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肢骨开放性骨折48例治疗体会

黄建洪

关键词:上肢, 骨开放性骨折, 骨折端, 开放性损伤, 交通运输业, 治疗方法, 肢骨骨折, 早期积极, 愈合, 社会活动, 临床工作, 骨折部位, 功能锻炼, 高速增长, 软组织, 骨组织, 发生日, 运用, 外敷, 伤口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活动也变得日益频繁.开放性损伤的发生日趋增多,上肢骨开放性骨折尤为多见.由于骨折部位软组织的破裂,使骨折端与外界相通,如不及时给与充分合理的处理,极易造成伤口与骨组织的感染,影响骨折的愈合.因此,及时彻底地清创、骨折端的正确复位与同定、局部外敷与内服结合用药以及早期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对骨折的愈合至关重要.我科在近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多种治疗方法治疗上肢骨骨折共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血清特异性IgE的分布

    目的:探讨儿童常见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血清特异性IgE(sIgE)的分布状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免疫CAP诊断系统,以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IgE.结果:198例患儿中可查到152例27种变应原阳性,少数患儿对多种变应原阳性反应.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惠儿sIgE阳性率为63.3%(38/60);变应性鼻炎患儿sIgE阳性率为48.0%(24/50);支气管哮喘患儿sIgE阳性率为77.3%(68/88).主要食物性变应原为牛奶、鸡蛋、虾、蟹等,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屋尘螨、粉尘螨、蟑螂、狗毛、猫毛、霉菌等.婴儿组(<1岁)以食物性变应原为主;年长儿童组(>4岁)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对上述10种变应原的sIgE进行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吸入性变应原屋尘螨、粉尘螨的sIgE在组间有明显差异,年长儿童组高于婴儿组(P=0.000),食物性变应原的牛奶sIgE在组间有明显差异,年长儿童组高于婴儿组(P=0.000).结论:上述10种变应原是儿童I型变态反应的主要变应原,年龄较小者以食物性变应原为主,随年龄的增长逐步转变为吸入性变应原为主.

    作者:李德庚;何晓玲;汪叶红;郑伯强;阮键;付四毛;崔碧云;黄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阿仓膦酸钠促进一体成形式皮质骨生物椎间融合器脊柱融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促进一体成形式皮质骨生物椎间融合器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椎间融合效果,并分析其特点.方法:不同治疗条件下,对20例女性骨质疏松的腰椎病患者行后路减压融合术后分为对照组、钙尔奇D组、阿仑膦酸钠组、联合组(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4组.治疗观察局部骨矿密度的影响,术后随访12~17个月,平均13.2个月.结果: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与其他组相比,阿仑膦酸钠可明显增加骨质疏松患者椎间融合术后的椎体及椎间隙局部骨矿密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一体成形式皮质骨生物椎间融合器有效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并稳定融合节段实现骨性融合,便于判断融合.阿仑膦酸钠可使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矿密度增加,对应用的骨质疏松患者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吕浩然;杨进顺;黄文铎;史群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母体氧疗对胎心监护异常胎儿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评价产程中胎心监护异常时,母体供氧对胎儿脉搏血氧饱和度(FSpO2)的影响.方法:对48例胎心监护异常,存在胎儿缺氧可能的孕妇给予吸氧治疗,通过胎儿脉搏血氧监测FSpO2改善情况.将孕妇分为两组,每组24例,以监测前吸入空气时FSpO2作为基础值,两组分别吸入40%混合氧和纯氧各30 min,记录并计算每组给氧后15 min阶段的FSpO2平均值,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胎儿缺氧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吸入空气时的基础值相比,吸入40%混合氧和纯氧后,FSpO2均有显著升高,分别为5.9%和8.5%(P<0.05).FSpO2基础值越低,给氧后升高幅度越大(P<0.05).结论:对于产程中出现胎心异常的孕妇给予吸氧处理可显著提高FSpO2,FSpO2基础值越低,给氧后升高幅度越大.

    作者:李娟;陈旭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附一家系3例报道

    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又名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家庭性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特定部位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家族性三大特征,外科多因急腹症就诊.现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王贤柱;陈昭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社区获得性与医院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住院患儿5年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与社区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性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给临床诊断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近5年来住院患儿病历资料.轮状病毒及其亚型采用ELISA检测.结果: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脱水、呕吐与发热,少数患儿可有惊厥和黏液血便.社区获得性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轮状病毒感染的年龄分布主要是2岁以内小儿.新生儿以医院获得性为主,而13-24个月小儿以社区获得性为主.G1、G2亚型是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两个主要亚型,其临床特征也相似.结论:轮状病毒感染主要亚型是G1、C2型;感染的高发年龄是2岁以下小儿;临床特征是腹泻、呕吐、脱水及发热,少数有惊厥及黏液血便.新生儿应注意医院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

    作者:卢宏柱;刘丹;王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酒润风湿透皮散治疗佐剂诱导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大鼠佐剂诱导性关节炎(adjuvanl induce arthritis,AIA)模型,研究中药酒润风湿透皮散对AIA的治疗效果.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IA模型组、雷公藤组及酒润风湿透皮散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后3组造模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雷公藤多甙片或酒润风湿透皮散浸液.结果:AIA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同期饲养的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与雷公藤组接近,酒润风湿透皮散组大鼠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IA模型组大鼠的胸腺、脾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雷公藤组大鼠的胸腺、脾脏指数明显低于AIA模型组大鼠(P<0.05),酒润风湿透皮散组大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IA模型组关节肿胀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雷公藤组及酒润风湿透皮散组大鼠关节肿胀度明显低于AIA模型组(P<0.01).镜检显示,酒润风湿透皮散组和雷公藤组大鼠虽有关节滑膜增生,但组织病理学改变较AIA模型组大鼠明显减轻.结论:酒润风湿透皮散治疗AIA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

    作者:马玉琛;段斐;孟明;郭晓燕;寇素茹;马幼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第二杀手,严重危害广大妇女身心健康.术后化疗是乳腺癌综合的治疗重要手段,做好医疗护理和心理安慰,以保证坚持完成化疗程序,这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兆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胃癌放射免疫探测的临床实验评价

    目的:探讨[3]I标记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cAb3H11在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RIG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胃癌患者30例,在胃镜直视下将[3]I标记的McAb3H11注射于癌周围黏膜下,4-11 d后手术:术中传统视触诊探查后,用手持式γ探测器行RIGS检测.手术切除标本(原发灶、切缘、淋巴结)除采用HE染色(连续切片)检查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CEA IHC)和RT-PCR(CKl9 RT-PCR)进一步实验室检测.选取60枚非肿瘤患者淋巴结设置为对照组.结果:RIGS与传统手术探查相比,对原发灶和切缘的判断一致,对淋巴结的判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RIGS与HE染色相比,对原发灶及切缘癌浸润检测的特异性和准确率均为100%;在对淋巴结的检测中,RIG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5%、96.2%,准确率为85.9%.CEA IHC和CK19 RT-PCR进一步检测还发现,RIGS与HE染色对淋巴结的判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3]I标记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cAb3H1l进行胃癌RIGS,可有效判别胃癌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RIGS对胃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判别较传统的视触诊探查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靠性.RIGS对帮助发现隐匿转移的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亚;张长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睡眠障碍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对合并睡眠障碍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门诊血压情况进行检测和记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睡眠障碍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收缩压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舒张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收缩压增高与睡眠障碍表现形式无关.结论:睡眠障碍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防治策略上应重视睡眠障碍的改善和治疗.

    作者:王舜尧;陈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65岁以上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不同麻醉方法对其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以期选择较佳的麻醉方法.方法:10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分为全麻组(A组,n=2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n=25)、硬膜外麻醉复合哌替啶氟哌利多镇静组(C组,n=25)和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清醒镇静组(D组,n=25).分别于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5 min和切皮后30 min测定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记录术中麻黄碱和阿托品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入住ICU时间.结果:与术前相比,A组切皮后5、30 mitt的MAP显著增高(P<0.05),而B、C、D组的SBP、DBP、MAP均显著下降(P<0.05),D组切皮时及切皮后5 min的HR也显著下降(P<0.05),C、D两组的P(ET)CO2显著增加(P<0.05).与A组相比,B、C、D 3组的SBP、DBP、MAP均下降(P<0.05),D组的HR也较低(P<0.05),C、D两组的P(ET)CO2显著增加(P<0.05).与A组相比,B、C、D 3组麻黄碱用量显著增加(P<0.05),苏醒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显著缩短(P<0.05),D组阿托品用量较多(P<0.05).结论:A组术中血压有增高倾向,苏醒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长于其他各组.B、C、D 3组血压影响较大,但三者苏醒时间及ICU入住时间较短,其中以D组为显著.C、D两组的呼吸抑制较为明显.硬膜外麻醉或复合全麻的硬膜外麻醉利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恢复,以复合全庥的硬膜外麻醉较为安全,而硬膜外麻醉时需加强循环呼吸的监测和管理.

    作者:王向兵;刘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气管插管术后迟发性面颈胸部皮下气肿1例

    患者女,14岁,40 kg,因肠瘘行肠切除术,肠吻合,术前一般情况好,无心肺异常,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术前30 min予阿托品0.1 g,东莨菪碱0.3 mg肌肉注射.术中常规监测心率、心电图、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开通外周静脉输液,静吸复合麻醉后,经口明视插管,气管导管型号D7.0,因气管痉挛咳嗽两次插管失败,第3次插管成功并接呼吸机控制呼吸,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正常,术中麻醉平稳,手术历时3.5 h.术后未待清醒转入ICU病房,术后4 h患者完全清醒,由于插管不顺利.

    作者:徐金中;叶向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NMDA受体过度激活对严重烧伤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过度激活对大鼠严重创伤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探索从中枢的某一环节着手,来抑制严重创伤后的炎性反应失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TBSAⅢ度烧伤为严重创伤模型,利用ELISA方法检测激活NMDA受体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通过膜片钳技术检测严重烧伤能否导致大鼠神经元NMDA受体的过度开放:再观察阻断NMDA受体能否抑制严重烧伤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的上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使用NMDA 0.5 mg/kg激活NMDA受体,血清TNF-α、IL-1β、IL-6明显升高,加大剂量(2mg/kg)可以使血清TNF-α、IL-1β、IL-6进一步升高;(2)在35pS电导水平的开放中,烧伤使通道开放概率增加非常显著,在100pS电导水平的开放中,开放时间常数T1、通道开放概率增加非常显著;(3)腹腔注射MK-801(3 mg/kg)阻断NMDA受体可以抑制烧伤后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的上升,加大注射剂量(5 mg/kg)可以进一步抑制烧伤后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的上升.结论:NMDA受体是严重创伤(烧伤)后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升高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卫东;陆建华;熊家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栓通治疗糖尿病脑梗死30例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择发病72 h的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用药14 d,两组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33.3%,显著进步率40.0%,进步率20.0%,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基本痊愈率13.3%,显著进步率20.0%,进步率36.7%,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起效快,治疗组用药后血液流变学较用药前也有显著改善.结论:血栓通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有效.

    作者:关秀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肝癌是较常见且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主要依赖各种影像学方法和血清甲胎蛋白的检测,但是由于小肝癌的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即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仍存在较多困难.近年来,由于新型声学造影剂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使超声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超声造影剂在临床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超声造影剂的微气泡直径小(<10μm),可通过肺循环,性能稳定,半衰期长,对人体无害,具有良好造影作用,提高显像效果且能提高肿瘤检出度[1-3].

    作者:Bassam Al-mamari;李开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局限性病理扩张,居脑血管意外患者病因中的第3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的人群发病率为3.6%~6%不等[1-2],它的形成是遗传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后天退行性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85%的囊状颅内动脉瘤发生在Willis环,前交通动脉占30%~35%,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及附近颈内动脉占30%,大脑中动脉占22%[3].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占动脉瘤人群)为1%~2%[2].

    作者:唐翠松;李文彬;李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儿送检的中段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同时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儿童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54.08%),其余依次为肠球菌属(12.71%)、变形杆菌属(9.18%)、克雷伯菌属(7.4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69.46%和75.68%.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低的耐药率(<0.5%),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90%).革兰阳性球菌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接近100%,但粪肠球菌对青霉素较敏感.结论: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虽然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革兰阳性球菌,尤其是肠球菌属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应引起重视:呋喃妥因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敏感性均较高,可作为首选用药.泰能、马斯平和万古霉素可作为危重病例和顽固病例的用药,但都要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

    作者:严春;刘彩霞;葛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白癜风治疗的新进展

    白癜风(vitligo)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性皮肤病,症状为皮肤出现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斑,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外观容貌,给大部分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等方面带来负面因素,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新药物的出现给白癜风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白癜风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建东;张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持续升高,而对AMI的治疗,再灌注治疗的效果与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对于不典型症状或心电图者AMI诊断更多依赖于心肌酶学,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及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ass.CK-MB)对早期诊断AMI的灵敏度或特异性方面存在缺陷,近年发现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早期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有效性,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红艳;赵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EphB4、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EphB4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和EphB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卵巢上皮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HIF-1α与EphB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而且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HIF-1α的表达与EphB4有相关性.结论:HIF-1α和EphB4对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苏雪锋;李伟华;林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眼反应分析仪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的比较

    目的:比较非接触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er.GAT)测量眼压的差异,以评价ORA在眼压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1例154眼进行ORA与GAT测量,并用改进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结果:ORA直接眼压值为(19.88±10.33)mmHg,校正眼压值(IOPce)为(21.56±13.52)mmHg,GAT测得的眼压为(18.82±8.89)mmHg,两种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正常眼压者平均CCT为(545.49±38.92)μm,ORA直接眼压、GAT眼压与CCT相关(r=0.501.P=0.000;r=0.364,P=0.000),IOPcc与CCT无相关性(r=0.093,P=0.349).结论:在正常眼压范围及以上者,眼反应分析仪ORA的眼压测量值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测量值相比偏高,差值随着眼压升高而增大,IOPcc不受角膜厚度影响,可能是排除角膜厚度因素影响更接近真实的眼压结果.

    作者:许爱琴;孙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