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围术期高凝状态的影响

张永福;劳建新;刘文兴;王琼;欧燕媚;陈金海

关键词:镇痛, 硬膜外, 子痫前期, 高凝状态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围术期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重度妊高征孕妇行剖宫产术40例,20例术后行PCEA者为P组,20例未选择镇痛者为C组.观察记录术后患者3、12、36 h VAS评分,于麻醉前,术后3、12、36 h 4个时点抽取前臂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选择素、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活性(AT).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12、36 h 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组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两组P-选择素、F1+2、D-二聚体含量逐渐下降,AT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组术后12h P-选择素、F1+2、D-二聚体含量下降更快,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36 h P组P-选择素水平的下降趋势与C组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结论:PCEA可以改善妊高征患者术后高凝状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剂量辐射下细胞凋亡与端粒酶活性研究进展

    低剂量辐射(LDR)系指剂量在0.2 y以内的低传能线密度(LET)照射,或剂量在0.5 y内,剂量率在O.05 Gy/min以内的高LET照射[1].

    作者:李红波;肖扬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踝臂指数测定的意义

    目的:应用踝-臂指数(ABI)测量,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量MHD患者ABi,ABI≤0.9诊断PAD,行心电图、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结果:160例MHD患者中46例患有PAD;有PAD的MHD患者中,由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导致MHD的所占比例高.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心脑血管病变及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体重指数、透析血流速度、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钙、血磷方面无明显差异;在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在血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HD患者PAD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血糖、肾脏病变的原发病有关.有PAD的MH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用ABI测量诊断PAD,简便易行,能间接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王力增;黄雯;王领军;吴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误诊2例分析

    病例 1,患者男,17岁.自述咳嗽、咯血伴低热、盗汗约半月余.入院时患者颜面苍白,精神倦怠,查体:T 37.2℃;睑结膜苍白,口唇无紫绀;双肺听诊;未发现有明显的阳性体征.胸片:肺下野有毛玻璃样改变及结节影.肺Cr:双肺下野为点状透亮影.化验:血常规Hb10.2 g/L.入院诊断为肺结核.经治疗不见好转.后经会诊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征.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倪海燕;韩惠芬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干扰素-γ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探讨干扰素-γ(IFN-γ)在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半胸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实验动物模型,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照射组(R1~R3组),照射+药物组(D1~D3组).其中D1~D3组大鼠在照射后第1天开始腹腔皮下注射IFN-γ 5万U/d,至照射后60 d停止.每周记录1次Wistar大鼠的临床表现,分别在照射后2、4和12周取材,行常规病理检查,胶原纤维染色,观察IFN-γ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结果:照射后R组与D组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02),D组肺泡炎较R组轻微、发生时间推迟,且进展缓慢(P=0.002),放射性肺纤维程度较R组减弱,但差异无显著性(P=0.137).D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显著低于R组(PⅠ型=0.035,PⅢ型=0.040).结论:IFN-γ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过程中抑制了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有效减少了照射后的放疗反应,提高了实验动物在照射后的存活质量,延迟放射性肺泡炎的发生时间并降低其发生的程度.放射性肺纤维化有轻度减弱,可能与随访时间有关.

    作者:李启生;刘来昱;官键;丁轶;陈龙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各种病变的影像特点.结果:68例患者中,牙源性囊肿19例,造釉细胞瘤1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混合性牙瘤4例,上皮瘤1例,间叶性肿瘤1例,鳞癌13例,腺样囊腺癌4例,软骨肉瘤3例,淋巴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良性病变多表现为颌骨膨胀性改变,病灶密度不均,边缘光整,类圆形或分叶状;恶性者常有骨质破坏改变及邻近软组织肿胀.结论:CT能够明确肿瘤范围、骨质改变,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皮厚山;董其龙;陈代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沙眼衣原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8 900万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病例,其中约1 000万妇女因衣原体感染而导致不孕.我国2001年报告性传播疾病中CT感染率为23.5%~29.8%.CT感染所导致的炎症大部分比较轻微,约70%的被感染女性不出现任何的临床表现.无症状的CT生殖道感染可导致CT感染迅速传播和形成慢性感染并进一步发生不可逆的纤维化,而终导致严重的后果.

    作者:李静;郑颖;闻姬;孙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中心静脉置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脐静脉插管(UV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110例患儿分入PICC组和UVC组,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与UVC组比较.成功作CVC使用80%vs 57%(P<0.05);与导管相关的感染41%vs 21%(P<0.05);输液外渗10%vs 32%(P<0.05).两组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穿刺部位出血、堵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比UVC更为持久、安全,但在住院初期,UVC的应用仍有其临床价值.如何进一步提高uvC的置管成功率和减少NEC的发生,预防与导管相关的感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联合应用两种CVC将可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薇薇;杨杰;谭三智;陈运彬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抗干扰素-γ自身抗体的检测

    目的:建立检测脑脊液中抗干扰素-γ(IFN-γ)自身抗体的ELISA方法,并检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抗IFN-γ自身抗体水平,初步探讨抗IFN-γ自身抗体与结核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封闭条件、抗原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检测脑脊液中抗IFN-γ自身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采用建立的佳检测条件对2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者的脑脊液进行抗IFN-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在14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测到高滴度的抗IFN-γ自身抗体,平均值和阳性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和7例轻症患者(P<0.01),轻症患者的阳性比例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结论:检测方法简便、可靠,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存在抗IFN-γ自身抗体,与病情程度相关,对抗IFN-γ自身抗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免疫病理机制.

    作者:王心静;孟祥红;王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静息心率增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静息心率(RHR)与其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169例老年CHD患者(CHD组)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射血分数(EF)和RHR的测定,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96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CHD组RHR(76.1±10.5)次/min高于正常对照组(68.4±4.2)次/min(P<0.01).多支血管狭窄组RHR(82.5±11.5)次/min高于单支血管狭窄组(71.1±8.4)次/min(P<0.05),也高于2支血管狭窄组(73.9±6.6)次/min(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90%者RHR(79.4±10.4)次/min高于<90%者(73.0±9.7)次/min(P<0.05).老年CHD患者中,EF值<50%者RHR(85.8±12.2)次/min明显高于EF值≥50%者(73.1±7.8)次/min(P<0.05).结论:RHR与CHD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指标.

    作者:李丰伟;施陈刚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半身人

    周一往往是医院忙碌的一天.许多病患换过了病痛难耐的双休,就是为了能在门诊找个经验丰富一点的专科医生和专家来就诊.很多病患为了能拿到专家前面的号,都是赶早来医院拿号排队,非常不容易.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炎症因子分泌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在增生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及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模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纤维连接蛋白(FN)等炎症介质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予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GF-β1、MCP-1及FN的蛋白分泌量,另外制备大鼠MsPGN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皮质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TGF-β1、MCP-1及F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PDGF-BB诱导GMC增殖后,GMC分泌TGF-β1、MCP-1增多,FN蛋白合成增加.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及系膜区TGF-β1、FN和MCP-1表达明显增多.结论:增生的GMC分泌TGF-β1、MCP-1增多,并能刺激GMC合成FN.在大鼠MsPGN模型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襻中TGF-β1、FN和MCP-1表达同样明显增多.因而MsPGN发病机制可能部分与TGF-β1MCP-1的过高表达有关.

    作者:李林;赵三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钩虫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

    患者男,55岁,农民.因排紫黑色便伴头晕、乏力3 d于2007年11月20上午9时入院.

    作者:鲁国兴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鞍内型Rathke囊肿与囊性垂体瘤的MR表现

    Rathke囊肿是一种起源于垂体Rathke囊的良性上皮性囊肿.因其表现易与囊性垂体瘤混淆,所以术前两者正确诊断率较低.本文回顾性地分析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内型5例Bathke囊肿与7例囊性垂体瘤的MR表现,以提高对Pmthke囊肿与囊性垂体瘤的诊断水平.

    作者:陈火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紧急胃镜直视下用金属夹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12例

    Mallory-Weiss综合征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并不少见,出血量大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既往报道[1]约5%~35%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内镜诊疗技术不断发展,已有局部注射、喷洒、微波、电凝止血等多种方法应用于该病的镜下治疗,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我院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开展紧急胃镜直视下金属夹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捷鸿;易宏;黄小莉;覃红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近期影响

    目的:了解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187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A组)90例、对照组(B组)97例,选择同期分娩的75例正常足月儿为正常对照组(C组).A组生后要求家长在家中实施早期干预训练,B、C组未接受早期干预,3组均在纠正年龄1周岁进行中国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结果:A组精神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高出B组9.43分和6.9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身高、头围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体重A、B组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均落后于C组(P<0.05).结论:早期家庭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

    作者:傅光华;劳建昌;沈小玲;谭绍平;谭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重症法洛四联症行中心分流术7例体会

    目的:探讨中心分流术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及人工血管选择原则等.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例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行中心分流术.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1个月~6岁,体重11~25 kg.结果:7例患儿均获生存,氧饱和度由术前0.64±0.11上升至术后0.84±0.07.其中3例在术后8~12个月行二期根治手术获成功.结论:中心分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姑息手术方式.

    作者:于晋;黄保堂;孙广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程度与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CPAP)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282例睡眠打鼾患者经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同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出196例OSAS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和86例单纯鼾症对照组,比较各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观察接受nCPAP治疗的合并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中、重度OSAS患者行nCPAP治疗2周、12周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变化.结果:OSAS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升高,轻、中、重度比较,心肌缺血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nCPAP治疗2周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与治疗2周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OSAS患者的病情加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nCPAP治疗能改善OSAS患者心肌缺血,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长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欧阳清彦;王富森;邹月娥;涂爱兰;刘怀昌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大黄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环氧化酶-2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黄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环氧化酶-2(COX-2)的作用及探讨大黄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别嘌呤醇组,用酵母和腺嘌呤合用造模,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4mL灌胃,别嘌呤醇组以别嘌呤醇0.01 g/(ks·d)加生理盐水制成4 mL液体灌骨,大黄组以大黄0.5 g/(kg·d)加生理盐水制成4 mL混悬液灌胃,治疗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bFGF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UA、BUN、Cr均明显升高(P<0.01),COX-2、bFGF在肾组织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大黄组和别嘌呤醇组大鼠血UA、BUN、Cr均明显降低(P<0.05),大黄组血UA、BUN及Cr水平与剐嘌呤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大黄组肾组织bFGF与COX-2表达明显低于别嘌呤醇组(P<0.01).结论:大黄能降低bFGF、COX-2在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损害,保护肾功能.

    作者:倪睛帆;胡家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β-catenin在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β-catenin在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利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2-AAF/PH)建立肝卵圆细胞活化的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中β-catenin和CycinD1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主要表达于肝细胞的细胞膜上,但在肝卵圆细胞,可见胞浆和胞核均有β-catenin的表达.CycinD1只表达于肝卵圆细胞,而肝细胞未见表达,且CycinD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上.讨论:WNT信号途径也参与了肝卵圆细胞活化的过程,和肝卵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

    作者:王磊;单云峰;施红旗;张启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方法:3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功能区内致痫灶切除术,术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适时地减浅或加深麻醉,便于术中进行皮质脑电图(EcoG)、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质电刺激(CS)监测和(或)术中唤醒,精确定位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勾画出运动区范围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适时的麻醉深度调控,顺利完成EcoG、SEP和CS等脑电生理监测,其中2例唤醒成功,指令应答准确,颅内压正常,3例患者非功能区的致痫灶给予彻底切除,功能区的致痫灶行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MST),有效地避免了对功能区的损伤,术后癫痫得到控制.结论: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功能区癫痫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案,用于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中准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高鹏;蔡铁良;姚一;沈七襄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