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胚胎干细胞临床应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刘茜;余树民;邓俊良;沈留红

关键词:人胚胎干细胞, 临床应用, 问题, 解决对策, embryonic stem cells, 原始生殖细胞, 未分化状态, 人早期胚胎, germ cells, 潜能, 器官移植, 内细胞团, 基因治疗, 种子源, 有效性, 伦理学, 科学家, 安全性, 增殖, 类型
摘要: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是源自人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的多潜能细胞类群,能长期增殖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和核型完整,具有分化为机体所有类型细胞的潜能,有希望成为细胞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的种子源细胞.自1998年首次成功建立hESCs系以来[1-2],针对hESCs建系及其临床应用的伦理学、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

    目的:探讨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58例(58眼),其中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42眼,分别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长度,使用IOL-Master内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术后医学验光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结果: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 D者为28.2%,≤±1.00 D者分别为42.1%;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 D者为42.0%.≤±1.00 D者为63.O%,x<'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可提供较精确的测量数据.当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时,人工晶体度数测量误差较大.

    作者:孙刚;李文生;陈彬;王新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肾上腺髓质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是日本学者Kitamura等[1]于1993年4月从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提取出的一种新的肽类物质,其广泛分布在体内并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陆晖;黄格朗;覃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急诊冠脉搭桥初步经验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8例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入选病例均符合ACC/AHA有关冠心病手术指南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证.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失败2例.结果:16例恢复出院,2例术后死亡,病死率11%.5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28%.结论: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陈光献;张希;熊迈;王治平;吴钟凯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炎症及免疫功能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 acids,PUFAs)是指含有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根据甲基端计数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将PUFA分为4组.即ω-3系、ω-6系、ω-7系和ω-9系(即ω编号系统,也叫n编号系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从脂肪酸碳链甲基端算起.第一个双键出现在第3位碳原子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属亚麻酸类,主要包括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

    作者:徐建国;徐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用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和后处理,记录MB-MCA位置,测量心肌桥(MB)厚度、壁冠状动脉(MCA)长度、心肌包绕情况以及MCA两端成角情况,计算MCA狭窄率,分析MB厚度、MCA长度、狭窄率间相关性.结果:114例患者中诊断33例、36处MB-MCA,位于左冠状前降支25例,MCA平均长度为(20.0±12.3)mm,MB平均厚度为(2.1±0.7)mm,MCA平均狭窄率为(19.7±12.1)%,MCA长度、狭窄率、MB厚度间没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显示MB-MCA,并可测量其长度,厚度,并评价MB-MCA冠脉的形态.

    作者:梁坚豪;陈燕萍;赵继泉;朱新进;曾惠良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万托林与普米克高频振动雾化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41例

    目的:观察万托林与普米克高频振动雾化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并探讨其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门诊确诊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时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万托林与普米克高频振动雾化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主要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托林与普米克高频振动雾化联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小儿哮喘的首选,在吸入疗法中注重护理工作,疗效会更加明显.

    作者:王伟文;朱瑛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中高龄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的临床及病变形态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中高龄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形态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狭窄程度≥50%)的患者152例,依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60岁)和B组(年龄≥70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及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形态特点.结果:B组合并高血压者较A组合并高血压病明显增多;左主干狭窄部位在开口部较A组少;溃疡病变、钙化病变多;左主干+三支病变多;建议药物治疗比A组患者多.结论:中高龄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预后极差,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一部分患者只能行药物治疗.少数患者可行介入治疗.

    作者:龚晓莉;朱汉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肺癌小肠转移1例

    患者男,47岁,以右侧肢体乏力伴头痛半个月于2007年7月23日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结果示:右肺上叶尖段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大小约3.2 cm×5.0 cm,边缘呈浅分叶状改变,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中度强化,内见低密度坏死区.

    作者:李荔霞;张为民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输卵管宫角植入治疗输卵管近端堵塞性不孕31例

    目的:探讨输卵管近端堵塞性不孕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经输卵管碘油造影及腹腔镜诊断为双侧输卵管近端堵塞,余输卵管部位通畅的31例患者为对象,行输卵管宫角植入术.结果:31例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输卵管完全通畅26例,通而不畅3例,不通者0例.随访至今宫内妊娠24例,妊娠率达77%,异住妊娠1例,自然流产者1例,未孕5例.结论:排除其他不孕因素,输卵管近端堵塞性不孕患者,采用输卵管宫角植入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作者:钟华;蒙俊;李晶晶;贺红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IL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52例SLE伴I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0例SLE患者中,发生ILD 152例,发生率为11.3%.临床表现有气促、发热、干咳、肺部听诊湿罗音等,73例(48.0%)无呼吸系统症状体征.70例患者(46.1%)X线胸片表现有异常.肺高分辨率CT扫描(HRCT)检查常见表现是磨玻璃影,发生率46.7%;其次为网状影和小叶间隔增厚,发生率分别为36.8%和31.6%.68例(44.7%)患者肺功能异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换气功能障碍.16例(10.5%)出现低氧血症.ILD组与非ILD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LE伴ILD并不少见.肺HRCT对ILD的诊断和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于早期ILD,尚无临床症状及胸片异常时,通过肺HRCT和肺功能测定对肺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阻止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杨岫岩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典型特点为细胞遗传学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出现频率仅为3%~5%,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升高,至成年时达到20%~30%,年龄超过50岁者甚至高达50%[1-2].

    作者:李妍;邱录贵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改良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大面积烧伤中的应用

    目的: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改良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随机选择2000-2006年大面积烧伤患者89例为A组,行局麻注射器针头定位、穿刺针斜面向下的低位进针穿刺置管方法,与同期行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89例(B组)对比观察.结果:A组1次穿刺成功率较B组高,误穿股动脉发生率及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低(P<0.05).结论: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操作简捷方便、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省时,尤其能减少误穿股动脉、局部渗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股静脉穿刺方法.

    作者:张花存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28例

    目的:探讨应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应用耳内镜以同种异体健康颞肌筋膜或自体脂肪组织作鼓膜修补术,治疗33耳鼓膜穿孔.结果:有31耳鼓膜穿孔愈合良好且听力提高比较满意,穿孔愈合率为93.9%(31/33).结论:应用耳内镜完成鼓膜修补具有操作更直接方便、愈合率高、并发痘少、节省费用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开展及推广应用.

    作者:纪业江;陈穗俊;龙桦;陈梅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巨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手术切除

    目的:总结巨大嗅沟脑膜瘤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巨大嗅沟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切除技巧.结果:按照Simpson手术切除分级,Ⅰ级切除8例,Ⅱ级切除4例.1年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手术后全部患者嗅觉无改善,有1例术前视力为光感的患者手术后视力无改善,其余11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自理.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的唯一方法,手术切除需要详尽的术前设计和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

    作者:殷尚炯;刘洪泉;孙印成;王立忠;杜秀玉;王洪生;赵佩林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早期持续血液净化对猪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细胞因子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血液净化(CBP)对猪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细胞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小型猪13只,分为对照组(n=7)和实验组(n=6).实施二次打击建立MODS模型,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CBP治疗,监测实验动物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实验组动物CBP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教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TNF-α、IL-6水平分别为(173.37±15.64)pg/mL、(146.46±79.64)Pg/mL,较对照组的(198.81±17.07)pg/mL、(183.38±103.47)pg/mL降低(P<0.05),而VEGF水平为(29.66±2.26)pg/mL,较对照组的(18.55±3.53)pg/mL升高(P<0.05);实验组动物生存率(83%)高于对照组(29%)(P<0.05).结论:早期应用CBP技术,可以降低血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弱炎症反应,有利于VEGF的表达,降低创伤引起MODS的病死率.

    作者:周飞虎;王秀英;宋青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三种孕激素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应用不同浓度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情况,并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成功进行子宫肌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加入浓度为10、1000 ng/mL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0.1 ng/mL时轻度促进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加入浓度为1000 ng/mL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促进胞核内PCNA的表达(P<0.05).结论: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可刺激体外培养肌瘤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倪一青;孔娜;韩素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长期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长期双腔留置导管(permanent dual lumen catjeter,PDLC)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常见并发症.方法:我科白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行PDLC留置术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3.31±12.26)岁,均通过颈内静脉留置,术后拍摄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以尿素氮清除指数Kt/V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使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带涤纶套双腔留置导管经颈内静脉入路,12例经右侧,1例经左侧,平均使用7.8(2~14)个月.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内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2例14次,发生率4.58例次/1000导管日;感染1例2次,发生率0.65例次/1000导管日;出血1例3次.13例患者的平均Kt/V值1.27±0.22.结论: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和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内瘘手术的患者来说,PDLC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透析效果.如果处理得当,并发症也比较少.

    作者:肖龙;古英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酪氨酸激酶ET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ET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技术对196例肺组织标本(包括鳞状细胞癌44例、腺癌56例、小细胞肺癌71例、正常肺组织25例)ETK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织中ETK阳性表达率为54.4%,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4.1%和44.6%,小细胞肺癌为74.6%,ETK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NSCLC(P<0.05),鳞癌和腺癌细胞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ETK为阴性.结论:ETK可能参与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的发病,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分子标记物,ETK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分级可能无相关性.

    作者:陈平莲;郭琳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与诱导凋亡作用

    目的:观察两种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MTT法和细胞生长曲线检测HSPG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结合Annexin V-FITC及PI双标记染色检测HSPG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法测得不同浓度MCF-7型HSPG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48、72 h均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生长曲线显示不同浓度MCF-7型HSPG可明显抑制MDA-MB-231的生长;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显示MCF-7型HSPG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增加;MDA-MB-231型HSPG对其源细胞(MDA-MB-231)则无生长抑制作用,对其凋亡率也无明显影响.结论:MCF-7型HSPG对MDA-MB-231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作者:童旭辉;董淑英;刘浩;蒋志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致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PT)阳性率、致敏原分布特点及SP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0例拟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采用13组标准化致敏原(Alutard<'A> SQ)进行SPT.结果:1000例患者中有836例对致敏原中至少一组呈阳性反应(83.6%).SPT阳性率粉尘螨(77.6%)、屋尘螨(73.1%)、热带螨(55.6%)等,低的为花粉Ⅰ组(1.3%).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青年组及中老年组SPT阳性率分别为94.3%、85.1%和68.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SPT阳性率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女之间SP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螨是致敏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勇;李泽卿;江满杰;季俊峰;陈伟;王秋萍;卢青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