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翎;车英林;黄树鹏
慢性皮肤溃疡治疗比较困难,一般药物疗效不佳.我们应用40%硫酸镁与苯妥英钠粉局部外用配合全身用药治疗慢性溃疡,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进红;杨秋莲;李春玲;王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前,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已经可以用于胸外科大部分手术的治疗,并取得相同疗效,成为胸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1].较传统的开放手术,VATS具有微创、出血量少、切口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我院共为510例患者实施VATS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雅琴;牟月燕;王美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舌下含服卡托普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1例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在测量血压达到诊断标准时立即给予卡托普利25 mg舌下含服.每15 min记录血压及心率1次,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5 min后,大部分患者血压已经有效降低,有效率达56%;经过60 min观察,血压平稳下降,总有效率达93%;治疗后心率略有下降,率压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舌下含服卡托普利可以作为在急诊环境下治疗老年高血压急症的首选方法.
作者:潘信义;陈锐;禤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癌平扫和动态增强CT特征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诊断为混合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平扫和动态增强图像,评估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肿瘤易患因素、血清甲胎蛋白和肿瘤形态、密度及增强特点.结果:20例患者中,16例为男性(80%);患者年龄范围在38~78岁之间(平均为59岁);15例患者伴有上腹部症状(75%)、12例患者合并有肝硬化(60%).CT平扫表现为边界不清楚的低密度肿块(90%),并有肝内胆管扩张(25%)、淋巴结增大(35%)、卫星灶(45%)等恶性肿瘤的特征.典型的动态增强表现为部分瘤体在动脉期不均匀性增强(89%),在静脉和延迟期可见到肿瘤持续强化部分(60%、67%).结论:混合型肝癌临床特点无特异性,在增强CT上,如果出现混合性强化特点,应考虑混合型肝癌的可能.
作者:吕国士;许乙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规程临床应用可行性,建立本实验室安全有效支气管激发规程以及临床与肺功能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提高实验诊断的安全性、准确性.方法:对照组来自本院医学院校和护校学生30例,平均年龄18.8岁.气道高反应性(BHR)组来自呼吸病房和专科门诊疑有哮喘未确诊者,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共202例,平均年龄38.62岁.仪器为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药物气溶胶支气管激发试验装置.测定参数为呼吸总阻抗、中心阻力、周边阻力、用力肺活量一秒量,药物为磷酸组织胺,规程为2浓度6步法.结果:疑似BHR受试者共855例次,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426例次(占49.8%),激发阴性429例次(50.2%),对照组激发阳性2例(占7%);BHR组的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时的组织胺累积浓度为0.465 mg/mL(PC-20FEV1),PC-20FEV1与呼吸总阻抗、周边阻力曲线交叉点分别为PC+180Zrs、PC+200Rp;BHR组呼吸阻抗剂量-反应曲线斜率及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55例受试者当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2例试验结果隔周进行重复试验符合率94%(30/32),7例与日本chest气道过敏仪对照符合率100%,8例规范药物治疗1年先后停药后复查均阳性.结论:小剂量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规程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经济成本低,采用肺功能多项指标和临床综合评估可以提高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试验过程中肺部呼吸音的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安全性,重视病史可以辅助病因诊断.
作者:赵明华;凌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on protein-1,MCP-1)可趋化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调节骨形成或骨吸收,招募它的主要细胞因子MCP-1在调节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CP-1有望成为治疗骨损伤的一种值得探索的生物学治疗新途径.本文综述了MCP-1在骨感染、骨发育、骨重建时的诱导,应用于骨损伤时可增加单核细胞招募数量及其治疗骨损伤的可能性.
作者:杨国义;徐皓;陈宗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调查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并与健康人作对照,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多种生化检查结果及糖尿病相关问题.结果: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有的与多种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是多样的.
作者:潘明政;李玲;庄晓明;范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广东省湛江地区城乡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按城乡分层,在广东省湛江地区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40岁以上居民3 051人,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并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1)2 435人完成肺功能检测,应答率79.8%,城市l 126人,农村1 309人;男939人,女1 496人;(2)COPD总患病率为6.0%(145/2 435),农村患病率为7.0%(92/1 309),显著高于城市的4.7%(53/1 126),P<0.05;男性患病率为8.9%(84/939),显著高于女性的4.1%(61/1 496),P<0.001.(3)危险因素调查发现,农村的吸烟、吸旱烟、现吸烟、有呼吸病家族史、使用柴草烹饪、有儿童时期呼吸病感染和文化程度低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P<0.05),是农村COPD患病率高于城市的重要原因.结论:COPD正成为重要的疾病负担,应多方位加强COPD的人群防治,尤其在农村.
作者:苏伟强;周玉民;陈虹;陈秀桃;刘升明;林辉斌;莫俊德;刘宇晖;黄耀光;李帝吟;郑劲平;吕嘉春;钟南山;冉丕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m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睡眠呼吸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患病率为4%.OSAHS的主要改变之一是由于缺氧引起的睡眠结构紊乱.本文总结了我院近来3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结构变化,对其睡眠结构及其与年龄、体重指数(BMI)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作者:陶维华;魏永莉;王凌伟;韩雪梅;邱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与醒脑净联合治疗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将200例患者分为3组,Ⅰ组予纳洛酮加醒脑净治疗,Ⅱ组予醒脑净治疗,Ⅲ组予纳洛酮治疗.结果:Ⅰ组总有效率94.44%,Ⅱ组总有效率82.35%,Ⅲ组总有效率83.05%.经统计学处理,Ⅰ组与Ⅱ组总有效率对比,Ⅰ组与Ⅲ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Ⅱ组与Ⅲ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净治疗意识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该两种药物的单独应用,且其不良反应没有增加.
作者:刘菁;郭少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及中青年肺结核各自的临床特点,针对老年肺结核的特殊性,提出相应的诊断策略.方法:选择89例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及同期住院60岁以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124例,从肺结核临床表现、痰菌检查、胸部X线特点、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结核菌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X线胸片特征及病灶类型不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发症多、易误诊、痰涂片找结核杆菌阳性率高,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故临床医师应掌握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马为;赵子文;赵祝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估气道内超声扫描对支气管和肺内占位性病变侵犯支气管壁的准确程度.方法:采用前瞻性定群研究.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纤维支气管镜室检查的连续性患者中,经CT或纤支镜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获得知情同意后入选,共49例,男29例,女20例.普通纤支镜检查完成后,即进行经气管-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扫描.15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以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EBUS对病变侵犯管壁深度判断的准确性.结果:49例患者中,5例超声下未发现病灶,44例超声下可见病灶的患者中,37例见病灶不同程度侵犯管壁,30例恶性肿瘤中29例均发现有管壁侵犯,占97%,9例良性病变中3例提示管壁侵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中,14例术前EBUS诊断肿瘤侵犯管壁,13例肿瘤侵犯软骨,1例未显示软骨组织,术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14例患者肿瘤均侵犯支气管壁,准确度100%,12例患者肿瘤侵犯软骨,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100%、33.3%,加上未见软骨病例,则准确度为87.5%.未行手术治疗病例中,良性病变共13例,其中5例考虑管壁未受侵犯,8例考虑管壁侵犯(均为周围型病变);恶性病变17例,16例均考虑侵犯管壁,其中中央型11例,周围型6例.结论:气道内超声扫描对于支气管和肺内占位性病变对管壁的侵犯深度准确度较高,但对肺周围型病变,判断是否侵犯软骨可能出现假阳性.
作者:李静;陈正贤;刘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诱导痰中细胞组成的变化,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对33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A组)、27例稳定期COPD患者(B组)、14例健康吸烟者(C组)、14例健康不吸烟者(D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及痰诱导,痰液处理后沉渣作细胞学分析.结果:(1)A、B、C、D组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分别为(10.2±5.28)×106/mL、(44±1.63)×106/mL、(3.0±1.45)×106/mL、(1.9±1.07)×106/mL,细胞分类中A、B、C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别为(70.9±13.6)%、(57.0±10.9)%、(52.3±11.1)%,而在D组中则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分别为(34.8±6.9)%、(25.6±8.2)%、(26.9±7.3)%;(2)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稳定期患者、健康吸烟者诱导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不吸烟健康者诱导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2)气道局部中性粒细胞增多与COPD患者气流受限存在密切的关系.
作者:曾勉;刘凌云;张式鸿;严英硕;吴健锋;王辉;贺云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肌瘤类型的关系,明确射频消融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对36例单发或多发的离体子宫肌瘤施行射频消融固化治疗,根据瘤体的大小对射频的时间、次数、表面温度进行调控、监测及HE染色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本组19例浆膜下肌瘤和5例阔韧带肌瘤消融后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表面呈脱水征象.其中8例浆膜下肌瘤直径2 cm左右,针尖距瘤体表面≤1 cm,浆膜面呈棕褐色或黑色,表面温度可高达80~90 ℃,并可见热气蒸发.>2 cm的浆膜下肌瘤和12例肌壁间肌瘤则无类似变化.结论:对较大的浆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进行多点、多面的射频治疗,对较小的浆膜下、深肌层或阔韧带肌瘤要严格控制时间和射频次数.
作者:于秀;谢阳桂;施公胜;陈瑞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有效的内科治疗途径.方法:对643例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375例已形成包裹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合理抗结核、积极抽胸水、必要时胸内注药、使用激素等措施.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围门诊期的前15 d是包裹形成的关键时期(P<0.005),其中351例(93.6%)包裹性胸膜炎患者达到临床痊愈.结论:除了采取综合治疗外,治疗时间宜足够长,建议以12个月为宜,必要时可延长时间至胸水消失.
作者:曹青山;王改;王金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三项结果,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IgG、ALB、β2-MG水平,并同时检测尿常规及血清肌酐水平.结果:在尿蛋白正常组中,尿IgG和β2-MG的阳性率分别为2.8%和28.2%;在尿白蛋白升高组中,上述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62.1%和71.2%;同时,血清肌酐值在两组中不同,尿白蛋白升高组高于尿蛋白正常组;此外,在尿白蛋白升高组中,随着尿中IgG的出现,血清肌酐值相应地升高.结论:尿蛋白三项能弥补单纯尿蛋白定量检测的局限性,更准确地反映糖尿病肾病的本来面貌,当尿中ALB处于正常范围时,β2-MG检测能反映肾小管损伤情况;当尿中ALB升高时,IgG检测能反映肾小球损伤的程度,并对肾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唐晓虹;尹良红;聂立红;蔡启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肺炎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05年9-11月出院的肺炎患儿病例资料111份,统计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使用频度、联合用药情况等,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我院肺炎治疗中使用频度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其中,单用占83.8%,二联用药占16.2%,首选宜选药物占77.5%.结论:我院肺炎治疗中抗菌药物大多为单用,且多选用宜选药物,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仍存在某些问题需要改进.
作者:李荣;朱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多见于20~40岁育龄妇女,儿童少见,婴幼儿极少见,现报道1例.
作者:张玲敏;沈思钰;蔡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及必要时予糖皮质激素和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后红细胞比容、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好转,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时间为(5±2)d,住院时间为(10±2)d,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时间为(8±4)d,住院时间为(15±6)d.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使患者红细胞比容降低,降低血液黏稠度,P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降低,症状改善的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娟;吴耀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用经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5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患者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患者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提供较多的心率和心律变化资料,适用于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能明显提高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作者:岑梅珠;黄林贤;胡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