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李留洋;郭颖;陈剑荣;钱俊;赵明
目的:总结喉癌气管切开术发生并发症的类型以及如何预防其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27例喉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7例喉癌气管切开患者中有316例发生各种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0.4%,其中围手术期发生22例,发生率高的是皮下气肿,气管切开后期发生294例,发生率高的是肺内感染.病死率为0.结论:喉癌气管切开术在临床是安全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作者:宋津辉;王玎;孙兴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焦虑患者,分为治疗组(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3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Banhel指数(BI)量表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进行评定.结果:6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3%,对照组有效率22%:治疗组患者HAMA及NIHSS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提高.结论:焦虑症状常见于卒中后患者,而适当的抗焦虑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躯体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邱斌;邢小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胚胎猪皮作为烧伤创面移植覆盖物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创面覆盖物.方法:通过对实验动物(家兔、幼猪)进行胚胎猪皮和幼猪皮的异体、异种皮移植,观测移植效果,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移植物内CD8+和CD4+T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家兔异种皮移植效果差;幼猪异体皮移植效果次之:胚胎猪皮无论是在异体还是异种移植效果上均强于同组幼猪皮移植:CD8+和CD4+细胞计数值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同组幼猪皮移植.结论:胚胎猪皮抗原性小.可作为一种新的创面覆盖物应用于临床研究.
作者:周昌宁;曹海宁;李利平;吕会增;郑宗珩;陈图峰;王晖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bet/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其转归.方法:24例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分型、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I-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检查确诊为bcr-abl阳性ALL.均予标准剂量联合化疗,其中7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结果:经过1~2个疗程DOLP方案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为59%.进行allo-HSCT患者和仅用化疗患者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13.8和4.7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2和11.8个月(P<0.05).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预后差.与单纯化疗相比.allo-HSCT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作者:赵卫华;孟凡义;林榕;宋兰林;易正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是否存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I(PAl-I)功能紊乱.以及这两个指标与血脂、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于我院住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临床类型分为SAP组、UAP组、AMI组、OMI组,并设健康对照组.检测t-PA、PAI-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结果:(1)健康对照组t-PA高于各型冠心病组(P<0.05),AMI组t-PA低于其余各型冠心病组(P<0.05);健康对照组PAI-I低于各型冠心病组(P<0.05),AMI组PAI-I高于其余各型冠心病(P<0.05).(2)t-PA与IAI呈正相关,与TC、TG、LDL呈负相关;PAI-I则与IAI呈负相关,与TC、TG、LDL呈正相关.(3)各病例组t-PA于治疗后有所升高,PAI-I于治疗后有所下降(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纤溶功能紊乱,且以急性期为重,并且纤溶功能紊乱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因素有关.
作者:高艳玲;谢林金;汪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气管内插管麻醉的增多,喉内创伤也相应增加.以环杓关节半脱位为严重,且早期诊治极为重要,否则可致关节粘连和固定而长期声音嘶哑及呛咳.近10年来笔者遇到6例环杓关节半脱位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振宇;林志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G显带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急性髓白血病染色体异常的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初诊时均做常规G显带.根据G显带结果选用相关的特异性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行G显带检测的142例患者中124例获得染色体核型,18例失败.1例正常核型和3例无可供分析的分裂相的患者FISH均检出异常克隆.FISH辨别出2例t(8;21)变异易位.结论:对于有足够可分析分裂相的患者,常规细胞遗传学G显带是检测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可靠工具.对可疑有变异易位或因染色体形态差难以辨认的核型.或因细胞分裂指数低而分裂相少或无分裂相的患者,FISH检测是重要的补充.
作者:程淑琴;赵子斌;谢伟成;谢碧霞;黄嘲晖;陈成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综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7月至2007年5月间住院接受电视胸腔镜诊治的15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全部病例得到确诊,其中88例实行规范化综合治疗(规范治疗组),另70例为非规范综合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规范治疗组平均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排液量及术后4周形成包裹性积液较对照组减少(P<0.05).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术后发热、胸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6~24个月规范治疗组无胸腔积液复发,70例对照组中有11例胸腔积液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规范化综合治疗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可减轻患者痛苦和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仕林;王东进;朱成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14例.其中治疗组6例(实验组)在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至低时,皮下注射rhIL-11 3μg/d及rhG.CSF250μg/d.连用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至10×109/L左右时(采集干细胞时)停药.单用rhG-CSF组为对照组.结果:采集前外周血小板、CD34+细胞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采集产品的CD34+、CD34+/CD38-、CD34+/CD41a+、CD34+/CD42b+细胞数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实验组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为14.5 d,对照组为20.2d(P=0.06).不良反应主要是肌肉关节疼痛及水肿,均为Ⅰ~Ⅱ级.结论:rhIL-11与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
作者:徐丹;孟凡义;易正山;孙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乳腺小肿瘤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美蓝和龙胆紫着色定位及传统不定位的差异,寻找佳的定位方法.方法:检出乳腺小肿瘤待手术的26例30个乳腺肿块进行分组,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其中两组用1%美蓝和1%龙胆紫对肿瘤局部着色定位.另一组不定位,记录寻找肿块和整个切除肿块手术时间.结果:1%龙胆紫着色定位效果要优于1%美蓝,前者着色性好,弥散度小,1%龙胆紫着色寻找肿块和切除肿块手术时间小于其余两种方法,差异显有著性.1%美蓝着色与传统不定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龙胆紫着色定位在手术中能快捷发现乳腺小肿瘤病灶.缩短寻找和切除肿块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其效果优于美蓝.
作者:蔡雪阳;黄定蒙;王友达;徐盛柏;陈吴凤;陈庆存;夏苗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比较布托啡诺/咪唑安定与哌替啶/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患者60例,分为A、B两组,各30例,于硬膜外麻醉平面稳定后A组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和布托啡诺1 mg,B组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和哌替啶50 mg.结果:A组镇静、遗忘、抗内脏牵拉反应明显较完善.结论:硬膜外麻醉辅助咪唑安定和布托啡诺对患者作用确切,安全有效,可取代传统的术中用药.
作者:张丽;于宝金;王业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常见的类型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目前,应用常规剂量的标准方案治疗获得的完全缓解率(CR)为60%~80%,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30%~40%,患者在预后中存在的明显差异与在诊断时或初次治疗前伴随的预后相关因素及其治疗策略密切相关.为了提高AML患者长期存活率,合理安排治疗,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薄见.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孟凡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4 ns/mL)靶控输注对七氟醚抑制气管插管反应低肺泡浓度ED50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分为瑞芬太尼靶浓度4 ng/mL+七氟醚吸入组(Rs组,n=20),七氟醚吸入对照组(S组.n=20).瑞芬太尼靶浓度和七氟醚呼出浓度稳定于预先设定值20 min后行气管插管.七氟醚抑制气管插管反应低肺泡浓度ED50测定方法采用医学序贯试验中的上~下法.结果:RS组七氟醚抑制气管插管反应低肺泡浓度ED50为1.11%.95%可置区间为0.99%~1.24%;S组七氟醚抑制气管插管反应低肺泡浓度ED50为4.59%,95%可置区间为4.21%~5.00%.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明显降低七氟醚抑制气管插管反应低肺泡浓度ED50.
作者:赵高峰;秦凯;李向宇;招伟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依立替康(CPT11)联合顺铂(DDP)、足叶乙甙(VP16)联合DDP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采用两种方案对36例患者进行研究,3周为1个疗程.IP方案:CPT11 60mg/m2静脉滴注90 min,第1、8、15天,DDP 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EP方案:VP16 100 mg/m2,第1,2,3天,DDP 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IP方案的总有效率优于EP方案;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IP方案组分别为6%和83%,总有效率为89%.EP方案组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分别为11%和56%.总有效率为67%.结论:CPT11联合DDP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优于VP16联合DDP,是有效的化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金剑英;郭群依;郭宗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自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5例随访12~61(28.3±6.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65±7)分,术后3个月(74±6)分,术后1年(75±6)分.随访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所有病例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危险性不比其他内固定术大.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肖立军;陈文贵;邓德礼;徐晖;陈健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患者男.33岁.因咽喉肿痛自行煎服龙胆约200 mL.约30 min后出现全身乏力,胸闷气闭,头昏,双眼视物眼花,腹胀,恶心呕吐5次为胃内容物,量中等,无咖啡样物.感四肢麻木,嗜睡.家属送至本院,来院体检:T 36.8℃.P 32次/min,R 20次/min,BP 12/8 kPa(1 mmHg=0.133 kPa).
作者:周晓霞;蔡莹;周望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前路手术减压后应用Z-plate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疗效.方法:本组31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经前路减压并应用Z-plate技术行内固定治疗,分析胸腰段前路手术入路的注意点、适应证及内固定的方法.结果:本组31例均固定良好,随访6个月~3.5年,骨质愈合佳,未见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结论:Z-plate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性,结合充分的椎管减压、适当的植骨融合.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梁锦峰;朱肖奇;陈荣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疼痛对断肢(指)再植患者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疼痛控制.方法:对120例断肢(指)再植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结果: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8%,再植成活率达96%.结论:采用有效的疼痛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对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有重要预防作用,是提高再植手术成活率的保障.
作者:杨银兰;邱伟婷;王金玲;张丹丹;廖小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是具有侵袭与转移的能力.现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的发生与细胞黏附,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基质的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有关.
作者:吕尚东;方哲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总结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移植肾失功后同期再次肾移植13例,均获得成功.13例病例中首次移植失败的原因为顽固性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无效5例,肾血管栓塞7例,肾动脉出血1例.再次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术后随访1~5年,13例(人/肾)均存活,血肌酐水平72~146μmpol/L,平均(110.8±20.6)μmoI/L.结论:肾血管并发症引起的移植肾失功切除同期可行再次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引起的移植肾失功在严格的组织配型基础上,高群体反应性抗体患者在避开存在致敏位点的供肾的条件下.切除移植肾后仍可同期行再次肾移植.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排斥药物及生物制剂,再次肾移植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恩五;于立新;王亦斌;李川江;刘小友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