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金;王龙
患者男,58岁,2006年9月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增多.我院检查:浅表淋巴结未及,胸骨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及,三次化验血小板计数均在1 000 × 109/L以上,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诊断标准符合文献[1]给予羟基脲0.5~1.5 g/d,共用1年.
作者:张子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肝叶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肝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肝脏组织及解剖结构复杂,肝叶切除术中大的危险是发生大出血,术中损伤肝脏血管特别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是导致大出血难以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帅兵;彭雪梅;李雅兰;刘慧慧;项明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0-2007年收治的54例胰岛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2例(22.2%)(胰岛素瘤11例,胰高血糖素瘤1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2例(77.8%).前者恶变率为8.3%(1/12),而后者恶变率为16.7%(7/42).术前影像诊断明确肿瘤定位52例(96.3%),其余2例经术中触摸探查和超声检查得到定位.行肿瘤摘除术13例,节段切除术14例,胰体尾切除术7例,胰体尾+脾脏切除术5例,Whipple手术12例,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1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3.0%(7/54),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对于胰岛细胞瘤的外科治疗,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良恶性.术前不能确定肿瘤位置的,应联合应用术中超声和术者触摸以探查肿瘤部位.适宜的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恶性病变应积极行根治性手术.
作者:刘金英;马立业;张斌;刘小康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GSPE)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BIU87细胞与50、100和200 μg/mL的GSPE共同孵育24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50、100和200 μg/mL)GSPE对BIU8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0±1.5)%、(31.8±2.1)%和(48.6±1.8)%;凋亡率分别为(8.7±0.7)%、(28.2±1.6)%和(48.5±0.7)%;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随GSPE浓度的升高而增高(P<0.01).结论:GSPE在体外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刘洁;庄乾元;张维怡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调查药物与肠内营养患者发生腹泻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9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住院且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发生腹泻的81例患者列入病例组,未发生腹泻的114例患者列入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调查人员通过问诊、医嘱、护理记录、检验结果等收集患者的疾病严重度、排便、用药等情况.对获取的资料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1个变量进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为危险因素,分别为疾病严重程度(OR=3.137)、抗酸药(OR=3.883)、胃动力药(OR=5.875)、钾制剂(OR=3.83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动力药(OR=6.408)、抑酸药(OR=5.488)、钾制剂(OR=5.164)为危险因素.结论:药物是肠内营养患者发生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医师对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要谨慎用药.
作者:赵秋玲;杨全峰;李富军;王慧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世界上有1/3的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有1 500万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占总死亡人数的3/5以上,是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陈红伟;宋湖平;洪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去甲基化的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G1a的DNA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杀伤活性和T细胞受体Vαβ(αβ chain variable gene of T cell receptor,TCR Vαβ)谱系的表达和克隆情况.方法:去甲基化试剂盒对KG1a细胞去甲基化处理,并提取其DNA.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DNA诱导前后PBMC杀伤KG1a细胞的活性,应用RT-PCR方法扩增各组外周血T细胞的32个TCR Vα亚家族和24个TCR Vβ亚家族的CDR3,并用基因扫描分析扩增产物以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基因扫描显示去甲基化的KG1a细胞DNA可以诱导出呈单克隆、寡克隆或寡克隆趋势生长的亚家族T细胞,且在效靶比为20:1时去甲基化的KG1a细胞DNA诱导前后PBMC杀伤KG1a细胞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基化的KG1a细胞DNA可提高PBMC杀伤活性,且诱导T细胞呈克隆性增殖.
作者:贾振薇;郭坤元;黄迎;曲佳;佘秒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血清胱抑素C(CysC)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 CysC、尿素和肌酐的浓度,并同时用核医学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结果: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血清中CysC浓度变化明显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浓度的变化.结论:CysC可作为评估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谢少武;李国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分析手足口病(尤其重症EV71感染所致)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年龄,病情轻重及合并症,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对患儿进行筛选,110例均符合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经本院专家组会诊为临床诊断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观察效果及预后.结果:110例患儿除1例脑炎患儿有间断头痛外其余病例均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8 d.结论:手足口病具有典型皮疹及传染特性,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目的.重症EV71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应保持高度警觉,密切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作者:李俭庆;贾金荣;黄秀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儿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79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一对一重点监护、正确的呼吸道护理和技巧性分泌物吸引方法,全部患儿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针对小儿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特点的麻醉恢复期护理措施,能有效防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麻醉恢复期安全性.
作者:王亚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患者男,30岁,热带雨林劳动致皮肤过敏性皮炎,于2008年8月25日就诊.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及尿常规等均无异常.给予维丁胶性钙注射液2 mL(内含有机钙1 mg,维生素D2 0.25 mg),混合地塞米松注射液2 mL(内含地塞米松4 mg),肌肉注射,1次∕d,行抗过敏治疗.
作者:云天佑;杨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讨论粉尘螨滴剂对于对螨虫过敏的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以及预后影响.方法:使用粉尘螨滴剂对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脱敏治疗;舌下含服,从低剂量起逐步递增,每天1次.结果:2例患者治疗后紫癜均明显消退,且腹痛、关节痛亦缓解,对螨虫的过敏原测定滴度亦下降,尿蛋白、血IgE、嗜酸性粒细胞均较前下降.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过敏性紫癜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无特殊副反应.
作者:茅松;刘光陵;夏正坤;高远赋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患者男,43岁,农工.既往体健,无溃疡病史.家族中否认有精神病史.于2008年某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吐血数次,约计2 000 mL以上.当时自觉头脑不清,急送医院治疗,诊断为:胃部大出血.
作者:周洁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气囊导管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中的有效控制方法.方法:将71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采用留置气囊导管低负压引流;对照组35例,采用留置普通橡胶肛管引流.观察两组引流效果、并发症、护理时间、物品用具消耗和专项护理费用情况.结果:实验组引流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时间、护垫消耗和专项护理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气囊导管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患者中应用,能有效预防并发症,节省护理用品,减轻护士劳动强度,减少患者痛苦,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作者:李建华;蔺辉;许玮;叶春玲;刘爱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短暂阻断下肢血流在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阻断组90例(90条肢体),术中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将大隐静脉剥至膝下,再使用驱血带和止血带阻断下肢血流,小腿段曲张静脉采用点状切口抽剥术;常规组90例(90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点状切口抽剥术,术中不阻断血流.记录下各项观察指标包括手术评价、患者主观评价、患肢评价和影像学评价.结果:阻断组的血流阻断时间为(47.77±6.51)min.阻断组手术时间(80.51±9.72)min,较常规组(100.29±10.03)min明显缩短(P<0.01),阻断组术中出血量(36.00±16.66)mL,较常规组(233.44±81.48)mL明显减少(P<0.01),阻断组术后血肿评分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1).术中下肢肿胀、肢体疼痛、患肢感觉情况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抽剥手术中短暂阻断血流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且减少了术后皮下血肿的发生,只要严格把握血流阻断时间,能将并发症降低到低限度.由于止血带和驱血带使用方便且容易取得,该手段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郑祥韬;朱恒梁;吴子衡;焦元勇;虞冠锋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国外的统计资料表明,PD的自然发病率为0.1%~0.2%,其中在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上升为1.4%,75岁以上人群为3.4%.
作者:郭燕舞;李明;张世忠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在CK-MB/CK倒置时,通过对CK-MB质量及其活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方法:样本先用日立7600/或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K、CK-MB活性,检出CK-MB/CK倒置者再立即进行CK-MB质量测定.CK-MB质量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CK-MB活性采用选择性抑制法进行测定,并用(x±s)表示测定结果.结果:22例CK-MB/CK倒置的患者中,CK-MB质量平均水平为(6.88±19.96) ng/mL,CK-MB活性平均水平为(176.00±150.51) U/L.CK-MB活性及其质量的样品均数与总体均数进行t检验,CK-MB活性差异有显著性(t=5.059;P=0.000);CK-MB质量差异无显著性(t=0.700;P=0.471).结论:CK-MB/CK倒置时,CK-MB活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使测定结果远远高于真实值,出现假性升高的检测结果给临床造成误解,而CK-MB质量能够避免干扰,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
作者:陈建芸;石玉玲;李林海;曾兰兰;李晓;何洁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7-2008年400例行孕中期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0例羊膜腔穿刺手术穿刺成功382例,一次穿刺成功375例,二次穿刺成功4例,三次穿刺成功3例.穿刺失败未取到羊水18例,一次穿刺失败12例,二次穿刺失败6例.1例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术后3 d自然流产.前壁胎盘且穿刺针穿过胎盘抽取到羊水标本58例.获取淡血性羊水标本9例.穿刺成功率95.50%,失败率4.50%.羊膜腔穿刺术后流产率0.25%.穿刺穿过胎盘抽取到羊水率14.50%.羊水血染率2.25%.未发现出生后新生儿外表等损伤.结论:孕中期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术是目前安全的侵入性产前诊断检查方法.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其术后流产率低,胎儿损伤少见.
作者:虞荷莲;金敏菲;申屠敏;叶伟萍;王磊;孙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观察10 d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副作用,与标准14 d三联疗法比较有无优越性.方法:将136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分组,治疗组69例在前5 d给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 d给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对照组给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14 d.结果:根据按意向性治疗分析(ITT)与符合方案数据分析 (PP)比较,Hp根除率治疗组(91.3% ITT, 92.6% PP )与对照组(89.6% ITT, 93.8% PP)比较P>0.05;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8(14.7%)、19/64(29.7%),两组比较P<0.05;两组腹部疼痛及其他消化道症状缓解情况比较P<0.05.结论:10 d序贯疗法的Hp根除率与标准14 d三联疗法相当,但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缓解情况较佳.
作者:庞淑珍;赵文星;任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应用多学科协作序列综合治疗,寻找促进严重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和减少截肢率的方法.方法:根据回顾性研究原则,对照Armstrong DG 提出分期为Ⅱ期D组及Ⅲ期C、D组的糖尿病足截肢率为100%,设定以上标准患者未应用多学科序列综合治疗的为对照参考,设定应用内分泌、心血管科、感染科、整形周围血管外科多学科序列综合治疗同样达到Armstrong DG Ⅱ期D组及Ⅲ期C、D组患者为本文观察对象.结果:选取我院2002年7月至2008年10月收治27例均达Armstrong所提截肢标准的患者,经应用多学科协作序列综合治疗后,有20例患者感染创面可愈合,保肢率为74%.结论:经多学科协用序列综合治疗后,严重糖尿病足的感染创面愈合良好,截肢率亦可大大减少.
作者:邓健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