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营养支持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源性营养不良36例观察

涂庆玲;王贵臣

关键词:心力衰竭, 营养支持, 心源性营养不良
摘要: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应用营养支持治疗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心源性营养不良的治疗意义.方法:选择7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营养支持组)36例和对照组(自由饮食组)36例.营养支持组按计算的总能量消耗进行营养支持,自由饮食组随意进食,观察两组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体质量.结果:72例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治疗第28天后,自由饮食组血浆白蛋白、体质量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营养支持组血浆白蛋白、体质量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加用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增加体质量,改善免疫状态,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灌注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动态3D-CEMRA扫描结合灌注成像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18例临床怀疑外周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行外周动脉动态3D-CEMRA检查,评价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的阻塞情况,并利用图像原始数据对小腿肌肉作时间-信号强度分析,评价下肢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结果:3D-CEMRA显示各支血管狭窄情况如下:胫前动脉(13)、胫后动脉(9)、腓动脉(11)和足背动脉(12).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严重的小腿组织强化大上升斜率较对侧为低.结论:磁共振动态血管成像结合组织灌注分析是一种具有一定价值的新方法,其对膝关节以下的血管显示优于床步进式分段扫描技术,同时注射1次对比剂就可以同时获得血管成像和组织灌注图像.

    作者:丁建荣;潘璟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吡略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的体外抗宫颈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PDTC处理后采用WST-8方法检测SiHa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标法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凝胶迁移变动分析(EMSA)检测SiHa细胞核内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结果:PDTC能有效抑制SiHa细胞增殖和诱导SiHa细胞凋亡;染色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各组间早期凋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00 μmol/L PDTC晚期凋亡率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PDTC可抑制SiHa细胞核内NF-kB活性,其抑制强度与作用24 h细胞生长抑制率呈直线正相关(r=0.931,P=0.035),与作用48 h早期凋亡率呈曲线正相关(r=1.000,P=0.011).结论:PDTC抑制SiHa细胞增殖与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有关,而致凋亡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kB信号转导通路,启动凋亡程序有关.

    作者:郑小冬;吕杰强;朱雪琼;黄秋穗;段萍;陈文兵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化疗结合手术切除治疗腹腔内促结缔组织硬化性小圆细胞肿瘤

    目的:探讨腹腔内促结缔组织硬化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例原发于腹腔内的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例获正确诊断,因肿瘤在腹腔内有广泛转移及种植而先后进行了多疗程的化疗,肿瘤缩小后进行2次减瘤手术,患者存活2年余,后死于肿瘤全身广泛转移.结论:该肿瘤为侵袭力强、易广泛播散的高度恶性肿瘤,主要见于年轻男性,绝大多数发生在腹腔内,预后差.合适方案的多疗程化疗并结合减瘤手术可以延长患者生存.

    作者:刘建平;汪洋;曾韵洁;陈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经皮颈前咽后间隙寰枢椎手术人路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通过在成人尸体标本上进行有关颈部血管、神经的解剖学测量,探讨佳、安全的经皮颈前咽后间隙手术入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形态学相关参数.方法:在10具20侧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用游标卡尺对颈椎前方重要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比较经甲状腺上动脉上方与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两种入路的数据,结果:C4~C5椎体水平与邻近血管神经的短距离为(4.59±1.32)mm.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入路可以明显减少对周围血管神经的副损伤.从C6至C3颈交感干逐渐偏离前正中线.结论:胸锁乳突肌前缘由C4~C5椎体水平于甲状腺上动脉下方经颈动脉鞘和颈内脏鞘之间联合筋膜至咽后间隙,为佳经皮上颈椎内固定手术入路的途径.对手术入路邻近的血管神经的解剖学测量,为临床应用中预防邻近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副损伤提供参考数据.

    作者:陈志刚;张烽;周广鑑;吕书军;毛伟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喉鳞状细胞癌中C-Met基因和细胞核增殖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C-Me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喉鳞癌中C-Met和PCNA的表达,并取30例声带息肉作对照.结果:C-Met在喉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7.5%,高于对照组6.7%(P<0.05).C-Met在喉鳞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年龄、原发部位无显著相关(P>0.05).PCNA在喉鳞癌中的表达率为77.5%,在声带息肉中为16.7%,两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CNA的表达强度与喉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与年龄、原发部位无关.C-Met和PCN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Met和PCNA的过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对于判断喉癌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丹;陈国荣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32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中转开腹外,余30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1.9±49.3)min,术中失血(120.3±23.3)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8.2±4.8)h,住院时间(9.0±2.8)d,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2例获2~33个月随访,未发现戳孔部位种植. 结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短期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无异.

    作者:沈根海;高泉根;吴国良;朱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药六君子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气道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六君子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SO2烟熏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实验方法,比较六君子汤治疗后血清IL-8的变化,并对肺组织的病理进行了观察.结果:六君子汤治疗组大鼠的血清IL-8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减少[(0.434 3±0.272 9)ng/mLvs(0.768 6±0.189 7)ng/mL,P<0.05);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病理损害明显,六君子汤治疗后病理损害较对照组显著恢复.结论:六君子汤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IL-8的释放,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有干预气道炎症的作用.

    作者:刘小云;牛媛媛;张常然;李鸣;林建聪;谭清华;邢艳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管生成素-2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子痈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2)的水平及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探讨Ang-2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子痫前期患者52例,并随机选择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为对照组.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母体外周血中Ang-2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外周血中Ang-2的水平为(7.01±1.41)ng/mL,子痫前期孕妇的水平为(3.52±1.16)ng/mL.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胎盘组织表达强度与血清水平呈正相关(r=0.701,P<0.01).结论:Ang-2在子痫前期组孕妇的外周血水平及胎盘组织表达降低,可能与子痫前期的病因有关.

    作者:聂改红;邢军;高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高脂对照组(HL组)、高脂+罗格列酮组(HL+RSG组)和高脂+银杏叶提取物组(HL+EGb组).实验结束后,TUNEL法检测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胰岛β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HL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HL组比较,HL+EGb组、HL+RSG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NC组比较,HL组大鼠胰岛β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bax蛋白水平升高,与HL组比较,HL+EGb组、HL+RSG组大鼠胰岛β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和bax蛋白水平降低.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和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对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董丽;刘敏;宋光耀;王敬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年龄20~40岁,ASA为Ⅰ~Ⅱ级,根据腰庥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S组为罗哌卡因12mg+舒芬太尼4μg,R组为罗哌卡因14 mg.记录两组产妇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术中牵拉反应程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寒战及瘙痒等不良反应,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Bromage评分、Apgar评分无区别.与R组比较,S组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少、术中局麻药追加量明显减少、牵拉反应评分明显降低.但是S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R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其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且作用时间延长,能更好的抑制牵拉反应,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适合于剖宫产手术.

    作者:唐江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Th17细胞与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UC的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病变常从直肠开始逆行向近端发展.可侵及部分结肠或全结肠及回肠末端,呈连续性分布.疾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少数暴发性发病而危及生命.

    作者:周明欢;李学锋;卢放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颈椎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量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量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通过相同时间不同能量等离子刀行羊颈椎间盘CN,观察记录CN在椎间盘形成的效能腔、椎间盘周围温度变化并取CN间盘节段双侧神经节观察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实验组手术效能腔与对照组穿刺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2档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实验组温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种能量手术时,2档温度在安全范围内,3档形成的有效效能腔大,3档HSP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1、2档无表达.CN效能腔、温度与能量成正相关.结论: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的量效、温度变化与能量成正相关,临床使用2档行颈椎间盘CN较为安全.

    作者:康波;史晨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B超参数法预测巨大胎儿的准确性评估

    目的:评测常用的几种B超参数法公式用于预测巨大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2-2007年在我院出生的巨大胎儿584例,产前B超测量,以9种方法分别估算胎儿体重,筛选巨大胎儿,并与其实际出生体重相比较,计算符合率,对几种方法预测巨大胎儿体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仅3种方法的预测准确率超过50%,其中腹围法②的预测符合率高(95.0%),其次为简易法(71.2%),张方林法②(65.O%),而双顶径法②、股骨长径法和张方林法①符合率低.预测符合率高的3种方法中,腹围法②和简易法的假阳性率较高,均>20%,而张方林法②的假阳性率仅为6.7%.腹围法①、腹围法②、张方林法②等3种方法用于预测巨大胎儿与正常体重胎儿的偏差相近,而其他几种方法分别用于预测正常体重及巨大胎儿的偏差距离较大.其中腹围法①和张方林法②的预测偏差小,精确性高.结论:张方林法②是较为理想的应用B超测量参数预测巨大胎儿体重的公式,其次为腹围法②,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简易法预估,但该方法假阳性较高.

    作者:庞战军;周君桂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金葡素联合顺铂腔内治疗恶性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葡素联合顺铂局部腔内注射治疗晚期肿瘤所致恶性体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40例晚期肿瘤伴有恶性体腔积液的患者,局部抽出积液后注射金葡素10支及化疗药物顺铂60mg,所有患者完成局部治疗1~2个疗程,2次用药间隙时间为21~28 d.全身化疗一般在局部治疗后一周进行,共治疗1~6个疗程.结果: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8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毒性反应主要为局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及骨髓抑制.结论:金葡素联合顺铂局部腔内注射治疗晚期肿瘤所致恶性体腔积液安全有效.

    作者:章莉;李小平;顾建春;马飞;郑磊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红霉素联合诺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霉素联合诺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不予影响胃肠动力药物;第二组给予莫沙必利;第三组予红霉素加诺为.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后第三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优于第二组,第二组又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比较,第三组优于第二组,第二组又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诺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优于单用莫沙必利.

    作者:严琴霞;冀黎明;谢一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手术中的疗效.方法:病例分两组,实验组为从2004年2月至2008年1月共38例尿道下裂患者,在尿道下裂手术中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新尿道及尿痿修补后关闭瘘口;对照组为从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共50例患者,行常规尿道成形术.结果:随访3~12个月,实验组38例术后1例出现尿瘘,对照组50例术后8例出现尿瘘.结论:在尿道下裂手术中,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尿瘘发生率.

    作者:肖远松;吕军;谢克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髌骨骨软骨瘤1例

    患者男,24岁,因发现右髌前包块伴局部疼痛2年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闻异常.右膝部未见明显肿胀,皮肤温度正常,未见皮肤瘘道等;右髌骨中部可触及一包块,局部明显压痛、质地坚硬.

    作者:龚灏;陈瑞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多汗32例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用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术后伴明显多汗症状的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28例.对照组予补液、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每次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6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8%,对照组有效率46.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止汗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袁波;凌建新;蔡珍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内毒素(LPS)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收冶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B组36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LPS的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30例(C组)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治疗前TNF-α、IL-6、IL-8及LPS浓度均高于C组(P<0.01);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TNF-α、IL-6、IL-8、LPS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B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LPS水平下降尤为显著(P<0.01),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并有纠正患者TNF-α、IL-6、IL-8及LPS紊乱之功效.

    作者:覃雪英;陆启峰;覃后继;陆春雷;丘海先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先天性食管重复畸形并发脑脓肿1例

    患者女,55岁.一次饱餐后突感剧烈头疼,继之腹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并伴发热,T38.2℃,腹泻2次.稀水便,无脓血、黏液及里急后重.曾在外院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均不高.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

    作者:李惠民;李哲;杨普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