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醒状态下纤支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638例

王桂芳;徐海涛;颜泽敏

关键词:清醒状态, 纤支镜, 引导, 气管插管困难, 全身麻醉, 人工气道, 心跳呼吸骤停, 纤维支气管镜, 困难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上颌骨畸形, 颌面部肿瘤, 评估, 困难插管, 颈椎骨折, 患者, 插管过程, 资料表, 发生率, 效果
摘要:全身麻醉时为保证麻醉过程的顺利,需要提前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但由于患者上颌骨畸形、颈椎骨折、颌面部肿瘤等种种原因,在插管过程中颈部不能过伸导致气管插管困难.有资料表明在麻醉中困难插管发生率约为2%~3%[1],麻醉中气管插管困难是一个十分危急的问题,严重者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因此术前充分评估插管困难的程度,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对于保障麻醉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我们对评估困难气管插管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进行插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痔术后运用美辛唑酮栓的疗效观察

    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对传统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连续塞肛1周,临床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单剑锋;刘纪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CT与B超在胆道难检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B型超声检查(B超)在胆道难检结石的诊断中的价值,并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难检结石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与其对应的B超结果对比研究.结果:在胆囊难检结石的诊断中B超明显优于CT,在肝内外胆管难检结石的诊断中CT与B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运用CT和B超能提高其检出率.结论:在临床中可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和技巧,针对难检结石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提高其检出率.

    作者:华龙;蔡常春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手部掌、指骨45处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手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6.5周.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71.1%、良8.9%、可6.7%、差11.1%,总优良率为80.0%.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惠手功能恢复,是治疗掌、指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巫永军;李鹏;历强;何浩华;曾开;赵志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

    目的:总结可吸收性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行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126例,术后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随访.结果:随访121例170枚螺钉,随访4~120个月,平均38.4个月,优70例,良48例.术中有1例出现螺钉断裂,3例螺纹滑丝;手术后4例明显皮肤刺激,其中有1例患者术后6周外踝尖端出现局部溃疡,钉帽外露,细菌培养阴性,二次手术将螺钉帽截断,2周后伤口愈合,另外3例酒精湿敷后好转;有2例出现螺钉帽顶住皮下引起疼痛,半年后疼痛逐渐缓解.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固定效果确切,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并发症少.

    作者:徐栋梁;张新涛;刘建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老年人钴胺素缺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

    老年人中钴胺素(维生素B12)缺乏随年龄而增加,60~65岁的患病率为24%、65~74岁为26%、85岁以上可达54%[1].发达国家社区老人患病率为12%,而住院者则达30%~40%[2].钴胺素缺乏因症状不典型而易误、漏诊.及时诊治可阻止病情进展或逆转病情.本文对老年人钴胺素缺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黄方;刘永华;钱晓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院前急救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受危急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的医院前急救[1].患者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且缺乏思想准备,突如其来的事件引起应激反应[2],患者心理活动更为复杂.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医护人员往往重视患者的病情,而忽略患者的心理变化.本文为探讨护理干预对院前急救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对129例病例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并在干预后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红;何夏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致局部皮肤瘙痒1例

    患者男,68岁,因反复反酸、烧心、腹痛半年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肾病史.青霉素过敏.查体:一般情况可,上腹压之不适,心肺及其他无异常.纤维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余项检查无特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心肌缺血.治疗:抑酸、保护胃黏膜、胃动力药物口服;活血化瘀药物(1组):灯盏花素注射液(衡阳恒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061203;有效期至2008年11月;国药准字号:Z20063405;规格:20 mg)静脉给药;静脉滴注0.9%氯化钠250 mL+注射用灯盏花素40 mg以平均40滴/min静脉滴注.

    作者:杨靓靓;陆雪梅;华满堂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让笑声和歌声重回这片重创的土地

    我们这批医疗队员路上灾区土地的时候已经是6月6日了,但我们却发现,和我们华山医疗队一起在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工作的部江堰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却难得有笑容,更不用说歌声了--地震发生的瞬间,他们在欢度5·12国际护士节,歌声和笑声嘎然而止,然后是仿佛没有尽头的悲愁.

    作者:陈勤奋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93例,其中旋后外旋型39例,旋前外旋型19例,旋前外展型27例,垂直压缩型8例.结果:本组93例,随访8个月~5年,优51例,良27例,可12例,差3例.优良率占83.9%.结论:明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余世明;胡俊勇;李占春;曾宪尚;雷磊;徐栋梁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采用切开复住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35足.骨折均采用Sander's分型,应用外侧入路,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对有选择性的病例进行了植骨.应用影像学检查和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的时间18个月(12~32个月).结果:共完整随访Ⅱ型骨折28足,Ⅲ型骨折7足.术前平均Bohler角是5.4°,随访时平均Bohler角是28.6°.X线测量表明在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98.2%.80%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平均评分在Sander's Ⅱ型骨折为89分,Ⅲ型骨折为78分.优良率在Sander's Ⅱ型骨折为85.7%,Ⅲ型骨折为71.4%,总的优良率为82.9%.结论:对于Sander's Ⅱ型和Ⅲ型骨折患者采用开放复住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石通和;郭不平;宋明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及MRI特点.方法:对22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特点进行分析.结果:Wallenberg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眼球震颤、霍纳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等,头部CT检查发现1例延髓背外侧梗死灶,MRI发现22例延髓背外侧梗死灶.结论:Wallenberg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及MRI.

    作者:林一均;杨晓凯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患儿11例

    目的:探讨漏斗胸患儿采用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的手术效果以及操作要点.方法:采用保留双侧胸廓内动、静脉血管蒂和腹直肌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11例重度畸形的漏斗胸患儿.结果:全部11例患儿畸形矫正满意,活动持久有力,无呼吸困难及心慌.结论: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具有胸骨板血液循环良好、胸骨凹陷畸形矫正满意、无排异反应,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赵铭;徐克平;赵建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6例MR诊断分析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手术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72%~3.2%.随着骨科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已为大多数基层骨科医生所掌握.然而,术后椎间隙感染时有发生.我科2000-2005年共诊断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军;杜龙庭;朱襄民;陈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6例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是一种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构成的良性子宫肿瘤,临床上罕见,发病率为0.03%~0.2%[1],术前极易误诊.本文收集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共6例,现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如下.

    作者:杨小敏;张品南;卢荷莲;冯国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Ⅲ评分)和两组14 d后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14 d后上述检测指标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APACHEⅢ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14 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较对照组病死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作者:张宏伟;魏立友;张小平;邱方;王宝民;胡艳玲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灯盏花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初期患者在静滴灯盏花素后可溶性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变化,探讨灯盏花素对选择素家族的影响.方法:将28例ACS初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灯盏花素)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各14例,测定患者发病1周内选择素家族的血清浓度.结果:ACS初期,两组患者的选择素血清浓度均随病情而变化,静脉滴注灯盏花素后选择素家族血清浓度稍有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CS初期可溶性选择素家族的血清浓度均有动态变化,与病情相关,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短期治疗,选择素家族没有明显降低.

    作者:黄健莹;曾建红;黎钟燕;张世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9例

    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使用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少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胰腺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文献21篇诊断效度综合分析

    目的:研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应用对胰腺占位总体效度.方法:收集自1994年以来PET应用公开发表的能被MEDLINE引用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中英文胰腺原发占位研究文献,要求这些研究文献需有病理诊断结果,共收集到21篇,将文献重新合并,按国内、国外以及总体合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计算其95%可信区间.结果:文献间对于胰腺占位诊断的效度指标存在较大的变异,这在SUV值取值不同、PET机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效度的95%可信区间分别是灵敏度[0.80,0.91]、特异度[0.72,0.84]、准确度[0.79,0.87]、阳性预测值[0.83,0.93]和阴性预测值[0.64,0.81].结论:对于胰腺占位,PET和PET/CT的鉴别诊断具有相当价值,但对于一些微小病灶和特殊病理类型的占位,仍然存在一些盲点,需要其他影像技术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判断.

    作者:郭万华;贾支俊;徐佩;申景涛;张颖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кB和MMP-9/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核因子-кB(NF-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并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NF-кB、MMP-9、TIMP-1及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8只、模型组16只,应用高糖高脂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糖尿病组(B组)8只和厄贝沙坦治疗组(C组)8只.6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MMP-9、TIMP-1及NF-кBp65 mRNA的表达,观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1)B组大鼠肾组织中NF-кB、TIMP-1的表达较A组和C组明显增强,C组表达强度介于A组和B组之间;MMP-9的表达情况则与之相反.(2)与A组和C组相比,B组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外基质及尿蛋白排泄率明显增多,C组的病理变化则较B组有所减轻.结论:NF-кB、MMP-9、TIMP-1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厄贝沙坦通过抑制NF-кB活性、上调MMP-9、下调TIMP-1发挥其降低蛋白尿、延缓肾脏病理改变发生等治疗作用.

    作者:李华;许传文;吴扬;徐艳梅;黄丽红;周立霞;段小红;苏春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25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患者进行手术修复并进行整体护理.结果:25例患者肢体血运良好,功能逐渐恢复.结论:对于此类假性股动脉瘤患者,护士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急救技术和基本护理操作技能,还要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戒除毒癌,成功手术,良好的护理和教育是注射毒品致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罗玉兰;许赛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