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席武

关键词:挛缩, 臀大肌, 挛缩带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0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38例.应用臀大肌挛缩带部分切除治疗臀大肌挛缩症,并于术后行系统的功能性训练.结果:对38例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患者随访3~9个月.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和体力劳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优26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7%.结论:臀大肌挛缩带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理想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血采集次日分离前摇匀对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

    凝血因子是止血的重要成分[1],其中Ⅷ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2],而且是一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3],在止血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文献[4]报道该因子在4℃保存24 h后,凝血因子Ⅷ活性会下降50%,而近年来国外有文献[5]报道认为,凝血因子Ⅷ在4℃保存1~3 d后活性并不是下降50%,而是由于4℃时凝血因子Ⅷ被沉淀在红细胞当中,所以离心后检测上清血浆,不能将部分凝血因子Ⅴ、Ⅷ检出,所以误认为活性降低50%[6].

    作者:叶柱江;秦艳兰;刘仁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应用数字胃肠机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进行检查,随机抽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对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细不均、扭曲及中断,不规则小龛影和充盈缺损,病变区功能改变,即食管柔软度及舒张度减低,甚至消失.结论: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而且安全有效,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刚;黄为宁;曹长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女性婴幼儿腹股沟滑动性斜疝55例分析

    先天性因素及哭闹等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常被视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重要原因[1],但不能完全解释女性婴幼儿腹股沟滑动性斜疝的发生.本病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常被误诊.

    作者:张刚;刘丹丹;田俊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食管非鳞癌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及综合治疗

    目的:分析江苏淮安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病理特点及综合治疗策略.方法:对1989-2003年外科治疗146例食管非鳞癌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非鳞癌性食管恶性肿瘤占食管恶性肿瘤的3.7%,其中腺癌占非鳞癌食管恶性肿瘤的61%,小细胞癌占30.8%,食管癌肉瘤占6.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占1.4%,横纹肌肉瘤占0.7%.手术切除率90.4%,生存率分别为:腺癌1年生存率69.7%,3年生存率30.3%;5年生存率15.7%;小细胞癌1年生存率51.1%;3年生存率26.7%;5年生存率8.9%;癌肉瘤3年生存率77.8%;5年生存率66.7%;肉瘤5年生存率100.0%.结论:食管腺癌发病无地区性,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腺癌与西方食管腺癌组织来源不同;食管小细胞癌恶性程度极高,易外侵及发生远处转移;癌肉瘤和其他类型肉瘤在食管恶性肿瘤中发病罕见.腺癌、小细胞临床表现与食管鳞癌基本相同,小细胞癌以远处转移为主,首选同期放化疗,腺癌及其他类型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首选综合治疗.

    作者:尤振兵;朱卫国;郭伟;徐达夫;稽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CK-MB/CK倒置22例CK-MB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在CK-MB/CK倒置时,通过对CK-MB质量及其活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方法:样本先用日立7600/或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K、CK-MB活性,检出CK-MB/CK倒置者再立即进行CK-MB质量测定.CK-MB质量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CK-MB活性采用选择性抑制法进行测定,并用(x±s)表示测定结果.结果:22例CK-MB/CK倒置的患者中,CK-MB质量平均水平为(6.88±19.96) ng/mL,CK-MB活性平均水平为(176.00±150.51) U/L.CK-MB活性及其质量的样品均数与总体均数进行t检验,CK-MB活性差异有显著性(t=5.059;P=0.000);CK-MB质量差异无显著性(t=0.700;P=0.471).结论:CK-MB/CK倒置时,CK-MB活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使测定结果远远高于真实值,出现假性升高的检测结果给临床造成误解,而CK-MB质量能够避免干扰,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

    作者:陈建芸;石玉玲;李林海;曾兰兰;李晓;何洁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TNF-α和P-SEL 表达的变化.结果: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明显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可明显抑制TNF-α和P-SEL的表达,尤以两菌合用组抑制作用强.结论: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DSS诱导的UC有治疗作用,对TNF-α和P-SEL表达的协同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发挥协调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刘凌云;杨伟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6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主要并发症之一,以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为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代谢异常和神经血液供应障碍共同参与的结果.

    作者:李建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精索恶性肿瘤4例

    例1:患者男,58岁,以无痛性左腹股沟肿块1年入院.查体:左腹股沟扪及4 cm×5 cm大小肿块,质硬,无压痛.B超示左腹股沟4 cm×5 cm×5 cm大小实质性团块,高回声.

    作者:吴小芬;林连祥;张宝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儿童扁桃体滑膜肉瘤1例

    患者男,14岁,因右侧扁桃体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20余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感冒后自觉右侧扁桃体不适,有异物感,在当地抗炎治疗1周,未见好转,肿块逐渐增大,生长迅速,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作者:邢荣格;郭效忠;高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颈部硬膜外注射治疗法治疗颈性眩晕125例

    颈性眩晕是门诊上较为常见病之一.该病由颈椎骨质退变增生发生在钩突关节处,或椎体不稳致使钩椎关节松动,使横突孔出现移位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周围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扭曲与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为眩晕为主的临床症状,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1].

    作者:陈锡兵;董剑;许力昭;夏明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老年人颅脑手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比较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老年人颅脑手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 例年龄在60岁以上需在全麻下行颅脑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等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20)和芬太尼组( F组,n=20).插管后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入舒芬太尼(S组)或芬太尼(F组).插管后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入舒芬太尼(S组)或芬太尼(F组),S组0.5 μg/(kgh),F组4 μg/(kgh).两组均复合持续泵入异丙酚,分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在硬脑膜打开之后均停止给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观察两组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切头皮时(T3)、钻颅骨时(T4)、气管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这几个时点肘静脉血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糖(BG)浓度.结果:S组T1与T0比较MAP、HR显著下降(P<0.01或P<0.05).F组T1与T0比较MAP、HR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T2~T5 与T0比较,F组MAP、HR上升明显(P<0.05),而S组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MAP、HR T2~T5组间比较,F组显著升高(P<0.05).S组各时点Cor和BG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在T2、T3、T4、T5 4个时点Cor和血BG浓度较T0时明显升高(P<0.05).S组较F组麻醉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以更好的抑制手术应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作者:徐金金;王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侵蚀性葡萄胎化疗中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β-HCG的变化

    目的:探讨在侵蚀性葡萄胎化疗中测定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变化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疗效观察及判断疾病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记录病灶RI,同时记录血清β-HCG值.对化疗前后子宫病灶区动脉血流RI与血清β-HCG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中宫壁回声增粗或见低回声结节,血流丰富,RI<0.4,血清β-HCG增高;化疗取得疗效后异常血流逐渐减少,RI呈逐渐升高趋势,血清β-HCG逐渐恢复正常.研究结果示化疗前后子宫病灶区动脉血流RI与血清β-HCG相关性良好.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子宫动脉RI与检测血清β-HCG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以及观察其化疗疗效是有临床价值的.

    作者:张洪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FOLFOX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FOLFOX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156例患者分为4组,46例给予FOLFOXIRI方案治疗(A组),38例使用FOLFIRI方案治疗(B组),40例使用FOLFOX7方案治疗(C组),32例使用DPOF方案治疗(D组),均给予6个周期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和无进展生存期以及副反应、血常规变化.结果:A 组有效率为45.6%,疾病控制率89.1%; B 组有效率为44.7%,疾病控制率78.9%;C 组有效率为45.0%;疾病控制率80.0%;D组有效率为46.8%;疾病控制率81.2%.4组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以A 组为显著(P<0.05).结论:FOLFOX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具有更高的疾病控制率.

    作者:崔春晖;黄宗海;俞金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10天序贯疗法与14天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10 d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副作用,与标准14 d三联疗法比较有无优越性.方法:将136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分组,治疗组69例在前5 d给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 d给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对照组给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14 d.结果:根据按意向性治疗分析(ITT)与符合方案数据分析 (PP)比较,Hp根除率治疗组(91.3% ITT, 92.6% PP )与对照组(89.6% ITT, 93.8% PP)比较P>0.05;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8(14.7%)、19/64(29.7%),两组比较P<0.05;两组腹部疼痛及其他消化道症状缓解情况比较P<0.05.结论:10 d序贯疗法的Hp根除率与标准14 d三联疗法相当,但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缓解情况较佳.

    作者:庞淑珍;赵文星;任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裂解产物的变化

    目的:研究急性深静脉血栓(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DVT )治疗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FBG裂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变化规律.方法:测定了86例ADVT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诊断即时、溶栓24 h、溶栓72 h、溶栓7 d以及溶栓第14天) D-二聚体(D-Dimer;D-D) 、FBG和FD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经F检验,诊断即时及治疗24 h血清D-D水平高于72 h、7 d以及14 d(P<0.05);治疗24 h、72 h以及7 d的血清FDP水平高于诊断即时以及14 d(P<0.05).经t检验,和诊断即时、治疗24 h以及72 h相比较,治疗7 d以及14 d的血清FB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经sperman分析,ADVT血清FBG和FDP负相关(r=-0.78,P<0.05).血清FBG基础水平≥4.5 g/L者血栓完全消散百分率低(P<0.05).结论:联合检测D-D、FBG和FDP可能有助于判断ADVT病理生理状态和评估病情进展.

    作者:古兴元;陈志坚;吴建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膜-细胞骨架联接分子ezrin及妇科相关的疾病

    Ezrin 蛋白是 ERM(ezrin、radixin、moesin)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为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皮质细胞骨架,以控制细胞形态,参与细胞间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信号传导和细胞运动等.

    作者:刘玉娟;方小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的性能评价.方法:系统研究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CysC 的灵敏度、精密度及干扰因素.结果:免疫浊度法测定CysC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1.43%,批间平均CV为2.46%,平均回收率99.1%.血红蛋白在2 g/L以下对测定结果无干扰.三酰甘油5.2 mmol/L以下对测定结果无干扰.与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仪的免疫比浊法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Y=0.891X+0.21;r=0.912(P<0.01).结论: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Cys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适于大批量及临床常规使用.

    作者:席金瓯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0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38例.应用臀大肌挛缩带部分切除治疗臀大肌挛缩症,并于术后行系统的功能性训练.结果:对38例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患者随访3~9个月.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和体力劳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优26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7%.结论:臀大肌挛缩带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席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以急性左下腹痛为特征的大网膜炎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急性左下腹痛为特征的局限性大网膜炎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连续就诊及随访的6例以急性左下腹痛为特征的局限性大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其超声表现,分析临床转归过程及其对应的超声表现.结果:6例患者超声均表现为左下腹与壁层腹膜黏连的致密稍高回声灶,其中3例完全黏连者与肠管黏连,经抗炎治疗后6例病灶均逐渐缩小,并与壁层腹膜脱离黏连直至病灶完全消失,与此同时患者症状及体征好转至消失.结论:超声对于左下腹急性局限性大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金惠红;朱文军;全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开放性心脏损伤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开放性心脏损伤的紧急救治方法和手术治疗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例开放性心脏损伤的病例,均在抗休克的同时行急诊开胸探查,行心脏破裂口直接修补术,用胸壁肌带肌膜的肌块作附垫缝合裂口.结果:3例患者经边抗休克边急诊开胸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大限度地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术前检查,对于休克、胸腔大量积血疑有心脏穿透伤的患者非常重要,迅速开胸手术,解除心包填塞,修复心脏裂口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福才;郑旭辉;钟巍巍;谢衍雄;邹幼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