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120连环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欧海玲;覃宇周;张锡流;何仕远

关键词:鼻咽肿瘤, 细胞凋亡, E-cadherin, P120ctn, 临床病理特征
摘要: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P120连环蛋白(P120ctn)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TUNEL技术检测56例鼻咽癌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标本中E-cadherin、P120ctn的表达情况以及鼻咽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4.29%(36/56)和67.86%(38/56).E-cadherin和P120ctn的异常表达均与鼻咽癌的病理分型(分别为P=0.0118和P:0.001 0)、TNM分期(分别为P=0.020 8和P=0.012 4)、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别为P=0.043 8和P=0.040 6)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120ctn与E-cadher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1 7,P=0.0000).12例E-cadherin与P120ctn共同正常表达组癌细胞凋亡指数(AI)为0.3%~2.00/0(均数为0.83%),28例E-cadherin与P120ctn共同异常表达组癌细胞AI为0.1%~1.3%(均数为0.56%),无统计学差异(P=0.327 1).结论: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发生E-cadherin与P120ctn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鼻咽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的重要指标.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与P120ctn的表达与癌细胞凋亡无直接相关关系.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Fas/FasL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及蜕膜组织中Fas/FasL(Fas/FasL)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0例子痫前期患者和10例正常足月产妇胎盘及蜕膜组织中的Fas/FasL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子痫前期患者组织和正常足月产妇组织均表达Fas及FasL,Fas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足月产妇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Fas的表达水平高于晚发型子痫前期者(P<0.05).FasL在子痫前期者的胎盘及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足月产妇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FasL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P<0.05).结论:Fas/FasL在胎盘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

    作者:张铨富;王晨虹;王楚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卵巢动脉收缩期峰速度与卵巢反应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185例排卵障碍拟行促排卵患者,阴道彩色B超测卵巢动脉PSV并以均教16.56 cm/s分成两组:Ⅰ组>16.56 cm/s 89例,Ⅱ组≤16.56 cm/s 96例.两组均给予克罗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HMG)和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月经第3天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睾酮(T)、始基卵泡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平均卵泡E2水平、优势卵泡出现周期、>14 mm卵泡数、子宫内膜的厚度、HMG用量和周期妊娠率.结果:两组月经第3天FSH、LH、E2、PRL、T和始基卵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HCG注射日平均卵泡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周期、>14 mm卵泡数均高于Ⅱ组(P<0.05);Ⅰ组HMG的用量低于Ⅱ组(P<0.01),两组的妊娠率和防OHSS取消周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卵巢动脉PVS是有效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指标.

    作者:施蔚虹;沈亚;冒亚琴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P120连环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P120连环蛋白(P120ctn)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TUNEL技术检测56例鼻咽癌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标本中E-cadherin、P120ctn的表达情况以及鼻咽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4.29%(36/56)和67.86%(38/56).E-cadherin和P120ctn的异常表达均与鼻咽癌的病理分型(分别为P=0.0118和P:0.001 0)、TNM分期(分别为P=0.020 8和P=0.012 4)、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别为P=0.043 8和P=0.040 6)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120ctn与E-cadher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1 7,P=0.0000).12例E-cadherin与P120ctn共同正常表达组癌细胞凋亡指数(AI)为0.3%~2.00/0(均数为0.83%),28例E-cadherin与P120ctn共同异常表达组癌细胞AI为0.1%~1.3%(均数为0.56%),无统计学差异(P=0.327 1).结论: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发生E-cadherin与P120ctn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鼻咽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的重要指标.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与P120ctn的表达与癌细胞凋亡无直接相关关系.

    作者:欧海玲;覃宇周;张锡流;何仕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超重或肥胖青少年血清脂联素与高血压以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目的:分析肥胖及超重青少年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压关系,探讨脂联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变的影响.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门诊和体检肥胖及超重者43例,以及2008年3月南通市区高考健康体检正常对照37例,检测一般项目、红细胞压积、血糖、甘油三酯(TG)、胰岛素、脂联素等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教(IR),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软件SPSS13.0进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与以收缩压(SBP)、IMT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肥胖及超重组BMI、TG、红细胞压积(HCT)、SBP、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M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纽舒张压(DBP)差异无显著性;APN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与BMI、TG、HCT、SBP、IR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IMT、DBP呈负相关(P=0.160、0.298).以SBP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IMT、IR是形成青少年SBP升高的主要因素;以IMT为应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BP、BMI、DBP对青少年IMT增厚影响大.结论:肥胖及超重青少年存在显著低脂联素血症,血清脂联素与BMI和IR呈显著负相关,低脂联素血症与IR是形成肥胖或超重青少年SBP升高和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洪宏;喻海忠;赵枰;胡晓蓉;冯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手术中的疗效.方法:病例分两组,实验组为从2004年2月至2008年1月共38例尿道下裂患者,在尿道下裂手术中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新尿道及尿痿修补后关闭瘘口;对照组为从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共50例患者,行常规尿道成形术.结果:随访3~12个月,实验组38例术后1例出现尿瘘,对照组50例术后8例出现尿瘘.结论:在尿道下裂手术中,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尿瘘发生率.

    作者:肖远松;吕军;谢克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B超参数法预测巨大胎儿的准确性评估

    目的:评测常用的几种B超参数法公式用于预测巨大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2-2007年在我院出生的巨大胎儿584例,产前B超测量,以9种方法分别估算胎儿体重,筛选巨大胎儿,并与其实际出生体重相比较,计算符合率,对几种方法预测巨大胎儿体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仅3种方法的预测准确率超过50%,其中腹围法②的预测符合率高(95.0%),其次为简易法(71.2%),张方林法②(65.O%),而双顶径法②、股骨长径法和张方林法①符合率低.预测符合率高的3种方法中,腹围法②和简易法的假阳性率较高,均>20%,而张方林法②的假阳性率仅为6.7%.腹围法①、腹围法②、张方林法②等3种方法用于预测巨大胎儿与正常体重胎儿的偏差相近,而其他几种方法分别用于预测正常体重及巨大胎儿的偏差距离较大.其中腹围法①和张方林法②的预测偏差小,精确性高.结论:张方林法②是较为理想的应用B超测量参数预测巨大胎儿体重的公式,其次为腹围法②,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简易法预估,但该方法假阳性较高.

    作者:庞战军;周君桂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管生成素-2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子痈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2)的水平及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探讨Ang-2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子痫前期患者52例,并随机选择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为对照组.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母体外周血中Ang-2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外周血中Ang-2的水平为(7.01±1.41)ng/mL,子痫前期孕妇的水平为(3.52±1.16)ng/mL.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胎盘组织表达强度与血清水平呈正相关(r=0.701,P<0.01).结论:Ang-2在子痫前期组孕妇的外周血水平及胎盘组织表达降低,可能与子痫前期的病因有关.

    作者:聂改红;邢军;高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微创治疗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外科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5条患肢)下肢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患肢深静脉造影的结果,对4例(4侧患肢)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SEPS)+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8例(8侧患肢)行EVLT+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14例(15侧患肢)行EVLT+SEPS;6例(8侧患肢)行EVLT+点状抽剥术.结果:术后35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16侧患肢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18侧小腿酸胀沉重感、疼痛、水肿10~21 d消失,6例溃疡18~42 d内愈合.随访6~40个月,平均22.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EVLT和SEPS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作者:赵为国;吴良平;戴晓江;王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服用非洛地平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长期用于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74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洛地平组与硝苯地平组.观察两组的3年人/肾存活率、血肌酐水平及环孢素A的副作用等.两组患者原发病、年龄、性别、体重、抗排斥药物方案等差异均无显著性.结果:非洛地平组患者3年人/肾存活率与硝苯地平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非洛地平组患者血肌酐水平与硝苯地平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由于环孢素A肾毒性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洛地平用于肾移植并发高血压患者可明显提高3年的人/肾存活率,改善远期移植肾功能,而不增加环孢素A的肾毒性.

    作者:詹胜利;蔡明;石炳毅;李州利;李鹏程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超声与核素显像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建立以甲状腺单发结节超声及核素静态显像特征为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超声与核素静态显像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治疗的98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患者术前均进行二维超声成像及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判断中,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报能力,通过比较各变量的优势比,评价超声与核素显像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过基于偏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钙化、回声评分、形态及核素扫描四个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超声的三个特征变量的优势比均大于核素的优势比.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预报的正确率为94.9%,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结论: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相对核素静态显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娟娟;丛淑珍;冯占武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易感性研究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2,TIMP-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92例COPD患者(COPD组)及8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TIMP-2基因启动子区域(-418位点)和外显子3区域(+85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IMP-2基因+853位点COPD组基因型频率为G/G 83.7%、G/A 15.2%、A/A 1.1%,基因型分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2);等位基因G在COPD组为91.3%,对照组为78.1%.等位基因频率相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418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TIMP-2基因+853位点G/A等位基因改变在吸烟时与COPD易感性相关.(2)TIMP-2基因-418住点等位基因G/C的改变与COPD易感性无关.

    作者:王伟;徐敏;胡克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与术后散光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的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患者66例(66只眼)分为3组,A组(22眼)行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B组(22眼)在角膜上方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C组(22眼)在角膜大散光轴方向作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分别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随访,验光及作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术后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散光轴向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第1个月A、B两组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大于C组角膜散光度(P<0.05),C组角膜散光度术后第1周,第1个月较术后第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效果好,根据角膜散光轴向选择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角膜散光小,早期屈光稳定.

    作者:邱新文;徐海萍;陈彩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餐后游离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并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目的:测空腹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并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primary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PNAFL)患者空腹及2 h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探讨FFA与T2DM及PNAFL的关系.方法:88例患者分为A组(T2DM并PNAFL,22例)、B组(单纯T2DM,23例)、C组(单纯PNAFL,21例)、D组(对照组,22例),均测空腹及2 h血糖、FFA、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肝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A、B、C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r-谷氨酰转移酶(GGT)、HbAlC、hs-CRP、HBMA-IR均高于D组(P<0.05),A、B组高于C组(P<0.05).(2)A、B、C组2hFFA较D组明显升高(P<0.05),而A组较B、C组明显升高(P<0.05).(3)A、B、C组2hTG均明显高于D组(P<0.05),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4)各组2hFFA与WHR、GGT、hs-CRP、2hTG、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与2hFFA有关的因素为WHR、2hTG、HOMA-IR(P<0.001),对2hFFA影响的大小依次为WHR>空腹胰岛素>HOMA-IR>2hTG.结论:餐后FFA可能在PNAFL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T2DM患者有必要检测餐后血脂、FFA来全面反映其脂代谢水平.

    作者:阳琰;高琳;郝涛;廖鑫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痰热清辅助治疗肺癌氩氦刀术后咯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肺癌氩氦刀冷冻术后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7例术后咯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用常用的方法进行抗炎、止血等处理;治疗组50例,在常用方法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伴随症状好转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及好转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氩氦刀术后咯血的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慧;易峰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根据脑CT表现将HT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和脑血肿形成(parenchymal hemorrhage,PH).HI又分为小点状出血的HI-1型和多个融合点状出血的HI-2型.

    作者:徐铅辉;褚晓凡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胃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8S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于胃癌诊断和转移灶探查及治疗后随访的价值.方法:60例疑似胃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用于原发灶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并用于30例胃癌患者治疗后随访.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T/N值(靶与非靶比值).结果:对胃癌原发病灶的定性诊断,灵敏性为80.8%,特异性为90%,准确性为81.7%;30例证实有转移的患者中,局部淋巴结转移20例,12例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为阳性,灵敏性为60%(12/20);对肿瘤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检出,10例中8例为阳性,灵敏性为80%(8/10).30例胃癌治疗后随访患者,对于复发及转移灶的检测,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灵敏性为90%(18/20),特异性为100%(10/10).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胃癌诊断的灵敏性高,特异性好;对局部及远处转移的探查有很好的价值,可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亦可以用于治疗后随访,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灶.

    作者:张春银;吴天革;蔡亮;陈跃;黄占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有关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的探讨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传统上分为甲状腺分化性癌、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髓样癌,分化性癌又分为乳头状癌和滤泡型腺癌[1],甲状腺未分化癌比较少见且预后极差,甲状腺髓样癌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一种,在多发性2型内分泌瘤中约25%的患者伴有甲状腺髓样癌[2].

    作者:巫泓生;张帅;古维立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应用碘对比剂所致的重要并发症,是医源获得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占全部病例的11%,其病死率高达14%[1].随着接受冠脉诊疗术患者的不断增加,将有更多患者不可避免地应用碘对比剂.本文就近年来在CIN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周力;陈晖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单心室起搏升级为心脏同步化治疗1例

    患者男,56岁,于2007年1月本院门诊心电图检查提示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 0.08s),当时患者无头晕、气短等症状,拒绝起搏器治疗.2007年3月患者因头晕于外院就诊,查心电图提示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 0.08s),同时植入VVI心脏起搏器(右室心尖部),术前心超检查提示左室增大伴左室多壁段收缩活动减弱,轻中度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伴中度三尖瓣反流,LVEF49%.

    作者:朱华;张瑜;邱建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Th17细胞与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UC的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病变常从直肠开始逆行向近端发展.可侵及部分结肠或全结肠及回肠末端,呈连续性分布.疾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少数暴发性发病而危及生命.

    作者:周明欢;李学锋;卢放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