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抗干扰素-γ自身抗体的检测

王心静;孟祥红;王巍

关键词:脑膜炎, 干扰素Ⅱ型, 自身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检测脑脊液中抗干扰素-γ(IFN-γ)自身抗体的ELISA方法,并检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抗IFN-γ自身抗体水平,初步探讨抗IFN-γ自身抗体与结核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封闭条件、抗原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检测脑脊液中抗IFN-γ自身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采用建立的佳检测条件对2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者的脑脊液进行抗IFN-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在14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测到高滴度的抗IFN-γ自身抗体,平均值和阳性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和7例轻症患者(P<0.01),轻症患者的阳性比例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结论:检测方法简便、可靠,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存在抗IFN-γ自身抗体,与病情程度相关,对抗IFN-γ自身抗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免疫病理机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G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否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29例,均行直接PCI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6 h抽血测定hs-CRP,以后每12小时测1次,至72 h后,改为每24小时测1次,连测7 d,得出其峰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其术后hs-CRP峰值水平较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明显升高[(29.2±4.7)ng/Lvs (15.3±4.2)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预测价值,术后hs-CRP峰值水平越高,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闫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胆总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胆总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该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对49例合并糖尿病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病情和治疗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因术后伤口裂开、胆道大出血死亡,9例发生肺部感染,无低血糖休克病例,39例伤口愈合良好,按期拆线.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防止并发症,对合并糖尿病的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翠英;李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并发顽固性肾绞痛的微创处理

    对于妊娠期妇女,输尿管结石诊断和治疗相当棘手,并发肾绞痛不仅给孕妇带来痛苦,处理不当也会导致流产和危及胎儿健康.2002~2007年,我们对13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并发顽固性肾绞痛患者进行微创处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校;马戟;陈羽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腺伴随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耳蜗损伤保护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将携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BDNF)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转染体外培养的耳蜗组织,并观察该重组病毒对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应用新霉素建立体外耳聋模型;将重组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耳蜗,观察其对体外毛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后,可见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成排排列;rAAV-BDNF组毛细胞损伤程度较新霉素加害组明显为轻,而新霉素加害组可见毛细胞大量缺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重组病毒rAAV-BDNF对耳蜗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

    作者:郑国玺;祝康;韦俊荣;杨广笑;王全颖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胺碘酮、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38例疗效观察

    阵发性房颤是心脏病急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以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需要紧急处理.我们用胺碘酮、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俊扬;王卓尔;史一成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改良输精管再通术24例

    目的:探讨输精管吻合术的改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输精管再通术,即不游离输精管外膜,不用缝线吻合输精管管壁,在没有张力、扭曲及错位的情况下,靠旷置的结扎结节作输精管对合口的后壁支架,依靠支撑线机械力对合输精管断端行输精管吻合,行输精管再通24例.结果:24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输精管再通术输精管游离少,血供好,管壁损伤小,少有异物,疲痕形成相对减少,愈合后复通机会相应增多,操作简单,省时.

    作者:周天贵;周承贵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戊酸雌二醇对去势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对去势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α(ERα)、ERβ表达的影响.方法:4月龄SD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势组、药物组,每组20只.药物组大鼠于术后4周每天戊酸雌二醇灌胃给药,其余三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分离摘取子宫进行ERα、ER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mRNA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1)ERα、ERβ在正常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细胞表达较强,且ERα明显较ERβ表达强(t=2.713,P=0.014);(2)去势组ERα的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减弱(t=2.288,P=0.034);(3)药物组ERα的表达较去势组明显增强(t=5.308,P<0.01),ERβ表达无明显增强(r=1.505,P=0.150),ERα/ERβ比值升高(t=11.781,P<0.01).结论:戊酸雌二醇可明显上调去势大鼠ERα的表达,但对ERβ的表达无影响.

    作者:连艳;杨鹰;谢荣凯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Rho激酶抑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扩管、调脂、稳定斑块和减少心肌耗血耗氧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Rho激酶抑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佳;丁晓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纤支镜活检和痰液标本FHIT基因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意义

    目的:明确检测肺癌手术标本、纤支镜活检和痰液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41例肺癌手术标本癌组织和9例良性肺疾病肺组织手术标本以及80例肺癌和30例良性肺疾病纤支镜活检标本及全部的160例患者痰液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并与病理组织学、刷检细胞学和痰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肺癌组织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的阳性率[70.7%(29/4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41)和良性肺疾病组织(0/9)(P<0.005);纤支镜活检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阳性率[70.o%(56/80)]高于良性肺疾病(2/30)(P<0.005);痰液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联合痰液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73.6%)高于单独痰液细胞学(47.1%)或痰液中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52.1%)(均P<0.005).与单独痰液细胞学相比,两者联合检测使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由原来的47.1%提高至73.6%(P<0.005),阴性预测值由原来的37.9%提高至54.9%(P>0.05),特异性不变.结论:在肺癌组织中检测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可能成为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痰液中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检测为肺癌无创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指标.

    作者:李殿明;夏雪梅;刘超;陈余清;蔡映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早发性痴呆相关基因的研究

    痴呆(dementia)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表现为多种大脑高级功能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的障碍,常伴行为和情感异常,患者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

    作者:张婧;黄祖春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梨状肌综合征1例

    患者女,24岁,51 kg,因下腹宫缩疼痛入院,检查孕足月,头盆不称,胎儿窘迫急需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未充分,既往史不详.入室后行L3-4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顺利,腰麻用药0.5%布比卡因2mL,置硬膜外管顺利.术中生命体征乎稳,麻醉效果良好,顺利取出胎儿,体重3.9 kg,术后接镇痛泵.配方:吗啡6 mg+罗哌卡因150 mg+生理盐水100 mL,2mL/h.

    作者:徐志远;卢盛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评价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迭拉奉(治疗组)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并与单用奥扎格雷钠的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减少,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欧阳晓春;余小骊;翁燕红;王水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干扰素-γ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探讨干扰素-γ(IFN-γ)在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半胸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实验动物模型,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照射组(R1~R3组),照射+药物组(D1~D3组).其中D1~D3组大鼠在照射后第1天开始腹腔皮下注射IFN-γ 5万U/d,至照射后60 d停止.每周记录1次Wistar大鼠的临床表现,分别在照射后2、4和12周取材,行常规病理检查,胶原纤维染色,观察IFN-γ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结果:照射后R组与D组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02),D组肺泡炎较R组轻微、发生时间推迟,且进展缓慢(P=0.002),放射性肺纤维程度较R组减弱,但差异无显著性(P=0.137).D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显著低于R组(PⅠ型=0.035,PⅢ型=0.040).结论:IFN-γ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过程中抑制了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有效减少了照射后的放疗反应,提高了实验动物在照射后的存活质量,延迟放射性肺泡炎的发生时间并降低其发生的程度.放射性肺纤维化有轻度减弱,可能与随访时间有关.

    作者:李启生;刘来昱;官键;丁轶;陈龙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炎症因子分泌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在增生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及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模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纤维连接蛋白(FN)等炎症介质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予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GF-β1、MCP-1及FN的蛋白分泌量,另外制备大鼠MsPGN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皮质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TGF-β1、MCP-1及F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PDGF-BB诱导GMC增殖后,GMC分泌TGF-β1、MCP-1增多,FN蛋白合成增加.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及系膜区TGF-β1、FN和MCP-1表达明显增多.结论:增生的GMC分泌TGF-β1、MCP-1增多,并能刺激GMC合成FN.在大鼠MsPGN模型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襻中TGF-β1、FN和MCP-1表达同样明显增多.因而MsPGN发病机制可能部分与TGF-β1MCP-1的过高表达有关.

    作者:李林;赵三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半身人

    周一往往是医院忙碌的一天.许多病患换过了病痛难耐的双休,就是为了能在门诊找个经验丰富一点的专科医生和专家来就诊.很多病患为了能拿到专家前面的号,都是赶早来医院拿号排队,非常不容易.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JOA对其预测价值

    目的:观察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JOA水平对疗效的预测价值,为这一技术的临床疗效预测提供依据,实现量化控制.方法:采用通过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分,根据分值水平(由低到高)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均采用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牵引距离55~65 mm,下倾角度-8~-12°,旋转角度±10~15°,观察疗效与JOA分值的关系.结果:A组(11~15分)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96.2%、52.8%,B组(16~21分)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95.83、58.3%,C组(22~26分)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74.2%和29.0%.结论: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较低分水平(<21分.临床症状、体征较重)之间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对较低分水平比对高分水平(>22分,临床症状、体征较轻)的临床疗效均显著.

    作者:徐卫国;陈圣华;鲁光钱;林海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169例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68例)和正常肺动脉压组(101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及心功能NYHA分级),临床合并情况(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房纤颤)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在两组比较的基础上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高血压病及心房纤颤的情况及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较正常肺动脉压组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明显增加(41.2%vs26.7%,P=0.049),左室射血分数较正常肺动脉压组降低[(35.43±8.66)%vs(38.53±6.71)%,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示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射血分数的β系数分别为0.803和0.367,P值分别为0.022和0.003.结论: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关.

    作者:张俊霞;陈绍良;叶飞;周陵;田乃亮;胡作英;查铭凡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观察大鼠自体尾静脉血建立尾状核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实验动物模型的作用和效果.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用非精确定位穿刺法将实验组大鼠自体尾静脉血200μL注入右脑实质内,72 h后处死,观察胃黏膜溃疡发生率.溃疡指数,血清内皮素,血清、脑、胃黏膜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含水量,脑、胃黏膜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电脑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胃黏膜溃疡发生率为30%,溃疡指数为15,两组血清、脑、胃黏膜的MDA、SOD,脑神经元细胞、胃壁细胞超微结构电脑图像定量分析中的线粒体比表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含水量及胃壁细胞线粒体体积密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皮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胃组织光镜可观察到组织坏死出血病灶,电镜见部分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内质网稀疏或扩张.结论:200μL自体尾静脉血穿刺注入法可有效达到构建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的目的.

    作者:黄幸青;饶文霖;刘晓燕;钟延东;林拓;张昌瑞;朱飚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PTEN与P27kip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PrEN与P27kip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58例BTCC和13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中PTEN与P27kip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TCC中PIEN与P27kipl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中两者的表达(P<0.05);在BTCC中PTEN与P27kipl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在BTCC中PTEN与P27kipl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5).结论:PIEN、P27kipl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BT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张先云;马松;王洪兵;李庆文;承泽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C臂X线下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和C臂X线机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方法:对55例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病例均无创口感染,皮肤坏死,创口不愈合或骨筋膜室综合症出现,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4例,良11例.结论: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高质量的关节镜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早期指导股四头肌锻炼、抬腿运动和正确使用被动活动器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丽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