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I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的检测分析

方小龙;陈群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整合子, 基因
摘要: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茵临床株中I类整合酶基因及相关的8ul I和qac E△1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嗯唑的敏感性.PCR扩增检测int I l基因、sul I和qacE△l基因.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有噁唑的耐药率为12.73%,int I l、qacE△1-sul I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09%、7.27%,多数阳性株对磺胺甲噁唑呈高低抑菌浓度.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耐药性增加可能与I类整合子的存在有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生存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结肠腺瘤性息肉及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非家族性大肠腺瘤性息肉及腺癌中生存素(surv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为预测腺瘤性息肉癌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大肠腺瘤性息肉及腺癌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40例腺瘤性息肉,40例大肠腺癌及相应的正常黏膜对照中survivin、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VEGF的表达强度均依次为腺瘤黏膜对照组<腺癌黏膜对照组<腺瘤组<腺癌组,survivin及VEGF在正常黏膜与腺瘤性息肉及腺癌中的表达依次增强,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VEGF在腺瘤的增生、癌变、肿瘤的形成、生长和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可能是大肠腺瘤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子,对于预测大肠腺瘤癌变可能性及化学干预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荣娟;司雁菱;张志勇;姜丽;吴瑜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文献分析

    目的:评价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文献的特征、质量、干预措施和结局指标.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采集相关信息.结果:14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有29种中药、47种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案,仅2篇高质量文献,其余为低质量文献.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文献数量虽多,但文献质量有待提高.

    作者:杨诗杰;吴泰相;何强;吴进军;项岚;苏汝好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手术治疗对改善左肾静脉狭窄大鼠肾组织淤血性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改善左肾静脉狭窄大鼠肾组织淤血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将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7周组、模型12周组和手术治疗组.肾皮质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左肾皮质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TGF-β1、PAI-1表达增加.手术治疗可降低MDA含量,提高SOD的活性,减少TGF-β1、PAI-1的表达.结论:左肾静脉狭窄大鼠肾组织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能力下降,促纤维化因子表达水平上调.手术治疗可改善氧化应激状况,减轻组织纤维化损伤.

    作者:何晓峰;刘晓城;赵晓琴;刘蔚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阻生齿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颌阻生齿拔除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因为下颌阻生齿不仅有阻生方向不同,还存在阻生程度、位置和阻生本身形态等各种差别.因此,手术的方法及难度有异,术后的反应及并发症也较多.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采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近中阻生齿286例(286颗患牙),发现拔牙后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术时短,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军;张小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经皮LCP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

    目的:为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治疗探索一种新的内固定技术.方法:运用微创技术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32例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患者.在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通过此隧道将钢板安放在胫骨内侧骨膜外,骨折间接复位,近端采用松质骨固定,远端采用单侧皮质骨钉固定.结果:32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5个月.未见骨不连及钢板断裂、松动.结论:微创LCP钢板接骨术可明显降低骨折处血运的破坏,提高骨折愈合率,更加符合现代生物力学固定原理.

    作者:郭达;杨伟毅;苏海涛;许少健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格列美脲致肝内淤胆1例

    患者男,57岁,干部,因皮肤、巩膜黄染10多天伴皮肤瘙痒于2007年2月7日人院.患者于2个月前因多尿、消瘦于外院测宅腹血糖为15.2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初始予诺和锐30治疗,血糖控制在4~7 mmol/L,1个月后改为格列美脲(亚莫利,1 mg/d)、罗格列酮(太罗)、甘精胰岛素治疗.入院前10多天始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皮肤瘙痒,并呈渐进性加重,尿色深黄,无纳差、乏力及低热,无上腹部胀痛.

    作者:钟义春;陈曦;陈晓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核素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愈合后形成的一种超过原始损害边缘,向周围正常组织不断扩张的结缔组织,呈瘤样增生,是机体对组织损伤产生的病理性修复反应,以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沉积为特点.瘢痕疙瘩有时会对生活造成不便,产生痛痒感,影响局部的功能和美观,尤其是暴露部位,Bock等[1]还详细评估了瘢痕疙瘩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瘢痕疙瘩虽然历史久远,但在治疗方面仍然是医学上的难题之一.放射性核素在治疗瘢痕疙瘩上有其独特的效果,具有方便、经济、可携带的优点,射线损伤小,尤其适合小儿和青年,安全可靠.现将其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赵晓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胎盘植入产前超声检查20例体会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常因产前不能明确诊断造成产后大出血以致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诊断的20例胎盘植入病例,探讨其超卢声像图特征,分析漏诊原因,尽可能在生产前作出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美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雌激素受体-a、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a(ER-a)和雌激素受体-a(ER-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栓测等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ER-a和ER-β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R-a及ER-β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含量均低于在位内膜和子宫肌瘤患者在位内膜,但两组受体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ER-a和ER-β表达有明显差异,表明除了已知的ER-a对子宫内膜增殖和分化有作用外,ER-β可能对子宫内膜的功能也有重要影响,并提示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临床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龙晓宇;关咏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口腔综合治疗台的高速手机和三用气枪细菌污染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某大型口腔医院口腔综合治疗台高速手机和三用气枪水路常见口腔细菌的污染情况,了解高速手机和三用气枪细菌污染的现状和进一步改进消毒措施的必要性.方法:广州市某大型口腔医院的口腔综合治疗台的入水口、三用气枪和高速手机水样.该大型口腔医院有80台口腔综合治疗台进行细菌种类检测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在这些水样中.检出的主要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和放线菌.在入水口以放线菌检出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用气枪的菌落数高于高速手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出水时段水样的细菌数不同.三用气枪水样的细茵数量在第一个2 mL分布多,而第二个2mL次之,第三个2 mL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H=2.551,P=0.279);高速手机在不同时段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有细菌污染,其中三用气枪的污染比高速手机严重.

    作者:陈晓春;徐平平;柯雪梅;陈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氩氦刀靶向冷冻切除肝癌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氩氦刀靶向冷冻切除肝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在超声引导下,40例肝癌患者接受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结果:肝癌患者术后CT值下降,肿瘤直径缩小,肿瘤血供减少(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超声引导氩氦刀靶向冷冻切除肝癌疗效较好、创伤小、不良反应轻微,是一项有推广价值的综合性治疗手段.

    作者:蔡泳仪;张宗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1例

    患者男,40岁,因发现胰尾肿块而行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后,即行剥离术.肉眼检查:肿瘤呈结节状,大小8.5cm×8.5 cm×5.5 cm,似有完整包膜,表面较光滑,切面灰红、实性、质软、细腻、分叶状.

    作者:吴盛钊;朱旭友;刘德纯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液中病原体的关系,探讨前列腺液中病原体及其药敏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普通培养和特殊培养,同时做药敏试验.普通培养采用血琼脂平皿;支原体培养采用解脲人型双向选择培养基;沙眼衣原体检测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淋球菌培养用巧克力平皿.结果:303例前列腺液标本中,普通培养阳性率为20.8%,特殊培养阳性率为23.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青霉素、头孢西丁、阿奇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高分别为94.1%、77.8%、72.2%、58.3%.大肠杆茵则对阿莫西林/棒酸、氨苄青霉素、头孢呋辛、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另q为100.0%、85.7%、83.3%、83.3%.结论:前列腺按摩液中病原体检测(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衣原体、支原体及淋球菌检测)及其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和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敏;姜叶灵;李先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rAAV/HCV核心抗原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rAAV/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基因[hepatitis C virus(HCV)core gene]转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AAV(d16.95)/Core p5(简称rAAV/Core),并以pSH3包装系统制备该病毒.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前体细胞),以rAAV/Core病毒转染DC前体细胞(基因转染组),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d诱导成熟.3 d后.收集部分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Core转染效率及HCV核心抗原在Dc中的表达情况.7 d后,收集细胞,PCR/Southern blot分析rAAV/Core DNA在DC染色体的整合情况.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标志CDla、CD40、CD80、CD83、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rAAV/Core成功转染DC,质粒DNA整合到DC染色体上,HCV核心抗原基因在DC内表达,DC成熟不受病毒转染影响,具有典型DC外观并高表达特异的成熟DC表面标志.结论:rAAV/Core转染和制备DC的成功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DC免疫治疗打下实验室基础.

    作者:尤长宣;苏瑾;廖旺军;张军一;Yong Liu;罗荣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Kyphon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Kyphon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6年10月采用Kyphon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58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手术配合及术后观察.结果:经过术后1~2 d,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第3或5天下地活动.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新方法,围手术期护理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董慧春;张秀霞;饶海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瓣膜置换术中左心房损伤的防治体会

    目的:探瓣膜置换术中左心房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经验.方法:1993年12月至2007年6月,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480例,其中行主动脉、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120例,均从右房、房间隔径路行二尖瓣置换,发生左房不同部位、不同程度损伤25例,均在心脏复跳、停循环后发现,并先在直视下从心外膜直接修补,18例成功,7例在重建体外循环下从心房内修补.结果:本组25例患者,18例直接修补成功,7例在重建体外循环下从心房内修补,其中1例于术后第2天死亡.结论:损伤出血其临床表现隐匿,尤其是左房后壁、左房顶部出血,往往在心脏复跳、停机以后发现.所以在停机拔管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各个心脏切口有无出血,若发现出血在心脏跳动下直接修补有困难,应果断再次停循环从心房内修补.

    作者:周耀洪;尚文军;吴功志;吴亦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不爱你的职业,也请尊重她

    因为想了解另一个职业,我打电话给一个大学的同学兼室友,向相对比较了解那个职业的她们了解那个职业的前景.

    作者:黄秋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宫外孕超声诊断探讨

    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5年12月共检查输卵管结扎术后宫外孕且后穹窿穿刺无阳性体征患者117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延彬;邵静宜;曹子洋;于乐林;霍晓恺;朱红霞;张蓓蓓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跖骨远端截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躅外翻23例

    足躅外翻为女性常见病,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各种手术方式可达100多种.轻度呣外翻在老年人应当首先考虑保守治疗,而中度以上的呣外翻畸形者可行手术矫形.我科2004年12月至2006年11月采用跖骨远端截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足呣外翻23例23足,疗效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罗赞;刘志礼;黄山虎;舒勇;何长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显微外科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68例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并硬脑膜重建扩容术,术中常规去除后颅窝颅骨约5 cm×6cm,在显微镜下将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在软脑膜下隐性切除,使下疝部分上移,并松解小脑扁桃体与延髓的粘连以及颈、延髓周围的蛛网膜粘连,术毕应用自体筋膜行后颅窝硬脑膜扩大修补.使后颅窝扩容.结果:68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感觉障碍症状缓解者59例,有效率86.8%(59/68);根性症状恢复有效率62例.有效率91.2%(62/68);小脑和后组脑神经症状恢复有效率88.2%(60/68);肌力改善有效率76.4%(52/68);肌肉萎缩无明显变化.MRI复查脊髓空洞消失或基本消失者64例,较前缩小者3例,无改变者1例.结论: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行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并硬脑膜重建扩容术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华;郑鲁;常书锋;楚燕飞;方丹东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