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钩虫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

鲁国兴

关键词:钩虫, 头晕, 农民, 患者
摘要:患者男,55岁,农民.因排紫黑色便伴头晕、乏力3 d于2007年11月20上午9时入院.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法洛四联症行中心分流术7例体会

    目的:探讨中心分流术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及人工血管选择原则等.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例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行中心分流术.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1个月~6岁,体重11~25 kg.结果:7例患儿均获生存,氧饱和度由术前0.64±0.11上升至术后0.84±0.07.其中3例在术后8~12个月行二期根治手术获成功.结论:中心分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姑息手术方式.

    作者:于晋;黄保堂;孙广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近期影响

    目的:了解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187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A组)90例、对照组(B组)97例,选择同期分娩的75例正常足月儿为正常对照组(C组).A组生后要求家长在家中实施早期干预训练,B、C组未接受早期干预,3组均在纠正年龄1周岁进行中国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结果:A组精神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高出B组9.43分和6.9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身高、头围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体重A、B组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均落后于C组(P<0.05).结论:早期家庭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

    作者:傅光华;劳建昌;沈小玲;谭绍平;谭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1例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提高对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L、MRI表现.结果:11例肿瘤9例位于幕上,2例位于小脑半球,均为单发,且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病程短,病情发展快.术前诊断困难,较易误诊,确诊依靠手术和病理检查.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鉴剐比较困难,综合分析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征象,有利于对本病作出更好地诊断.

    作者:宾精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PTEN与P27kip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PrEN与P27kip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58例BTCC和13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中PTEN与P27kip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TCC中PIEN与P27kipl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中两者的表达(P<0.05);在BTCC中PTEN与P27kipl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在BTCC中PTEN与P27kipl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5).结论:PIEN、P27kipl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BT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张先云;马松;王洪兵;李庆文;承泽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持续小剂量速尿在院间转运脑炎儿童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危重儿童评分法探讨持续小剂量速尿在院间转运脑炎儿童中的作用.方法:统计153例院间转运脑炎儿童,98例途中采用持续小剂量速尿维持干预治疗为治疗组,55例未采用该干预治疗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分别作转运前、后危重评分比较,以及两组途中病死率比较,治疗前、后血Na+、K+测定.结果:对照组转运后极危重儿(评分<70分)例数较转运前增加(P<0.05),而该治疗组转运后极危重儿例数较转运前无明显增加(P>0.05),前者途中病死率为3.6%(2例死亡),后者病死率为0,治疗前、后血Na+、K+无改变(P>0105).结论:采用持续小剂量速尿维持的干预治疗可以降低脑炎儿童转运后极危重儿比例增加的风险,降低途中病死率,不引起电解质失调,对提高脑炎儿童转运成功率,确保转运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黄晓燕;朱翠平;严建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纤支镜活检和痰液标本FHIT基因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意义

    目的:明确检测肺癌手术标本、纤支镜活检和痰液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41例肺癌手术标本癌组织和9例良性肺疾病肺组织手术标本以及80例肺癌和30例良性肺疾病纤支镜活检标本及全部的160例患者痰液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并与病理组织学、刷检细胞学和痰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肺癌组织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的阳性率[70.7%(29/4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41)和良性肺疾病组织(0/9)(P<0.005);纤支镜活检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阳性率[70.o%(56/80)]高于良性肺疾病(2/30)(P<0.005);痰液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联合痰液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73.6%)高于单独痰液细胞学(47.1%)或痰液中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52.1%)(均P<0.005).与单独痰液细胞学相比,两者联合检测使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由原来的47.1%提高至73.6%(P<0.005),阴性预测值由原来的37.9%提高至54.9%(P>0.05),特异性不变.结论:在肺癌组织中检测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可能成为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痰液中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检测为肺癌无创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指标.

    作者:李殿明;夏雪梅;刘超;陈余清;蔡映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抑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g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30~250 g,共150只,分成3组,假手术组30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只,配成30对.假手术组仅分离肝周韧带,对照组和实验组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对照组的灌注液为生理盐水,实验组的灌注液为生理盐水+JAK抑制剂(AG490)+STAT抑制剂(RPM).分别于术后第1、4、24、72小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取其肝脏标本ELA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清ALT、TNF-α的含量和假手术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照组比实验组升高更明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NF-κB的活性明显高于实验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RPM,可以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丁忠阳;张峰;蔡兵;王学浩;王彤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踝臂指数测定的意义

    目的:应用踝-臂指数(ABI)测量,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量MHD患者ABi,ABI≤0.9诊断PAD,行心电图、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结果:160例MHD患者中46例患有PAD;有PAD的MHD患者中,由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导致MHD的所占比例高.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心脑血管病变及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体重指数、透析血流速度、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钙、血磷方面无明显差异;在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在血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HD患者PAD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血糖、肾脏病变的原发病有关.有PAD的MH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用ABI测量诊断PAD,简便易行,能间接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王力增;黄雯;王领军;吴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膀胱黏膜脱落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总结分析2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罕见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对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例患者的治疗当中,常规抗感染、解痉治疗效果不佳,镜检发现片状膀胱黏膜剥脱并局部溃疡,病检证实为膀胱黏膜慢性炎症伴溃疡,予膀胱黏膜电灼、溃疡电切后辅以激素膀胱灌注、口服激素等约1周后好转.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会导致膀胱黏膜脱落,这可能与黏膜破坏后的局部变态反应有关,行膀胱黏膜电灼、溃疡电切后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张亚东;谢群;曹明奎;邓健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方法:3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功能区内致痫灶切除术,术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适时地减浅或加深麻醉,便于术中进行皮质脑电图(EcoG)、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质电刺激(CS)监测和(或)术中唤醒,精确定位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勾画出运动区范围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适时的麻醉深度调控,顺利完成EcoG、SEP和CS等脑电生理监测,其中2例唤醒成功,指令应答准确,颅内压正常,3例患者非功能区的致痫灶给予彻底切除,功能区的致痫灶行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MST),有效地避免了对功能区的损伤,术后癫痫得到控制.结论: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功能区癫痫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案,用于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中准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高鹏;蔡铁良;姚一;沈七襄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普米克令舒、可必特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型肺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可必特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型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入普米克令舒、可必特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在咳嗽消失、气喘缓解、哮鸣音及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及体征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对计数显效、有效、无效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缓解喘憋症状、缩短哮鸣音及咳嗽持续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有效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可必特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型肺炎有明显优越性,疗效确切、方便、安全,可作为佐治喘憋型肺炎的主要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海燕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大黄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环氧化酶-2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黄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环氧化酶-2(COX-2)的作用及探讨大黄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别嘌呤醇组,用酵母和腺嘌呤合用造模,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4mL灌胃,别嘌呤醇组以别嘌呤醇0.01 g/(ks·d)加生理盐水制成4 mL液体灌骨,大黄组以大黄0.5 g/(kg·d)加生理盐水制成4 mL混悬液灌胃,治疗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bFGF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UA、BUN、Cr均明显升高(P<0.01),COX-2、bFGF在肾组织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大黄组和别嘌呤醇组大鼠血UA、BUN、Cr均明显降低(P<0.05),大黄组血UA、BUN及Cr水平与剐嘌呤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大黄组肾组织bFGF与COX-2表达明显低于别嘌呤醇组(P<0.01).结论:大黄能降低bFGF、COX-2在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损害,保护肾功能.

    作者:倪睛帆;胡家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静息心率增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静息心率(RHR)与其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169例老年CHD患者(CHD组)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射血分数(EF)和RHR的测定,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96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CHD组RHR(76.1±10.5)次/min高于正常对照组(68.4±4.2)次/min(P<0.01).多支血管狭窄组RHR(82.5±11.5)次/min高于单支血管狭窄组(71.1±8.4)次/min(P<0.05),也高于2支血管狭窄组(73.9±6.6)次/min(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90%者RHR(79.4±10.4)次/min高于<90%者(73.0±9.7)次/min(P<0.05).老年CHD患者中,EF值<50%者RHR(85.8±12.2)次/min明显高于EF值≥50%者(73.1±7.8)次/min(P<0.05).结论:RHR与CHD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指标.

    作者:李丰伟;施陈刚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结核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结核病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建立检测结核杆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实验,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方法的敏感性达到了1 pg,且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及抗酸染色、结核杆菌培养法,对3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晨痰、21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18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进行检测,荧光定量PCR技术阳性率分别为53.0%(176/332)、34.4%(74/215)、36.9%(69/187),经统计学比较分析,3种方法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防污染、敏感性与特异性高等优点,是结核病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陈红兵;周志红;贺润年;高玉然;吴丽霞;赵玉红;席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ELISA法检测63例PHC患者(PHC组)、5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6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IGE-Ⅱ和VEGF含量,并对PHC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GF-Ⅱ和VEGF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HC组患者血清IGF-Ⅱ和VEGF的含量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血清IGF-Ⅱ和YEGF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介入治疗后6个月随访,12例复发者血清IGF-Ⅱ和VEGF含量显著高于51例未复发者(P<0.05).治疗前后IGF-Ⅱ与VEGF均呈显著正相关(r=0.43,0.39,P<0.05).结论:IGF-Ⅱ与VEGF可作为肿瘤标记物,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PHC的检出率,动态检测二者的水平可为临床肝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依据.

    作者:张小妹;虞丹丹;黄国永;屠燕钗;李建道;刘保林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观察大鼠自体尾静脉血建立尾状核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实验动物模型的作用和效果.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用非精确定位穿刺法将实验组大鼠自体尾静脉血200μL注入右脑实质内,72 h后处死,观察胃黏膜溃疡发生率.溃疡指数,血清内皮素,血清、脑、胃黏膜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含水量,脑、胃黏膜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电脑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胃黏膜溃疡发生率为30%,溃疡指数为15,两组血清、脑、胃黏膜的MDA、SOD,脑神经元细胞、胃壁细胞超微结构电脑图像定量分析中的线粒体比表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含水量及胃壁细胞线粒体体积密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皮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胃组织光镜可观察到组织坏死出血病灶,电镜见部分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内质网稀疏或扩张.结论:200μL自体尾静脉血穿刺注入法可有效达到构建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的目的.

    作者:黄幸青;饶文霖;刘晓燕;钟延东;林拓;张昌瑞;朱飚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溺水后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6例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溺水后并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溺水后并ALI/ARDS患者46例,采用NPPV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的改变,观察其疗效,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NPPV能明显改善溺水后并ALI/ARDS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结论:溺水后出现ALI、早期ARDS时可考虑尝试NPPV治疗.

    作者:张波;张勇;傅祖红;司斌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肝脏对缺血缺氧甚为敏感,在缺血一定时间后肝脏的结构功能必然受到损害,当血流恢复后,肝损伤会更为严重,即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RI).肝脏的IRI是肝外科手术后常见的肝损伤过程,其损伤的程度对治疗效果影响甚大,因此对肝IRI的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李新辉;鲁向新;谭文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并发顽固性肾绞痛的微创处理

    对于妊娠期妇女,输尿管结石诊断和治疗相当棘手,并发肾绞痛不仅给孕妇带来痛苦,处理不当也会导致流产和危及胎儿健康.2002~2007年,我们对13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并发顽固性肾绞痛患者进行微创处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校;马戟;陈羽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支撑喉镜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声带小结256例

    手术治疗声带息肉或小结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种手术方法对声带息肉及小结均可以取得有效的治疗[1-2],但不同的方法可能各有利弊,需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我科从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间采用支撑喉镜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共25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善文;孟立新;蒙成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