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曾纪羡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 栓塞, 血培养, 超声心动图
摘要:目的通过对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1994年8月~2002年8月临床诊断的IE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7~64岁,平均年龄29.1岁,归纳分析IE的临床表现特征,探讨提高早期诊断水平.结果IE患者病情危重,可伴有多系统病变,甚至可发生致命的栓塞和心衰,IE的诊断主要依据是血培养、超声心动图(UCG)赘生物的检出和病理活检,但血培养阳性率偏低,目前临床上诊断IE仍然依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UCG.结论IE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应注意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诊断IE的客观标准.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及其治疗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8月~2001年11月间行小梁切除术的76眼进行观察,分析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并对其治疗时机、方法及预防进行了讨论.结果76眼术中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有32眼,发生率为42.1%.其中房水滤过过强22眼,占68.75%.采用保守治疗(25眼)和手术治疗(7眼)恢复前房,所有病例均预后良好.结论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房水滤过过强是常见的原因,特别是应用抗代谢药物以后出现.绝大多数病例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治愈,必要时手术.及时的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作者:张秀果;戴丽华;薛波;韩方菊;王巧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住院引产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住院引产不同于门诊人流术,其妊娠月份较大,术前的检查项目较多,完成的时间较长,其隐蔽性也较差,对引产者身体损伤较大,故住院者心理反应各不相同.

    作者:尧晓云;林少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亦不少见.现将我院1995~2001年间收住院治疗的178例患者资料分为60岁以上组和60岁以下组进行对比分析,对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

    作者:徐大斌;李伶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67例诊治分析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常以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而著称.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ACST发病率不断增高.

    作者:鲁兰飞;孙伟;金小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儿童间质性肺炎X线诊断与治疗

    间质性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也可继发于化脓性肺部炎症.儿童间质性肺炎多为急性,则多数由病毒所致[1],3个月~2岁易发此病[2].

    作者:季光辉;张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支撑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保肛适应的选择与评价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标准,评价保肛术后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肛门指诊、直肠腔内超声、盆腔CT、MRI、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的96例低位直肠癌用美国JOHNSON吻合器或(和)闭合器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全组除发生1例直肠阴道瘘外无手术死亡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寿命表法计算3年生存率78.1%,局部复发率5.2%.术后病人排便功能优者达84.0%,12~18个月排便次数和排便功能接近正常状态,无完全性排便失禁.结论本法对低位直肠癌疗效良好,并对适应证作出参考.

    作者:冯基业;王淑琳;李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内镜套扎治疗上消化道息肉127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经内镜套扎法对上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27例145颗息肉按大小不同和数目多少选用不同的套扎器.直径>1.0cm的单颗息肉采用单圈套扎器套扎,多发性息肉或直径>1.0cm的息肉采用连发套扎器行逐个套扎或一个息肉多圈套扎.通过负压吸引息肉后,提拉牵引线,释放硅胶圈结扎息肉.结果145颗息肉中,直径<1.5cm的133颗息肉均一次套扎,术后息肉消失;直径>1.5cm的8颗经1周后再次套扎,息肉消失;4颗经三次套扎后息肉消失.一次套扎成功率为91.7%,总成功率为100%.术中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0.结论套扎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方法简便、安全、创伤小、疗效好、价廉,不失为临床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王跃平;张紫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近3年来我院共发生3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就其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

    作者:丁忻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0例临床观察

    2000年3月~2002年2月,我们采用中药专方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50例,并以随机原则设西药对照组15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常勇;郑冬梅;孙延芝;张德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例护理体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高征的发病时间多在妊娠20周后,临床上以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发展至抽搐、昏迷、心功能衰竭、甚至母儿死亡.

    作者:崔萍;常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妊娠急性脂肪肝6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认识和处理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将5年来收治的6例AFLP进行分析,归纳其共同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严重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结果发病孕龄均大于34周,初产妇4例,营养状况极差者4例,起病突发恶心、呕吐5例,黄疸5例,转氨酶增高6例,肾功损害5例,白细胞计数升高6例,凝血指标异常6例,低蛋白血症5例,低血糖4例,合并肝性脑病1例,DIC 3例,肝胰脾水肿伴胸腹水并感染1例.6例均给予降氨、保肝治疗,5例输注新鲜血与冰冻血浆、白蛋白.产妇死亡1例,围产儿死亡2例.结论根据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AFLP,及时终止妊娠,纠正凝血障碍,强力支持治疗,积极治疗并发症,可以改善AFLP的预后.

    作者:潘隆玉;杨波;苏志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QT离散度变化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复极的影响.方法连续测量了36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PTCA术前术后体表心电图的QT间期与QT离散度,并与32例无狭窄对照组比较.结果(1)行PTCA的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比较,术后QT间期离散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2)PTCA组术后与未进行PTCA组的QT间期离散度比较,术后患者比常规治疗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明显减少(P<0.01);(3)常规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QT间期离散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肌灌注增加明显缩短QT间期离散度,表明心肌复极获得改善,这可能有利于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作者:田晓沂;马树人;张金麟;曹家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汤剂制备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汤剂,又称汤液,也称汤药,是指将中药饮片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剂型.它是中医临床应用早,广泛的剂型.

    作者:丁泽明;苏本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L-精氨酸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烧伤大鼠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只)、L-精氨酸组(A,30只)和普通喂养组(E,30只).A、E组背部脱毛后复制30%Ⅲ度烧伤创面,伤后2h开始分别给予L-精氨酸灌喂加普通喂养和普通喂养,取伤后6、12、24、48、72h静脉血测定乳酸、内毒素含量和肠系膜淋巴结、肝、肾等肠道外器官组织进行细菌培养.结果①A、E组血清乳酸和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②早期给予L-精氨酸肠道喂养可明显降低烧伤大鼠血清乳酸和血浆内毒素水平(P<0.05),明显降低烧伤后肠系膜淋巴结、肝、肾等肠外器官的细菌移位率(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早期应用L-精氨酸强化肠内喂养可减轻肠粘膜损害,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和降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

    作者:许琰;陈斌;付晋凤;陈宗华;汪虹;张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少女输卵管扭转、坏死1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14岁,因左下腹疼痛4天,加剧1天于2002年10月5日入院.患者于4天前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后出现左下腹隐痛,持续性,昨起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5~6次,吐出物中,少量胃内容物,伴低热半天(37.7℃).

    作者:倪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历下区中小饭店餐具消毒效果的调查报告

    餐饮业餐具消毒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提高餐饮业的餐具消毒质量,对于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桂芳;刘继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糖尿病住院病人154例发病情况和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分布状况及与发病年龄、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病史追问、血压测量、检查眼底、留尿测微量白蛋白.结果(1)15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均以急、慢性并发症住院治疗;(2)入院病人急性并发症中酮症82例、感染39例,慢性并发症依次为高血压56例、脑血管病变28例、肾脏病变20例、神经病变17例、视网膜病变12例、心肌病变11例.(3)糖尿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6年分别为20.0%、25.0%、29.4%.>10年后分别为30.0%、50%、41.2%.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在老年组发生率高,急性并发症酮症在青少年组1型糖尿病发生率高.结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因此普及糖尿病教育,加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高危人群普查,早期诊断,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预防其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作者:黄翠玲;李中山;刘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的诊断及治疗

    衣原体是一类形态相似、约300~400nm、严格寄生于细胞内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通过滤菌器.

    作者:罗桂晶;徐军;母华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自发性破裂出血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46岁,因突发中上腹堵塞、呼吸困难1h入院.1h前活动时突感中上腹堵塞、气喘、心慌、恶心、呕清水少许、大汗,10min后咳淡红色及大口鲜红色血痰,量共约60ml,感双侧腰部持续性胀痛,无头昏、头痛.

    作者:蕾茹;肖卫;王磊;陈锦明;彭水先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脏手术不停跳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2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浅低温(33~35℃)中高流量(成人60~80ml/kg@min,小儿90~120ml/kg@min)的灌注,确保手术视野清晰以及有效防止空气栓塞.结果体外循环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生化指标均正常,20例病人无1例死亡,全部患者于术后9~11天康复出院.结论不停跳体外循环具有①避免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②简化手术操作程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降低成本等优点.

    作者:冉燃;彭红军;樊念念;管文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