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贵;周承贵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p53)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临床观察晚期肝癌病例共69例,其中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39例,一般营养支持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每次基因治疗剂量1×1012 VP或2×1012VP,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记录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结果: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生存质量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以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志兵;刘积良;隋捷;郑凯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现已成为我国成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生于40~5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人群.冠心病的心理危险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促使冠脉事件的发生,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冠心病主要心理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春松;陈鹏;杨志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关系及丹参注射液对CD11b表达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我院81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OPD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和2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及其相应的肺功能(FEV1).结果:(1)COPD组患者CD11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肺功能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2)常规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治疗后CD11b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治疗后肺功能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3)COPD组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与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治疗前r=-0.536,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r=-0.634,P<0.01;丹参治疗组治疗后r=-0.738,P<0.01).结论:CD11b参与了COPD的发病,丹参明显阻抑外周血CD11b的表达,这可能是此类中药具有抗炎活性的机制之一.
作者:袁文胜;孙洁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低剂量辐射(LDR)系指剂量在0.2 y以内的低传能线密度(LET)照射,或剂量在0.5 y内,剂量率在O.05 Gy/min以内的高LET照射[1].
作者:李红波;肖扬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刺五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老年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疗效.方法:骨折术后发生POCD的老年患者9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250 mL、胞二磷胆碱7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1次/d,7~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7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1次/d,7~14d为1个疗程.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7、10、14dMMSE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14 dMMSE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在治疗后7、10、14 d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57.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可有效控制POCD,促进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陈妍;齐宝庆;杨燕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G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否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29例,均行直接PCI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6 h抽血测定hs-CRP,以后每12小时测1次,至72 h后,改为每24小时测1次,连测7 d,得出其峰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其术后hs-CRP峰值水平较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明显升高[(29.2±4.7)ng/Lvs (15.3±4.2)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预测价值,术后hs-CRP峰值水平越高,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闫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建立结核病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建立检测结核杆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实验,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方法的敏感性达到了1 pg,且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及抗酸染色、结核杆菌培养法,对3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晨痰、21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18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进行检测,荧光定量PCR技术阳性率分别为53.0%(176/332)、34.4%(74/215)、36.9%(69/187),经统计学比较分析,3种方法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防污染、敏感性与特异性高等优点,是结核病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陈红兵;周志红;贺润年;高玉然;吴丽霞;赵玉红;席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因发现左颈部包块2个月于2007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0月无意中发现左侧颈根部有一黄豆大小的包块,质地硬,可活动,无触痛,当时无发热、盗汗,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未予重视.
作者:张群;陈龙邦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和C臂X线机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方法:对55例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病例均无创口感染,皮肤坏死,创口不愈合或骨筋膜室综合症出现,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4例,良11例.结论: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高质量的关节镜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早期指导股四头肌锻炼、抬腿运动和正确使用被动活动器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丽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锁骨中段粉碎移位的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了解肩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8个月(4~18个月).1例老年患者出现术后粘连性肩周炎,功能锻炼后肩关节功能恢复:1例因术中护理配合失误导致部分固定螺钉较短,未完全穿过对侧骨皮质,骨折端有向上100成角愈合,但不影响肩关节活动.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本组手术治疗患者综合疗效评定总优良率为94%.结论:掌握手术技巧和相关注意事项,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移位的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民;朱劲松;王姚斐;周茂生;王强;王剑;董利军;徐祝军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PrEN与P27kip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58例BTCC和13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中PTEN与P27kip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TCC中PIEN与P27kipl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中两者的表达(P<0.05);在BTCC中PTEN与P27kipl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在BTCC中PTEN与P27kipl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5).结论:PIEN、P27kipl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BT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张先云;马松;王洪兵;李庆文;承泽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比较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后不同药物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146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用药情况分成3组,GnRHa组60例,术后每4周1次皮下注射抑那通3.75 mg,共3~6个月;孕激素组56例,术后口服安宫黄体酮4 mg,每日3次,每月用22 d,共用3~6个月;未用药组30例,术后未用药.68例合并不孕症患者中,GnRHa组36例,孕激素组20例,未用药组12例.比较各组治疗后的复发率和不孕患者的妊娠率.结果:GnRHa组、孕激素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8.3%、10.7%)明显低于未用药组(40.0%).其中68例不孕症患者,GnRHa组治疗后妊娠率(63.9%)明显高于孕激素组(20.0%)和未用药组(25.0%).治疗后6个月和6~12个月内的累积妊娠率(23.5%、19.1%)明显高于治疗后12~24个月(1.5%).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后联合押那通或安宫黄体酮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低,腹腔镜手术联合抑那通能提高术后妊娠率.
作者:胡迎春;朱雪洁;王溢;诸海燕;朱雪琼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抑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g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30~250 g,共150只,分成3组,假手术组30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只,配成30对.假手术组仅分离肝周韧带,对照组和实验组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对照组的灌注液为生理盐水,实验组的灌注液为生理盐水+JAK抑制剂(AG490)+STAT抑制剂(RPM).分别于术后第1、4、24、72小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取其肝脏标本ELA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清ALT、TNF-α的含量和假手术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照组比实验组升高更明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NF-κB的活性明显高于实验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RPM,可以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丁忠阳;张峰;蔡兵;王学浩;王彤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将携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BDNF)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转染体外培养的耳蜗组织,并观察该重组病毒对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应用新霉素建立体外耳聋模型;将重组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耳蜗,观察其对体外毛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后,可见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成排排列;rAAV-BDNF组毛细胞损伤程度较新霉素加害组明显为轻,而新霉素加害组可见毛细胞大量缺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重组病毒rAAV-BDNF对耳蜗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
作者:郑国玺;祝康;韦俊荣;杨广笑;王全颖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肾移植麻醉中的镇静作用,评估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镇静的安全性.方法:20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例,均行腰硬联合麻醉,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R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消毒铺单后开始靶控输注,两组丙泊酚初始血药浓度(Cp)0.5μg/mL,当效应室浓度(Ce)与之平衡后,P组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 μg/mL)至OAA/S评分2~3分,R组则按初始1 ng/mL开始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5 min后调整为2ng/mL,当Ce与Cp平衡后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μg/mL)至OAA/S评分2~3分.术中出现躁动,则增加丙泊酚浓度至OAA/S评分1分,连续监测EEG、MAP、RR和SpO2.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均表现出良好的镇静状态,但P组丙泊酚所需浓度明显高于R组(P<0.05),R组与P组相比HR、RR下降明显(P<0.05),两组MAP与给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R组(8.8±3.2)min,P组(14.6±3.6)min,P组术中出现两例躁动,术后出现1例,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恶心、呕吐,且对术中无记忆.结论:肾移植麻醉时靶控榆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对呼吸、循环影响小,苏醒迅速、完全,可控性好.
作者:何洹;施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方法:3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功能区内致痫灶切除术,术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适时地减浅或加深麻醉,便于术中进行皮质脑电图(EcoG)、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质电刺激(CS)监测和(或)术中唤醒,精确定位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勾画出运动区范围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适时的麻醉深度调控,顺利完成EcoG、SEP和CS等脑电生理监测,其中2例唤醒成功,指令应答准确,颅内压正常,3例患者非功能区的致痫灶给予彻底切除,功能区的致痫灶行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MST),有效地避免了对功能区的损伤,术后癫痫得到控制.结论: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功能区癫痫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案,用于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中准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高鹏;蔡铁良;姚一;沈七襄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患者男,55岁,农民.因排紫黑色便伴头晕、乏力3 d于2007年11月20上午9时入院.
作者:鲁国兴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探讨干扰素-γ(IFN-γ)在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半胸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实验动物模型,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照射组(R1~R3组),照射+药物组(D1~D3组).其中D1~D3组大鼠在照射后第1天开始腹腔皮下注射IFN-γ 5万U/d,至照射后60 d停止.每周记录1次Wistar大鼠的临床表现,分别在照射后2、4和12周取材,行常规病理检查,胶原纤维染色,观察IFN-γ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结果:照射后R组与D组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02),D组肺泡炎较R组轻微、发生时间推迟,且进展缓慢(P=0.002),放射性肺纤维程度较R组减弱,但差异无显著性(P=0.137).D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显著低于R组(PⅠ型=0.035,PⅢ型=0.040).结论:IFN-γ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过程中抑制了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有效减少了照射后的放疗反应,提高了实验动物在照射后的存活质量,延迟放射性肺泡炎的发生时间并降低其发生的程度.放射性肺纤维化有轻度减弱,可能与随访时间有关.
作者:李启生;刘来昱;官键;丁轶;陈龙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输精管吻合术的改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输精管再通术,即不游离输精管外膜,不用缝线吻合输精管管壁,在没有张力、扭曲及错位的情况下,靠旷置的结扎结节作输精管对合口的后壁支架,依靠支撑线机械力对合输精管断端行输精管吻合,行输精管再通24例.结果:24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输精管再通术输精管游离少,血供好,管壁损伤小,少有异物,疲痕形成相对减少,愈合后复通机会相应增多,操作简单,省时.
作者:周天贵;周承贵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围术期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重度妊高征孕妇行剖宫产术40例,20例术后行PCEA者为P组,20例未选择镇痛者为C组.观察记录术后患者3、12、36 h VAS评分,于麻醉前,术后3、12、36 h 4个时点抽取前臂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选择素、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活性(AT).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12、36 h 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组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两组P-选择素、F1+2、D-二聚体含量逐渐下降,AT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组术后12h P-选择素、F1+2、D-二聚体含量下降更快,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36 h P组P-选择素水平的下降趋势与C组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结论:PCEA可以改善妊高征患者术后高凝状态.
作者:张永福;劳建新;刘文兴;王琼;欧燕媚;陈金海 刊期: 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