骨折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5~68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砸伤5例,意外跌倒伤2例及高处坠落伤2例.其中2例为开放性骨折,17例为闭合性骨折.1例合并同侧胫骨干骨折,1例合并单纯半月板损伤,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类Ⅰ法为型3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5例、Ⅴ~Ⅵ型2例,均应用LlSS接骨板治疗.术中植骨2例,术后早期应用持续被动运动和指导主动功能锻炼.结果:19例全部随访,时间为4~30个月,平均15个月,18例术后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1例术后出现胫骨外侧髁变形、关节面不平整,负重时有弹响及疼痛.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为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杰峰;刘永青;苟中坤;赖西铭;陈灿球;林序文;何启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分型研究进展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NGU)及男女不育不孕的主要病原体,也是性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是常见的泌尿生殖寄生物,并且在性成熟女性下生殖道中的分离率非常高,约有6%~75%的成人存在无症状脲原体,而在孕妇可达80%,新生儿出生时约有15%~33%有脲原体,而性行为紊乱人群中脲原体寄居率比正常人高2倍多[1].

    作者:纪榕荣;张洪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与髓核突出大小的关系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和髓核突出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9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测量每例患者与髓核突出大小有关的CT指标(髓核在矢状面上的突出大小,髓核在水平面上的突出大小,髓核在额状位的突出大小,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的方式,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体检了解症状体征的严重度,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再对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和CT指标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髓核在矢状位的突出大小与症状体征严重度无明显关系(r=0.015,P=0.145).髓核在水平位上、额状位上的突出大小,髓核压迫神经根的方式、压迫硬膜囊的方式与症状体征严重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突出髓核在额状位上的大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密切相关.髓核在水平位及髓核压迫神经根、硬膜囊的方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严重度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密切.

    作者:李长海;汪青春;周兵;谭永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外伤后癫痫的治疗进展

    外伤后癫痫(post traumatic epiIepsy,PTE)是脑外伤(traumatic bran injury)后的常见并发症,脑外伤由交通事故、工矿事故甚至打架斗殴所致,战时则主要由枪弹伤引起.

    作者:闫观茹;刘绍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组织瓣内衬壳聚糖管用于修补食管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肺组织瓣内衬壳聚糖管修补食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15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两组,实验组10只,行自体肺组织瓣修补中段食管部分缺损(内衬壳聚糖管支架);对照组5只,无内衬支架.术后第2、4、8周时.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缺损修补处肺组织瓣情况,术后10周对存活兔钡餐透视观察食管通畅情况.结果:10只实验动物存活超过2周以上,肺组织瓣与食管缺损处牢固愈合,肺组织瓣表面有鳞状上皮化生.术后10周,食管钡餐检查见实验组食管钡剂通过顺利,无明显狭窄及反流,蠕动尚可,对照组轻度狭窄,无明显梗阻及反流.结论:肺组织瓣修补食管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壳聚糖管可以作为内衬支架防止狭窄.

    作者:陈刚;石文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分娩导致骶前血肿1例

    患者女,30岁,孕1产0,因停经41周,见红7 h于2002年3月17日9:00入院.末次月经2001年6月3日,预产期2002年3月10日.产检血压:130/80mmHg,宫高33 cm,腹围95 cm,胎位ROA位,胎膜未破,先露头,入盆,宫颈容受50%,宫口开指尖,骨盆测量24-26-20-9 cm.

    作者:薛志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家系34个,51例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为研究组(FDR组),46例无糖尿病家族史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两组血清hs-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和血尿酸(SUA)水平.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NC组比较,FDR组的血清hs-CRP(P<0.05)、FPG(P<0.01)、FINS(P<0.01)显著增高.相关分析表明,FDR组的hs-CRP水平与FPG、兀NS和HOMA-IR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SUA、甘油三酯是影响hs-C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体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增高的hs-CRP水平可能早期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周泽华;汪志红;张素华;龚莉琳;况小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HBsAg转阴5例

    异基因骨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BMT/PBSCT)后,受体经历了免疫功能极度抑制及免疫重建的过程,其体内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自然病程及相应的乙肝特异性免疫力随之发生变化.

    作者:庞缨;冯莹;陈瑞贞;华佳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术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希罗达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

    目的:评价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并希罗达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共63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入组.所有患者予三维适形放疗,DT46 Gv/23次.化疗在放疗的第1天开始给药,希罗达825 mg,/m2,2次/d,每周5 d.手术在放化疗结束6周后进行.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治疗疗程.全组无3或4级的血液学毒性.1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1例患者出现3级腹泻.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2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30例行低位前切除术(LAR),11例行Hartmann's手术.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9例(14%)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原发灶和淋巴结降期率各为67%和80%.有2例(3%)为R,切除,1例APR后,1例LAR后.结论:术前放疗并希罗迭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是安全有效的,对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降期效果显著.

    作者:朱卫国;尤振兵;韩济华;李涛;于长华;彭进;周锡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C-反应蛋白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内分泌特点的关系

    目的:了解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内分泌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对64例PCOS和20例因输卵管性不孕妇女进行性激素、体重指数、血清胰岛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CRY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COS组患者CRP、血中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COS组患者冠心病指数低于对照组;26.19%的PCOS患者CRP水平>3 mg/dL,而对照组仅有7.12%.当CRP>3 mg/dL时与肥胖存在明显相关性,特别是当体重指数超过30时相关性更明显,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PCOS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而且与肥胖、雄激素、胰岛素抵抗均有相关性,但与肥胖关系更密切,说明肥胖的PCOS患者可能更易患心血管疾病.

    作者:罗晓燕;王蕊;李春霞;魏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58例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9例用厄贝沙坦片(150mg/d),治疗组29例用厄贝沙坦片(150mg/d)加阿托伐他汀片(10 mg/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重量指教(LVMI)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P<0.05),IVST、LVPW和LVMI改善的程度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协同降压作用,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

    作者:杨应军;严志娟;朱建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性激素的心血管效益及他汀类药物对性激素的影响

    目前从多个临床试验及指南中证实,他汀类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降脂地位已得到公认,降低血浆胆固醇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而性激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作者:陈伟宏;向定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亮氨酸氨基肽酶等4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和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岩藻糖苷酶(AFU)、前白蛋白(PAB)、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腺苷脱氨酶(ADA)等4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不同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536例各种肝病患者和130例正常人血清中4项指标的表达水平并同时测定肝功常规项目,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肝病组待评价4项指标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均异常升高或下降(P<0.01或P<0.05);但不同指标在不同肝病中异常的规律和程度各不相同,比较各指标在各肝病组的阳性发生率和用于诊断各肝病时的AUC,发现LAP在肝癌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高,与其他各肝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FU在肝癌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高,与慢性肝炎、淤胆性肝炎和肝硬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DA在肝硬化时升高幅度大,且阳性率高,与其他各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AB在肝硬化组下降幅度及阳性率大,其次为肝癌组,但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LAP、AFU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大,AUC分别为0.751和0.817,而其他各组AUC均<0.65;ADA和PAB对肝硬化诊断意义大,AUC分别为0.881和0.817,而在其他各组AUC均<0.69.结论:肝硬化时,AD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肝癌时IAP和AFU应用价值较高;PAB是一能更好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储备能力的良好指标.

    作者:熊彬;魏任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12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一点刺激组(A组)和两点刺激组(B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30 mL.观察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麻醉持续时间,并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结果: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神经支配区起效时间比较,B组均明显短于A组(均P<0.05).注药30 min后.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7根神经的阻滞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P<0.05).B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93.3%vs 80.O%,P<0.05).A组失败12例,其中9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3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B纽失败4例,其中3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1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麻醉持续时间A组为(396±156)min,B组为(413±162)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一点刺激法的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是较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作者:蒋学斌;朱素珍;蒋毅;陈千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SiRNA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中CD147基因表达对survivin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CD147与survivin(SVV)的关系.方法:设计、合成两对CD147编码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运用瞬时转染方法抑制HepG2中CD147表达,运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干扰后CD147、SVV及caspase-3表达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后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SiRNA sequence 1、2均可有效地抑制CD147基因的表达(P<0.05),伴随着SVV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干扰后caspase-3 mRNA水平升高(P<0.05),活性caspase-3蛋白水平增高(P<0.05),肿瘤细胞凋亡增加,以细胞早期凋亡改变为明显(P<0.05).结论:沉默HepG2中CD147基因能下调SVV基因表达,致使肿瘤细胞凋亡增加.CD147与SVV在细胞内可能存在着相互调节机制,然而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志刚;周雄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烧伤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暴发原因分析

    目的:调查并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烧伤科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探讨预防与控制的对策.方法:2007年6-7月间,在前瞻性监测中,发现烧伤科患者创面MRSA感染病例9例.对其发病原因、背景、时间、环境、人群等特点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从患者和工作人员鼻腔、陪人手分离出MRSA菌,说明患者、医务人员、陪人为此次流行可能的传染源.从工作人员、陪人的手及环境中查出MRSA提示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陪人和工作人员的手进行接触传播.同源性分析PFGE检测有4个类型.烧伤科有4例患者为同源感染,患者8例治愈,1例转院.结论:烧伤科MRSA感染应该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加强规范的病区管理、合理谨慎及规范使用抗生素,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和控制MRSA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环节.

    作者:魏全珍;刘丽华;张惠珍;钟馥霞;杨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