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梅;孙文清;徐咏梅;陈科;周剑峰
缺血坏死是临床常见棘手问题,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血供不足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两个重要原因.bFGF对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如毛细血管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迁移增生、胶原合成、小血管腔形成等均有明显促进作用,是体内发现的为有效的促血管再生因子之一.
作者:徐杰;左金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P-选择素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和低分子肝素法安明对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60 mg/kg体重)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N)组、糖尿病(DN)组、法安明大剂量治疗(TI)组、法安明小剂量治疗(T2)组.于应用法安明前、后第4、8、12周分别测定4组大鼠的体重、尿蛋白总量(24 h)、尿白蛋白(24 h),血肌酐;检测大鼠血P-选择素、肾组织P-选择素及P-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DN组大鼠肾重/体重指数以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均显著上升(P<0.05),肾组织P-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P<0.05).与DN组比较,T1组大鼠、肾重/体重指数下降(P<0.05),T1和T2组尿蛋白量(24 h)、微量白蛋白和肌酐均显著下降(P<0.01).T1和T2组P-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过程,法安明可能通过抑制P-选择素的表达从而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薛勤;汪年松;李军辉;王锋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早期宫颈癌(Ⅰ b~Ⅱa期)、6例子宫内膜癌(Ⅰ b~Ⅱa期)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时同时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结果:23例广泛性子宫切除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均获得成功,腹膜代阴道部分获得2~3 cm长的人工阴道,术后随访检查阴道断端愈合好,人工阴道形成理想.结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术后可恢复阴道长度2~3 cm,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郝焕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距骨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冲击波骨科治疗仪门诊治疗22例距骨坏死患者,冲击电压为6.0~7.5 kV,冲击能量0.056~0.120 mJ/mm2,冲击800~1 000次.根据患者情况治疗6~8次,每次间隔7 d.结果:治疗后22例得到6个月随访,优良率90.9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活动功能,促进诱发骨生长,治疗距骨坏死简单方便、安全有效.
作者:蔡昊;刘林;董立平;孟华鹏;李鑫鑫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的肿瘤适形度与剂量分布.方法:17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常规模拟定位后行CT扫描,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3)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三维适形计划和虚拟常规计划.对常规放疗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虚拟常规计划所描述等中心位置、靶区大小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放疗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等中心位置在X、Y、Z轴上分别相差(4.1±2.2)、(3.4±2.3)、(12.5±8.1)mm;射线束观前后方向肿瘤区(GTV)宽常规放疗计划为(2.3±0.5)mm,三维适形计划为(4.4±0.9)mm;全组中位处方剂量6 600 cGy.常规放疗计划、虚拟常规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GTV100%体积剂量分别为(3 567.1±1 975.4)、(6 294.2±358.5)和(6 185.6±364.5) cGy;CTV 100%体积剂量分别为(1948.3±1 265.2)、(5 384.8±671.9)和(5 137.8±629.9)cGy;肺V20分别为23%、33%、22%.结论: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不能满足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而三维适形技术能够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给食管病变区以足够的照射剂量,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方法.
作者:段诗苗;江浩;赵家成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患者男,50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一直未予特殊治疗,平时重体力活动亦不受限,20年前曾有过4次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经保守治疗痊愈.5年来患者劳累后可出现气促症状,2年来劳累后有胸痛症状,近半年来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症状.
作者:张步升;张郁林;伯平;王冲;冯建国;朱蓓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患者女,30岁,体重80 kg,因重症肌无力入院,拟行胸腺瘤切除术.全麻气管插管后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置管顺利,置人静脉导管12 cm,测中心静脉压7 mmHg.术中平稳.术后第5天外科病房拟拔除右锁骨下静脉导管,拔不出,遂请麻醉科会诊,改变患者体位静脉导管也拔不出.行床旁胸片,发现静脉导管误入左侧头臂静脉约2 cm.术后第7天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轻拉静脉导管,左侧头臂静脉随动,动处有一丝线缝合在头臂静脉血管壁上,剪开拉出丝线,顺利拔出静脉导管,离静脉导管远端约1 cm处有一针孔.
作者:谢厚云;隋波;苏东梅;孙潮涌;王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双倍血量换血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疗法的优缺点.方法:将2000-2007年66例病例皆为ABO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有换血指征,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和双面蓝光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换血治疗,分别观察治疗6、12和24 h内胆红素及核黄疸发生率及换血后感染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6 h胆红素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2、24 h无差异;核黄疸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治疗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双倍血量换血法对新生儿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有迅速降低胆红素作用,长期并无显著优势,应慎重换血.
作者:刘春梅;周小坚;杨祖钦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发并继发恶性抗磷脂综合征的神经精神狼疮的分析,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复习1例罕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近期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表现繁多而复杂,可能为原发,也可能由其并发症、治疗的结果所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恶性抗磷脂综合征在其发病中均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结论:临床上,有时三者很难鉴别.当病情危急而高度怀疑时,即使不能确诊,也应立即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输注血小板可能加重病情,除非有威胁生命的出血,否则应尽量避免使用.
作者:张俊慧;王楠;沈思钰;蔡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设计一种新的确定PET病灶边界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自行设计开发软件,用软件打开PET图像,通过病灶中心画一条贯穿病灶的线段,两端超出病灶肉眼所见的边界少许.通过软件测出该线段上每个像素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以超出病灶两侧的两端末段线段像素上的平均SUV分别为两端各自的本底,以线段中心为起点,由病灶内向线段两侧的每个像素测得的SUV减去每侧各自的本底,差值小于或等于零处确定为病灶的边界点.通过病灶中心画数条轮辐状线段,以相同的方法确定病灶边界,将所有确定的边界点相连,即得到病灶的轮廓.选取13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病例,PET/CT显像阳性病灶15个,分别采用差值法和本底校正阈值法确定病灶边界,并计算病灶面积.结果:(1)差值法和本底校正阈值法确定15个病灶的边界不完全一致;(2)两种方法所勾画的病灶形态大致相同,测算的面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9).结论:理论上通过该方法可准确得到病灶的大小,确定病灶边界,为肿瘤放疗前确定肿瘤病灶生物边界及评价病灶疗效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徐卫平;王淑侠;唐安戊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状况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0例乙肝患者和60例健康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及社会支持量表(SSS)进行测评.结果:(1)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1).躯体化、人际敏感因子得分,病例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病例组的回避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病例组的放弃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面对因子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因子得分,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患者存在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其心理护理和指导.
作者:朱玉芬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患者男,46岁,农民,因右上睑下垂5年余,视物双影20余天入院.5年前出现右上睑下垂,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20余天前出现左上睑下垂,视物双影.10余年前有冶游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神志清,对答切题,反应正常,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和理解力均正常.
作者:江毅卿;蒋辉华;金笑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75%以上患者可见此症状.肝硬化腹水患者约50%在2年内死亡,常规药物治疗无效者,6个月内病死率达50%,难治性腹水患者1年存活率仅为25%[1].笔者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采用小剂量奥曲肽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40例,观察腹水消退情况等,并设对照组加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牛桂玲;南化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评价开放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手术并发症并提出有效对策.方法: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对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121例155侧患者,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5.2个月.结果: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作为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主要方法,术后9例出现切口愈合延迟,皮缘坏死2例,2例出现异体骨排斥反应,畸形愈合13例;按AOFAS后足踝关节评分标准,平均84.3分.结论:注意术前、术中、术后的操作细节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占春;徐栋梁;胡俊勇;雷磊;余世明;张渝生;曾宪尚;李永彪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老年人中钴胺素(维生素B12)缺乏随年龄而增加,60~65岁的患病率为24%、65~74岁为26%、85岁以上可达54%[1].发达国家社区老人患病率为12%,而住院者则达30%~40%[2].钴胺素缺乏因症状不典型而易误、漏诊.及时诊治可阻止病情进展或逆转病情.本文对老年人钴胺素缺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黄方;刘永华;钱晓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比较B、C两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134例符合拉米夫定治疗指征的CHB患者,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所有病例均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观察1年后的疗效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34例CHB患者中,B基因型32例,C基因型96例,B、C混合型6例;B基因型的ALI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有效应答率5项指标均高于C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治疗1年对B、C两型CHB患者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周光耀;金玲湘;蒋道荣 刊期: 2008年第24期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技术,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遍应用,其快速容积扫描、造影剂团注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后处理软件相结合,使CT血管重建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更加可靠,其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更是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1],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血管显像技术.
作者:张路遥;佟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应用带螺纹克氏针结合可吸收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共1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4例,男82例,女42例;年龄:9~66岁,平均36.2岁: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119例:粉碎性骨折91例,单纯性骨折33例:车祸伤87例,高处坠落伤37例.
作者:肖善富;于凤珍;从先锐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制作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安全、稳定的方法.方法:小型猪20头,在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中心电监护,术后3 d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8周取心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心电监护示结扎瞬间心电图即表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冠状动脉造影见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完全闭塞,病理切片见梗死心肌为大量结构紊乱的纤维组织所取代.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结扎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动物死亡率低.
作者:文莎;左后娟;刘涛;刘正湘;刘少文;林敬阳;汪道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对Jurkat细胞化疗敏感性及IAP家族主要成员表达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构建共培养模型,扫描电镜观察,0.5 μmol/L DNR作用24 h后FITC-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定量Jurkat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黏附培养4、24及48 h时Jurkat细胞总蛋白中XIAP和survivin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周期分布.结果: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正常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Jurkat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5±0.54)%、(8.48±0.86)%,与悬浮对照组(25.74±6.15)%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与正常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与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4 h即观察到XIAP表达的上调,24 h和48 h尤为明显,但survivin表达的变化呈现相反趋势.与Western blot结果相一致,Jurkat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能介导Jurkat细胞耐药,其机制可能与Jurkat细胞XIAP表达上调和survivin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王吉刚;陈幸华;周凡;刘彦琴;白颖;刘景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