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同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肿瘤

王勇;侯宓

关键词:膀胱肿瘤, 前列腺增生, 电外科手术,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同期治疗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方法: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患者.行同期经尿道前列腺及膀胱肿瘤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均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术后3个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23.6±7.2下降至5.1±0.9.大尿流率由术前的(5.6±3.4)mL/s提高至(20.2±3.8)mL/s,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5~52个月,3例术后膀胱肿瘤复发.复发部位均不在后尿道、前列腺窝.结论: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同期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9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检测其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进行眼底、肌电图、超声等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观察各项指标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并探讨防治措施.结果:血压、血脂、FPG、HbAlc、CRP均为尿微量白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减缓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冬杰;宿世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14例.其中治疗组6例(实验组)在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至低时,皮下注射rhIL-11 3μg/d及rhG.CSF250μg/d.连用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至10×109/L左右时(采集干细胞时)停药.单用rhG-CSF组为对照组.结果:采集前外周血小板、CD34+细胞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采集产品的CD34+、CD34+/CD38-、CD34+/CD41a+、CD34+/CD42b+细胞数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实验组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为14.5 d,对照组为20.2d(P=0.06).不良反应主要是肌肉关节疼痛及水肿,均为Ⅰ~Ⅱ级.结论:rhIL-11与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

    作者:徐丹;孟凡义;易正山;孙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细胞遗传学与荧光原位杂交对急性髓性白血病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目的: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G显带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急性髓白血病染色体异常的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初诊时均做常规G显带.根据G显带结果选用相关的特异性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行G显带检测的142例患者中124例获得染色体核型,18例失败.1例正常核型和3例无可供分析的分裂相的患者FISH均检出异常克隆.FISH辨别出2例t(8;21)变异易位.结论:对于有足够可分析分裂相的患者,常规细胞遗传学G显带是检测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可靠工具.对可疑有变异易位或因染色体形态差难以辨认的核型.或因细胞分裂指数低而分裂相少或无分裂相的患者,FISH检测是重要的补充.

    作者:程淑琴;赵子斌;谢伟成;谢碧霞;黄嘲晖;陈成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纤溶酶相关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是否存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I(PAl-I)功能紊乱.以及这两个指标与血脂、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于我院住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临床类型分为SAP组、UAP组、AMI组、OMI组,并设健康对照组.检测t-PA、PAI-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结果:(1)健康对照组t-PA高于各型冠心病组(P<0.05),AMI组t-PA低于其余各型冠心病组(P<0.05);健康对照组PAI-I低于各型冠心病组(P<0.05),AMI组PAI-I高于其余各型冠心病(P<0.05).(2)t-PA与IAI呈正相关,与TC、TG、LDL呈负相关;PAI-I则与IAI呈负相关,与TC、TG、LDL呈正相关.(3)各病例组t-PA于治疗后有所升高,PAI-I于治疗后有所下降(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纤溶功能紊乱,且以急性期为重,并且纤溶功能紊乱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因素有关.

    作者:高艳玲;谢林金;汪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群体反应性抗体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annel reactive antibody,PRA)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opathy,CAN)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CAN患者(CAN组)和106例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对照组)术前PRA、术后PRA及其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1)CAN组术后PR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 vs 20.8%,P<0.05),术前PRA阴性而术后转为阳性者比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1.7% vs 16.3%,P<0.05);两组术前PRA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2)CAN组术后抗HLA Ⅰ类抗体阳性2例,抗HIA Ⅱ类抗体阳性16例,抗HLA Ⅰ、Ⅱ类抗体均阳性3例,对照组术后抗HLA Ⅰ类抗体阳性8例.抗HIA Ⅱ类抗体阳性8例,抗HLA Ⅰ、Ⅱ类抗体均阳性6例.CAN组抗HLA Ⅱ类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 vs 36%,P<0.05).结论:术后PRA与CAN的发生有关,抗HLA Ⅱ类抗体介导的慢性体液性排斥在CA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术后PRA变化,对寻找及区别引发CAN的主要病因.选择佳的防治方案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敏;李留洋;郭颖;陈剑荣;钱俊;赵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Z-plate钢板进行胸腰椎固定31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前路手术减压后应用Z-plate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疗效.方法:本组31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经前路减压并应用Z-plate技术行内固定治疗,分析胸腰段前路手术入路的注意点、适应证及内固定的方法.结果:本组31例均固定良好,随访6个月~3.5年,骨质愈合佳,未见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结论:Z-plate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性,结合充分的椎管减压、适当的植骨融合.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梁锦峰;朱肖奇;陈荣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胆道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耐药分析.方法:采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和AmpC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11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单产EsBLs 42株,AmpC酶12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6株,检出率分别为38.2%、10.9%和5.5%;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大部分均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胆道感腥敬蟪ΠO>驭?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作者:范树养;刘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同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肿瘤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同期治疗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方法: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患者.行同期经尿道前列腺及膀胱肿瘤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均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术后3个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23.6±7.2下降至5.1±0.9.大尿流率由术前的(5.6±3.4)mL/s提高至(20.2±3.8)mL/s,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5~52个月,3例术后膀胱肿瘤复发.复发部位均不在后尿道、前列腺窝.结论: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同期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王勇;侯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盲探插管新技术与纤支镜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盲探插管新技术与纤支镜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患者中插管的效果.方法:40例行颈椎骨折手术患者分成盲探插管新技术组(组1)和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组(组2),每组20例.观察两组插管效果、插管时间、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20/20).组1和组2插管时间分别为(4.1±1.6)min和(4.4±2.2)min.插管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所有病例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在颈椎骨折患者手术中盲探插管新技术和纤支镜插管技术取得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陈碧红;林李淼;马剑锋;李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应用微创面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52例

    目的:探讨面神经血管微创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创面神经血管减压手术治疗35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微创小切口经显微镜下行血管神经分离减压术352例,术后立即有效者276例,术后即症状减轻并在3个月内抽搐消失者52例,无效后二次手术者1例.结论:微创面神经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良好.是面肌痉挛有效的治疗方法.良好的局部解剖知识及精巧的显微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钟建卫;袁俊;翟卫东;孙永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ProTaper手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术后疼痛的临床评价

    目的:比较ProTaper手动镍钛锉与标准型不锈钢K锉手动预备根管术后疼痛的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取因牙髓炎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238例患者245颗患牙进行研究,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124颗采用ProTaper手动锉及冠向下法预备根管,对照组121颗采用K锉及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比较根管预备术后两组患牙疼痛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20.2%,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40.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roTaper手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可显著减少根管预备后疼痛的发生.

    作者:刘阗;周会喜;黄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难治性白血病治疗进展

    虽然近年针对难治性白血病.临床应用加强分子靶向治疗、改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开发新药、组成新的化疗方案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但难治性白血病因自身特性难达完全缓解(CR)和长期无病生存,仍是目前白血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就难治性白血病治疗进展做综述如下.

    作者:王季石;卢英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治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6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脾脏原发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能早期发现病变.B超、CT术前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脾脏肿瘤诊断的主要手段.根治性脾切除(必要时合并胰体尾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本病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李永翔;孟翔凌;徐阿曼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妊娠晚期漏尿症状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漏尿症状对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正常的孕妇33例.于孕38~40周、胎儿先露尚未衔接时行尿动力检查,测量腹压漏尿点压(valsalvaleak point pressure,VLPP),同时进行漏尿症状问询记录,分析妊娠晚期漏尿症状与VLPP的关系,Kappa检验漏尿症状与VLPP对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的一致性.结果:13例孕妇出现漏尿症状,仅5例VLPP<90cmH2O,20例孕妇无漏尿症状,其中2例VLPP<90cmH2O.漏尿症状诊断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69.2%,阳性预测值38.5%,阴性预测值90.00%,Kappa=0.310,P=0.051.结论:妊娠期的漏尿症状可能只是一种功能性的变化,相比于未妊娠女性,漏尿的发生条件和原因更复杂.不能简单根据症状诊断妊娠晚期的压力性尿失禁.

    作者:薛卓维;张文璎;张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很常见的并发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惠峰;倪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9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易感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6年中晚期肝癌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结果:中晚期肝癌医院感染率为33.9%,感染部位以肺部、腹腔、肠道、血液多见,感染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Ⅲ期肝癌感染率高于Ⅱ期肝癌.贫血者感染率高于非贫血者,白细胞下降者的医院感染率高于无下降者,病原菌以G-菌为主.结论:中晚期肝癌有着较高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其发生与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肝癌分期有关.

    作者:方伟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勘误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罪犯也应该被尊重

    今天的急诊班,来了两个罪犯,由好多Police叔叔押送过来.一个还是耍老套,据罪犯自己说是吞了刀片,P叔叔们无奈就带来看看位置,谁知道X光拍出来是一个硬币的影子,P叔叔被犯人耍了,P叔叔们心里也不是很舒服.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母源性十溴联苯醚胃灌后对出生子鼠数量及体重的影响

    目的:研究母鼠在孕前期及孕期经口胃灌十溴联苯醚(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209,BDE-209)对出生子鼠数量及体重的影响.方法:48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通过经口胃灌的方法造成BDE-209[1500 mg/(kg·d)]的暴露模型.实验组A(孕前组):自正式进入实验日开始胃灌BDE-209直至雌鼠妊娠,妊娠后改为胃灌纯花生油直至子鼠出生;实验组B(孕期组):自正式进入实验日开始胃灌纯花生油直至雌鼠妊娠,妊娠后改为胃灌BDE-209直至子鼠出生;实验组C(孕前&孕期组):自正式进入实验日开始胃灌BDE-209直至子鼠出生;对照组:自正式进入实验日开始胃灌等量纯花生油直至子鼠出生.子鼠出生后,记录子鼠数量,并称量子鼠出生体重.结果:各组子代大鼠出生数量分别为:(9.60±3.17)、(10.38±2.26)、(11.00±3.83)、(9.38±2.13)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子代大鼠出生体重分别为(5.06±0.53)、(4.83±0.68)、(4.80±0.65)、(5.25±0.88)g,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孕期胃灌母源性BDE.209使子代大鼠出生体重显著减少(P<0.01),而孕前期胃灌母源性BDE-209则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时期胃灌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孕期暴露于BDE-209会造成子鼠出生体重减少.但其对出生子鼠数量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淑瑾;王志新;陈敦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谷氨酰胺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时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上皮屏障功能及紧密连接(TJ)特征性蛋白occludin和黏附连接蛋白E-cadhefin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酰胺处理组(Gln组)、内毒素处理组(LPS组)、谷氨酰胺并内毒素处理组(Gln+LPS组).测定支气管肺泡渗透性、运用免疫印迹测定和RT-PCR测定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occludin和E-cadherin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内毒素导致支气管肺泡上皮渗透性明显增高2倍左右(JP<0.01);补充谷氨酰胺可以明显改善由内毒素处理引起的支气管肺泡上皮渗透性增高(P<0.05),但Gln+LPs组支气管肺泡渗透性仍较对照组及Gln组增高(P<0.05).免疫印迹和RT-PCR显示在LPS组的occludin和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及Gln组的低(P<0.01);在Gln+LPS组中occludin和E-cadherin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LPS组的高(P<0.05),而较对照组及Gln组的表达水平低(P<0.05).结论:实验提示内毒素通过降低TJ分子occludin和E-cadherin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导致肺泡上皮屏障功能受损.补充谷氨酰胺通过上调其mRNA、蛋白表达水平而对肺泡上皮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媛莉;陈秋萍;姚华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