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病血浆BNP浓度与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关系

黄璟;陆东风;熊龙根

关键词:高血压, 利钠肽, 脑, 肥大, 左心室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与高血压痛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62例高血压病患者测定血浆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结构及左室舒张功能.结果:不同级别的高血压组BNP浓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62例中,左室肥厚35例,非左室肥厚27例,两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E/A比值及BNP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NP浓度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r=0.86,P<0.01),与E/A比值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随血压的升高而升高,并能较好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心舒张功能状况.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典型纤维黄色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非典型纤维黄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告4例非典型纤维黄色瘤病例,描述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肿瘤位于皮肤真皮内,直径1.1~2.6 cm;肿瘤组织细胞、纤维母细胞及巨细胞混杂存在:瘤细胞多呈梭形,束状排列,核多形性,呈梭形、圆形或肾形;在排列紊乱的成纤维细胞之间散在大而形状奇特的多核巨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但核分裂象少见;部分瘤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透亮、泡沫状.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Vimentin(+)、CD68(+)、Lys(+)、CD10(+)、CD99(+);CK(-)、S-100蛋白部分阳性、HMB45(-)、Ki67(-).结论:皮肤非典型纤维黄色瘤好发于皮肤真皮,是一种中间型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赖于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作者:刘真喜;余力;欧阳小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第三脑室穿刺术治疗危重型脑室出血53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应用第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危重型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方法与疗效.方法:依据脑室内积血的量及其形态、形状、病情与原发病.应用第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术和(或)辅以侧脑室液化引流术、脑脊液/生理盐水差额置换术,清除出血,抢救生命.改善预后.结果:治疗53例,出院44例(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9例,无变化4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12例,病死率22.6%.门诊或家庭随访35例6个月~7年,按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记分,ADLI 15例(42.9%),ADL2 10例(28.6%).ADL3 6例(17.1%),ADL4 3例(8.6%),ADL51例(2.9%).结论:应用第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危重型自发性脑室出血能大限度地清除脑室出血,真正地实现微创,避免或减轻了并发症.极大地改善预后,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作者:万金中;蔡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很常见的并发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惠峰;倪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卵巢内卵泡血管新生的调控

    卵泡的发育与血管新生有关,每个卵泡可独立地调节血管新生.从而使其血管系统发挥重要功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监测卵泡的血管新生.观察卵泡中血管原因子的变化及拮抗剂在体内作用后的结果,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及其他血管原因子的干扰能抑制卵泡的发育或者抑制排卵.因此.了解卵泡血管新生的机制和规律.控制血管新生.为治疗卵泡的不正常发育提供依据.

    作者:马红丽;侯丽辉;丛晶;吴效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三年与三十年

    她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妇产科小医生,眼瞅着亲自接生的朋友的孩子已走得相当稳健,医院小公园的桂花不知香了几回,熟得不能再熟的妇科肿瘤老病人又永远地走了几个,来不及回首,匆匆忙忙间,三年从她写病历的手的指缝中悄悄溜走了.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真空袋联合体架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真空袋联合体架固定技术在体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方法:抽取实施放疗的体部肿瘤患者70例,50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20例采用真空袋联合U型体架固定体位.采用魔十字技术CT定位.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肿瘤中心相对于魔十字的三维坐标及零位源皮距进行治疗摆住.于放射治疗疗程中段观测零位源皮距,并与首次放疗时的零位源皮距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放疗位置精确度的影响.结果:50例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 mm的有21例,20例采用真空袋联合U型体架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 mm的有3例.两种固定方法对零位源皮距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部肿瘤患者采用真空袋联合U型体架固定体位技术优于单纯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精确度更高.

    作者:黄焱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茎硬结症33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茎硬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阴茎硬结症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中西医结合组应用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治疗,对照组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茎硬结症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峰涛;邓汪东;王奕龙;何学军;洪汉业;蔡聪;余绍逸;何上进;黄建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腮腺良性肿瘤个性化手术治疗64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个性化手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649例腮腺良性肿瘤个性化手术治疗与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9例个性化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7年未见肿瘤复发,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个性化手术治疗,能在保证手术彻底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作者:陈广盛;钟文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母源性十溴联苯醚胃灌后对出生子鼠数量及体重的影响

    目的:研究母鼠在孕前期及孕期经口胃灌十溴联苯醚(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209,BDE-209)对出生子鼠数量及体重的影响.方法:48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通过经口胃灌的方法造成BDE-209[1500 mg/(kg·d)]的暴露模型.实验组A(孕前组):自正式进入实验日开始胃灌BDE-209直至雌鼠妊娠,妊娠后改为胃灌纯花生油直至子鼠出生;实验组B(孕期组):自正式进入实验日开始胃灌纯花生油直至雌鼠妊娠,妊娠后改为胃灌BDE-209直至子鼠出生;实验组C(孕前&孕期组):自正式进入实验日开始胃灌BDE-209直至子鼠出生;对照组:自正式进入实验日开始胃灌等量纯花生油直至子鼠出生.子鼠出生后,记录子鼠数量,并称量子鼠出生体重.结果:各组子代大鼠出生数量分别为:(9.60±3.17)、(10.38±2.26)、(11.00±3.83)、(9.38±2.13)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子代大鼠出生体重分别为(5.06±0.53)、(4.83±0.68)、(4.80±0.65)、(5.25±0.88)g,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孕期胃灌母源性BDE.209使子代大鼠出生体重显著减少(P<0.01),而孕前期胃灌母源性BDE-209则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时期胃灌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孕期暴露于BDE-209会造成子鼠出生体重减少.但其对出生子鼠数量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淑瑾;王志新;陈敦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肠系膜上动脉急性栓塞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42例SM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均有动脉硬化闭塞症、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或栓塞病史;临床表现为剧烈的腹痛、早期的胃肠排空等;行多普勒超声及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28例,早期诊断率为67%;肠系膜上动脉造影24例,均能确诊,早期诊断率为100%;误诊3例,误诊率7%.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术21例,肠系膜上动脉旁路术5例,肠切除吻合术16例.29例康复出院,13例死亡,病死率31%.死亡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吻合口漏致感染性休克3例,短肠综合征2例,心肌梗死2例.结论:提高对SMAE的认识,早期、及时、正确作出诊断和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周建平;唐小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阴道旁修补联合中央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膨出30例

    目的:探讨阴道旁修补联合中央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的有效性.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8月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及阴道旁修补联合中央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壁膨出的30例患者(病例组),并与同期行传统的阴式全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壁修补术的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3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手术时间病例组70~130mjn,对照组55~120min.出血量病例组60~200mL.平均119.14mL.对照组50~180mL,平均104.25mL,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两组均无排尿困难及尿潴留,术后随访3~24个月.病例组术后1个月复查阴道深度(前壁长度)5~9 cm,平均6.86 cm,对照组阴道深度3~7 cm,平均5.65 cm,差异有显著性(P=0.00).术后随访病例组无复发,主观满意度100%.客观满意度96%.对照组5例分别于术后1、6、11、13、15个月复发阴道前壁膨出Ⅰ度,复发率11%,主观满意度94%,客观满意度90%.与病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38).结论:阴道旁修补联合中央修补术可有效治疗阴道前壁膨出.近期复发率低于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

    作者:詹雪梅;房昭;魏继红;杨爱莲;阮晓红;温宝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及MRI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确诊为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以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脊髓及脊神经支配区域的定位征为主要表现.脑脊液中蛋白质明显增高,MRI显示脊髓膜、神经根增厚,脊髓水肿及脊髓空洞形成等.结论:早期MRI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全身抗结核化疗及激素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安慧茹;王仲元;刘琳;李净;王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群体反应性抗体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annel reactive antibody,PRA)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opathy,CAN)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CAN患者(CAN组)和106例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对照组)术前PRA、术后PRA及其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1)CAN组术后PR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 vs 20.8%,P<0.05),术前PRA阴性而术后转为阳性者比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1.7% vs 16.3%,P<0.05);两组术前PRA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2)CAN组术后抗HLA Ⅰ类抗体阳性2例,抗HIA Ⅱ类抗体阳性16例,抗HLA Ⅰ、Ⅱ类抗体均阳性3例,对照组术后抗HLA Ⅰ类抗体阳性8例.抗HIA Ⅱ类抗体阳性8例,抗HLA Ⅰ、Ⅱ类抗体均阳性6例.CAN组抗HLA Ⅱ类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 vs 36%,P<0.05).结论:术后PRA与CAN的发生有关,抗HLA Ⅱ类抗体介导的慢性体液性排斥在CA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术后PRA变化,对寻找及区别引发CAN的主要病因.选择佳的防治方案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敏;李留洋;郭颖;陈剑荣;钱俊;赵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原因.以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周口市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4年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造成报废的原因加以分析.结果:血液总报废率为3.49%,其中血液检测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占89.67%.原因从高至低依次为ALT升高45.71%、梅毒阳性19.40%、HbsAg阳性14.24%、抗-HCV阳性13.75%、抗-HIV阳性8.21%等;管理不规范导致采血不能使用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占10.32%.其原因从高至低依次为是过期血袋密封不严、破损、标签缺失、血样不清等.结论:肝功能异常、梅毒感染、乙肝病毒携带者、HIV感染及管理不规范是我院输血科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对献血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筛查.根据临床用血需要采集和储备血液,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等可有效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作者:卢晓卉;齐玉萍;王海潮;张高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曲马多超前镇痛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观察

    目的:对曲马多的超前镇痛和常规术后镇痛进行比较.并探讨曲马多超前镇痛应给予多少剂量为佳.方法:60例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20~66岁,体重48~72 kg,分为4小组:1~3组为超前镇痛组(PA1~PA3组),第4组为术后镇痛组(C组),每组15例.PA1-3组分别于术前静脉给予曲马多1.5 mg/kg(PA.组)、2 mg/kg(PA2组)及2.5 mg/kg(PA3组);C组于术后静脉给予曲马多2 mg/kg,术后患者静脉接镇痛泵.记录手术结束后2、4、8、16、24 h和32 h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各时点曲马多的用量:术前、术毕及术后8 h和24 h的血糖.不良反应为嗜睡、恶心、呕吐等.通过这些指标观察PA组与C组的镇痛效果有无不同:观察各PA组之间有无区别.结果:PA2组及PA3组各时点的VAS评分及总用药量低于C组(P<0.05),血糖的波动较小(P<0.05).PA2组及PA3组各时点的VAS评分及总用药量以及血糖的波动低于PA1组(P<0.05).所有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马多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常规术后镇痛.镇痛药的首次剂量不应低于2 mg/kg.

    作者:刁文波;石碧明;柯广珍;李亚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α1-受体阻滞剂联合泽桂癃爽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联合中成药泽桂癃爽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例诊断为BPH的患者予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联合泽桂癃爽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估,同时以30例单独服用特拉唑嗪的BPH患者作对照.结果:特拉唑嗪联合泽桂癃爽治疗8周后患者大尿流率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改善率分别为76%和42%.较单独使用特拉唑嗪(32%和18%)增高(P<0.01).结论:特拉唑嗪联合中成药泽桂癃爽治疗BP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林文彬;汤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滋养细胞Ang-1表达及绒毛间质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及绒毛间质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Ang-1在绒毛间质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与图像分析技术对绒毛血管行体视学研究.结果:药流组微血管长度密度较人流组减少(P<0.05),微血管体积密度显著减少(P<0.01);人流组绒毛滋养细胞层Ang-1表达显著高于药流组(P<0.05).结论:绒毛滋养细胞Ang-1低表达与间质血管生成抑制相关.据此,米非司酮可造成绒毛间质血管形成发生障碍,进而不利于胚胎生存.

    作者:楼湘莹;王自能;缪缙;耿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胆总管恶性梗阻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7例经MRCP诊断为胆总管恶性梗阻患者的MRCP及MRI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CP均满意地显示了梗阻及狭窄的部位和断端的形态.梗阻部位为肝门部8例,胆总管下部19例.恶性梗阻26例中胆管突然截断22例,向心性狭窄4例.结论:MRCP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胆道梗阻的性质,能够较好地评价胆道系统的正常与病理解剖.是诊断胆道病变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继泉;温浩茂;钟应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清MMP-9、IGF-1、CRP和IMT与2型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关系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5例T2DM患者(对照组)和71例T2DM合并SMI患者(SMI组)的IMT和血清MMP-9、IGF-1、CRP水平.结果:SMI组IMT和血清MMP-9、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IGF-1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MMP-9、CRP与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IMT、MMP-9和CRP指标的测定有助于临床上认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从而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张敏;张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盲探插管新技术与纤支镜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盲探插管新技术与纤支镜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患者中插管的效果.方法:40例行颈椎骨折手术患者分成盲探插管新技术组(组1)和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组(组2),每组20例.观察两组插管效果、插管时间、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20/20).组1和组2插管时间分别为(4.1±1.6)min和(4.4±2.2)min.插管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所有病例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在颈椎骨折患者手术中盲探插管新技术和纤支镜插管技术取得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陈碧红;林李淼;马剑锋;李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