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庆玲;王贵臣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多种实体瘤的有效方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保存是PBSCT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经济、高效地体外保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关注.现就有关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娄琳;陆志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D14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MaxvisonTM法.分别检测56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MP-2 mRNA,MMP-2和CD14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 mRNA及蛋白在肝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组织MMP-2 mRNA和蛋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CD147蛋白在Ⅲ~Ⅳ期与Ⅰ~Ⅱ期、转移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MMP-2蛋白和CD147蛋白表达的吻合度较强(K=0.689,P=0.000).结论:MMP-2和CD147的表达与肝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癌侵袭性的指标.
作者:刘繁荣;钟清玲;熊小亮;俞薇薇;朱静;赵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Ki-67是一种与细胞分裂增殖有关的核蛋白,在有丝分裂的G0和G1早期不表达,G1中期到晚期出现,S期和G2期逐渐增加,M期到高值,随后快速降解.由于其表达量随细胞周期不同而发生改变,在细胞周期各阶段有动态变化,起一种计时分子的作用,因此被认为是评估人体肿瘤生长的一种蕈要丁具[1].
作者:陈姣;贾永前;钟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正畸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360颗需要正畸减数的牙齿,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微创组用微创拔牙刀拔除,传统组用常规器械拔除,比较两种拔牙方法的效果.结果:微创组的患者畏惧率10%、断根率1.67%、拔牙窝完整率94.44%、术中无痛率88%、术后无痛率94%、术后肿胀发生率5.56%、拔牙手术时间(2±0.3)min、患者主观感受痛苦率4%;传统组畏惧率56%、断根率12.22%、拔牙窝完整率48.33%、术中无痛卒68%、术后无痛率52%、术后肿胀发生率33.89%、拔牙手术时间(5±0.2)min、患者主观感受痛苦率48%.以上指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用于正畸减数拔牙效果优于传统拔牙方法.
作者:黄新生;乔玉香;徐静;刘道峰;汤琳;王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量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通过相同时间不同能量等离子刀行羊颈椎间盘CN,观察记录CN在椎间盘形成的效能腔、椎间盘周围温度变化并取CN间盘节段双侧神经节观察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实验组手术效能腔与对照组穿刺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2档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实验组温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种能量手术时,2档温度在安全范围内,3档形成的有效效能腔大,3档HSP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1、2档无表达.CN效能腔、温度与能量成正相关.结论: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的量效、温度变化与能量成正相关,临床使用2档行颈椎间盘CN较为安全.
作者:康波;史晨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C-Me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喉鳞癌中C-Met和PCNA的表达,并取30例声带息肉作对照.结果:C-Met在喉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7.5%,高于对照组6.7%(P<0.05).C-Met在喉鳞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年龄、原发部位无显著相关(P>0.05).PCNA在喉鳞癌中的表达率为77.5%,在声带息肉中为16.7%,两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CNA的表达强度与喉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与年龄、原发部位无关.C-Met和PCN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Met和PCNA的过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对于判断喉癌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丹;陈国荣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患者男,56岁,于2007年1月本院门诊心电图检查提示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 0.08s),当时患者无头晕、气短等症状,拒绝起搏器治疗.2007年3月患者因头晕于外院就诊,查心电图提示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 0.08s),同时植入VVI心脏起搏器(右室心尖部),术前心超检查提示左室增大伴左室多壁段收缩活动减弱,轻中度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伴中度三尖瓣反流,LVEF49%.
作者:朱华;张瑜;邱建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大鼠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组,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复制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仅翻动盲肠,不做结扎处理.试验期间大鼠禁食不禁水,试验组给予加用ω3脂肪酸的肠外制剂,药物对照组除了ω3脂肪酸外,其余成分相同.其余仅给予生理盐水肠外注射.在模型复制前5 d即开始连续给相应治疗.造模第16小时,无菌操作下取双侧伸趾长肌,一侧放入液氮中保存,另一侧放入孵育液中继续孵育2 h,并测定湿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3甲基组氨酸(3-MH)含量.结果:各组一侧伸趾长肌湿重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脓毒症组16 h点伸趾长肌降解率升高明显(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ω3脂肪酸组大鼠3-MH含量均下降明显(P<0.05).结论:脓毒症时存在骨骼肌高分解代谢,ω3脂肪酸可明显降低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率.
作者:孟繁甦;苏磊;陶雪飞;唐柚青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应用营养支持治疗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心源性营养不良的治疗意义.方法:选择7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营养支持组)36例和对照组(自由饮食组)36例.营养支持组按计算的总能量消耗进行营养支持,自由饮食组随意进食,观察两组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体质量.结果:72例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治疗第28天后,自由饮食组血浆白蛋白、体质量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营养支持组血浆白蛋白、体质量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加用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增加体质量,改善免疫状态,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作者:涂庆玲;王贵臣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患者男,59岁,2007年6月开始出现双下肢乏力,以活动后明显,伴纳差,体重下降.到多家医院检查,无异常发现.3个月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晨轻暮重,伴腹泻,并乏力、纳差加重、体重减轻明显.2008年6月到某医院就诊检查心脏超声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伴重度三尖瓣反流,右房右室增大,少量心包积液.
作者:许国娟;张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患者女,55岁.一次饱餐后突感剧烈头疼,继之腹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并伴发热,T38.2℃,腹泻2次.稀水便,无脓血、黏液及里急后重.曾在外院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均不高.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
作者:李惠民;李哲;杨普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的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患者66例(66只眼)分为3组,A组(22眼)行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B组(22眼)在角膜上方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C组(22眼)在角膜大散光轴方向作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分别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随访,验光及作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术后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散光轴向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第1个月A、B两组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大于C组角膜散光度(P<0.05),C组角膜散光度术后第1周,第1个月较术后第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效果好,根据角膜散光轴向选择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角膜散光小,早期屈光稳定.
作者:邱新文;徐海萍;陈彩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建立以甲状腺单发结节超声及核素静态显像特征为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超声与核素静态显像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治疗的98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患者术前均进行二维超声成像及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判断中,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报能力,通过比较各变量的优势比,评价超声与核素显像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过基于偏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钙化、回声评分、形态及核素扫描四个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超声的三个特征变量的优势比均大于核素的优势比.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预报的正确率为94.9%,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结论: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相对核素静态显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娟娟;丛淑珍;冯占武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予正常饮食喂养,模型组予高脂饮食喂养,治疗组予高脂饮食同时给予6 mg/kg的银杏叶提取物喂养,每天1次.于12周末处死大鼠,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Ⅳ型胶原(C-Ⅳ);取肝组织作HE染色,病理分级,同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肝细胞损害较轻,肝功明显改善,肝组织中MDA含量下降,SOD含量上升,且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HA、LN、PCⅢ和C-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损伤的作用.
作者:刘兴;张利凤;高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P120连环蛋白(P120ctn)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TUNEL技术检测56例鼻咽癌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标本中E-cadherin、P120ctn的表达情况以及鼻咽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4.29%(36/56)和67.86%(38/56).E-cadherin和P120ctn的异常表达均与鼻咽癌的病理分型(分别为P=0.0118和P:0.001 0)、TNM分期(分别为P=0.020 8和P=0.012 4)、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别为P=0.043 8和P=0.040 6)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120ctn与E-cadher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1 7,P=0.0000).12例E-cadherin与P120ctn共同正常表达组癌细胞凋亡指数(AI)为0.3%~2.00/0(均数为0.83%),28例E-cadherin与P120ctn共同异常表达组癌细胞AI为0.1%~1.3%(均数为0.56%),无统计学差异(P=0.327 1).结论: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发生E-cadherin与P120ctn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鼻咽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的重要指标.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与P120ctn的表达与癌细胞凋亡无直接相关关系.
作者:欧海玲;覃宇周;张锡流;何仕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由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VB患者内科药物治疗170例,按72 h~6周内有无再次出血分为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回顾性比较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寻找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止血后收缩压、总胆红素、合并感染及腹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感染、收缩压>120 mmHg、年龄>60岁为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398、4.162、3.853,95%CI分别为2.360~76.066、1.027~18.722、0.951~15.614;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OR值为0.825,95%CI为0.153~4.413.结论:合并感染、收缩压>120 mmHg、年龄>60岁是EVB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应予积极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吴利敏;吴金明;刘扬;金颖;江宏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及蜕膜组织中Fas/FasL(Fas/FasL)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0例子痫前期患者和10例正常足月产妇胎盘及蜕膜组织中的Fas/FasL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子痫前期患者组织和正常足月产妇组织均表达Fas及FasL,Fas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足月产妇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Fas的表达水平高于晚发型子痫前期者(P<0.05).FasL在子痫前期者的胎盘及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足月产妇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FasL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P<0.05).结论:Fas/FasL在胎盘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
作者:张铨富;王晨虹;王楚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用扩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的患者进行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组30例加用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抗焦虑药物舍曲林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匹兹堡睡眠问卷(PSQI)评定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A和PSQI评分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但研究组的PSQI总分比对照组的下降更为显著(P<0.01);研究组治疗焦虑障碍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主观症状胸痛频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而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多通道生物反馈是冠心病伴焦虑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
作者:张美兰;林举择;叶瑞繁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肺癌氩氦刀冷冻术后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7例术后咯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用常用的方法进行抗炎、止血等处理;治疗组50例,在常用方法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伴随症状好转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及好转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氩氦刀术后咯血的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慧;易峰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例1 患者女,13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疼、四肢抽搐.无恶心、呕吐,治疗后症状缓解1年,20d前再次发作入院治疗.实验室检查:乳酸4.73mmol/L,乳酸脱氢酶270 U/L,a-羟丁酸脱氢酶276U/L.头颅MR检查,两侧额顶枕叶对称性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见图1.经外院肌肉穿刺活检结合血生化检查,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
作者:赵年家;沈春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