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艳;杨鹰;谢荣凯
目的:观察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JOA水平对疗效的预测价值,为这一技术的临床疗效预测提供依据,实现量化控制.方法:采用通过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分,根据分值水平(由低到高)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均采用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牵引距离55~65 mm,下倾角度-8~-12°,旋转角度±10~15°,观察疗效与JOA分值的关系.结果:A组(11~15分)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96.2%、52.8%,B组(16~21分)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95.83、58.3%,C组(22~26分)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74.2%和29.0%.结论: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较低分水平(<21分.临床症状、体征较重)之间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对较低分水平比对高分水平(>22分,临床症状、体征较轻)的临床疗效均显著.
作者:徐卫国;陈圣华;鲁光钱;林海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热患者的病情活动与合并感粢之间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差异.方法:对102例SLE发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情活动合并感染者(活动+感染组)49例,病情活动未合并感染者(活动组)32例,病情稳定合并感染者(感染组)21例,记录患者的热型、热程、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沉、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抗双链DNA(dsDNA)抗体、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等参数变化.同时追踪其中10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就上述参数在病情活动前后与感染前后的差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活动组SLEDAI较感染组高,CRP、WBC、C3、C4较感染组低(P<0.05);活动+感染组C3、C4较感染组低,SLEDAI较感染组高(P<0.05);活动组热程较感染组长(P<0.05).10例患者感染前后CRP、WBC均数差值较活动前后的高,而C3、SLEDAI较活动前后的低(P<0.05).结论:对SLE伴发热患者,CRP、WBC升高有助于SLE合并感染的诊断.C3、 C4下降及SLEDAI升高有助于SLE伴发热疾病活动的诊断.比较SLE发热患者病情活动前后和感染前后CRP、C3、WBC、SLEDAI差值,有助于SLE发热合并感染或疾病活动的鉴别.
作者:何伟珍;叶志中;尹志华;李博;郭粉莲;谢燕;徐珊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p53)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临床观察晚期肝癌病例共69例,其中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39例,一般营养支持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每次基因治疗剂量1×1012 VP或2×1012VP,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记录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结果: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生存质量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以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志兵;刘积良;隋捷;郑凯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溺水后并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溺水后并ALI/ARDS患者46例,采用NPPV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的改变,观察其疗效,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NPPV能明显改善溺水后并ALI/ARDS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结论:溺水后出现ALI、早期ARDS时可考虑尝试NPPV治疗.
作者:张波;张勇;傅祖红;司斌 刊期: 2008年第21期
麻醉诱导前去氮是预防气管内插管期间缺氧的佳措施.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有助于麻醉医师及时发现低氧血症,从而明显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本研究旨在以自发吸100%氧去氮,同时监测SpO2,借以了解全麻诱导前去氮为气管插管赢得的时间.
作者:刘晓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提高对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L、MRI表现.结果:11例肿瘤9例位于幕上,2例位于小脑半球,均为单发,且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病程短,病情发展快.术前诊断困难,较易误诊,确诊依靠手术和病理检查.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鉴剐比较困难,综合分析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征象,有利于对本病作出更好地诊断.
作者:宾精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外置(不切开)在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末端回肠外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灶Ⅰ期吻合,末端回肠外置.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予切开外置回肠造口,3个月后Ⅱ期手术回纳造瘘口;其余16例外置肠管处平均1个月后完全上皮化,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末端回肠外置制作和回纳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在直肠癌术后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可以立即在体外切开外置的末端回肠,使肠内容物改道,促进漏口愈合,避免了短期内二次手术打击,对外观要求不高且来发生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可以终生无需再次手术回纳,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关立;张筱骅;郭贵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Rathke囊肿是一种起源于垂体Rathke囊的良性上皮性囊肿.因其表现易与囊性垂体瘤混淆,所以术前两者正确诊断率较低.本文回顾性地分析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内型5例Bathke囊肿与7例囊性垂体瘤的MR表现,以提高对Pmthke囊肿与囊性垂体瘤的诊断水平.
作者:陈火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置入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支架置入术后2~4周后,行术后放射治疗,放疗剂量在50~64 Gy,观察近期、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放疗主要引起急性消化道和血液毒性反应,其中急性消化道反应发生率1~2级和3级分别为60.5%和16.3%.血液毒性反应较低,仅有18.6%出现1~2级的血液毒性反应.中位生存期13.9个月,1年生存率74.4%,2年生存率27.9%,3年生存率6.9%.结论: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预计无法进行外科手术者,均可进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能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万伟;于长华;周传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刺五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老年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疗效.方法:骨折术后发生POCD的老年患者9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250 mL、胞二磷胆碱7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1次/d,7~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7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1次/d,7~14d为1个疗程.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7、10、14dMMSE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14 dMMSE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在治疗后7、10、14 d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57.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可有效控制POCD,促进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陈妍;齐宝庆;杨燕 刊期: 2008年第21期
阵发性房颤是心脏病急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以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需要紧急处理.我们用胺碘酮、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俊扬;王卓尔;史一成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肾移植麻醉中的镇静作用,评估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镇静的安全性.方法:20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例,均行腰硬联合麻醉,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R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消毒铺单后开始靶控输注,两组丙泊酚初始血药浓度(Cp)0.5μg/mL,当效应室浓度(Ce)与之平衡后,P组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 μg/mL)至OAA/S评分2~3分,R组则按初始1 ng/mL开始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5 min后调整为2ng/mL,当Ce与Cp平衡后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μg/mL)至OAA/S评分2~3分.术中出现躁动,则增加丙泊酚浓度至OAA/S评分1分,连续监测EEG、MAP、RR和SpO2.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均表现出良好的镇静状态,但P组丙泊酚所需浓度明显高于R组(P<0.05),R组与P组相比HR、RR下降明显(P<0.05),两组MAP与给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R组(8.8±3.2)min,P组(14.6±3.6)min,P组术中出现两例躁动,术后出现1例,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恶心、呕吐,且对术中无记忆.结论:肾移植麻醉时靶控榆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对呼吸、循环影响小,苏醒迅速、完全,可控性好.
作者:何洹;施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住院确诊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在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哆音消失、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IVIG治疗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
作者:张喜凤;张春秀;石红蕾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肝脏对缺血缺氧甚为敏感,在缺血一定时间后肝脏的结构功能必然受到损害,当血流恢复后,肝损伤会更为严重,即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RI).肝脏的IRI是肝外科手术后常见的肝损伤过程,其损伤的程度对治疗效果影响甚大,因此对肝IRI的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李新辉;鲁向新;谭文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了解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187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A组)90例、对照组(B组)97例,选择同期分娩的75例正常足月儿为正常对照组(C组).A组生后要求家长在家中实施早期干预训练,B、C组未接受早期干预,3组均在纠正年龄1周岁进行中国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结果:A组精神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高出B组9.43分和6.9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身高、头围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体重A、B组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均落后于C组(P<0.05).结论:早期家庭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
作者:傅光华;劳建昌;沈小玲;谭绍平;谭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总结胆总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该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对49例合并糖尿病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病情和治疗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因术后伤口裂开、胆道大出血死亡,9例发生肺部感染,无低血糖休克病例,39例伤口愈合良好,按期拆线.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防止并发症,对合并糖尿病的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翠英;李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现已成为我国成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生于40~5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人群.冠心病的心理危险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促使冠脉事件的发生,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冠心病主要心理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春松;陈鹏;杨志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对270例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0例患者Ⅰ类切口135例,Ⅱ类切口77例,Ⅲ类切口58例,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后单用1种和应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的分别占37.78%、59.63%、2.59%,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短0 d,长11 d,平均使用时间(3.39±2.49)d,中位使用时间2 d,68.89%患者用药时间≤3 d.结论:腹部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需加强管理.
作者:黄金莲;李宁;周鹏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和C臂X线机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方法:对55例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病例均无创口感染,皮肤坏死,创口不愈合或骨筋膜室综合症出现,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4例,良11例.结论: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高质量的关节镜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早期指导股四头肌锻炼、抬腿运动和正确使用被动活动器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丽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心分流术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及人工血管选择原则等.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例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行中心分流术.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1个月~6岁,体重11~25 kg.结果:7例患儿均获生存,氧饱和度由术前0.64±0.11上升至术后0.84±0.07.其中3例在术后8~12个月行二期根治手术获成功.结论:中心分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姑息手术方式.
作者:于晋;黄保堂;孙广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