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为;赵子文;赵祝香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男性患者64名,另选70名正常男性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下肢血管发生明显病变,动脉损害都是双侧及多节段性的.以膝以下动脉为主,其内-中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厚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下肢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值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诊断、预防、治疗方式的选择、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鉴峰;郑长虹;曹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了56例50岁以上老年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病人,现对发病至接受抗结核治疗时间超过2周的32例病人误诊原因进行分如下.
作者:韦晓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结核抗体IgG和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结核抗体IgG采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ADA采用酶比色法,同时对107例结核性胸膜炎和45例非结核性(主要为恶性肿瘤)患者的胸水进行检测.结果:结核抗体在结核性和非结核性胸水中阳性率分别为45.8%和20.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5.8%和80%;ADA在结核性和非结核性胸水中分别为(64.2±22.8)U/L和(19.5±10.9)U/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若以ADA>45 U/L为诊断结核阳性界值,则两组阳性率分别为91.6%和11.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和88.9%.若以结核抗体和ADA均为阳性判断,可明显提高特异性.结论:检测患者胸水中结核抗体和ADA活性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聚莲;谭耀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及中青年肺结核各自的临床特点,针对老年肺结核的特殊性,提出相应的诊断策略.方法:选择89例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及同期住院60岁以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124例,从肺结核临床表现、痰菌检查、胸部X线特点、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结核菌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X线胸片特征及病灶类型不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发症多、易误诊、痰涂片找结核杆菌阳性率高,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故临床医师应掌握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马为;赵子文;赵祝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诱发了严重的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其中呼吸系统真菌医院感染越来越严重.随着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真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本研究对2003-2005年呼吸系统分离出的81株念珠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为医生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温朝阳;刘运周;李健业;赖会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肌瘤类型的关系,明确射频消融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对36例单发或多发的离体子宫肌瘤施行射频消融固化治疗,根据瘤体的大小对射频的时间、次数、表面温度进行调控、监测及HE染色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本组19例浆膜下肌瘤和5例阔韧带肌瘤消融后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表面呈脱水征象.其中8例浆膜下肌瘤直径2 cm左右,针尖距瘤体表面≤1 cm,浆膜面呈棕褐色或黑色,表面温度可高达80~90 ℃,并可见热气蒸发.>2 cm的浆膜下肌瘤和12例肌壁间肌瘤则无类似变化.结论:对较大的浆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进行多点、多面的射频治疗,对较小的浆膜下、深肌层或阔韧带肌瘤要严格控制时间和射频次数.
作者:于秀;谢阳桂;施公胜;陈瑞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galectin-3(Ga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214例甲状腺手术标本中Gal-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Gal-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2.6%,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28.1%)、腺瘤(41.8%)及甲状腺炎(12.9%).结论:Gal-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特异指标.
作者:吴文君;许岚;刘晓;朱圣炜;刘国萍;孙荣超;杨树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on protein-1,MCP-1)可趋化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调节骨形成或骨吸收,招募它的主要细胞因子MCP-1在调节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CP-1有望成为治疗骨损伤的一种值得探索的生物学治疗新途径.本文综述了MCP-1在骨感染、骨发育、骨重建时的诱导,应用于骨损伤时可增加单核细胞招募数量及其治疗骨损伤的可能性.
作者:杨国义;徐皓;陈宗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1~3岁幼儿肺炎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rs)及阻力(Rrs)的变化.方法:422例幼儿肺炎分为1~2岁和~3岁两个年龄组,其中重症肺炎108例(1~2岁59例、~3岁49例),普通肺炎314例(1~2岁153例、~3岁161例)及58例正常幼儿(1~2岁28例、~3岁30例);采用美国森迪公司2600型肺功能仪,用被动流速容量技术(PFV)进行Crs及Rrs的测定.结果:1~2岁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Crs分别为(0.011±0.004)、(0.016±0.008)、(0.024±0.011)L/(kPa·kg),Rrs分别为(3.92±1.99)、(3.42±1.90)、(2.68±0.86)kPa·s/L.~3岁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Crs分别为(0.014±0.006)、(0.018±0.012)、(0.027±0.011)L/(kPa·kg),Rrs分别为(3.05±1.22)、(2.59±1.17)、(1.98±0.80)kPa·s/L,3组间Crs及Rr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幼儿肺炎时Crs降低,Rrs增高,且病情愈严重改变愈明显.
作者:黄旭强;邓力;温惠虹;何春卉;江文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80%的氦和20%的氧组成的氦氧混合气体对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其作用机制虽有文献作过阐述,但未明之处颇多,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李志平;郭禹标;黄建强;罗益锋;钟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变化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浆Fbg及35例对照组的血浆Fbg分别进行测定.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Fbg明显增高(P<0.001),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浆Fbg水平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血浆Fbg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bg可作为COPD急性期反应的指标,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其增高密切相关,在COPD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国玲;李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纤维支气管镜临床应用的现状.方法:收集我院近两年2 583例(共3 121例次)纤维支气管镜临床应用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调查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目的、适应证、主要并发症、病例来源科室、操作地点和操作者.结果:(1)诊断目的1 592例次(51.01%),主要适应证为肺占位、慢性咳嗽、肺弥漫性病变、咯血、肺不张、难治性感染和其他.治疗目的1 529例次(48.99%),主要适应证为气道护理、介导气管插管、气道内球囊止血、气道内支架、气道内激光、气道内异物取出、气道内球囊扩张.(2)主要并发症发生率0.90%,分别为气胸、大出血、窒息、血胸、精神异常和昏迷.(3)病例主要来源于呼吸科、胸外科、门诊、监护室、急诊科、烧伤科、骨科、耳鼻喉科和儿科.(4)纤支镜室检查1 841例次(58.99%)、床边检查1 280例次(41.0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者主要是呼吸内科医师2 856例次(91.51%),其次为ICU医师、急诊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是诊断和治疗并重、安全性高、主要并发症少见、病例不再局限于呼吸内科、操作者也不再局限于呼吸内科医师、床边检查相对多见.
作者:汪斌超;陈正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肺功能表现,并就其异同作一比较.方法:测定69例结缔组织病患者的常规肺功能,其中RA组39例,SLE组30例,并设64例非吸烟健康人作对照组,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RA组和SLE组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通气量之CO弥散量(DLco/VA)、残气容积与肺总量之比值(RV/T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皆有显著性(P<0.05),RA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大通气量(MV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RA组DLco与TLC、RV正相关(r=0.35,P<0.05和r=0.43,P<0.05),SLE组DLco与TLC、RV正相关(r=0.40,P<0.05和r=0.43,P<0.05).结论:结缔组织病患者肺功能损害以弥散功能为主,肺功能检测可以作为结缔组织疾病肺部受累早期的诊断标准,也可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杜宏春;钟韵;李志平;郭禹标;黄建强;彭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细胞组分及神经递质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随着对哮喘肺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深入研究,由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系统介导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airway neurogenic inflammation)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调控神经源性炎症关键的细胞因子,发现它可通过连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而发挥放大气道炎症的作用[1].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神经源性炎症及其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旨在为探讨哮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邹威凤;汤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广东省不同地区的急性胰腺炎(AP)病因和发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梅州市人民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2 386例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P占住院总数构成比、性别、分型、病因、预后、住院费用等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沿海地区AP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33%,山区地区占0.18%(P<0.05);在2 386例AP患者中,病因构成比为胆石症49.0%,酗酒10.1%,高脂血症5.2%.沿海地区胆石症比例明显高于山区地区(P<0.05),山区地区高脂血症、酒精相关AP比例高于沿海地区(P<0.05);两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比例及病死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沿海地区AP的发病率较高,病因以胆囊炎胆石症为主,山区高脂血症、酒精占病因比重高,但两组预后无显著差异.
作者:黄耀星;贾林;杨琪玫;杨壁辉;王胜炳;王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1].我院从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对80例临床诊断为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采取空气灌肠治疗,通过分析病史,结合空气灌肠时X线透视征象,选择合适的空气压力,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剑;高卫华;何时鸣;戴丰华;潘永斌;梁永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心脏标测中单极和双极心内电图的异同.方法:12例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接受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窦性心律下体表心电图和冠状静脉窦(CS)单极、双极心内电图(分别为CS1、CS2和CS12、CS223),比较振幅、时限和局部激动时间的异同.结果: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的心房A波振幅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单极电图的心室(V)波振幅高于双极电图的V波振幅(P<0.05).单极电图的A波和V波的时限均明显大于双极电图的A波时限(P<0.05).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中局部激动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脏标测中双极和单极电图的振幅和时限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的联合应用能够提供关于局部激动和远场电位的互相补充的信息.
作者:周益锋;郭继鸿;许原;李学斌;张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恶性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化疗的疗效.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尽胸腔积液后注入卡铂联合四环素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另一组采用引流并注入四环素的方法治疗(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3,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高、简单、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善福;张惠光;易娇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在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导致听力损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生小鼠颅内注射病毒法建立MCMV感染动物模型,测定2周龄小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采用RT-PCR检测耳蜗组织HMGB-1 mRNA表达,均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比较.结果:ABR,病毒组(28.42±3.03)dB,对照组(15.66±0.38)dB(t=3.042,P<0.01).HMGB-1 mRNA,病毒组2.372±0.193,对照组0.754±0.322(t=7.537,P<0.01).结论:HMGB-1可能通过维持并加重内耳的迟发性炎症,成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听力损失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作者:程苾恒;闻良珍;张英;李丹;王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笔者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对47例多发性跖疣患者采用0.2%5-氟尿嘧啶热溶液外泡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霞;赵洪波;鲁英;任海燕;翁燕荣;陈玉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