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茅松;刘光陵;夏正坤;高远赋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尘螨
摘要:目的:讨论粉尘螨滴剂对于对螨虫过敏的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以及预后影响.方法:使用粉尘螨滴剂对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脱敏治疗;舌下含服,从低剂量起逐步递增,每天1次.结果:2例患者治疗后紫癜均明显消退,且腹痛、关节痛亦缓解,对螨虫的过敏原测定滴度亦下降,尿蛋白、血IgE、嗜酸性粒细胞均较前下降.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过敏性紫癜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无特殊副反应.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缝隙连接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世界上有1/3的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有1 500万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占总死亡人数的3/5以上,是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陈红伟;宋湖平;洪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肝移植术后糖尿病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肝移植后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 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21 例确诊肝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2~4 周.结果:21 例患者治疗结束时血糖均控制理想,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肝移植后糖尿病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

    作者:肖必;胡婷;刘树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和survivin在57例卵巢上皮性癌、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卵巢上皮性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64.91%)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及卵巢良性上皮性瘤(0%),P<0.01.卵巢上皮性癌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38.60%)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100%)及卵巢良性上皮性瘤(95.00%),P<0.05;survivin的阳性表达、PTEN的阴性表达及survivin阳性与PTEN阴性的共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的表达上调及PTEN的表达下调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相关,并且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其中的指标对于评价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朱巧英;沈宇飞;胡建铭;詹升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女性婴幼儿腹股沟滑动性斜疝55例分析

    先天性因素及哭闹等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常被视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重要原因[1],但不能完全解释女性婴幼儿腹股沟滑动性斜疝的发生.本病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常被误诊.

    作者:张刚;刘丹丹;田俊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雌激素对雌鼠下尿路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去势雌性大鼠膀胱和尿道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α和β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雌性大鼠分别假手术处理、卵巢切除、卵巢切除术后苯甲酸雌二醇(EB)替代治疗,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大鼠膀胱底部、膀胱颈部及尿道组织中ERα和ERβ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中,ERα mRNA及蛋白在尿道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膀胱底部和膀胱颈部,ERβ mRNA及蛋白在膀胱底部和膀胱颈部的表达则远高于尿道组织.去势使大鼠膀胱尿道ERα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补充雌激素治疗使其减少接近假手术组.大鼠膀胱尿道ERβ mRNA及蛋白表达在不同雌激素状态下无明显变化.结论:ERβ是主要分布于膀胱,ERα主要分布于尿道组织中.雌激素对雌性大鼠下尿路的调控作用主要通过ERα介导.

    作者:饶婷;张孝斌;吕胜启;程帆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1 型糖尿病(T1DM)为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年来全球患病率不断增加.在明确发病机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作者:吕成兰;欧阳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依替巴肽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依替巴肽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方法,84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使用依替巴肽,对照组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者的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P<0.05),但两组对血小板的抑制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降低NSTE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各观察指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主要副反应为轻度皮肤黏膜出血,试验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8%、19.0%(P>0.05).结论:初步结果显示依替巴肽短期内(7 d)治疗NSTEACS与替罗非班一样安全有效.

    作者:杜令;王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测定梅毒特异性抗体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较多,国际上通用的试验是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1].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是国内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常用方法,也是确诊梅毒的标准方法[2],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因此,也是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检测梅毒的方法之一.

    作者:郑卫东;杨均;郭亮;瞿新;田彩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吲哚美辛栓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应用

    放置宫内节育器是育龄妇女一种较普遍的避孕方法.但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致宫颈管变硬.并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宫颈进一步萎缩,宫口紧闭,宫颈管消失,使术者取器时易发生疼痛、取器损伤等并发症.

    作者:颜钊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D2-40标记人乳腺癌淋巴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D2-40标记人乳腺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的表达,观察其染色情况并计数D2-40阳性微淋巴管,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LMVD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肿瘤边缘区LMVD均值显著高于肿瘤中心区(P<0.01);肿瘤边缘区LMVD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型、ER、PR及Her-2受体状态无关(P>0.05);中心区LMVD与上述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D2-40 可以特异性识别人乳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其标记的微淋巴管主要分布于癌周组织;LMVD 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可用来评估乳腺癌淋巴转移风险.

    作者:丁贵坡;叶长生;刘民锋;甄乐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体外培养不稳定膀胱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在体外培养不稳定膀胱组织Cajal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关系.方法:建立膀胱出口梗阻豚鼠模型,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逼尿肌不稳定豚鼠膀胱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及逼尿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两种细胞特征性蛋白c-kit及SMA染色观察;RT-PCR 法进行两种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43的检测.结果:豚鼠膀胱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c-kit染色阳性,SMA染色阴性;逼尿肌细胞SMA染色阳性,c-kit染色阴性.逼尿肌不稳定豚鼠膀胱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较逼尿肌细胞强(P<0.05).结论:体外培养不稳定膀胱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增强,提示Cajal间质细胞间兴奋传递增强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迟强;周逢海;王养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精子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患者精液的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情况对精子膜功能完整性及精子胞浆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26例不育患者的精液进行了Uu感染情况检测、精液常规分析、精子膜功能完整性的检测以及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胞浆内Ca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本实验共检测到Uu阳性者55例,Uu阴性者71例,精液各项参数除精子密度、d级精子百分率外,阳性与阴性者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同时,Uu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精子肿胀率与胞浆内的钙离子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0.521;P=0.012; r=0.617;P=0.01).结论:Uu感染能够降低精子膜功能的完整性,从而进一步降低精子胞浆内钙离子的水平,这可能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冯耀;黄宇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以急性左下腹痛为特征的大网膜炎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急性左下腹痛为特征的局限性大网膜炎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连续就诊及随访的6例以急性左下腹痛为特征的局限性大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其超声表现,分析临床转归过程及其对应的超声表现.结果:6例患者超声均表现为左下腹与壁层腹膜黏连的致密稍高回声灶,其中3例完全黏连者与肠管黏连,经抗炎治疗后6例病灶均逐渐缩小,并与壁层腹膜脱离黏连直至病灶完全消失,与此同时患者症状及体征好转至消失.结论:超声对于左下腹急性局限性大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金惠红;朱文军;全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糖原预处理对无心跳大鼠供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外源性糖原预处理对无心跳大鼠供肝热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96只,根据糖原预处理与否及供肝获取前所经历的热缺血时间15 min 或30 min,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即非预处理的15 min (N-15 min)组和30 min (N-30 min)组,以及糖原预处理的15 min (tN-15 min)组和30 min (tN-30 min)组,施行改良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1 d取肝脏组织行光镜与电镜检查,术后1、3、7 d采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计算术后1周生存率.结果:tN-15 min组和tN-30 min组组织学改变和肝功能明显好于N-15 min组和N-30 min组.N-15 min组和N-30 min组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50.0%和16.7%,而tN-30 min组和tN-45 min组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83.3%和66.7%.结论:糖原预处理对供肝热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红星;邓素雄;古维立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6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主要并发症之一,以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为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代谢异常和神经血液供应障碍共同参与的结果.

    作者:李建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肝叶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肝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肝脏组织及解剖结构复杂,肝叶切除术中大的危险是发生大出血,术中损伤肝脏血管特别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是导致大出血难以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帅兵;彭雪梅;李雅兰;刘慧慧;项明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褥疮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褥疮临床分型和形成原因,以及相应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分析总结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29例54处褥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依据褥疮形成的部位、组织坏死程度、形成时间的长短及创面的特点,将褥疮分型为:溃疡型、全层组织坏死型、窦道型和囊袋肉芽肿型,经手术治疗全部愈合.结论:对褥疮进行合理、准确的分型,有利于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溃疡型应用游离植皮,全层组织坏死型和窦道型选择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囊袋肉芽肿型选择彻底清除囊壁和增生肉芽组织后直接缝合.

    作者:叶祥柏;夏来启;石东文;王锡华;沈运彪;陈忠勇;李金玺;李友良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手足口病11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手足口病(尤其重症EV71感染所致)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年龄,病情轻重及合并症,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对患儿进行筛选,110例均符合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经本院专家组会诊为临床诊断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观察效果及预后.结果:110例患儿除1例脑炎患儿有间断头痛外其余病例均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8 d.结论:手足口病具有典型皮疹及传染特性,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目的.重症EV71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应保持高度警觉,密切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作者:李俭庆;贾金荣;黄秀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及临床疗效.方法:43例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原发肿瘤性质的不同行急诊放疗或化疗,同时辅以脱水、大剂量激素等,迅速缓解上腔静脉压迫症状,然后进行原发病治疗.结果:24 h内症状缓解率为32.6%,72 h总有效率为93.0%.2周内完全缓解率为23.3%,4周内完全缓解率为87.5%.1例患者无缓解,全组无死亡.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敏感的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应首选对原发肿瘤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能使肿瘤短时间内发生退缩,快速缓解症状和体征;病理诊断不明的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病情危急时可首选放疗,以免延误诊治时机.

    作者:陶卫平;吴红兵;蒋振旻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精索恶性肿瘤4例

    例1:患者男,58岁,以无痛性左腹股沟肿块1年入院.查体:左腹股沟扪及4 cm×5 cm大小肿块,质硬,无压痛.B超示左腹股沟4 cm×5 cm×5 cm大小实质性团块,高回声.

    作者:吴小芬;林连祥;张宝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