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急诊手术治疗126例

胡克琦;周毅;敖祥生;黄星;刘汉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诊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 外科医生, 破裂出血, 自发性, 挑战, 神经, 工作
摘要: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1],其治疗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科从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共急诊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126例,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髓内钉与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目的:对股骨近端髓内钉与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00-2005年在我院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68例股骨近端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37例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以下简称螺钉组),31例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以下简称髓内钉组).结果:螺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0.5±12.5)min,平均失血量为(20±5.7)mL,骨折迟缓愈合2例,不愈合1例,髋关节功能评定(Harris标准)恢复优良者19例,占51.4%;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0.0±18.3)min,平均失血量为(110±35.6)mL,无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病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25例,占80.7%.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髋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势,而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方楚权;成钊敏;钟碧;詹义水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6例MR诊断分析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手术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72%~3.2%.随着骨科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已为大多数基层骨科医生所掌握.然而,术后椎间隙感染时有发生.我科2000-2005年共诊断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军;杜龙庭;朱襄民;陈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基底动脉梗死溶栓治疗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及在评价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及其在评价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监测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溶栓治疗组(溶栓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EP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而分析和判断BAEP变化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Ⅲ、Ⅴ波的PL及Ⅰ~Ⅲ、Ⅲ~Ⅴ的IPL均明显延长,部分BAEP的Ⅲ、Ⅴ波波形分化差.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EP均有改善,而溶栓组的改善更明显.BAEP分级与疗效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L Ⅴ与疗效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另外我们分析表明治疗前缺失Ⅴ波的患者疗效差.结论:BAEP可以作为诊断急性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并且在评价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溶栓治疗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蔡增林;张正春;吴方萍;张永进;周玲;王蓓;何明利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脐血与成人外周血血浆对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TLR4/NF-кB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脐血血浆与成人外周血血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TLR4/NF-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剖宫产分娩的足月健康孕妇脐血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各20份,制备血浆.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为两组,(1)脐血组,加入1 μg/mL的LPS和10%的脐血血浆;(2)成人外周血组,加入1 μg/mL的LPS和10%的成人外周血血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LR4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I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脐血组TLR4 mRNA及TLR4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成人外周血组(P<0.01),脐血组IкBα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成人外周血组(P<0.01).结论:脐血血浆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TLR4/NF-кB活化,从而抑制其炎症反应.

    作者:黄艳君;刘小利;周洁;黄引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治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内镜病理特点以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6年10月确诊的23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3例类癌中,位于食管5例(21.7%),胃体6例(26.1%),直肠9例(39.1%),贲门、十二指肠球部及乙状结肠各1例(各占4.3%),1例为直肠多发分布.5例食管类癌均为隆起型病灶,直径0.8~2.5 cm,表面糜烂,边界清楚,6例胃类癌中2例为直径0.5~1.0 cm宽基息肉样,表面糜烂,4例为溃疡浸润性肿物,边界不清,病变2 cm以上,大者6 cm×8 cm.十二指肠1例类癌呈0.3 cm光滑结节;直肠9例类癌,3例表现为0.5~1.0 cm宽基息肉样隆起,其余均为典型黏膜下病变,呈半球状隆起,表面黏膜光滑,淡黄色或稍充血,实质感;直径0.8~1.2 cm,同时检出伴腺瘤性息肉1例,多发类癌1例.乙状结肠1例为0.5 cm×1.0 cm隆起,表面黏膜破坏,术后经病理证实.结论: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类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内镜超声及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方法,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微创治疗早期低度恶性消化类癌的首选.

    作者:刘圣活;吴文治;胡凤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纤维支气管镜加硬质外套管代替纤维胸腔镜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加硬质外套管代替纤维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监测35例胸腔积液患者的生命体征,局麻,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加硬质外套管代替纤维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结果:3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病例,33例确诊,所有病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加硬质外套管可以代替纤维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方法简单安全,费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伟棠;黄兰卿;梁红卫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发并继发恶性抗磷脂综合征的神经精神狼疮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对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发并继发恶性抗磷脂综合征的神经精神狼疮的分析,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复习1例罕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近期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表现繁多而复杂,可能为原发,也可能由其并发症、治疗的结果所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恶性抗磷脂综合征在其发病中均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结论:临床上,有时三者很难鉴别.当病情危急而高度怀疑时,即使不能确诊,也应立即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输注血小板可能加重病情,除非有威胁生命的出血,否则应尽量避免使用.

    作者:张俊慧;王楠;沈思钰;蔡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胰腺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文献21篇诊断效度综合分析

    目的:研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应用对胰腺占位总体效度.方法:收集自1994年以来PET应用公开发表的能被MEDLINE引用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中英文胰腺原发占位研究文献,要求这些研究文献需有病理诊断结果,共收集到21篇,将文献重新合并,按国内、国外以及总体合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计算其95%可信区间.结果:文献间对于胰腺占位诊断的效度指标存在较大的变异,这在SUV值取值不同、PET机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效度的95%可信区间分别是灵敏度[0.80,0.91]、特异度[0.72,0.84]、准确度[0.79,0.87]、阳性预测值[0.83,0.93]和阴性预测值[0.64,0.81].结论:对于胰腺占位,PET和PET/CT的鉴别诊断具有相当价值,但对于一些微小病灶和特殊病理类型的占位,仍然存在一些盲点,需要其他影像技术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判断.

    作者:郭万华;贾支俊;徐佩;申景涛;张颖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Toll样受体与慢性鼻-鼻窦炎研究进展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多因急性鼻-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而迁延所致,可单侧发病或单窦发病,以双侧发病或多窦发病常见.应用内科和手术的方法可以成功治疗大多数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可是,对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越来越普遍.近来对先天性免疫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开辟了关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就先天性免疫中toll样受体与慢性鼻-鼻窦炎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顾兆伟;曹志伟;王韫秀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评价开放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手术并发症并提出有效对策.方法: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对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121例155侧患者,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5.2个月.结果: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作为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主要方法,术后9例出现切口愈合延迟,皮缘坏死2例,2例出现异体骨排斥反应,畸形愈合13例;按AOFAS后足踝关节评分标准,平均84.3分.结论:注意术前、术中、术后的操作细节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占春;徐栋梁;胡俊勇;雷磊;余世明;张渝生;曾宪尚;李永彪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不言放弃

    作者:和枫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对Jurkat细胞IAP家族主要成员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对Jurkat细胞化疗敏感性及IAP家族主要成员表达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构建共培养模型,扫描电镜观察,0.5 μmol/L DNR作用24 h后FITC-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定量Jurkat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黏附培养4、24及48 h时Jurkat细胞总蛋白中XIAP和survivin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周期分布.结果: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正常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Jurkat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5±0.54)%、(8.48±0.86)%,与悬浮对照组(25.74±6.15)%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与正常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与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4 h即观察到XIAP表达的上调,24 h和48 h尤为明显,但survivin表达的变化呈现相反趋势.与Western blot结果相一致,Jurkat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能介导Jurkat细胞耐药,其机制可能与Jurkat细胞XIAP表达上调和survivin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王吉刚;陈幸华;周凡;刘彦琴;白颖;刘景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患儿11例

    目的:探讨漏斗胸患儿采用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的手术效果以及操作要点.方法:采用保留双侧胸廓内动、静脉血管蒂和腹直肌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11例重度畸形的漏斗胸患儿.结果:全部11例患儿畸形矫正满意,活动持久有力,无呼吸困难及心慌.结论: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具有胸骨板血液循环良好、胸骨凹陷畸形矫正满意、无排异反应,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赵铭;徐克平;赵建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

    目的:探讨制作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安全、稳定的方法.方法:小型猪20头,在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中心电监护,术后3 d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8周取心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心电监护示结扎瞬间心电图即表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冠状动脉造影见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完全闭塞,病理切片见梗死心肌为大量结构紊乱的纤维组织所取代.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动物死亡率低.

    作者:文莎;左后娟;刘涛;刘正湘;刘少文;林敬阳;汪道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转录因子t-bet在人CD8+ T细胞和γδ T细胞干扰素-γ产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对人CD8+T细胞和γδ T细胞干扰素-γ(IFN-γ)产生的调控作用.方法:化学合成针对人t-be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人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CD8+T细胞和δγT细胞,半定量RT-PCR检测CD8+T细胞和γδ T细胞中t-bet mRNA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IFN-γ产生的变化情况.结果:转染siRNA后的人CD8+T细胞和γδ T细胞t-bet mRNA表达强度分别为(24.75±1.18)%和(25.28±1.04)%,较转染前明显减小(P<0.05);在t-bet表达受到抑制的同时,γδ T细胞中IFN-γ+细胞为(56.57±6.67)%,与错义序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iRNA可有效降低人CD8+T细胞和γδ T细胞t-bet的基因表达,转录因子t-bet在γδ T细胞IFN-γ产生中所起的作用与CD8+T细胞不完全相同.

    作者:汪洪涛;薛祝平;李柏青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阿昔莫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阿昔莫司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双胍类和磺脲类药物降糖治疗,观察组加服阿昔莫司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流变学指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糖、血脂(除HDL-C)、血胰岛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昔莫司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慧;缪小萍;冯文凯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小剂量奥曲肽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疗效比较

    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75%以上患者可见此症状.肝硬化腹水患者约50%在2年内死亡,常规药物治疗无效者,6个月内病死率达50%,难治性腹水患者1年存活率仅为25%[1].笔者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采用小剂量奥曲肽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40例,观察腹水消退情况等,并设对照组加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牛桂玲;南化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致局部皮肤瘙痒1例

    患者男,68岁,因反复反酸、烧心、腹痛半年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肾病史.青霉素过敏.查体:一般情况可,上腹压之不适,心肺及其他无异常.纤维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余项检查无特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心肌缺血.治疗:抑酸、保护胃黏膜、胃动力药物口服;活血化瘀药物(1组):灯盏花素注射液(衡阳恒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061203;有效期至2008年11月;国药准字号:Z20063405;规格:20 mg)静脉给药;静脉滴注0.9%氯化钠250 mL+注射用灯盏花素40 mg以平均40滴/min静脉滴注.

    作者:杨靓靓;陆雪梅;华满堂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摄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局麻下穿刺左肱动脉或股动脉插入一标记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处利用西门子AXIOM Artis数字减影血管X线机行DSA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采集参数、体位、注射参数及图像后处理,能清晰地显示复杂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部位、破口、真假腔内血流差别以及其相邻血管的关系.结论:在介入治疗胸主动脉瘤中DSA技术的正确选择,对显示复杂夹层胸主动脉瘤的破口、介入治疗及患者的安全性,对提高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操作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焦河;王凤英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脓毒症时心肌损伤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心肌损伤是脓毒症(sepsis)及脓毒性休克时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40%,是造成脓毒症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肌损伤是脓毒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目前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庄海舟;沈潞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