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尧;李波;胡志军;刘文;邹扬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包括: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intrafascial hysterectomy)、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apamscopic supracervial hysterectomy,LSH)、阴式手术辅助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vaginally assisted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腹腔镜辅助的Doderlein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lly assisted Doderlein hysterectomy)[1-2].LAVH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术中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作者:陈玲娜;余剑琴;郑飞云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例1,患者男,23岁.间断出现尿痛及尿频1个月于2008年6月初诊.否认有冶游史.患者主动承认服食氯胺酮两年余.肝功能检查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7 U/L(正常值0~40),谷氨酰转肽酶(GGT)68 U/L(正常值11~50).首诊查尿常规未见异常,但随诊10个月内复查尿常规5次,2次出现尿蛋白(+)和(+++),2次出现WBC(+)和(+++).
作者:姜海洋;谭明波;张定;孙璇;程洁敏;林杨 刊期: 2009年第21期
2003-2008年,我科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1 064例,现将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7例(1.60%)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9~72岁,平均61.7岁.其中食管癌切除术后11例,贲门癌切除术后6例.机械吻合16例,手工吻合1例.发生出血在术后48 h内12例,此12例中发生于术后12 h内的急性出血10例,以胃肠减压中新鲜血性胃液逐渐增多为主要症状,2例发生于术后12~48 h,胃肠减压先为正常胃液,后短期出现较多新鲜血性胃液:术后3~7 d 2例,术后7~15 d 3例,均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症状,此5例经胃镜检查证实4例发生于吻合口或残胃残端新出现的溃疡面出血,1例发生于胃黏膜广泛散在糜烂性出血;出血量500~3 000 mL,平均1 500 mL.
作者:张旭;岳世昌;刘长宏;周绥福;周一民;吕德胜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复杂疾病的患者存在多系统临床表现,但一般以症状较重表现而收到相关科室,往往涉及多科会诊,且容易出现意见不一致而延误诊治.及时组织多科大讨论得出佳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笔者在武汉某医院进修期间遇到1例复杂甲亢心脾亢三系减少的患者,下面就讨论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程国强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通过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与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对比分析,探讨其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OCSP分型及扩散加权戍像、头部3D-TOF-MRA影像学检查,分析MRA的影像学表现并与OCSP分型进行对比.结果: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OCSP分型结果与MRA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各型符合率分别为TACI 91.7%,PACI 66.7%,POCI 100%.结论:OCSP分型与TOF-MRA相互独立、相互补充,两者联合可及时指导临床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同时可显示血管的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及时指导治疗.
作者:吴光任;卢斐翠;罗传铭;张礼鹃;涂昌灼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门诊患者302例,根据门诊血压和动态血压分为血压正常组(NT),白大衣性高血压组(WCH),隐匿性高血压组(MH)和持续性高血压组(HP),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结果:LVMI、IMT、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NT组与WCH组相近,MH与HP组相近,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MH组和HP组明显差别于NT组和WCH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靶器官损害.
作者:孔繁荣;郭红梅;丁秀萍;丁林锋;赵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效果及其对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扩增大鼠MSCs.取第4代MSCs,用终浓度为25μg Fe/mL的SPIO-多聚赖氨酸(PLL)复合物进行标记.标记后动态观察MSCs的形态改变,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的活力,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普鲁士蓝铁染色证实细胞内铁,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铁含量.结果:MSCs的SPIO-PLL标记阳性率达100%,标记后的MSCs细胞内铁含量为(18.38±2.80)pg/cell,是未标记细胞的76倍.标记细胞的形态、活力、生长增殖能力与未标记细胞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PLL介导SPIO标记MSCs方法简便、效率高,不影响MSCs的生物学特性,可用于MSCs的标记和示踪.
作者:陈国东;李丹;许杰华;王劲;朱康顺;单鸿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患者女,23岁,因停经40 d,突发性下腹痛4 h+于2008年11月13日11:45入院.入院时查体:T 36.2℃,P 72次/min,R 18次/min,BP 120/80 mmHg,表情痛苦,被迫体位,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肌紧张,下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官颈光滑,宫颈举痛,后穹隆饱满,宫体压痛,双侧附件区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后穹隆穿刺抽出4 mL不凝血.
作者:王娟;李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伴有高血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A组为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气终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电图和末梢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术毕睁眼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苏醒期间有无嗜睡、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B组麻醉诱导后血压明显低于诱导前和A组对应值.A和B组腹腔镜置入和气管导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苏醒迅速完全,苏醒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具有麻醉诱导平稳、镇痛效能高、术中可控性好、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其不失为高血压老年惠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余奇劲;陈志娥;蔡忠香;周青山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提高对滑膜骨软骨瘤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滑膜骨软骨瘤病32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13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结果:32例中,单关节发病30例(93.8%),侵犯两个以上关节2例(6.2%).发病部位:膝关节19例(60%),肘关节4例(12%),髋关节3例(10%),踝关节2例(6.2%),肩关节2例(6.2%),腕关节、指间关节各1例分别占3%.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示关节腔内或其周围有骨软骨游离体或悬垂体,数目不等,少者两个,多者几十或更多.小者如粟粒,大者近核桃.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4例患者关节骨端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9例伴有骨关节病.结论:通过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分析,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鉴别,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
作者:田德贵;赵炳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微小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97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及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年的疾病相关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4%.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癌灶个数>1、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放射性碘治疗与肿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使肿瘤局部复发率增加6倍.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根治性手术后总体预后良好.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预后重要的因素.
作者:李日增;周宏;潘黎静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伊托必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患者分为3组,A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B组口服伊托必利片:C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伊托必利片.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C组的餐后饱胀和早饱等症状改善有效率高于A组,上腹痛及上腹烧灼感等症状改善有效率高于B组:C组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明显优于A组和B组.结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与伊托必利片联合治疗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且安全可靠.
作者:彭继承;李运泽;练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罪犯血管采用药物或药物+PCI治疗后主要心脏事件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分析本院7年来接受PCI的78例AMI多支病变患者,其中PCI治疗组36例(占44%),药物治疗组42例(占56%).对比分析两组非罪犯血管采取不同治疗后平均4年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CI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功能衰竭、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但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的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等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m)、左室射血分数都有所下降,但药物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但药物治疗组增加更显著,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大流速与舒张末期大流速比率均较前减少;但药物治疗组减少更显著.结论:AMI后非罪犯血管PCI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总死亡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无差异,但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袁、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等显著降低:心功能相对改善,并与心脏结构性指标变化有关.
作者:黄宇;邱建平;陆纪德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自2000年以来,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纳洛酮治疗急性安定中毒患者5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均为安定片中毒患者,男23例,女31例,年龄15~55岁(平均25岁).轻度中毒(服安定<250mg):嗜睡,可唤醒,有定向力障碍,生命体征尚平稳:中度中毒(服安定250 mg~625 mg):浅昏迷状,强刺激可唤醒,但很快又进入昏迷,腱反射消失;重度中毒(服安定>625 mg):深昏迷,刺激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可有肺水肿、休克、少尿.
作者:刘再林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芬太尼组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瑞芬太尼组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榆注静脉麻醉.术中和术后均无创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等指标,并于麻醉前(T1)、气腹前(T2)、气腹后15 min(T3)和解除气腹后15 min(T4)抽取静脉血测定TXA2和PGI2稳定代谢产物TXB2和6-keto-PGF-1α浓度.结果:气腹后15 min芬太尼组MAP较麻醉前明显升高,而瑞芬太尼组较麻醉前无明显差异,较芬太尼组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气腹后15 min和解除气腹后15 min血浆TXB2及6-Keto-PGF1α的含量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瑞芬太尼组血浆TXB2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芬太尼组,而6-Keto-PGF1α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芬太尼组.气腹后15 min和解除气腹后15 min瑞芬太尼组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较麻醉前差异无显著性,而芬太尼组血浆TXB2/6-Keto-PCF1α比值较麻醉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同时点瑞芬太尼组.结论:腹腔镜CO2气腹可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平衡失调及血浆TXA2和PGI2平衡失调.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更好地维持血浆TXA2/PGI2的平衡,从而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郑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甲强龙肾囊内注射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22例病例,在B超引导下做肾囊内注射甲强龙,同时静脉注射黄芪.定期监测肾功能、尿蛋白、血浆蛋白、血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同时观察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结果:与选用常规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较,发现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的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而胰岛素的用量,前者明显小于后者.结论:黄芪联合甲强龙肾囊内注射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炎,在肾炎临床缓解的同时,又明显降低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尤其是糖代谢紊乱.
作者:姚瑞贺;刘宝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涉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复杂的慢性炎性疾病,其起始触发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目前还不清楚.但经修饰的脂质和感染因子被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对于各种触发因子,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源相关分子模式为我们所熟知的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多种细胞成分如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均发现有TLRs表达.高脂血症早就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经修饰的脂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触发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目前还没有定论,很多研究发现经修饰的脂质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至少部分是TLR依赖的.近又发现一些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因子是,TLR4的内源性配体,通过TLR4/NF-κB信号系统发挥作用.综上所述,TLR4/NF-κB信号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媛媛;曲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有限元分析法是把整个结构看作有限个单元依靠不同的节点相互连接而成的几何实体,每个小单元的力学特性的总体效果反映出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技术是现代生物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有限元研究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测试得不到的结构内部的力学反应的参数,应用于脊柱侧凸的研究不仅可以获得椎体外部表面的生物力学变化,而且可以了解椎体的内在生物力学特性,并可以用于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方案的优化.国内外脊柱侧凸有限元分析的进展报告如下.
作者:汪学松;孙伟方;沈万祥;赵嘉懿;邱贵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寻求长期膀胱造瘘患者造瘘管佳更换时间.方法:通过对我院128例需长期膀胱造瘘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根据尿液pH值等客观指标将患者进行分类,然后以2周和4周为其佳换管时间,并观察患者舒适度、感染率等指标.结果:128例患者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均通畅,无1例患者发生逆行感染导致发热、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亦无1例发生明显膀胱感染致频繁膀胱痉挛及反复造瘘管口溢尿;仅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的泌尿系感染,因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显著增高.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护理,并结合长期膀胱造痿患者尿液pH值,制定换管时间,效果确切,护理理想,患者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章灵芝;林云琴;张智敏;苏燕;陈劭泱;汪官富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计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同期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24例.结果:23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2~44个月,平均18.8个月.4例复发,复发部位均未发生于前列腺窝及后尿道,1例死于膀胱癌全身转移.结论:同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不增加前列腺窝及后尿道肿瘤种植的风险.
作者:杨金校;程伟;詹朝晖;姚吉;沈黎明;任福金;邹福安 刊期: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