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病毒性脑炎105例临床及脑电图结果分析

张宇昕;翟琼香;郝英

关键词:脑炎, 病毒性, 儿童, 脑电描记术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及脑电图(EEG)特点.方法:对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及EE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的治愈率为60.9%,EEG的异常率为95.3%,病情重的患儿EEG改变严重,EEG呈重度异常,局灶性、低波幅的预后差,随着病情好转,EEG逐渐恢复.结论: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治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西他赛及泰素分别与卡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加卡铂及泰素加卡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生存质量及毒性反应.方法:将5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多西他赛75 mg/m2,静滴1 h,第1天给药;卡铂400 mg~500 mg,静滴,第2天给药.B组28例,泰素135 mg/m2,静滴3 h,第1天给药,卡铂用法同前.3~4周为1个周期,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及B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3.3%及64.3%,两组患者大部分治疗后KPS评分提高,提高率分别为80.0%及71.4%,两组间有效率及KPS提高率比较差异无显暑性(P>0.05),两组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其他毒性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多西他赛加卡铂及泰素加卡铂均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两组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毒性反应可耐受.

    作者:谭兴超;潘荣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胰腺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文献21篇诊断效度综合分析

    目的:研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应用对胰腺占位总体效度.方法:收集自1994年以来PET应用公开发表的能被MEDLINE引用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中英文胰腺原发占位研究文献,要求这些研究文献需有病理诊断结果,共收集到21篇,将文献重新合并,按国内、国外以及总体合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计算其95%可信区间.结果:文献间对于胰腺占位诊断的效度指标存在较大的变异,这在SUV值取值不同、PET机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效度的95%可信区间分别是灵敏度[0.80,0.91]、特异度[0.72,0.84]、准确度[0.79,0.87]、阳性预测值[0.83,0.93]和阴性预测值[0.64,0.81].结论:对于胰腺占位,PET和PET/CT的鉴别诊断具有相当价值,但对于一些微小病灶和特殊病理类型的占位,仍然存在一些盲点,需要其他影像技术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判断.

    作者:郭万华;贾支俊;徐佩;申景涛;张颖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CT与B超在胆道难检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B型超声检查(B超)在胆道难检结石的诊断中的价值,并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难检结石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与其对应的B超结果对比研究.结果:在胆囊难检结石的诊断中B超明显优于CT,在肝内外胆管难检结石的诊断中CT与B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运用CT和B超能提高其检出率.结论:在临床中可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和技巧,针对难检结石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提高其检出率.

    作者:华龙;蔡常春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双相波除颤及复律研究进展

    自从Lown等[1]将直流电除颤引入室颤治疗后,电击除颤的发展日新月异.1996年,在用于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双相波除颤效率及安全性都得到很好证明后,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双相波体外自动除颤器(AED)--ForeRunner应用于临床.自此,双相波的除颤复律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将就双相波的放电波形特点、复律及除颤的效果、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谷云飞;惠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咪唑克生对Lewis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目的:探讨咪唑克生(idazoxan,Ida)对Lewis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干预作用,观察其对大鼠脊髓组织内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和血清IFN-γ、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匀浆免疫诱发Lewis大鼠EAE模型,免疫当日开始给予Ida 10 mg/kg对其进行实验性干预,连续10 d,然后对其神经症状加以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腰髓中表达GFAP和CD11b的阳性细胞数;用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和IL-10水平.结果:与EAE模型纽相比,Ida干预纽大鼠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0.05),而其生病率与EAE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da干预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但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多(P<0.05).Ida对血清中IFN-γ和IL-10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Ida对EAE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Id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机制有一定影响.

    作者:朱振国;郑荣远;李剑敏;韩钊;王新施;陈艳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经皮扩张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对比

    目的: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RDT)的实用性和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收住我院ICU需行气管切开术的68例患者分为两组:PDT组和PRDT组,将每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操作难易程度、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评估.手术均由同一术者进行.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均未出现大幅度变化,手术安全性高.(2)PDT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分别为(7.2±2.5)、(5.3±2.0)mL;PRDT组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分别为(5.1±1.3)、(3.2±1.2)mL,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3)PDT组和PRDT组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7.0±2.1)d和(5.0±1.1)d,两组相比亦存在统计学差异.(4)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5)PDT组有3例患者发生皮下气肿,1例患者发生气管狭窄,而PRDT组则尚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结论:PRDT与PDT相比、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患者急救中具有更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卢年芳;郑瑞强;林华;陈齐红;邵俊;於江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23例分析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早期宫颈癌(Ⅰ b~Ⅱa期)、6例子宫内膜癌(Ⅰ b~Ⅱa期)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时同时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结果:23例广泛性子宫切除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均获得成功,腹膜代阴道部分获得2~3 cm长的人工阴道,术后随访检查阴道断端愈合好,人工阴道形成理想.结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术后可恢复阴道长度2~3 cm,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郝焕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迈之灵添加治疗周围性面瘫21例

    目的:观察迈之灵添加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1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添加迈之灵治疗,治疗结束后按疗效判定标准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的积分值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的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迈之灵添加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冬梅;贾茜;丁建平;赵筱玲;赵利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9例

    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使用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少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

    目的:总结可吸收性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行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126例,术后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随访.结果:随访121例170枚螺钉,随访4~120个月,平均38.4个月,优70例,良48例.术中有1例出现螺钉断裂,3例螺纹滑丝;手术后4例明显皮肤刺激,其中有1例患者术后6周外踝尖端出现局部溃疡,钉帽外露,细菌培养阴性,二次手术将螺钉帽截断,2周后伤口愈合,另外3例酒精湿敷后好转;有2例出现螺钉帽顶住皮下引起疼痛,半年后疼痛逐渐缓解.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固定效果确切,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并发症少.

    作者:徐栋梁;张新涛;刘建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哮喘气道重塑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2只大鼠中随机取8只作对照组,其余为哮喘组.哮喘组又分为哮喘3 d(8只)、7 d(8只)和14 d(8只)组.对照组大鼠1 d和8 d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15 d开始用37℃生理盐水雾化吸入,1次/d,10 min/次,共3 d.各哮喘组用卵蛋白粉(OVA)10 mg、氢氧化铝20 mg制成2 mL悬液代替生理盐水作腹腔注射,1%OVA代替生理盐水分别雾化吸入3、7和14 d.末次激发24 h后行肺泡灌洗,回收肺泡灌洗液,测VEGF和iNOS的浓度.取右下肺组织切片作常规HE染色,测定气道内周径(Pi)、外周径(Pe),并计算管壁面积(WA)和气道平滑肌面积(SMC-A).结果:各哮喘组气道中VEGF和iNOS浓度、WA/Pi和SMC-A/Pi均高于对照组,而且VEGF和iNOS浓度分别与WA/Pi和SMC-A/Pi呈正相关.结论:VEGF和iNOS可能参与哮喘气道重塑.

    作者:晏桂华;侯全忠;左娟红;陈丰华;晏正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不言放弃

    作者:和枫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灯盏花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初期患者在静滴灯盏花素后可溶性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变化,探讨灯盏花素对选择素家族的影响.方法:将28例ACS初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灯盏花素)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各14例,测定患者发病1周内选择素家族的血清浓度.结果:ACS初期,两组患者的选择素血清浓度均随病情而变化,静脉滴注灯盏花素后选择素家族血清浓度稍有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CS初期可溶性选择素家族的血清浓度均有动态变化,与病情相关,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短期治疗,选择素家族没有明显降低.

    作者:黄健莹;曾建红;黎钟燕;张世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患儿11例

    目的:探讨漏斗胸患儿采用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的手术效果以及操作要点.方法:采用保留双侧胸廓内动、静脉血管蒂和腹直肌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11例重度畸形的漏斗胸患儿.结果:全部11例患儿畸形矫正满意,活动持久有力,无呼吸困难及心慌.结论: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具有胸骨板血液循环良好、胸骨凹陷畸形矫正满意、无排异反应,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赵铭;徐克平;赵建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对侧头臂静脉被缝扎1例

    患者女,30岁,体重80 kg,因重症肌无力入院,拟行胸腺瘤切除术.全麻气管插管后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置管顺利,置人静脉导管12 cm,测中心静脉压7 mmHg.术中平稳.术后第5天外科病房拟拔除右锁骨下静脉导管,拔不出,遂请麻醉科会诊,改变患者体位静脉导管也拔不出.行床旁胸片,发现静脉导管误入左侧头臂静脉约2 cm.术后第7天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轻拉静脉导管,左侧头臂静脉随动,动处有一丝线缝合在头臂静脉血管壁上,剪开拉出丝线,顺利拔出静脉导管,离静脉导管远端约1 cm处有一针孔.

    作者:谢厚云;隋波;苏东梅;孙潮涌;王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кB和MMP-9/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核因子-кB(NF-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并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NF-кB、MMP-9、TIMP-1及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8只、模型组16只,应用高糖高脂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糖尿病组(B组)8只和厄贝沙坦治疗组(C组)8只.6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MMP-9、TIMP-1及NF-кBp65 mRNA的表达,观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1)B组大鼠肾组织中NF-кB、TIMP-1的表达较A组和C组明显增强,C组表达强度介于A组和B组之间;MMP-9的表达情况则与之相反.(2)与A组和C组相比,B组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外基质及尿蛋白排泄率明显增多,C组的病理变化则较B组有所减轻.结论:NF-кB、MMP-9、TIMP-1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厄贝沙坦通过抑制NF-кB活性、上调MMP-9、下调TIMP-1发挥其降低蛋白尿、延缓肾脏病理改变发生等治疗作用.

    作者:李华;许传文;吴扬;徐艳梅;黄丽红;周立霞;段小红;苏春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沙丁胺醇和甲强龙联合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甲强龙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沙丁胺醇氧化吸入联合甲强龙静脉用药治疗哮喘重度发作患儿33例,观察疗效.结果:1 h内缓解者9例,3 h内缓解者18例,6h内缓解者5例,12 h内缓解者1例.结论:沙丁胺醇联合甲强龙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起效快,副作用不明显,值得在哮喘重度发作中推广运用.

    作者:刘喜梅;孙文清;徐咏梅;陈科;周剑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25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患者进行手术修复并进行整体护理.结果:25例患者肢体血运良好,功能逐渐恢复.结论:对于此类假性股动脉瘤患者,护士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急救技术和基本护理操作技能,还要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戒除毒癌,成功手术,良好的护理和教育是注射毒品致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罗玉兰;许赛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状况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0例乙肝患者和60例健康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及社会支持量表(SSS)进行测评.结果:(1)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1).躯体化、人际敏感因子得分,病例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病例组的回避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病例组的放弃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面对因子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因子得分,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患者存在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其心理护理和指导.

    作者:朱玉芬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干扰素联合逍遥散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中西结合疗法.方法:采用α-干扰素加中药逍遥散联合治疗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治疗组),并以同期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对照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清ALT、TBil、A/G、γ球蛋白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P<0.05);B超示肝内光点粗、Ⅲ级血管走行欠清和分布不均等异常声像图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HBeAgF转阴率为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P<0.01).结论:α-干扰素和中药逍遥散联合应用,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复常,抗肝纤维增生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等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凤钦;罗加林;陈泰丞;陈保柱;冯汝就;李坤仪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