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鞍内型Rathke囊肿与囊性垂体瘤的MR表现

陈火明

关键词:囊肿, 垂体瘤, 诊断率, 病理证实, 上皮性, 提高, 水平, 手术, 起源
摘要:Rathke囊肿是一种起源于垂体Rathke囊的良性上皮性囊肿.因其表现易与囊性垂体瘤混淆,所以术前两者正确诊断率较低.本文回顾性地分析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内型5例Bathke囊肿与7例囊性垂体瘤的MR表现,以提高对Pmthke囊肿与囊性垂体瘤的诊断水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误诊2例分析

    病例 1,患者男,17岁.自述咳嗽、咯血伴低热、盗汗约半月余.入院时患者颜面苍白,精神倦怠,查体:T 37.2℃;睑结膜苍白,口唇无紫绀;双肺听诊;未发现有明显的阳性体征.胸片:肺下野有毛玻璃样改变及结节影.肺Cr:双肺下野为点状透亮影.化验:血常规Hb10.2 g/L.入院诊断为肺结核.经治疗不见好转.后经会诊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征.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倪海燕;韩惠芬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成卡马西平组(30例)和托吡酯组(38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剂量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托吡酯组为87%,卡马西平组为7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作者:陈俊斌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梨状肌综合征1例

    患者女,24岁,51 kg,因下腹宫缩疼痛入院,检查孕足月,头盆不称,胎儿窘迫急需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未充分,既往史不详.入室后行L3-4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顺利,腰麻用药0.5%布比卡因2mL,置硬膜外管顺利.术中生命体征乎稳,麻醉效果良好,顺利取出胎儿,体重3.9 kg,术后接镇痛泵.配方:吗啡6 mg+罗哌卡因150 mg+生理盐水100 mL,2mL/h.

    作者:徐志远;卢盛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冠心病心理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现已成为我国成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生于40~5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人群.冠心病的心理危险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促使冠脉事件的发生,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冠心病主要心理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春松;陈鹏;杨志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左颈部包块、右肾上腺占位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因发现左颈部包块2个月于2007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0月无意中发现左侧颈根部有一黄豆大小的包块,质地硬,可活动,无触痛,当时无发热、盗汗,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未予重视.

    作者:张群;陈龙邦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许多具有共同生物学特性的信号分子组成的大家族,称为TGF-β超家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superfamily),TGF-β1是其中一员,其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狭窄、心肌梗死后重塑、细胞凋亡等过程,是冠心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但在冠心病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仍有争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加以综述,以便对TGF-β1做更深入研究,对其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有更新的认识,为冠心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探讨、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文宗;林钟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儿童单纯性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的临床特点,分析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1例肥胖儿童进行临床分析,调查家族史、生活方式,测定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肝脏B超,血脂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FIS)、空腹血糖,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抵抗指数(IR).结果:(1)肥胖儿童一、二级亲属有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阳性家族史分别是17.1%、12.2%和26.8%,92.7%肥胖儿童存在饮食过盛或偏食,85.4%肥胖儿童运动量偏少.(2)肥胖组脂肪肝的发生率、SBP、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TG、FIS、IR高于对照组(P<0.01),ISI低于对照组(P<0.01),FIS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结论:(1)肥胖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但多食少动生活方式对肥胖的发生影响更大.(2)肥胖儿童存在脂代谢紊乱,易发脂肪肝,且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3)肥胖与MS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4)儿童肥胖重在预防,建议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减少MS引发的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宝红;陈晓波;王京怡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干扰素-γ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探讨干扰素-γ(IFN-γ)在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半胸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实验动物模型,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照射组(R1~R3组),照射+药物组(D1~D3组).其中D1~D3组大鼠在照射后第1天开始腹腔皮下注射IFN-γ 5万U/d,至照射后60 d停止.每周记录1次Wistar大鼠的临床表现,分别在照射后2、4和12周取材,行常规病理检查,胶原纤维染色,观察IFN-γ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结果:照射后R组与D组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02),D组肺泡炎较R组轻微、发生时间推迟,且进展缓慢(P=0.002),放射性肺纤维程度较R组减弱,但差异无显著性(P=0.137).D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显著低于R组(PⅠ型=0.035,PⅢ型=0.040).结论:IFN-γ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过程中抑制了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有效减少了照射后的放疗反应,提高了实验动物在照射后的存活质量,延迟放射性肺泡炎的发生时间并降低其发生的程度.放射性肺纤维化有轻度减弱,可能与随访时间有关.

    作者:李启生;刘来昱;官键;丁轶;陈龙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钩虫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

    患者男,55岁,农民.因排紫黑色便伴头晕、乏力3 d于2007年11月20上午9时入院.

    作者:鲁国兴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重症法洛四联症行中心分流术7例体会

    目的:探讨中心分流术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及人工血管选择原则等.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例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行中心分流术.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1个月~6岁,体重11~25 kg.结果:7例患儿均获生存,氧饱和度由术前0.64±0.11上升至术后0.84±0.07.其中3例在术后8~12个月行二期根治手术获成功.结论:中心分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姑息手术方式.

    作者:于晋;黄保堂;孙广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普米克令舒、可必特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型肺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可必特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型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入普米克令舒、可必特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在咳嗽消失、气喘缓解、哮鸣音及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及体征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对计数显效、有效、无效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缓解喘憋症状、缩短哮鸣音及咳嗽持续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有效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可必特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型肺炎有明显优越性,疗效确切、方便、安全,可作为佐治喘憋型肺炎的主要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海燕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有感于健康查体

    据统计,全世界目前的人群中,15%属健康人,10%属患病人群,而75%的人处于疾病的前缘,即亚健康人群.

    作者:魏明;张德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Rho激酶抑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扩管、调脂、稳定斑块和减少心肌耗血耗氧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Rho激酶抑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佳;丁晓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早发性痴呆相关基因的研究

    痴呆(dementia)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表现为多种大脑高级功能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的障碍,常伴行为和情感异常,患者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

    作者:张婧;黄祖春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PTEN与P27kip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PrEN与P27kip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58例BTCC和13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中PTEN与P27kip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TCC中PIEN与P27kipl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中两者的表达(P<0.05);在BTCC中PTEN与P27kipl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在BTCC中PTEN与P27kipl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5).结论:PIEN、P27kipl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BT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张先云;马松;王洪兵;李庆文;承泽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G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否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29例,均行直接PCI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6 h抽血测定hs-CRP,以后每12小时测1次,至72 h后,改为每24小时测1次,连测7 d,得出其峰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其术后hs-CRP峰值水平较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明显升高[(29.2±4.7)ng/Lvs (15.3±4.2)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预测价值,术后hs-CRP峰值水平越高,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闫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踝臂指数测定的意义

    目的:应用踝-臂指数(ABI)测量,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量MHD患者ABi,ABI≤0.9诊断PAD,行心电图、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结果:160例MHD患者中46例患有PAD;有PAD的MHD患者中,由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导致MHD的所占比例高.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心脑血管病变及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体重指数、透析血流速度、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钙、血磷方面无明显差异;在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在血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HD患者PAD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血糖、肾脏病变的原发病有关.有PAD的MH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用ABI测量诊断PAD,简便易行,能间接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王力增;黄雯;王领军;吴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刺五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老年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探讨刺五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老年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疗效.方法:骨折术后发生POCD的老年患者9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250 mL、胞二磷胆碱7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1次/d,7~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7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1次/d,7~14d为1个疗程.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7、10、14dMMSE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14 dMMSE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在治疗后7、10、14 d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57.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可有效控制POCD,促进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陈妍;齐宝庆;杨燕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大黄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肠损伤的防治作用

    目的:评价大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肠黏膜组织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探讨大黄的保护作用是否与降低肠组织PAF、TNF-α浓度有关,为应用大黄防治NE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新生2 d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组(NEC模型+大黄煎剂)、B组(NEC模型+生理盐水)、C组(正常对照)3组,均行母乳喂养.制模成功后A组连喂3 d大黄煎剂,B组喂等量生理盐水,5 d后所有新生鼠处死,取肠组织作病理评分检查,并检测肠组织中PAF、TNF-α含量.结果:A组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轻,病理评分低于B组(P<0.01).A组PAF、TNF-α含量低于B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大黄煎液对新生鼠NEC有非常显著的防治作用,能明显减轻缺氧肠组织的损伤程度,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因其价廉易得,且已经在新生儿临床有广泛应用,故可作为临床防治NEC的新手段.

    作者:韩娟;付永萍;封志纯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现象以及缬沙坦对重构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分别在3个不同的时间点(3、7、30d)进行观测,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按照5mg/(kg·d)的剂量灌胃.另外一组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作为对照组.用Power Lab测定各组大鼠心电图,连续记录大鼠心电图,并对心律失常进行 评分.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密度.结果:心肌梗死组7、30d时免疫组化显示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明显增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在7、30 d时,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密度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心肌梗死组(P<0.05).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各个时间点的心律失常评分均较心肌梗死组相应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能抑制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增生和重构,并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缬沙坦降低心律失常的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增生和重构介导的.

    作者:庞麒麟;冯义柏;朱春瑜;甘锋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