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军;万汉锋;刘国钧;凡启军;黄赛瑜;高金建;陈波蓓
目的:通过X线腹部平片对肠道气体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气体量的变化.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取IBS患者49例(便秘型25例和腹泻型24例),健康对照者25例,在空腹状态下摄立位腹部平片,扫描进入计算机,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7.0)处理照片,在双肋弓外缘垂直线相交于膈顶水平线、耻骨联合上缘水平线形成的矩形框内,标出肠道内气体范围,分别计算整个矩形框及肠气范围的像素值,后结果用气体容积积分表达(gas volume score,GVS),即肠气范围像素值与矩形框像素值之比.结果:IBS患者的GV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0.064±0.035 vs 0.055±0.043);便秘型IBS患者的GVS明显大于腹泻型IBS患者(0.077±0.040 vs 0.051±0.025,P<0.01)及健康对照组(0.077±0.040 vs 0.055±0.043,P<0.05).而腹泻型IBS患者的GVS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0.051±0.025 vs 0.055±0.043,P0.05).结论:IBS患者肠道气体的量存在变化,且与IBS分型有关,便秘型IBS患者肠道气体增多,腹泻型IBS患者肠道气体无改变.
作者:曹曙光;吴昊;徐昌隆;闫峻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8例,按性别分为女性冠心病组和男性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女性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冠心病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甘油三酯.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多于男性冠心病患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女性冠心病患者明显不同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成;郭志刚;陈君;周忠江;修建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麻疹病毒(MV)感染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症状,病程中非特异性免疫力和免疫反应降低,哮喘、湿疹、肾病综合征在麻疹病程中或病后可得到暂时的缓解,较易继发细菌感染[1].其中免疫抑制是临床继发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二次感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自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出疹期麻疹患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分析,探讨出疹期麻疹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洪玲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小儿腹腔镜手术是随着腹腔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具有临床适用广、切口小、出血少等特点,深受医生及患儿父母欢迎.现将我院腹腔镜下小儿幽门成形术20例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李荷花;狄华君;徐怡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比较MR扩散加权成像(DWI)、CT灌注成像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方法:共58例肝脏肿瘤进行DWI扫描和CT灌注成像.其中肝脏恶性病变组31例(肝细胞癌19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癌5例),肝脏良性病变组27例(肝血管瘤17例,肝囊肿10例).测量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肝脏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25±0.23)×10-3mm2/s、(2.43±0.58)×10-3)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CT灌注成像SSr测量结果分别为1.48±0.58、1.37±0.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 DWI以ADC值鉴别肝脏肿瘤良恶性优于CT灌注测量.
作者:朱红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iury,SCI)在现代医学中仍是极其严重的创伤,按机制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继发性损伤则是一个可逆的且可控制的过程.在继发性损伤的早期,存在一个重要的炎症反应过程,它能够触发其后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受损脊髓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反应.此外,炎症反应可以导致受损脊髓局部胶质细胞的瘢痕形成,也有可能阻碍脊髓的再生.现已证实,SCI后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发展的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们能够在SCI后的早期表达,并导致相应的炎性细胞侵入受损脊髓局部产生炎症反应,加重对损伤脊髓的损害.本文将对几种主要的细胞因子在SCI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及其在SCI中的作用作扼要综述.
作者:孙为增;王新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8年本院收治的26例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97 d(7 d~8.2年).活动性肝炎型8例(30.7%),肝硬化型9例(34.6%),爆发型9例(34.6%),合并急性血管内溶血9例(34.6%).铜蓝蛋白下降25例(96.1%)、尿铜升高26例(100%)、血铜下降16例(61.5%)、K-F环阳性22例(84.6%).结论:对本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对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天门冬氨酸氧基转移酶升高为主)同时伴有尿蛋白增加者,特别是有肝脾肿大者应高度怀疑本病.除了血铜、尿铜、铜蓝蛋白测定、K-F环检查外,驱铜试验和肝铜测定对诊断具决定性意义.
作者:刘远煌;龙英姿;蒋慧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对药物性肺损害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对12例药物性肺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性肺损害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15%;中西药均可发生药物性肺损害;临床表现呈呼吸系统疾病表现;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药物性肺损害是由药物引起的肺部疾患,各科均有发生的可能.药物性肺损害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合并药物性肝、肾损害及其他器官的损害.提高对药物性肺损害的认识,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每住临床医生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作者:马昌义;刘乔;徐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减轻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的不适感、减少导尿术后肉眼血尿及漏尿的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按住院先后顺序将196例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入院留置导尿管时气囊内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为15 mL(对照组)和5 mL(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的不适感包括尿道痛、反复尿意、下腹坠胀感,导尿术后肉眼血尿及导尿管滑脱、漏尿情况.记录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的不适感减轻,术后肉眼血尿、漏尿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性且不增加尿管滑脱.结论:适当减少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的注水量,可以减轻置管后的不适感,减少术后肉眼血尿、漏尿的发生.
作者:王玉坤;何海荣;梁艳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喉罩(LM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间应用喉罩和口鼻罩无创通气治疗的28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喉罩组简称L组,15例口鼻罩简称M组,13例.结果:两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症状均有改善(P<0.05),但L组对比M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通气时可以首选LMA通气气道.
作者:朱燕辉;黄丽霞;丘敏梅;阳生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中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24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粗针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接受多西他赛75 mg/m2,静滴,第1天,吡柔比星50mg/m2,静滴,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完成3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79%,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和脱发(发生率分别为95%和100%).结论: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治疗局部中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是局部中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案.
作者:黄恒;揭超;崔杉;石育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在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法:24只新西兰免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皮下注射罗哌卡因(RoP)4 mg/kg、RoP-PLGA-MS 200 mg/kg(相当于RoP 12 mg/kg)和PLGA-MS 200 mg/kg.以针刺皮肤无反应圈直径(PND)和逃跑运动电刺激阈值(EMT)评价镇痛效果.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RoP浓度.结果:A、B组PNDmax为5.28和2.76 cm,EMTmax为13.02和11.66 s,给药1 h后峰值浓度为2.238 μg/mL和1.306 μg/mL,消除半衰期为2.848 h和17.606 h,平均滞留时间为4.175 h和24.823 h.B组镇痛持续时间(34 h)较A组(5 h)长,C组无镇痛作用.结论:RoP-PLGA-MS局部镇痛持续时间长,扩散范围小,血药浓度稳定且水平低,表明其在体内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照飞;陈仲清;田洪居;徐建设;徐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患者男,19岁,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2008年9月18日中午因食用河虾后出现全身皮疹、瘙痒严重.下午3时半左右自行购买息斯敏牌氯雷他定片口服2片,自诉服药后皮疹、瘙痒加重,5点45分左右晚餐前服冰冻可口可乐易拉罐装饮料,一口气喝了一半,当即出现头晕欲呕,全身乏力,遂在朋友陪伴下急至附近诊所求诊.
作者:黄习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现认为胃癌的发病是许多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基因的表达异常包括基因序列,即遗传学(genetics)的改变和基因表型遗传学(epigenetics)改变[1],其中包括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p16基因是一种重要的多种肿瘤抑制基因(MTS1),其编码产物p16蛋白在细胞增殖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p16基因的失活与人类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对其深入研究可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途径.现就p16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孔祥勇;胡世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检测两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LYVE-1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LYVE-1和D2-40在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呈棕黄色.胃癌组织中LYVE-1和D2-40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癌周LYVE-1和D2-40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内组织;低未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YVE-1和D2-40的表达水平分别比高中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高.且胃癌组织各分期,各分级,无论有无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及正常组织,同等条件下D2-40阳性率均高于LYVE-1,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97,P<0.05).结论:胃癌的新生淋巴管主要位于瘤周,从而促进其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管密度与肿瘤进展程度相关.与LYVE-1相比,D2-40能更敏感和特异地预测肿瘤的淋巴管微转移,具有更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作者:陶立生;张振玉;罗新华;王劲松;张予蜀;汪志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介绍吴茱萸外敷足底涌泉穴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的中医理论、临床操作以及疗效观察.方法:取住院的120例口腔溃疡患儿为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外敷足底涌泉穴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吴茱萸外敷足底涌泉穴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是一种简便无创、安全有效、儿童容易接受配合的治疗方法.
作者:俞梦瑾;宋玉娟;余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100例膝骨关节芡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穴梁丘、足三里、委中、血海、阿是穴,每个穴位各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1 mL,每天1次.对照组服用西乐葆200 mg,每天1次,治疗14 d为1疗程,按JOA膝关节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分.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减轻症状,治疗组(27.2±5.4)分,对照组(21.4±3.6)分,P<0.05.在镇痛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改善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和消肿方面,鹿瓜多肽较西乐葆疗效为优.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良好.
作者:陈民;李腾辉;李嘉;郑秋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结合肾活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50例LN患儿进行肾活检及常规实验检查资料,并给予病理分型和活动性指数(AI)及慢性指数(CI)、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结果:病理类型以Ⅳ型LN型多,占42%,其次是Ⅱ型(24%)和Ⅲ型(18%).Ⅱ型与Ⅲ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Ⅳ型和Ⅴ型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结论: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肾活检对诊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凤仪;邓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可达10%,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会发病.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据近10年的文献资料统计,其误诊率仍达9%~36%[1].笔者回顾北京军区总医院自1988年9月至2008年9月20年以急性阑尾炎收治和后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病案资料,以期加深对急性阑尾炎诊治的再认识.
作者:陈海;郭玉明;任小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两种异构体Livinα、Livin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生物学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8例NSCLC组织、29例癌旁组织和13例良性病变肺组织中Livin mRNA,并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Livinα和Livinβ在NSCLC组织中多同时表达,Livin mRNA和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Livin在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痛变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6.9%和O(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其表达阳性率为76.5%,高于无转移组的42.9%(P<0.05),而与NSCLC的病理类型、分化水平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ivin在NSCLC组织中特异性地高表达,可能成为NSCLC诊断上新的标记物和治疗上新的靶点.
作者:董凌云;胡华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