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的急诊

陈勤奋

关键词:急诊夜班, 历史
摘要:所有的现在正在成为过去,所有的过去都会变成历史,所有的历史,将一点一点地,化为回忆……上完了后一个急诊中班,然后是后一个急诊夜班,再是后一个急诊早班.好了,结束了,我的急诊,我所有的急诊班,都上完了.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症状型冠心病多导联碎片状QRS波1例

    患者男,66岁,无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因发现血压升高1年,自行控制不佳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血压160/80 mmHg.胸部X线检查:主动脉弓突出,心影增大,肺纹理稍增粗.12导联平静心电图示:QRS波时限正常(<0.12s),V1导联呈交替性S波钝挫,aVL导联附加的R波呈RSR'型,Ⅱ、Ⅲ导联有S波钝挫(图1);T波低平、倒置,ST段无改变.诊断:窦性心率、T波改变.平板运动试验示:运动后,ST段水平下移0.17mV,诊断:可疑阳性.于是给予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前降支60%狭窄,回旋支75%狭窄,右冠状动脉80%狭窄(图2),造影诊断: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

    作者:赵丽华;吴平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眼反应分析仪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的比较

    目的:比较非接触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er.GAT)测量眼压的差异,以评价ORA在眼压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1例154眼进行ORA与GAT测量,并用改进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结果:ORA直接眼压值为(19.88±10.33)mmHg,校正眼压值(IOPce)为(21.56±13.52)mmHg,GAT测得的眼压为(18.82±8.89)mmHg,两种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正常眼压者平均CCT为(545.49±38.92)μm,ORA直接眼压、GAT眼压与CCT相关(r=0.501.P=0.000;r=0.364,P=0.000),IOPcc与CCT无相关性(r=0.093,P=0.349).结论:在正常眼压范围及以上者,眼反应分析仪ORA的眼压测量值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测量值相比偏高,差值随着眼压升高而增大,IOPcc不受角膜厚度影响,可能是排除角膜厚度因素影响更接近真实的眼压结果.

    作者:许爱琴;孙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尾加压素Ⅱ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与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VLP)检测尾加压素Ⅱ基因C3836T、G605A多态性.选取3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195例(病例组),糖尿病未合并肾病者145例(对照组).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和糖尿病未合并肾病的患者相比,T3836T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5),3836T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A605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0.05).3836T和A605A基因型可能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相关(OR=2.134,95%CI=1.085~4.198,P=0.028;OR=0.381,95% CI=0.203~0.713.P=0.003),同时目前的结果也表明T3836T和G605G基因型对糖尿病肾病的血脂指标有影响.结论:尾加压素Ⅱ基因中等位基因3836T和605G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丹丹;王国英;王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

    目的:评价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引起的牙颌面软硬组织变化.方法:对20例7~9.2岁替牙期患者以T2-T1代表自然生长6个月的改变,T3-T2代表应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6个月的改变,对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A点前移1.47 mm,SNB、SNPg和Pg-Np明显减小,ANB增大3.62°,Wits值增加4.39 mm,上唇倾角明显改善.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能促进上颌骨发育,下颌骨后下移位,有效纠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改善侧貌.

    作者:骆英;方刚;黄统;樊晓群;章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

    目的:分析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VUL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收住的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静脉性溃疡患者15例(18条患肢),使用腹腔镜行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钬激光处理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曲张静脉支.结果:所有患肢曲张静脉支及静脉团消失,切口一期愈合,下肢酸胀及沉重感逐渐减轻,局部瘙痒及创面疼痛缓解,溃疡均于手术后2~6周内愈合.全部病例随访3~14个月,无静脉曲张形成及溃疡复发.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与钬激光治疗两种微创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地阻断浅静脉系统及交通支静脉系统的异常反流,治疗VULE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褚雪峰;宗朝晖;圣小平;许晓萍;缪秀华;张松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及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创伤.既往治疗SCI的方法有手术吻合、手术减压、神经移植、大网膜移植、药物治疗、局部冷冻、物理康复、针灸治疗以及应用酶制剂来抑制和消除结缔组织瘢痕等多种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SCI的病理改变,但仍然无法避免患者截瘫的结局.其中重要的原因为神经元坏死后形成的胶质瘢痕和空洞阻碍了神经轴突的生长,这些不可逆的病理过程是治疗SCI大的障碍[1].近年来,神经生物学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使通过细胞移植增加脊髓神经数量、减少胶质瘢痕和空洞的形成成为可能,因此干细胞移植成为一种有效治疗SCI的新方法.本文就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r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生物学特性、移植治疗SCI的实验研究、治疗方法、治疗机制和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黎明;庄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儿闭合性肝外伤71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闭合性肝外伤的临床与护理特点.方法: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我科收治闭合性肝外伤患儿71例,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治疗和护理方法,患儿入院后经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的落实和严密监护及结合各项辅助检查,大部分患儿可以以非手术保守治疗方法得以治愈,而少数损伤出血严重的患儿则需要行急诊手术治疗,护理上积极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和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71例患儿中,非手术治疗65例,治愈62例,治愈率95.1%;手术治疗6例,治愈4例;出院后随访,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目前大部分闭合性肝外伤的患儿可施行非手术治疗,但有随时病情变化的可能,快速有效落实急救措施、严密进行全面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均十分重要,良好的医护配合可使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育梅;邹建峰;卓慧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在无痛流产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应用为广泛的静脉麻醉药.它静脉注射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几乎适合临床各类手术的全麻诱导,尤其是需要术后快速清醒的患者[1].丙泊酚以其良好的可控性和清醒彻底的优点,广泛用于无痛人流,还可以与强效镇痛药芬太尼、阿芬太尼氯胺酮等联合用于时间稍长的手术[1].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丙泊酚与芬太尼伍用,在无痛人工流产中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和术中患者是否知晓情况.

    作者:刘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直接低电流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直接低电流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腋路臂丛阻滞的可行性.方法:230例ASA I级行手部手术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116例,按传统神经刺激器定位方法操作;B组患者114例,采用直接低电流神经刺激器定位方法,观察两组麻醉操作时间、肌颤搐强度、患者对麻醉操作的满意度、麻醉效果及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操作时间短(P<0.05)、肌颤搐强度明显降低(P<0.01)、患者对麻醉满意度增高(p<0.01),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直接低电流神经刺激器定位操作简便、肌颤搐强度低,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作者:徐鹏;吴又武;肖毓研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腿骨外露创面的组织修复

    小腿部易受损伤,由于局部结构的特点,容易发生组织缺损,极易出现骨外露,形成难以修复的创面,修复较棘手.自2000年以来,我们共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腿骨外露5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长征;贺超;吕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用于幼儿唇腭裂修复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中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唇腭裂患儿4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对照组只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两组手术前均进行等容血液稀释.结果:试验组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Hb、Hct、动脉血乳酸值、pH、血气于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后即刻差异无显著性;与稀释前比较,两组血液稀释后至手术结束的Hb和Hct值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和试验组回输后20 min即刻动脉血乳酸值明显增高(P<0.01);试验组回输20min后血糖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血糖在稀释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可减少同型异体输血,且安全可行.

    作者:谭永红;余应军;彭亮明;邝小华;徐颖怡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诊治体会

    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red cell aplasia,PRCA)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笔者将本科2005-2007年收治的2例胸腺瘤合并PRCA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赵龙;朱宪明;刘志平;王坚;王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写给医学生的几句话

    终于,2008年的第一场雪来了!滴水可以成冰了!随着春天的来临,一场比这场雪来得还要早的关于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冬天,也到来了!就医时我们一直在说床位紧张,现在比床位更为紧张的就业,摆在了很多面临毕业的莘莘学子身边!读了五年的书,从少女读成了女人,从少男读成了男人,从大本读到了博士后,所有的书都有读完的时候,等我们把肚子里装满了学问以后,忽然发现,医院里的所有的位子,比几年前更加满了……

    作者:死水老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替牙期安氏Ⅲ类患者前方牵引双期矫治与单纯固定矫治的疗效比较

    目的:了解替牙期安氏Ⅲ类患者前方牵引双期矫治与单纯固定矫治效果的异同.方法:收集替牙期上颌发育不足的安氏Ⅲ类患者27例,分成两组,其中前方牵引双期矫治组(前牵组)12例,单纯固定矫治组(固定组)15例,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并分别对前牵组和固定组15项测量项目治疗前后测量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前牵组在改善上下颌骨间不调方面比单纯固定治疗更具优势,上颌骨获得了更明显的生长.牙齿的变化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上颌发育不足的安氏Ⅲ类患者前方牵引双期矫治更有利于改善颌骨间不调.

    作者:赖汉标;刘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可乐定对CO2气腹下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可乐定对CO2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及CO2气腹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可乐定组(K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O.5 mg及苯巴比妥钠0.1 g,其中K组在麻醉前60 min另口服可乐定5μg/kg.两组采用相同的瑞芬太尼、畀丙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两组CVP、SpO2、P(ET)CO2、SBP、DBP、MAP变化,并计算各时点的HR和收缩压乘积(RPP).术毕统计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总用量.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麻醉方法相同: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1、5、15、30min之CVP、SpO2、P(ET)CO2数值均无明显差异;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在气腹后1 min HR、RPP变化及C组在气腹后1 cm之血压和在气腹后5 min之RPP有较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比较,在气腹后1、5 min之RPP变化K组明显低于C组(P<0.05);K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术中应用麻黄碱和阿托品例数K组明显多于C组,但术中需要应用乌拉地尔、苏醒期烦躁不安及术后诉伤口疼痛K组明显少于C组.结论:可乐定对CO2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减少瑞芬太尼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石碧明;邱劲军;易亚玲;任永功;刁文波;海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加吉西他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观察两组疗效、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疼痛缓解程度,治疗后6、12个月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能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且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董新军;王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持续升高,而对AMI的治疗,再灌注治疗的效果与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对于不典型症状或心电图者AMI诊断更多依赖于心肌酶学,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及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ass.CK-MB)对早期诊断AMI的灵敏度或特异性方面存在缺陷,近年发现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早期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有效性,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红艳;赵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138例临床分析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一般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笔者对138例患者采用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宗玉;白帆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干化学法测定血清茶碱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评价干化学法测定血清中茶碱浓度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对30例服用茶碱的患者血清进行测定,并与免疫荧光偏振法进行比较,同时对干化学测定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茶碱浓度在5.0~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 5).日内RSD为3.31%~5.85%,日间RSD为4.51%~7.39%;回收率为95.75%~102.33%.与免疫荧光偏振法进行比较,有良好相关性(r=0.9617,P>0.05).结论:应用本方法测定血清中茶碱浓度重复性好,准确度高,与免疫荧光偏振法的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且需血量少,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急诊检测.

    作者:徐立风;刘涤瑕;董风珍;唐德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川乌、草乌中毒25例救治体会

    近年来川乌、草乌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甚至致死的报道不少.本院1998年9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25例急性川乌中毒患者,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霞;雷淑芬;周望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