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厚云;隋波;苏东梅;孙潮涌;王侠
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较少见.在儿童又称Kohler病,在成年人出现则被命名为Müller-Weiss病[1].常常是由于创伤、发育障碍或其他疾病等原因破坏营养舟状骨的血运,导致软骨内骨化(软骨形成与成骨作用)异常或骨细胞死亡而出现.由于该病发病率低,且与发育障碍或其他疾病难以鉴别,故在临床诊断治疗中易产生混淆.
作者:宋卫东;李德;刘尚礼;沈慧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对Jurkat细胞化疗敏感性及IAP家族主要成员表达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构建共培养模型,扫描电镜观察,0.5 μmol/L DNR作用24 h后FITC-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定量Jurkat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黏附培养4、24及48 h时Jurkat细胞总蛋白中XIAP和survivin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周期分布.结果: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正常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Jurkat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5±0.54)%、(8.48±0.86)%,与悬浮对照组(25.74±6.15)%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与正常基质细胞黏附培养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与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培养4 h即观察到XIAP表达的上调,24 h和48 h尤为明显,但survivin表达的变化呈现相反趋势.与Western blot结果相一致,Jurkat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培养能介导Jurkat细胞耐药,其机制可能与Jurkat细胞XIAP表达上调和survivin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王吉刚;陈幸华;周凡;刘彦琴;白颖;刘景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对传统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连续塞肛1周,临床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单剑锋;刘纪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反复发生易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或加重,并且左房血流紊乱易致左房血栓形成,其导致中风严重致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无房颤患者的两倍.因此积极的治疗,尽可能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长期预防其反复发作,仍是临床中治疗的难题之一,本研究主要观察美托洛尔加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并与普罗帕酮进行疗效比较.
作者:邢智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应用带螺纹克氏针结合可吸收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共1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4例,男82例,女42例;年龄:9~66岁,平均36.2岁: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119例:粉碎性骨折91例,单纯性骨折33例:车祸伤87例,高处坠落伤37例.
作者:肖善富;于凤珍;从先锐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总结46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的护理,充分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后做好肾造瘘管、导尿管及输尿管内支架管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取石,无中转开放手术,肾结石取净率95.7%,2例在1次取石后5~7 d行2次取石成功.结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肾造瘘管及输尿管内支架管的护理及知识宣教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正荣;姚霞;蒋璐;胡秀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患者男,46岁,农民,因右上睑下垂5年余,视物双影20余天入院.5年前出现右上睑下垂,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20余天前出现左上睑下垂,视物双影.10余年前有冶游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神志清,对答切题,反应正常,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和理解力均正常.
作者:江毅卿;蒋辉华;金笑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心肌损伤是脓毒症(sepsis)及脓毒性休克时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40%,是造成脓毒症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肌损伤是脓毒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目前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庄海舟;沈潞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早期宫颈癌(Ⅰ b~Ⅱa期)、6例子宫内膜癌(Ⅰ b~Ⅱa期)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时同时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结果:23例广泛性子宫切除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均获得成功,腹膜代阴道部分获得2~3 cm长的人工阴道,术后随访检查阴道断端愈合好,人工阴道形成理想.结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膜代部分阴道手术术后可恢复阴道长度2~3 cm,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郝焕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总结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患者进行手术修复并进行整体护理.结果:25例患者肢体血运良好,功能逐渐恢复.结论:对于此类假性股动脉瘤患者,护士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急救技术和基本护理操作技能,还要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戒除毒癌,成功手术,良好的护理和教育是注射毒品致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罗玉兰;许赛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1],其治疗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科从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共急诊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1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克琦;周毅;敖祥生;黄星;刘汉东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气管内吸引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影响.方法:将近3年我院产科分娩的羊水粪染(Ⅱ度或Ⅲ度)合并窒息的102例新生儿分为两组,其中,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出生的52例设为对照组,仅行常规上呼吸道清理.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分娩的50例设为治疗组,在常规上呼吸道清理后,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内吸引.结果:对照组52例,发生MAS 22例,其中羊水Ⅱ度合并窒息者12例,羊水Ⅲ度胎粪污染者10例.治疗组50例,发生MAS 12例,其中羊水Ⅱ度合并窒息者7例,羊水Ⅲ度者5例.两组MAS发生率比较,治疗组M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羊水Ⅱ度污染合并窒息及羊水Ⅲ度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在出生时立即进行气管内冲洗能有效减少MAS的发生.
作者:张小旦;余建群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加卡铂及泰素加卡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生存质量及毒性反应.方法:将5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多西他赛75 mg/m2,静滴1 h,第1天给药;卡铂400 mg~500 mg,静滴,第2天给药.B组28例,泰素135 mg/m2,静滴3 h,第1天给药,卡铂用法同前.3~4周为1个周期,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及B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3.3%及64.3%,两组患者大部分治疗后KPS评分提高,提高率分别为80.0%及71.4%,两组间有效率及KPS提高率比较差异无显暑性(P>0.05),两组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其他毒性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多西他赛加卡铂及泰素加卡铂均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两组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毒性反应可耐受.
作者:谭兴超;潘荣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评价控制性降压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成年患者40例,分成两组.两组麻醉前30 min均肌肉注射咪达唑仑和阿托品.全麻诱导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气管插管成功后吸入七氟烷、静脉泵注维库溴铵、丙泊酚维持麻醉.甲组术中未采取任何降压措施,乙组在手术主要操作时泵注压宁定、加大吸入七氟烷使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下降30%~40%.两组麻醉前均连续监测桡动脉直接血压,ECG、SpO2、经皮氧分压(PtCO2).用美国i-STAT血气分析仪(9+试剂片)在降压即刻T1、降压30 min T2、停止降压30 min T3,采集桡动脉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血乳酸浓度、pH值、PaCO2、Hb(分析出血量),记录手术时间、术毕清醒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甲组,术毕清醒时间、ST段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差异.结论:麻醉药物联合血管扩张药用于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鼻内镜手术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朱邵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枪弹伤在战争年代较多,但在和平岁月也时有发生.我科自2000-2006年收治6例四肢枪弹伤,用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
作者:孙超锋;李学拥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凌晨五点,天还没亮,但所有帐篷的灯基本上都亮了.大家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昨天晚上对于很多医疗队员来说是个不眠之夜.三个月来,在灾区耳濡目染了许多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感受了人性的伟大与坚强之后,突然要离开这个自己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重新开始正点上下班、挤公交车、柴米油盐的正常生活,心情却是那样复杂.在遥远的地方,有自己日思夜想的家.然而,真正到了回家的时刻,队员们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激动,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淡.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用于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对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入假手术组(N/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依达拉奉预处理组(EP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模型,EP组在建立模型前30 min给予依达拉奉3 mg/kg,N/A组和I/R组则给予生理盐水2 mg/kg.分别于缺血前(T0)、缺血30 min(T1)、缺血1 h(T2)、缺血2 h(T3)、再灌注30 min(T4)、再灌注1 h(T5)、再灌注6 h(T6)及再灌注12 h(T7)采血检测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浓度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T0和T7时点测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结果:I/R组与EP组缺血后各检测指标均高于N/A组(P<0.05),与I/R组相比,EP组缺血后各时点MDA、NO、sTM浓度及vWF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T7时点的CEC计数亦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明显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作者:徐向辉;常业恬;李李;张冬梅;邹小华;李晶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的肿瘤适形度与剂量分布.方法:17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常规模拟定位后行CT扫描,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3)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三维适形计划和虚拟常规计划.对常规放疗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虚拟常规计划所描述等中心位置、靶区大小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放疗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等中心位置在X、Y、Z轴上分别相差(4.1±2.2)、(3.4±2.3)、(12.5±8.1)mm;射线束观前后方向肿瘤区(GTV)宽常规放疗计划为(2.3±0.5)mm,三维适形计划为(4.4±0.9)mm;全组中位处方剂量6 600 cGy.常规放疗计划、虚拟常规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GTV100%体积剂量分别为(3 567.1±1 975.4)、(6 294.2±358.5)和(6 185.6±364.5) cGy;CTV 100%体积剂量分别为(1948.3±1 265.2)、(5 384.8±671.9)和(5 137.8±629.9)cGy;肺V20分别为23%、33%、22%.结论: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不能满足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而三维适形技术能够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给食管病变区以足够的照射剂量,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方法.
作者:段诗苗;江浩;赵家成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中西结合疗法.方法:采用α-干扰素加中药逍遥散联合治疗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治疗组),并以同期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对照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清ALT、TBil、A/G、γ球蛋白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P<0.05);B超示肝内光点粗、Ⅲ级血管走行欠清和分布不均等异常声像图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HBeAgF转阴率为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P<0.01).结论:α-干扰素和中药逍遥散联合应用,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复常,抗肝纤维增生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等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凤钦;罗加林;陈泰丞;陈保柱;冯汝就;李坤仪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评价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用α-硫辛酸0.6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及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共3周.对照组36例单用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共3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2%,对照组有效率为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除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阳宇 刊期: 200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