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昊
粘接桥修复是采用酸蚀一粘接技术对缺失的个别牙进行粘接固定义齿修复[1].
作者:吕东达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使全身动脉广泛受累病变并影响全身多处血管床的全身性系统性疾病,血管弥漫性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及小血管闭塞致使血供减少,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可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及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其中,早期动脉顺应性(COmpliance)的改变是重要病变的重要环节.所以,早期了解动脉的顺应性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耀贵;李自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失眠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夜间容易觉醒,醒后再入睡困难和早醒,失眠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也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MHD伴失眠的27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失眠的相关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贺菊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磁共振(MRI)表现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补肾强督汤+西医常规治疗)和西医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及x线检查.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MRI及x线影像学改变.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6%,西医对照组有效率为7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
作者:李汉文;黄成辉;梁文;叶素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中草药在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32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伊曲康唑+中草药联合治疗,对照组112例,单用伊曲康唑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5 d和45 d判断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治疗组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复发率为21.4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曲康唑联合中草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爱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患者男,59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7 d,于2007年9月入院.体检: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有淤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缘下未及;血常规:WBC 0.7 ×109/L,中性粒细胞0.37,淋巴细胞O.62,单核细胞0.01,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3×109/L,网织红细胞0.001.
作者:李进红;刘晓丹;王桂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救治海水淹溺肺水肿的疗效.方法:对19例海水淹溺肺水肿患者给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8例患者治愈,1~3 d脱机,双肺片状阴影5~7 d吸收.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救治海水淹溺肺水肿疗效肯定.
作者:杜娟;高伟良;左右;冯清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提高睾丸旁横纹肌肉瘤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例睾丸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行经腹股沟睾丸根治性切除术,病灶直径2.5 cm,病理检查证实为睾丸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术后采用2个疗程辅助放疗,随访6个月,现无瘤生存.结论:睾丸旁横纹肌肉瘤是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理上胚胎型为常见,早期患者应进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作者:王固新;姜海洋;夏利萍;徐胜美;张定;夏昕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多系统的结缔组织病,由原纤维蛋白-1因子(FBN1)突变引起.该综合征具有广泛的临床表现,心血管表现常见,大多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包括主动脉环扩张(不管有没有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壁夹层形成、主动脉瘤、肺动脉扩张和二尖瓣脱垂.
作者:徐红卫;王锦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理论上具有无限分裂能力,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成特定组织.实验室干细胞定向分化研究一直是医学与生物工程的活跃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细胞标志物、调控因子的被发现和应用,细胞分化筛选及体外扩增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以及精密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有关干细胞体外分化与调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干细胞分化调控研究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哲;彭明喜;许德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内镜下热极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热极治疗30例39枚息肉,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其中2例为热极与高频电联合治疗.结果:经热极治疗后,息肉均从局部消失.对无蒂、直径在1.5cm以下的息肉疗效尤为理想.1例带蒂大息肉经过2次治疗.其余均1次治疗成功.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热极治疗胃肠息肉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对带蒂息肉及大息肉,与高频电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晓玲;何剑琴;李俊达;夏韶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一种使用抗生素、丙种球蛋白(丙球)、复方甘草酸胺和银屑灵治疗重症脓疱型银屑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使用该种方案冲击治疗的18例重度银屑病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和临床护理,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并观察其疗效和护理的作用.结果:本组18例患者,治疗第1周总有效率为55.56%、第2周总有效率为72.22%、第3周总有效率为83.33%、第4周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4种药物联合方案和适宜的护理方式为重症脓疱型银悄病提供了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慧;张娟;刘向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的脑保护作用.方法: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微创术组和内科治疗组,生物化学法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2、3、5、7、10 d血清SOD和MDA水平,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deficiencv score.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daily living,DL).结果:微创术组SOD浓度较内科组明显增高(P<0.5),DA浓度显著降低(P
作者:程泽沛;蔡志友;赵立波;晏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医疗护理费用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别对266例社区、老人院和精神病医院的老年期痴呆患者进行经济负担的调查.采用自编经济负担调查表、自编患者情况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临床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等进行评估,分析其经济负担及影响因素.结果:直接经济负担方面住院组、老人院组、社区组差异有显著性(Jp<0.01),住院组患者的费用显著高于社区组患者.费用的高低与支付方式、躯体疾病及痴呆严重程度、缺血指数、日常生活功能总分呈正相关.结论:如在社区通过改善患者的认知状态和预防脑血管危险因素,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便能降低经济负担.
作者:胡文生;唐牟尼;郑洪波;马崔;胡号应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7~25周正常妊娠孕妇药物流产加清宫前后血β-HCG的变化规律.方法:将住院要求终止妊娠的160名孕妇按孕周分为A组(孕周≤8周,48例)、B组(12周≥孕周8周,62例)和C组(25周≥孕周≥12周,50例),用同样方法行药物流产加清宫,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第1、2天及流产后第1、7、14、21天测定血β-HCG值.结果:服药前A、B、C 3组血β-HCG平均值分别为(95 930±22 310)mIU/mL、(143 640±35 730)mlU/mL和(47 610±31 760)mIU/mL.服药后第2天A、B、C 3组血β-HCG分别平均下降6.94%、2.90%、14.25%.流产后第1天3组则分别下降75.38%、68.20%、83.90%.流产后第7天A、B、C 3组分别下降99.27%、98.96%、99.46%.流产后第21天3组血β-HCG值均<10 mIU/mL.结论:不同孕周其基础β-HCG水平不同.其中孕8~12周时较高.服药后各组β-HCG下降均不明显,流产后第1天下降幅度大,且基础β-HCG值低者下降幅度大.流产后第7天血β-HCG均缓慢下降,至第21天时β-HCG均降至正常.
作者:方蔚然;童英;赵磐琳;侯朝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行全尿道切除术或行局部加热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经全尿道切除术均一期愈合.除1例失访、1例因他病死亡外,其余22例随访3~26个月均无瘤生存.6例患者行局部加热化疗后,随访2~3年均无瘤生存.结论:膀胱癌术后尿道癌重在预防;全尿道切除术是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的有效治疗方法,而局部加热化疗,简便易行.尤其适于手术切除困难者.
作者:庞建;吴建军;虎华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在临床上,长期以来对于尿失禁、昏迷、卧床等患者均采用人工接尿的方法[1-2]:尿壶、假性导尿(将阴茎套套于患者的阴茎上,用胶布固定等方法接尿),甚至长期留置尿管.但是,尿壶接尿不方便,需要人工固定尿壶;传统的阴茎套不好固定,容易脱落,还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反复插尿管并长期留置,会造成尿路感染.为此.我院外科使用一次性尿袋改制成一次性男性阴茎套接尿装置,为男性尿失禁患者接尿.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50例男性尿失禁患者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齐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估脓毒症患儿早期血乳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时监护室收治的56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评定56例患儿严重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儿入监护室时、治疗24 h血乳酸的变化,血乳酸与PRISM评分、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56例患儿分存活组37例(66.1%)、死亡组19例(33.9%);入监护室时死亡组血乳酸及PRISM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乳酸值与PRISM评分显著正相关(r=O.314,P<0.05).治疗24h时存活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下降,分别为(2.3±0.6)mmol/L、13.4±3.2,死亡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升高,分别为(7.3±4.4)mmol/L、29.6±4.5,两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动态监测乳酸是判断脓毒症患儿的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方法之一,且简便易行.
作者:张剑珲;曾其毅;梁宇峰;吴艳兰;谢志伟;杨镒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4 ng/mL)血浆靶控输注对七氟醚手术切皮抑制患者对手术刺激引起肾上腺素能反应的低肺泡浓度(MACRAR)的影响.方法:40例ASA I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分为瑞芬太尼靶浓度4ng/mL+七氟醚吸入组(RS组,n=20),七氟醚吸入对照组(S组,n=20).瑞芬太尼靶浓度和七氟醚呼出浓度稳定于预先设定值20 min后切皮.MACBAR测定方法采用医学序贯试验中的上一下法.结果:RS组手术切皮时七氟醚MACBAR为2.56%,95%可信区间为2.41%~2.72%;S组手术切皮时七氟醚MACBAR为4.95%,95%可信区间为4.66%~5.27%.结论:瑞芬太尼(4 ng/mL)血浆靶控输注可将手术切皮时七氟醚的MACBAR降低约50%.
作者:赵高峰;秦凯;李向宇;招伟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以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血糖、血流动力学为观测指标,评估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三者的变化规律,探讨三者变化关系.方法:选择3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年龄40~65岁,Mallampati Ⅰ-Ⅱ,ASAⅠ~Ⅲ).依次给予咪唑安定O.1 mg/kg、异丙酚1.5 mg/kg、维库溴胺0.1 mg/kg、芬太尼2 μg/kg,推药速度均为1mIJ/s,诱导完毕后以4 mg/(kg·h)泵注异丙酚.注射芬太尼3 min后气管插管,间歇正压通气,呼吸频率12~14次/min,潮气量8~10 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 mmHg.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完毕,插管前,插管后1、3、5、10、15 min时点监测AAI、血糖(GLu)、心率(HR)以及血压[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部分指标在诱导插管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AAI在诱导前后变化明显;GLu与sBP、DBP、MAP在诱导插管前后变化一致;AAI、HR在插管后3~15 min后的变化趋势与SBP、DBP、MAP有所不同.结论:AI在麻醉诱导期变化程度比GLU、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明显;GLU在麻醉诱导插管期与血压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同步反映插管刺激;AAI在本研究条件下不能与血流动力学、血糖同步反映插管刺激.
作者:冯昌盛;杨小霖;余庆波;左友波;陈恪刚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