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I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的检测分析

方小龙;陈群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整合子, 基因
摘要: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茵临床株中I类整合酶基因及相关的8ul I和qac E△1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嗯唑的敏感性.PCR扩增检测int I l基因、sul I和qacE△l基因.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有噁唑的耐药率为12.73%,int I l、qacE△1-sul I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09%、7.27%,多数阳性株对磺胺甲噁唑呈高低抑菌浓度.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耐药性增加可能与I类整合子的存在有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雌激素受体-a、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a(ER-a)和雌激素受体-a(ER-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栓测等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ER-a和ER-β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R-a及ER-β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含量均低于在位内膜和子宫肌瘤患者在位内膜,但两组受体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ER-a和ER-β表达有明显差异,表明除了已知的ER-a对子宫内膜增殖和分化有作用外,ER-β可能对子宫内膜的功能也有重要影响,并提示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临床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龙晓宇;关咏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食管吻合器在脾切除断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食管吻合器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肝硬化手术患者158例,按照是否应用食管吻合器分为联合断流组(应用食管吻合器)和常规断流组(未应用食管吻合器),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食管静脉消除率,术后再出血率、进食时间、抗生素应用、切口感染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再出血率联合组为3.45%(3/87),常规组25.35%(18/71);食管静脉消除率联合组为91.95%,常规组为77.46%;抗生素应用时间联合组为7.11 d.常规组为6.93 d.结论:食管吻合器操作简单,能提高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彻底性,临床初步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黄容海;穆毅;蒋力;李传胜;张柯;鲁岩;赫嵘;毛羽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673例

    临床上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往往疗程长,或者患者复诊次数多,而且操作烦琐,综合费用高.笔者以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经过了大约10年的临床实践,与单纯碘仿糊剂治疗相对比,并各随访2~3年,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高孟飞;龚建明;洪碧波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快速扩弓对鼻通气阻力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上颌牙弓狭窄患者实施上颌快速扩弓(RME),观察鼻通气阻力在扩弓前后的变化.方法:上颌后牙反昏(牙合)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13.30±1.02)岁,RME实施前后测量牙弓宽度及鼻腔测压测量鼻通气阻力大小,所得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扩弓结束后上颌牙弓狭窄得到解除,鼻通气阻力显著下降.结论:RME在解除后牙反(牙合)的同时可使牙弓横径增加,鼻通气阻力降低.

    作者:田倩倩;邱严力;曾翠敏;郭亚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5例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胆汁反流人胃引起胃黏膜各种相关炎症的病理变化,在胃镜下可以明确诊断.临床上多以上腹胀闷不适.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常伴恶心、呕吐,吐出淡黄色的胆汁混合液,便溏或便秘、口干不欲饮水、舌红苔白黄腻、脉弦为主要表现.笔者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1例

    患者男,40岁,因发现胰尾肿块而行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后,即行剥离术.肉眼检查:肿瘤呈结节状,大小8.5cm×8.5 cm×5.5 cm,似有完整包膜,表面较光滑,切面灰红、实性、质软、细腻、分叶状.

    作者:吴盛钊;朱旭友;刘德纯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家庄社区3 998名在职和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资料完整的人群3 884例,无应答率2.9%,其中女1 122例,男2 762例,年龄20~95岁,平均(58.8±10.2)岁.结果:(1)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28.7%,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33.6%vs 26.6%,P<0.05);(2)40岁≤年龄≤59岁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高(32.5%);(3)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吸烟、锻炼为男性高血压前期有关;腰围(W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女性高血压前期有关.结论:(1)我国北方煤矿工人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28.7%;(2)BMI、FPG、hs-CRP及吸烟为男性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WC和LDL-C为女性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

    作者:许继波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ICU病区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ICU病区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茵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使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K-B法作体外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ICU病区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ICU病区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以鲍曼不动杆茵(29.18%)和铜绿假单胞菌(27.67%)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2.27%)和肺炎克雷伯菌(11.87%).不同系统的感染,其细菌种类有所差异.结论:引起ICU病区术后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进行病原茵耐药性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临床用药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耐药菌的增加.

    作者:胡海清;周庭银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红细胞黏附分子CD35、CD44、CD62P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小板以及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分子的表达变化与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人和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和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的表达情况.结果:肿瘤患者血小板CD62P平均荧光强度(MFI)明显高于正常人,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转移组血小板CD35明显高于正常人:转移组红细胞CD35明显低于正常人;肿瘤患者红细胞CD44明显低于正常人.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和CD62P分子处于高表达状态,而红细胞CD35、CD44分子表达减少,这些变化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昊翔;钱宝华;郭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通调五体法治疗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通过观察通调五体法治疗膝退行性骨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膝退行性骨关节病中医药治疗的新思路.方法:将2006-2007年门诊该病患者中的80例作为治疗组采用通调五体法行针刺+推拿+中药内服+拔罐治疗,80例作为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前、治疗第1、2疗程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畸形、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通调五体法治疗膝退行性骨关节病疗效显著.

    作者:朴京哲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孕妇尖锐湿疣11例治疗和护理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居性病的第2位[1].近几年来.女性尖锐湿疣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是妇女妊娠后,体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更容易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其危害性大,不仅给孕妇身体带来一定的身心痛苦,还可导致胎膜早破、绒毛膜炎症,甚至引发胎儿宫内感染.孕期疣体生长迅速,严重危害母体和胎儿的健康.

    作者:章益琴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内镜在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7例儿童上消化道异物采用成人内镜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结果:47例患儿中有45例成功取出,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曹绍岐;孟小芹;袁培江;丁锦秀;毛鑫礼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高压氧吸氧面罩致皮肤丘疹1例

    患者女,20岁,2008年2月20日因车祸致头部撞伤,头颅CT未见异常,在门诊常规治疗后回家.3月18日诉头痛、头昏在我院门诊复诊,医生建议行高压氧治疗,经体检无高压氧禁忌.

    作者:王声菊;陈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慢性缺血性ST段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分析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讨论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0例有临床症状而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静息心电图、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统计冠心病患者中有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的阳性率,心电图有慢性缺血性ST段改变患者冠心病的比例,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患者器质性心脏病的阳性率.结果:静息心电图阳性的20例中,冠心病有7例(占35.0%).冠心病30例患者中.常规心电图阳性者7例.静息心电图阳性20例中,有心脏结构改变的有16例.结论: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中只有少部分静息心电图出现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静息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大部分与心脏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静息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并非冠心病的特异性改变,更不能作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依据.

    作者:范良军;刘倩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跖骨远端截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躅外翻23例

    足躅外翻为女性常见病,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各种手术方式可达100多种.轻度呣外翻在老年人应当首先考虑保守治疗,而中度以上的呣外翻畸形者可行手术矫形.我科2004年12月至2006年11月采用跖骨远端截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足呣外翻23例23足,疗效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罗赞;刘志礼;黄山虎;舒勇;何长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α-2b干扰素致严重皮肤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

    我科于2007年12月12日收治1例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a-2b干扰素治疗第3天出现严重皮肤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及对症处理,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俊英;马淑英;王新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吗啡耐受猴脑内葡萄糖代谢的显像研究

    目的:研究猴脑内对吗啡耐受敏感的神经定位,探讨吗啡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猴5只,采用PHILIPS CPET Plus扫描仪行PET扫描,观察正常脑内各区的葡萄糖代谢率(CMRGlu).每天肌肉注射吗啡10 mg/kg,连续1周,使猴对吗啡产生耐受,然后再次行PET扫描,观察吗啡耐受后脑内各区的CMRGlu.比较两次扫描脑内各区CMRGlu的变化情况.在两次扫描的横断面上分别划出8个断面,每一断面划出全脑范围的感兴趣区(ROI),并分别划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丘脑、基底核、纹状体、扣带回、桥脑、海马和小脑等脑区ROI,计算各ROI内平均每像素点的计数.结果:(1)吗啡耐受前全脑内CMRGlu计数2 119±114,耐受后计数为1 721±105,显著降低(P<0.05).(2)与吗啡耐受前比较,耐受后扣带回、桥脑和基底核CMRGlu计数降低(P<0.01),分别由3 307±157、3 114±104和3 038±138降至2 029±108、2 176±136和2 126±115,降低38.6%、30.1%和30.0%,但其他脑功能区无显著变化.结论:长期使用吗啡对猴脑葡萄糖代谢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以扣带回、桥脑和基底核等局部CMRGlu降低为显著,提示扣带回、桥脑和基底核对吗啡类药物更为敏感,可能是吗啡类药物在脑内作用的主要靶区.

    作者:于代华;柴伟;姚立农;彭德民;孙绪德;蒯建科;张贵和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阻生齿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颌阻生齿拔除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因为下颌阻生齿不仅有阻生方向不同,还存在阻生程度、位置和阻生本身形态等各种差别.因此,手术的方法及难度有异,术后的反应及并发症也较多.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采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近中阻生齿286例(286颗患牙),发现拔牙后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术时短,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军;张小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不爱你的职业,也请尊重她

    因为想了解另一个职业,我打电话给一个大学的同学兼室友,向相对比较了解那个职业的她们了解那个职业的前景.

    作者:黄秋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观察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接受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植入国产DES(37例患者共65处病变)或金属裸支架(BMS,26例患者共32处病变)治疗并接受临床随访9个月.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全部统计分析以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操作成功标准,未发生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在9个月的随访期间发生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差异无显著性,而国产DES组的复发心绞痛和靶血管重建方面较BMS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国产DES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MS.

    作者:苏伟民;杨荷霞;陶莉;张建勇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