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莲;李宁;周鹏
目的:比较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后不同药物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146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用药情况分成3组,GnRHa组60例,术后每4周1次皮下注射抑那通3.75 mg,共3~6个月;孕激素组56例,术后口服安宫黄体酮4 mg,每日3次,每月用22 d,共用3~6个月;未用药组30例,术后未用药.68例合并不孕症患者中,GnRHa组36例,孕激素组20例,未用药组12例.比较各组治疗后的复发率和不孕患者的妊娠率.结果:GnRHa组、孕激素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8.3%、10.7%)明显低于未用药组(40.0%).其中68例不孕症患者,GnRHa组治疗后妊娠率(63.9%)明显高于孕激素组(20.0%)和未用药组(25.0%).治疗后6个月和6~12个月内的累积妊娠率(23.5%、19.1%)明显高于治疗后12~24个月(1.5%).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后联合押那通或安宫黄体酮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低,腹腔镜手术联合抑那通能提高术后妊娠率.
作者:胡迎春;朱雪洁;王溢;诸海燕;朱雪琼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ELISA法检测63例PHC患者(PHC组)、5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6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IGE-Ⅱ和VEGF含量,并对PHC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GF-Ⅱ和VEGF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HC组患者血清IGF-Ⅱ和VEGF的含量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血清IGF-Ⅱ和YEGF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介入治疗后6个月随访,12例复发者血清IGF-Ⅱ和VEGF含量显著高于51例未复发者(P<0.05).治疗前后IGF-Ⅱ与VEGF均呈显著正相关(r=0.43,0.39,P<0.05).结论:IGF-Ⅱ与VEGF可作为肿瘤标记物,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PHC的检出率,动态检测二者的水平可为临床肝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依据.
作者:张小妹;虞丹丹;黄国永;屠燕钗;李建道;刘保林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痴呆(dementia)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表现为多种大脑高级功能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的障碍,常伴行为和情感异常,患者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
作者:张婧;黄祖春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抑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g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30~250 g,共150只,分成3组,假手术组30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只,配成30对.假手术组仅分离肝周韧带,对照组和实验组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对照组的灌注液为生理盐水,实验组的灌注液为生理盐水+JAK抑制剂(AG490)+STAT抑制剂(RPM).分别于术后第1、4、24、72小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取其肝脏标本ELA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清ALT、TNF-α的含量和假手术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照组比实验组升高更明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NF-κB的活性明显高于实验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RPM,可以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丁忠阳;张峰;蔡兵;王学浩;王彤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方法:3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功能区内致痫灶切除术,术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适时地减浅或加深麻醉,便于术中进行皮质脑电图(EcoG)、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质电刺激(CS)监测和(或)术中唤醒,精确定位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勾画出运动区范围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适时的麻醉深度调控,顺利完成EcoG、SEP和CS等脑电生理监测,其中2例唤醒成功,指令应答准确,颅内压正常,3例患者非功能区的致痫灶给予彻底切除,功能区的致痫灶行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MST),有效地避免了对功能区的损伤,术后癫痫得到控制.结论: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功能区癫痫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案,用于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中准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高鹏;蔡铁良;姚一;沈七襄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PrEN与P27kip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58例BTCC和13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中PTEN与P27kip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TCC中PIEN与P27kipl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中两者的表达(P<0.05);在BTCC中PTEN与P27kipl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在BTCC中PTEN与P27kipl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5).结论:PIEN、P27kipl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BT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张先云;马松;王洪兵;李庆文;承泽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提高对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L、MRI表现.结果:11例肿瘤9例位于幕上,2例位于小脑半球,均为单发,且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病程短,病情发展快.术前诊断困难,较易误诊,确诊依靠手术和病理检查.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鉴剐比较困难,综合分析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征象,有利于对本病作出更好地诊断.
作者:宾精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心分流术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及人工血管选择原则等.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例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行中心分流术.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1个月~6岁,体重11~25 kg.结果:7例患儿均获生存,氧饱和度由术前0.64±0.11上升至术后0.84±0.07.其中3例在术后8~12个月行二期根治手术获成功.结论:中心分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姑息手术方式.
作者:于晋;黄保堂;孙广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增生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及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模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纤维连接蛋白(FN)等炎症介质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予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GF-β1、MCP-1及FN的蛋白分泌量,另外制备大鼠MsPGN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皮质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TGF-β1、MCP-1及F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PDGF-BB诱导GMC增殖后,GMC分泌TGF-β1、MCP-1增多,FN蛋白合成增加.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及系膜区TGF-β1、FN和MCP-1表达明显增多.结论:增生的GMC分泌TGF-β1、MCP-1增多,并能刺激GMC合成FN.在大鼠MsPGN模型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襻中TGF-β1、FN和MCP-1表达同样明显增多.因而MsPGN发病机制可能部分与TGF-β1MCP-1的过高表达有关.
作者:李林;赵三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和传统涂片技术(coventional smear,CS)在不同标本中检出肺癌细胞的阳性率,从而探讨LCT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标本包括痰液、胸水、支气管黏膜刷检标本、肺泡灌洗液和肺针吸活检标本.对比用上述两种方法检出肺癌细胞的阳性率并分析两种方法的涂片质量和检出的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1)CS和LCT在不同标本中检出肺癌细胞的阳性率,①痰液,CS和LCT分别是14.3%和28.6%(P<0.05);②胸水,CS和LCT分别是12.5%和37.5%(P<0.05);③肺泡灌洗液,CS和LCT分别是6.9%和30.0%(P<0.05);④刷检标本,CS和LCT分别为22.5%和37.5%(P<0.05);⑤肺针吸活检标本,CS为75.0%,LCT为87.5%(P>0.05).(2)涂片质量,CS涂片背景污秽,标本因不能湿固定,癌细胞多变性,核质结构不清.而LCT涂片去除了黏液、红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背景清晰,癌细胞清楚,容易辨认.结论:在痰液、胸水、支气管镜刷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LCT检测出肺癌细胞的阳性率高于CS,但在肺细针吸活检物标本中,则与CS无明显差别.另外LCT涂片质量明显优于CS,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且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发;李惠;张永昶;戚璟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输精管吻合术的改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输精管再通术,即不游离输精管外膜,不用缝线吻合输精管管壁,在没有张力、扭曲及错位的情况下,靠旷置的结扎结节作输精管对合口的后壁支架,依靠支撑线机械力对合输精管断端行输精管吻合,行输精管再通24例.结果:24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输精管再通术输精管游离少,血供好,管壁损伤小,少有异物,疲痕形成相对减少,愈合后复通机会相应增多,操作简单,省时.
作者:周天贵;周承贵 刊期: 2008年第21期
Rathke囊肿是一种起源于垂体Rathke囊的良性上皮性囊肿.因其表现易与囊性垂体瘤混淆,所以术前两者正确诊断率较低.本文回顾性地分析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内型5例Bathke囊肿与7例囊性垂体瘤的MR表现,以提高对Pmthke囊肿与囊性垂体瘤的诊断水平.
作者:陈火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近年来,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生率日趋增多,因而对于MP感染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是临床医师应倍加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把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来采用的两种检测MP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供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凌如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两种中心静脉置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脐静脉插管(UV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110例患儿分入PICC组和UVC组,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与UVC组比较.成功作CVC使用80%vs 57%(P<0.05);与导管相关的感染41%vs 21%(P<0.05);输液外渗10%vs 32%(P<0.05).两组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穿刺部位出血、堵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比UVC更为持久、安全,但在住院初期,UVC的应用仍有其临床价值.如何进一步提高uvC的置管成功率和减少NEC的发生,预防与导管相关的感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联合应用两种CVC将可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薇薇;杨杰;谭三智;陈运彬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形成及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其肺动脉收缩压分为中重度PH组12例、轻度PH组14例、无PH组14例;另选取10例非心脏疾患手术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及原位杂交法,观察各组患儿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肺细小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电镜下,中重度PH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外膜胶原纤维密集;轻度PH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外膜胶原纤维增生轻于中重度PH组;无PH组肺细小动脉结构改变不明显.(2)原位杂交则显示中重度PH组、轻度PH组肺细小动脉TGF-β1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高于无PH组(P<0.01).结论:TBF-β1可能参与了先天性心脏病PH的形成与肺血管结构重建.
作者:孔霞;项如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生长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growth,ING)家族是学者在筛选生长抑制基因的过程中检测到其成员之一的ING1而偶然发现的一个新家族[1],已被归入肿瘤抑制基因家族这个正在不断发展的群体.该群体的成员含有一系列与转录调控相关的结构序列,能编码相应的蛋白因子.其中,P33ING1b是ING1的蛋白产物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作者:贺琪;陈兴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可必特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型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入普米克令舒、可必特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在咳嗽消失、气喘缓解、哮鸣音及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及体征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对计数显效、有效、无效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缓解喘憋症状、缩短哮鸣音及咳嗽持续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有效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可必特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型肺炎有明显优越性,疗效确切、方便、安全,可作为佐治喘憋型肺炎的主要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海燕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应用踝-臂指数(ABI)测量,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量MHD患者ABi,ABI≤0.9诊断PAD,行心电图、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结果:160例MHD患者中46例患有PAD;有PAD的MHD患者中,由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导致MHD的所占比例高.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心脑血管病变及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体重指数、透析血流速度、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钙、血磷方面无明显差异;在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在血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HD患者PAD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血糖、肾脏病变的原发病有关.有PAD的MH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用ABI测量诊断PAD,简便易行,能间接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王力增;黄雯;王领军;吴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患者女,43岁,双上臂肿块1年余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臂中上段扪及4 cm×3 cm肿块,境界不清,无压痛,局部表皮发紫,活动度欠佳与皮肤粘连,下段扪及肿块3 cm×3 cm大小,局部无发紫,其余与中上段一致;左上臂下段外缘肿块4 cm×3 cm,触诊情况与右侧大致一样.
作者:蔡雷铭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明确检测肺癌手术标本、纤支镜活检和痰液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41例肺癌手术标本癌组织和9例良性肺疾病肺组织手术标本以及80例肺癌和30例良性肺疾病纤支镜活检标本及全部的160例患者痰液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并与病理组织学、刷检细胞学和痰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肺癌组织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的阳性率[70.7%(29/4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41)和良性肺疾病组织(0/9)(P<0.005);纤支镜活检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阳性率[70.o%(56/80)]高于良性肺疾病(2/30)(P<0.005);痰液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联合痰液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73.6%)高于单独痰液细胞学(47.1%)或痰液中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52.1%)(均P<0.005).与单独痰液细胞学相比,两者联合检测使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由原来的47.1%提高至73.6%(P<0.005),阴性预测值由原来的37.9%提高至54.9%(P>0.05),特异性不变.结论:在肺癌组织中检测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可能成为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痰液中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检测为肺癌无创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指标.
作者:李殿明;夏雪梅;刘超;陈余清;蔡映云 刊期: 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