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菊意
目的:研究β-catenin在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利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2-AAF/PH)建立肝卵圆细胞活化的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中β-catenin和CycinD1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主要表达于肝细胞的细胞膜上,但在肝卵圆细胞,可见胞浆和胞核均有β-catenin的表达.CycinD1只表达于肝卵圆细胞,而肝细胞未见表达,且CycinD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上.讨论:WNT信号途径也参与了肝卵圆细胞活化的过程,和肝卵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
作者:王磊;单云峰;施红旗;张启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对270例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0例患者Ⅰ类切口135例,Ⅱ类切口77例,Ⅲ类切口58例,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后单用1种和应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的分别占37.78%、59.63%、2.59%,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短0 d,长11 d,平均使用时间(3.39±2.49)d,中位使用时间2 d,68.89%患者用药时间≤3 d.结论:腹部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需加强管理.
作者:黄金莲;李宁;周鹏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大学毕业从医已19年了,真的有不少难以忘怀的记忆、可让我忘不掉的还是当时年仅3岁的黄自敏.
作者:陈绪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抗分枝杆菌的作用.方法:采用含药改良罗氏斜面和Middlebrook 7H9Broth液体培养基分别测定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23种分枝杆菌(包括结核、牛分枝杆菌和21种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试管内低抑菌度.结果: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23种分枝杆菌显示不同的试管内抗菌作用谱.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可选择的药物.
作者:李国利;张灵霞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分析2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罕见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对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例患者的治疗当中,常规抗感染、解痉治疗效果不佳,镜检发现片状膀胱黏膜剥脱并局部溃疡,病检证实为膀胱黏膜慢性炎症伴溃疡,予膀胱黏膜电灼、溃疡电切后辅以激素膀胱灌注、口服激素等约1周后好转.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会导致膀胱黏膜脱落,这可能与黏膜破坏后的局部变态反应有关,行膀胱黏膜电灼、溃疡电切后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张亚东;谢群;曹明奎;邓健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心分流术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及人工血管选择原则等.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例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行中心分流术.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1个月~6岁,体重11~25 kg.结果:7例患儿均获生存,氧饱和度由术前0.64±0.11上升至术后0.84±0.07.其中3例在术后8~12个月行二期根治手术获成功.结论:中心分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姑息手术方式.
作者:于晋;黄保堂;孙广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探讨干扰素-γ(IFN-γ)在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半胸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实验动物模型,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照射组(R1~R3组),照射+药物组(D1~D3组).其中D1~D3组大鼠在照射后第1天开始腹腔皮下注射IFN-γ 5万U/d,至照射后60 d停止.每周记录1次Wistar大鼠的临床表现,分别在照射后2、4和12周取材,行常规病理检查,胶原纤维染色,观察IFN-γ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结果:照射后R组与D组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02),D组肺泡炎较R组轻微、发生时间推迟,且进展缓慢(P=0.002),放射性肺纤维程度较R组减弱,但差异无显著性(P=0.137).D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显著低于R组(PⅠ型=0.035,PⅢ型=0.040).结论:IFN-γ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过程中抑制了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有效减少了照射后的放疗反应,提高了实验动物在照射后的存活质量,延迟放射性肺泡炎的发生时间并降低其发生的程度.放射性肺纤维化有轻度减弱,可能与随访时间有关.
作者:李启生;刘来昱;官键;丁轶;陈龙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应用踝-臂指数(ABI)测量,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量MHD患者ABi,ABI≤0.9诊断PAD,行心电图、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结果:160例MHD患者中46例患有PAD;有PAD的MHD患者中,由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导致MHD的所占比例高.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心脑血管病变及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体重指数、透析血流速度、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钙、血磷方面无明显差异;在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在血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HD患者PAD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血糖、肾脏病变的原发病有关.有PAD的MH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用ABI测量诊断PAD,简便易行,能间接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王力增;黄雯;王领军;吴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检测脑脊液中抗干扰素-γ(IFN-γ)自身抗体的ELISA方法,并检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抗IFN-γ自身抗体水平,初步探讨抗IFN-γ自身抗体与结核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封闭条件、抗原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检测脑脊液中抗IFN-γ自身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采用建立的佳检测条件对2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者的脑脊液进行抗IFN-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在14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测到高滴度的抗IFN-γ自身抗体,平均值和阳性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和7例轻症患者(P<0.01),轻症患者的阳性比例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结论:检测方法简便、可靠,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存在抗IFN-γ自身抗体,与病情程度相关,对抗IFN-γ自身抗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免疫病理机制.
作者:王心静;孟祥红;王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干预治疗1岁以内儿童复杂性热性惊厥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探讨纳洛酮对热性惊厥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1例1岁以内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分为纳洛酮干预组(13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纳洛酮干预组在惊厥后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16mg/kg静注1次.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惊厥后2、48、72 h血清NSE值.结果:纳洛酮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两者2 h血清NSE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48、72 h血清NSE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纳洛酮对1岁以内儿童复杂性热性惊厥致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水有;邱根祥;胡建邦;周群;谢有鑫;蔡淑琴;梅国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8 900万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病例,其中约1 000万妇女因衣原体感染而导致不孕.我国2001年报告性传播疾病中CT感染率为23.5%~29.8%.CT感染所导致的炎症大部分比较轻微,约70%的被感染女性不出现任何的临床表现.无症状的CT生殖道感染可导致CT感染迅速传播和形成慢性感染并进一步发生不可逆的纤维化,而终导致严重的后果.
作者:李静;郑颖;闻姬;孙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3-2006年间收治的进行过囊肿切除加脑池交通术或分流手术治疗并得到有效随访的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149例患者,并接Galassi对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分型分组研究其远期手术疗效.结果:Ⅰ型和Ⅱ型囊肿,行囊壁切除加脑池沟通术远期疗效优于行分流术;Ⅲ型囊肿行分流术远期疗效优于囊壁切除加脑池沟通术.结论:对于Galassi Ⅰ型和Ⅱ型囊肿行囊肿切除加脑池沟通术,对于Ⅲ型囊肿宜首选囊腔-腹腔分流术.
作者:曾亮;王峻;冯力;王玉平;陈劲草;陈坚;雷霆;李龄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现已成为我国成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生于40~5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人群.冠心病的心理危险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促使冠脉事件的发生,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冠心病主要心理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春松;陈鹏;杨志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锁骨中段粉碎移位的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了解肩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8个月(4~18个月).1例老年患者出现术后粘连性肩周炎,功能锻炼后肩关节功能恢复:1例因术中护理配合失误导致部分固定螺钉较短,未完全穿过对侧骨皮质,骨折端有向上100成角愈合,但不影响肩关节活动.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本组手术治疗患者综合疗效评定总优良率为94%.结论:掌握手术技巧和相关注意事项,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移位的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民;朱劲松;王姚斐;周茂生;王强;王剑;董利军;徐祝军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将携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BDNF)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转染体外培养的耳蜗组织,并观察该重组病毒对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应用新霉素建立体外耳聋模型;将重组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耳蜗,观察其对体外毛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后,可见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成排排列;rAAV-BDNF组毛细胞损伤程度较新霉素加害组明显为轻,而新霉素加害组可见毛细胞大量缺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重组病毒rAAV-BDNF对耳蜗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
作者:郑国玺;祝康;韦俊荣;杨广笑;王全颖 刊期: 2008年第2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因发现左颈部包块2个月于2007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0月无意中发现左侧颈根部有一黄豆大小的包块,质地硬,可活动,无触痛,当时无发热、盗汗,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未予重视.
作者:张群;陈龙邦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现象以及缬沙坦对重构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分别在3个不同的时间点(3、7、30d)进行观测,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按照5mg/(kg·d)的剂量灌胃.另外一组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作为对照组.用Power Lab测定各组大鼠心电图,连续记录大鼠心电图,并对心律失常进行 评分.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密度.结果:心肌梗死组7、30d时免疫组化显示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明显增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在7、30 d时,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密度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心肌梗死组(P<0.05).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各个时间点的心律失常评分均较心肌梗死组相应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能抑制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增生和重构,并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缬沙坦降低心律失常的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增生和重构介导的.
作者:庞麒麟;冯义柏;朱春瑜;甘锋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输精管吻合术的改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输精管再通术,即不游离输精管外膜,不用缝线吻合输精管管壁,在没有张力、扭曲及错位的情况下,靠旷置的结扎结节作输精管对合口的后壁支架,依靠支撑线机械力对合输精管断端行输精管吻合,行输精管再通24例.结果:24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输精管再通术输精管游离少,血供好,管壁损伤小,少有异物,疲痕形成相对减少,愈合后复通机会相应增多,操作简单,省时.
作者:周天贵;周承贵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大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肠黏膜组织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探讨大黄的保护作用是否与降低肠组织PAF、TNF-α浓度有关,为应用大黄防治NE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新生2 d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组(NEC模型+大黄煎剂)、B组(NEC模型+生理盐水)、C组(正常对照)3组,均行母乳喂养.制模成功后A组连喂3 d大黄煎剂,B组喂等量生理盐水,5 d后所有新生鼠处死,取肠组织作病理评分检查,并检测肠组织中PAF、TNF-α含量.结果:A组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轻,病理评分低于B组(P<0.01).A组PAF、TNF-α含量低于B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大黄煎液对新生鼠NEC有非常显著的防治作用,能明显减轻缺氧肠组织的损伤程度,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因其价廉易得,且已经在新生儿临床有广泛应用,故可作为临床防治NEC的新手段.
作者:韩娟;付永萍;封志纯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方法:3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功能区内致痫灶切除术,术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适时地减浅或加深麻醉,便于术中进行皮质脑电图(EcoG)、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质电刺激(CS)监测和(或)术中唤醒,精确定位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勾画出运动区范围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适时的麻醉深度调控,顺利完成EcoG、SEP和CS等脑电生理监测,其中2例唤醒成功,指令应答准确,颅内压正常,3例患者非功能区的致痫灶给予彻底切除,功能区的致痫灶行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MST),有效地避免了对功能区的损伤,术后癫痫得到控制.结论: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功能区癫痫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案,用于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中准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高鹏;蔡铁良;姚一;沈七襄 刊期: 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