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与B超在胆道难检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华龙;蔡常春

关键词:胆结石, 超声检查, 诊断, 计算机体层成像
摘要:目的:研究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B型超声检查(B超)在胆道难检结石的诊断中的价值,并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难检结石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与其对应的B超结果对比研究.结果:在胆囊难检结石的诊断中B超明显优于CT,在肝内外胆管难检结石的诊断中CT与B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运用CT和B超能提高其检出率.结论:在临床中可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和技巧,针对难检结石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提高其检出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迈之灵添加治疗周围性面瘫21例

    目的:观察迈之灵添加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1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添加迈之灵治疗,治疗结束后按疗效判定标准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的积分值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的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迈之灵添加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冬梅;贾茜;丁建平;赵筱玲;赵利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前降钙素在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PCT)在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7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后确定细菌和非细菌感染共41例,同时采用免疫发光分析进行检测PCT水平.PCT水平以0.5 ng/mL为阳性分界值.结果:肾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者21例,PCT≥0.5 ng/mL占81%.非细菌感染者20例,PCT<0.5 mg/mL占68%.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PC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原体检测的辅助诊断工具,其水平≥0.5 ng/mL时对鉴别肺部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勇;何东初;吴江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儿童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的护理经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的护理经验.结果:14例行一期尿道成形术,其中2例发生尿瘘;12例行二期尿道成形术,其中3例发生尿瘘.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合理的护理方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梁晓燕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四肢枪弹伤6例

    枪弹伤在战争年代较多,但在和平岁月也时有发生.我科自2000-2006年收治6例四肢枪弹伤,用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

    作者:孙超锋;李学拥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带螺纹克氏针加可吸收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124例

    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应用带螺纹克氏针结合可吸收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共1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4例,男82例,女42例;年龄:9~66岁,平均36.2岁: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119例:粉碎性骨折91例,单纯性骨折33例:车祸伤87例,高处坠落伤37例.

    作者:肖善富;于凤珍;从先锐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多西他赛及泰素分别与卡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加卡铂及泰素加卡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生存质量及毒性反应.方法:将5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多西他赛75 mg/m2,静滴1 h,第1天给药;卡铂400 mg~500 mg,静滴,第2天给药.B组28例,泰素135 mg/m2,静滴3 h,第1天给药,卡铂用法同前.3~4周为1个周期,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及B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3.3%及64.3%,两组患者大部分治疗后KPS评分提高,提高率分别为80.0%及71.4%,两组间有效率及KPS提高率比较差异无显暑性(P>0.05),两组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其他毒性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多西他赛加卡铂及泰素加卡铂均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两组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毒性反应可耐受.

    作者:谭兴超;潘荣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评价开放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手术并发症并提出有效对策.方法: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对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121例155侧患者,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5.2个月.结果: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作为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主要方法,术后9例出现切口愈合延迟,皮缘坏死2例,2例出现异体骨排斥反应,畸形愈合13例;按AOFAS后足踝关节评分标准,平均84.3分.结论:注意术前、术中、术后的操作细节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占春;徐栋梁;胡俊勇;雷磊;余世明;张渝生;曾宪尚;李永彪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脓毒症时心肌损伤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心肌损伤是脓毒症(sepsis)及脓毒性休克时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40%,是造成脓毒症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肌损伤是脓毒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目前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庄海舟;沈潞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转录因子t-bet在人CD8+ T细胞和γδ T细胞干扰素-γ产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对人CD8+T细胞和γδ T细胞干扰素-γ(IFN-γ)产生的调控作用.方法:化学合成针对人t-be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人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CD8+T细胞和δγT细胞,半定量RT-PCR检测CD8+T细胞和γδ T细胞中t-bet mRNA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IFN-γ产生的变化情况.结果:转染siRNA后的人CD8+T细胞和γδ T细胞t-bet mRNA表达强度分别为(24.75±1.18)%和(25.28±1.04)%,较转染前明显减小(P<0.05);在t-bet表达受到抑制的同时,γδ T细胞中IFN-γ+细胞为(56.57±6.67)%,与错义序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iRNA可有效降低人CD8+T细胞和γδ T细胞t-bet的基因表达,转录因子t-bet在γδ T细胞IFN-γ产生中所起的作用与CD8+T细胞不完全相同.

    作者:汪洪涛;薛祝平;李柏青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手部掌、指骨45处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手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6.5周.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71.1%、良8.9%、可6.7%、差11.1%,总优良率为80.0%.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惠手功能恢复,是治疗掌、指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巫永军;李鹏;历强;何浩华;曾开;赵志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目的:评价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用α-硫辛酸0.6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及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共3周.对照组36例单用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共3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2%,对照组有效率为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除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阳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检测吲哚氰绿清除试验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pulse dye densito graphanalyzer,PDDG)检测吲哚氰绿(ICG)清除试验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用PDDG法进行ICG清除试验,分析其在10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术后恢复方面与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吲哚氰绿15 min潴留率(ICGR15)在术后腹水、白蛋白用量、利尿剂用量、黄疸等方面与Child-Pugh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ICGR15较Child-Pugh评分在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方面相关系数更高,相关性更强.结论:PDDG试验是行ICG清除试验检测肝储备功能实用可行的理想方法,能很好地反映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对手术后恢复情况有良好的预计性.

    作者:黄容海;穆毅;蒋力;张珂;李传胜;鲁岩;赫嵘;毛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用于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对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入假手术组(N/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依达拉奉预处理组(EP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模型,EP组在建立模型前30 min给予依达拉奉3 mg/kg,N/A组和I/R组则给予生理盐水2 mg/kg.分别于缺血前(T0)、缺血30 min(T1)、缺血1 h(T2)、缺血2 h(T3)、再灌注30 min(T4)、再灌注1 h(T5)、再灌注6 h(T6)及再灌注12 h(T7)采血检测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浓度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T0和T7时点测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结果:I/R组与EP组缺血后各检测指标均高于N/A组(P<0.05),与I/R组相比,EP组缺血后各时点MDA、NO、sTM浓度及vWF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T7时点的CEC计数亦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明显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作者:徐向辉;常业恬;李李;张冬梅;邹小华;李晶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Toll样受体与慢性鼻-鼻窦炎研究进展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多因急性鼻-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而迁延所致,可单侧发病或单窦发病,以双侧发病或多窦发病常见.应用内科和手术的方法可以成功治疗大多数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可是,对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越来越普遍.近来对先天性免疫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开辟了关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就先天性免疫中toll样受体与慢性鼻-鼻窦炎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顾兆伟;曹志伟;王韫秀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护理46例

    目的:总结46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的护理,充分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后做好肾造瘘管、导尿管及输尿管内支架管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取石,无中转开放手术,肾结石取净率95.7%,2例在1次取石后5~7 d行2次取石成功.结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肾造瘘管及输尿管内支架管的护理及知识宣教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正荣;姚霞;蒋璐;胡秀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反复发生易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或加重,并且左房血流紊乱易致左房血栓形成,其导致中风严重致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无房颤患者的两倍.因此积极的治疗,尽可能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长期预防其反复发作,仍是临床中治疗的难题之一,本研究主要观察美托洛尔加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并与普罗帕酮进行疗效比较.

    作者:邢智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脂多糖对原代培养神经元核转录因子-кB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新生大鼠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以及核转录因子-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кB)表达的影响,探讨NF-кB的信号通路在LPS损伤神经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N-甲苯磺基-L-苯乙胺酰氯甲基酮(TPCK)预处理后再加入LPS组,后两组均用LPS处理48 h.检测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及观察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使用RT-PCR法观察NF-кB的表达.结果:LPS作用后神经元存活率减少,LDH释放量及NF-кB的表达增加.经TPCK预处理的神经元LDH释放量及NF-кB的表达明显低于LPS组,而神经元存活率显著高于LPS组.结论:LPS能引起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而TPCK可明显减弱LPS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提示NF-кB参与了LPS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作者:孙美群;汪洪涛;卓煜娅;邹维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老年人钴胺素缺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

    老年人中钴胺素(维生素B12)缺乏随年龄而增加,60~65岁的患病率为24%、65~74岁为26%、85岁以上可达54%[1].发达国家社区老人患病率为12%,而住院者则达30%~40%[2].钴胺素缺乏因症状不典型而易误、漏诊.及时诊治可阻止病情进展或逆转病情.本文对老年人钴胺素缺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黄方;刘永华;钱晓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

    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较少见.在儿童又称Kohler病,在成年人出现则被命名为Müller-Weiss病[1].常常是由于创伤、发育障碍或其他疾病等原因破坏营养舟状骨的血运,导致软骨内骨化(软骨形成与成骨作用)异常或骨细胞死亡而出现.由于该病发病率低,且与发育障碍或其他疾病难以鉴别,故在临床诊断治疗中易产生混淆.

    作者:宋卫东;李德;刘尚礼;沈慧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54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21~76岁.AO分型,B型24例,C型30例.开放伤14例,闭合伤40例.手术距受伤时间4 h~14 d,骨折复位顺序为后踝-外踝-内踝.后踝选用可吸收螺钉或金属螺钉固定,外踝用1/3管状钢板螺钉固定,内踝用1~2枚拉力螺钉固定.术后行系统性功能锻炼.结果:随访时间10个月~2.5年,平均14个月,骨折均愈合.以改良Bird-Jackson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评判总优良率89%.结论:适当的手术入路,准确的骨折复位,有效的内外固定,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使大多数三踝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作者:胡俊勇;余世民;雷磊;李占春;徐栋梁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