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孔霞;项如莲

关键词:心脏缺损, 先天性, 高血压, 肺性, 转化生长因子β1
摘要: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形成及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其肺动脉收缩压分为中重度PH组12例、轻度PH组14例、无PH组14例;另选取10例非心脏疾患手术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及原位杂交法,观察各组患儿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肺细小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电镜下,中重度PH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外膜胶原纤维密集;轻度PH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外膜胶原纤维增生轻于中重度PH组;无PH组肺细小动脉结构改变不明显.(2)原位杂交则显示中重度PH组、轻度PH组肺细小动脉TGF-β1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高于无PH组(P<0.01).结论:TBF-β1可能参与了先天性心脏病PH的形成与肺血管结构重建.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结石并发肠梗阻1例

    患者女,52岁.因左下腹部绞痛伴呕吐2 h,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0 h急诊入院.患者诉既往无手术史,1个月前曾有腹部疼痛病史,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缓解.2h前少量进食后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随后出现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10 h无肛门自行排气排便.

    作者:田浩;蒋周凌;邱小拂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输尿管结石继发病理改变90例手术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继发性病理改变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有继发性病理改变输尿管结石,且进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URL)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MPCNL)90例.结果:90例中,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68例,成功59例,5例中转开放手术治愈,2例结石残留再次URL后成功,2例术后发生输尿管炎性瘢痕狭窄行输尿管吻合术治愈;22例行MPCNL术,成功19例,1例中转开放手术成功,2例结石移位改URL治愈.结论:继发性病理改变的中下段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效果较好,上段输尿管结石有继发性病理改变采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效果好,腔镜取石困难对应及时中转开放手术.

    作者:李仙;陈志健;甘宏斌;黄恒海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评价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迭拉奉(治疗组)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并与单用奥扎格雷钠的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减少,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欧阳晓春;余小骊;翁燕红;王水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JOA对其预测价值

    目的:观察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JOA水平对疗效的预测价值,为这一技术的临床疗效预测提供依据,实现量化控制.方法:采用通过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分,根据分值水平(由低到高)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均采用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牵引距离55~65 mm,下倾角度-8~-12°,旋转角度±10~15°,观察疗效与JOA分值的关系.结果:A组(11~15分)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96.2%、52.8%,B组(16~21分)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95.83、58.3%,C组(22~26分)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74.2%和29.0%.结论: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较低分水平(<21分.临床症状、体征较重)之间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对较低分水平比对高分水平(>22分,临床症状、体征较轻)的临床疗效均显著.

    作者:徐卫国;陈圣华;鲁光钱;林海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方法:3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功能区内致痫灶切除术,术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适时地减浅或加深麻醉,便于术中进行皮质脑电图(EcoG)、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质电刺激(CS)监测和(或)术中唤醒,精确定位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勾画出运动区范围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适时的麻醉深度调控,顺利完成EcoG、SEP和CS等脑电生理监测,其中2例唤醒成功,指令应答准确,颅内压正常,3例患者非功能区的致痫灶给予彻底切除,功能区的致痫灶行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MST),有效地避免了对功能区的损伤,术后癫痫得到控制.结论: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功能区癫痫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案,用于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中准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高鹏;蔡铁良;姚一;沈七襄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儿童单纯性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的临床特点,分析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1例肥胖儿童进行临床分析,调查家族史、生活方式,测定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肝脏B超,血脂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FIS)、空腹血糖,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抵抗指数(IR).结果:(1)肥胖儿童一、二级亲属有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阳性家族史分别是17.1%、12.2%和26.8%,92.7%肥胖儿童存在饮食过盛或偏食,85.4%肥胖儿童运动量偏少.(2)肥胖组脂肪肝的发生率、SBP、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TG、FIS、IR高于对照组(P<0.01),ISI低于对照组(P<0.01),FIS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结论:(1)肥胖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但多食少动生活方式对肥胖的发生影响更大.(2)肥胖儿童存在脂代谢紊乱,易发脂肪肝,且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3)肥胖与MS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4)儿童肥胖重在预防,建议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减少MS引发的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宝红;陈晓波;王京怡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紧急胃镜直视下用金属夹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12例

    Mallory-Weiss综合征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并不少见,出血量大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既往报道[1]约5%~35%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内镜诊疗技术不断发展,已有局部注射、喷洒、微波、电凝止血等多种方法应用于该病的镜下治疗,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我院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开展紧急胃镜直视下金属夹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捷鸿;易宏;黄小莉;覃红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G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否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29例,均行直接PCI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6 h抽血测定hs-CRP,以后每12小时测1次,至72 h后,改为每24小时测1次,连测7 d,得出其峰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其术后hs-CRP峰值水平较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明显升高[(29.2±4.7)ng/Lvs (15.3±4.2)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预测价值,术后hs-CRP峰值水平越高,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闫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改良输精管再通术24例

    目的:探讨输精管吻合术的改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输精管再通术,即不游离输精管外膜,不用缝线吻合输精管管壁,在没有张力、扭曲及错位的情况下,靠旷置的结扎结节作输精管对合口的后壁支架,依靠支撑线机械力对合输精管断端行输精管吻合,行输精管再通24例.结果:24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输精管再通术输精管游离少,血供好,管壁损伤小,少有异物,疲痕形成相对减少,愈合后复通机会相应增多,操作简单,省时.

    作者:周天贵;周承贵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静息心率增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静息心率(RHR)与其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169例老年CHD患者(CHD组)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射血分数(EF)和RHR的测定,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96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CHD组RHR(76.1±10.5)次/min高于正常对照组(68.4±4.2)次/min(P<0.01).多支血管狭窄组RHR(82.5±11.5)次/min高于单支血管狭窄组(71.1±8.4)次/min(P<0.05),也高于2支血管狭窄组(73.9±6.6)次/min(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90%者RHR(79.4±10.4)次/min高于<90%者(73.0±9.7)次/min(P<0.05).老年CHD患者中,EF值<50%者RHR(85.8±12.2)次/min明显高于EF值≥50%者(73.1±7.8)次/min(P<0.05).结论:RHR与CHD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指标.

    作者:李丰伟;施陈刚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末端回肠外置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外置(不切开)在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末端回肠外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灶Ⅰ期吻合,末端回肠外置.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予切开外置回肠造口,3个月后Ⅱ期手术回纳造瘘口;其余16例外置肠管处平均1个月后完全上皮化,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末端回肠外置制作和回纳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在直肠癌术后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可以立即在体外切开外置的末端回肠,使肠内容物改道,促进漏口愈合,避免了短期内二次手术打击,对外观要求不高且来发生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可以终生无需再次手术回纳,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关立;张筱骅;郭贵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皮肤Rosai-Dorfman病1例

    患者女,43岁,双上臂肿块1年余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臂中上段扪及4 cm×3 cm肿块,境界不清,无压痛,局部表皮发紫,活动度欠佳与皮肤粘连,下段扪及肿块3 cm×3 cm大小,局部无发紫,其余与中上段一致;左上臂下段外缘肿块4 cm×3 cm,触诊情况与右侧大致一样.

    作者:蔡雷铭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抗干扰素-γ自身抗体的检测

    目的:建立检测脑脊液中抗干扰素-γ(IFN-γ)自身抗体的ELISA方法,并检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抗IFN-γ自身抗体水平,初步探讨抗IFN-γ自身抗体与结核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封闭条件、抗原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检测脑脊液中抗IFN-γ自身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采用建立的佳检测条件对2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者的脑脊液进行抗IFN-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在14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测到高滴度的抗IFN-γ自身抗体,平均值和阳性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和7例轻症患者(P<0.01),轻症患者的阳性比例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结论:检测方法简便、可靠,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存在抗IFN-γ自身抗体,与病情程度相关,对抗IFN-γ自身抗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免疫病理机制.

    作者:王心静;孟祥红;王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C臂X线下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和C臂X线机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方法:对55例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病例均无创口感染,皮肤坏死,创口不愈合或骨筋膜室综合症出现,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4例,良11例.结论: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高质量的关节镜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早期指导股四头肌锻炼、抬腿运动和正确使用被动活动器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丽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大黄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肠损伤的防治作用

    目的:评价大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肠黏膜组织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探讨大黄的保护作用是否与降低肠组织PAF、TNF-α浓度有关,为应用大黄防治NE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新生2 d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组(NEC模型+大黄煎剂)、B组(NEC模型+生理盐水)、C组(正常对照)3组,均行母乳喂养.制模成功后A组连喂3 d大黄煎剂,B组喂等量生理盐水,5 d后所有新生鼠处死,取肠组织作病理评分检查,并检测肠组织中PAF、TNF-α含量.结果:A组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轻,病理评分低于B组(P<0.01).A组PAF、TNF-α含量低于B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大黄煎液对新生鼠NEC有非常显著的防治作用,能明显减轻缺氧肠组织的损伤程度,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因其价廉易得,且已经在新生儿临床有广泛应用,故可作为临床防治NEC的新手段.

    作者:韩娟;付永萍;封志纯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踝臂指数测定的意义

    目的:应用踝-臂指数(ABI)测量,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量MHD患者ABi,ABI≤0.9诊断PAD,行心电图、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结果:160例MHD患者中46例患有PAD;有PAD的MHD患者中,由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导致MHD的所占比例高.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心脑血管病变及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体重指数、透析血流速度、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钙、血磷方面无明显差异;在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在血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HD患者PAD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血糖、肾脏病变的原发病有关.有PAD的MH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用ABI测量诊断PAD,简便易行,能间接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王力增;黄雯;王领军;吴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持续小剂量速尿在院间转运脑炎儿童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危重儿童评分法探讨持续小剂量速尿在院间转运脑炎儿童中的作用.方法:统计153例院间转运脑炎儿童,98例途中采用持续小剂量速尿维持干预治疗为治疗组,55例未采用该干预治疗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分别作转运前、后危重评分比较,以及两组途中病死率比较,治疗前、后血Na+、K+测定.结果:对照组转运后极危重儿(评分<70分)例数较转运前增加(P<0.05),而该治疗组转运后极危重儿例数较转运前无明显增加(P>0.05),前者途中病死率为3.6%(2例死亡),后者病死率为0,治疗前、后血Na+、K+无改变(P>0105).结论:采用持续小剂量速尿维持的干预治疗可以降低脑炎儿童转运后极危重儿比例增加的风险,降低途中病死率,不引起电解质失调,对提高脑炎儿童转运成功率,确保转运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黄晓燕;朱翠平;严建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肿瘤抑制因子P33ING1b的研究进展

    生长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growth,ING)家族是学者在筛选生长抑制基因的过程中检测到其成员之一的ING1而偶然发现的一个新家族[1],已被归入肿瘤抑制基因家族这个正在不断发展的群体.该群体的成员含有一系列与转录调控相关的结构序列,能编码相应的蛋白因子.其中,P33ING1b是ING1的蛋白产物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作者:贺琪;陈兴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炎症因子分泌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在增生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及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模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纤维连接蛋白(FN)等炎症介质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予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GF-β1、MCP-1及FN的蛋白分泌量,另外制备大鼠MsPGN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皮质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TGF-β1、MCP-1及F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PDGF-BB诱导GMC增殖后,GMC分泌TGF-β1、MCP-1增多,FN蛋白合成增加.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及系膜区TGF-β1、FN和MCP-1表达明显增多.结论:增生的GMC分泌TGF-β1、MCP-1增多,并能刺激GMC合成FN.在大鼠MsPGN模型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襻中TGF-β1、FN和MCP-1表达同样明显增多.因而MsPGN发病机制可能部分与TGF-β1MCP-1的过高表达有关.

    作者:李林;赵三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纤支镜活检和痰液标本FHIT基因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意义

    目的:明确检测肺癌手术标本、纤支镜活检和痰液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41例肺癌手术标本癌组织和9例良性肺疾病肺组织手术标本以及80例肺癌和30例良性肺疾病纤支镜活检标本及全部的160例患者痰液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并与病理组织学、刷检细胞学和痰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肺癌组织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的阳性率[70.7%(29/4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41)和良性肺疾病组织(0/9)(P<0.005);纤支镜活检标本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阳性率[70.o%(56/80)]高于良性肺疾病(2/30)(P<0.005);痰液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联合痰液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73.6%)高于单独痰液细胞学(47.1%)或痰液中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52.1%)(均P<0.005).与单独痰液细胞学相比,两者联合检测使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由原来的47.1%提高至73.6%(P<0.005),阴性预测值由原来的37.9%提高至54.9%(P>0.05),特异性不变.结论:在肺癌组织中检测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可能成为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痰液中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检测为肺癌无创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指标.

    作者:李殿明;夏雪梅;刘超;陈余清;蔡映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