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学安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损伤的急诊急救,早期诊断,手术治疗的相关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共计32例严重腹部损伤病人的救治诊疗情况.结果:经剖腹探查手术,治愈30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严重腹部损伤的病人,笔者提倡由普外科与多科协作,将明显改善腹部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江利;张仁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2例2型糖尿病(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无冠心病患者54例)及50例正常体检者,分别测定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根据Friedewald公式计算,通过Frost法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分析non-HDL-C与其他血脂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non-HDL-C水平比正常对照显著增加[(3.92±0.98)mmol/L vs(3.22±0.71)mmol/L,P<0.01].糖尿病组中合并冠心病病变者的血浆non-HDL-c[(4.21±1.25)mmol/L]水平显著高于无冠心病病变者血浆non-HDL-C[(3.67±1.11)mmol/L]水平(P<0.01).LDL-C与non-HDL-c呈高度正相关(r=0.801,P<0.01).结论:血浆non-HDL-C水平在2型DM患者中显著增加,且在合并冠心病的2型DM患者增加更显著,血浆non-HDL可能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郑权;蒋兴亮;唐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Leep锥切结合雌激素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Leep锥形切除结合雌激素0.625mg口服1次/d,共30天;对照组单纯采用宫颈锥形切除.观察术后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阴道溢液及脱痂出血时间,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治愈率均在98%以上P>0.05.但是,治疗组阴道溢液、脱痂出血、治愈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未产生并发症.结论:子宫颈Leep锥形切除结合雌激素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游华蓉;陈晓燕;蒋芝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药品在储藏过程中如何保证质量,防止霉变.文章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控制库房温度、湿度和药材含水量,根据药物性质选择不同的贮藏方式,勤查易变、勤进货.
作者:何丽霞;饶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度窒息常见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0月之间发生的2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在5分钟内复苏,7例在10分钟内复苏.1例在20分钟内复苏,窒息复苏成功率在95%,死亡仅1例.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应清理呼吸道,建立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作者:冯登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对我室两种肌钙蛋白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方法:80份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作实验组及100份健康体检者血清作对照组,分别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论:GICA的假阳性率高于CLIA.
作者:晏红;税开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EA,CA125,CA199三种肿瘤标志物对卵巢癌的诊断.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发检测CEA,CA125,CA199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测定值均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妇女,单独检测时敏感性分别为47.1%,83.1%,52.8%,而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5%.结论: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卵巢癌的诊断.
作者:庞博;刘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3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中轻型胰腺炎14例,重症胰腺炎16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3~5天.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6~9天.对照组:取同期内病情严重程度大致相近,而未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酸碱平衡、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等方法治疗)的同等数量病人作对照组.结果:急性轻型胰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的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和总住院日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胰腺炎病人的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和总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有明显疗效.
作者:张河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总结睾丸扭转的诊治体会.方法:总结我院12年共收治的15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发现后2h就诊者,给予手法复住成功;4例扭转时间<6h,经手法复位,保留了睾丸;10例扭转时间>6h,手术探查睾丸已坏死,而行睾丸切除.结论:彩色多普勒显像是诊断急性睾丸扭转的可靠方法.
作者:汪树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Willis动脉环上动脉瘤的研究一直是目前医学临床基础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由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仍是目前多数学者首荐的方法,介入法只能作为手术治疗的补充,因此了解Willis环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进展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爱国;何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阻塞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塞性鼻窦炎鼻内铣手术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对68例塞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治愈46例(67.7%),好转19例(27.9%),无效3例(4.4%).总有效率95.6%.结论:对塞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是必要的,疗效也是确切的.
作者:刘鹤;胡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治疗阴道念珠菌病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阴道念珠菌病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0例,对照组600例,治疗组:≥13mg/L臭氧水冲洗及浸泡阴道3-5分钟,然后,阴道置咪康唑栓1枚(200rag),1次/日,共3日.对照组:单纯咪康唑栓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9.6%,无效0;对照组:治愈率62.0%,无效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臭氧水(O3)冲洗浸泡阴道,辅以硝酸咪康唑栓治疗阴道念珠菌病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蒋芝蓉;蔡金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90%以上患者经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症状能得到控制或缓解.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给予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心功能,从而控制病情发展,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中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浓度.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胃癌患者血清中的IL-6(286.69±45.55)、IL-8(352.69±65.78)含量较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胃癌患者IL-6(212.38±45.33)、IL-8(245.58±53.35)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L-6和IL-8浓度的变化与HP感染密切相关;血清IL-6和IL-8浓度测定与HP联合检测将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作者:税开毅;涂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死亡方式及尼莫通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用SD大鼠15只分为三组,即缺血再灌组、药护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再灌后48小时取海马,石蜡包埋切片.应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药护组缺血前30分钟腹腔注射尼莫通.结果:在海马CA1、CA4区锥体细胞层可见反应阳性的凋亡细胞,药护组的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缺血组.结论:钿胞调亡是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形式,尼莫通能抑制细胞凋亡,对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性保护作用.
作者:沈朗;陈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为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提供预防意见.方法:对2000年~2006年全市通过专家鉴定的5155例病残儿童鉴定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外伤致使儿童伤残占11.5%,智力低下占10.08%,小儿癫痫病占9.71%、先天性心脏病占8.96%、脑炎后遗症占5.57%.结论:病残儿童以外伤性致残和先天性出生缺陷为主,应加强对出生缺陷的干预和对少儿的监护工作.
作者:金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急性胰腺炎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易误诊.作者提出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对上腹痛的患者检查血淀粉酶和超声以及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以此提高诊治率.
作者:白学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患儿血锌变化情况,为临床使用锌荆治疗急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急性腹泻伴中、重度脱水患儿使用LK98B微量元素仪进行血中微量元素锌检测,并用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急性腹泻惠儿血锌值为82.46±17.39μmol/L,正常儿童血锌值为126±11.27μmol/L.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腹泻患儿存在锌元素缺乏,治疗时应补充锌元素.
作者:涂建华;赵红梅;刘友迎;刘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诱发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方法:收集符合WHO诊断标准的4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病史、病程,糖尿病足病相关知识,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糖、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缺乏糖尿病足病相关知识,足部出现问题未及时就医等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结论:诱发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护理人员有必要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系统的、全面的、个体化的糖尿病足护理教育方法.
作者:陈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7例,采用丁螺环酮5mg联合多潘立酮10mg,每天三次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多潘立酮10mg,每天三次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在治疗的第四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为65.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吴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