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心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高红丽;严松彪;陈晖;李虹伟;贾三庆;王雷;苏淑红;韩炜

关键词:心力衰竭, 充血性, 重组人心钠肽, 神经内分泌激素, 安全性
摘要:目的:评价静脉内给予国产重组人心钠肽(recombinant human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rhAN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内给予rhANP 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60 min,分别于基线0 h及基线后36 h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在36 h观察期间,评估安全性,包括SBP、HR、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与基线0 h相比,基线36 h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均明显下降[肾素:(9.22±2.74) vs (7.43±2.60)pg/mL,P<0.01;血管紧张素:(234.46±93.40) vs (153.45±51.75)pg/mL,P<0.01;醛固酮:(117.45±9.45) vs (94.42±34.19)pg/mL,P<0.05;去甲肾上腺素:(259.45±54.84) vs (230.88±66.95)pmol/L,P<0.05].在静脉应用rhANP 1 h时SBP明显降低(P<0.01),无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在未特殊处理的情况下血压逐渐恢复至基线时水平.在36 h观察期间各时相点的HR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钾、血钠)在基线0 h和基线后36 h的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应用rhANP能够拮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且安全可行.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UPPP)前后的变化.方法:选取OSAHS患者45例,其中30例未予治疗,15例行UPPP手术治疗;选取1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15例正常人作对照,测定各组睡前23:00及次日晨起7:00血清中VEGF和EPO浓度.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OSAHS患者及UPPP手术前后血清VEGF和EPO浓度的变化.结果:重度OSAHS患者晨起血清中VEG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与OSAHS病情严重度有显著相关性;经UPPP手术治疗后,睡前及晨起VEGF浓度都较手术前明显下降.OSAHS轻中度、重度患者血清EPO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前后血清EPO水平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OSAHS患者晨起血清VEGF浓度明显升高,OSAHS病情严重度与VEGF水平显著相关,UPPP手术在近期内能显著改善OSAH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缺氧程度.夜间低氧对病人EPO水平无明显影响,UPPP手术后EPO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作者:魏敏;吴玉红;周燕斌;曾显声;严英硕;李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对脓毒血症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对脓毒血症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以下称对照组)、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治疗组(以下称治疗组),假手术组开腹后不行盲肠结扎穿孔,对照组和治疗组予盲肠结扎穿孔制作大鼠脓毒血症模型后,治疗组于术前15 min及术后3 h各联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5mg/kg和川芎嗪15 mg/kg,术后18 h采血,血标本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结果:对照组ALT、TNFα较假手术组升高,治疗组ALT、TNFα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和川芎嗪联合应用能改善脓毒血症大鼠的肝功能,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血TNFα下降有关.

    作者:陈玉熹;缪心军;徐克;尤荣开;蔡平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女性不孕症250例临床分析

    女性不孕症发病率不断升高,我院妇科门诊从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共接诊不孕症患者25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宁伟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吞咽协调训练在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采用吞咽协调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并发吞咽协调障碍及流涎的效果.方法:对住院的30例脑瘫合并吞咽协调障碍和流涎的患儿进行吞咽协调训练、语言训练、针灸等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吞咽协调障碍恢复情况,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27/30);有9例流涎儿无效,21例Ⅱ~Ⅴ级流涎经训练后转为Ⅰ~Ⅲ级,流涎控制的总有效率为7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吞咽协调训练对脑瘫患儿吞咽协调障碍及流涎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旸;董继萍;王小菊;梁松;刘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肉毒毒素结合作业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手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结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改善手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6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作业疗法、上田法训练及传统中医按摩;对照组采用上田法训练及传统中医按摩.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21,P<0.01),治疗组拇指腕掌外展活动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A型肉毒毒素结合作业疗法能明显提高脑性瘫痪患儿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李江;梁松;张少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红蛋白与脑损伤研究现状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由德国Burmester等[1]于2000年首先报道,研究发现Ngb只占全脑组织总蛋白含量的0.01%,与氧有很高的亲和力,有利于氧转运通过血脑屏障和提高脑组织氧的利用率等.近几年国内外已有不少相关研究,包括Ngb对脑组织的正常供氧机制,以及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等病理状态下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现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高贵山;于晓军;徐小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抑郁情绪、哮喘控制及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支喘)患者的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哮喘控制测试(ACT)得分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确诊的44例支喘患者经治疗后同时填写抑郁相关心理测试(CES-D)量表、ACT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对所得数据以CES-D得分按有无抑郁情绪排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有抑郁情绪的支喘患者超过20%;有、无抑郁情绪组间生存质量及其5个构成因素中的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原的反应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CT得分及构成生存质量因素中的活动受限组间比较差异虽未见显著性(P>0.05),但其得分均值与设计相符;相关分析显示,支喘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生存质量及构成生存质量5因素中的心理状况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ACT得分及构成生存质量其他3个因素则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要减轻和消除支喘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ACT得分和生存质量,一方面要有效地控制病情,另一方面要在精神心理层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采用健康教育辅导等,双管齐下方可奏效.

    作者:李志平;钟韵;郭禹标;彭丽红;黄旭斌;黄建强;谢灿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肠恶性肿瘤6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1例小肠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病人中有27例(44%)位于十二指肠,22例(36%)位于空肠,12例(20%)位于回肠.29例(48%)病理分型为腺癌,22例(36%)为平滑肌肉瘤,8例(13%)为淋巴瘤,2例(3%)为小肠间质瘤.43例(70%)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术,15例(25%)进行了姑息性手术,3例(5%)进行了急诊探查术.常用的检查手段如(全)消化道钡餐、胃镜、十二指肠镜也能发现部分小肠恶性肿瘤.结论:对一些反复腹痛、腹块、黑便的患者要高度警惕小肠恶性肿瘤的存在,一旦确诊需行根治性切除术,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检查是今后发展的检查项目.

    作者:吴静;董文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规则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体会

    鼻中隔矫正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式,但是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病例的特殊性,以及手术方法存在的视野狭小、清晰度较差的缺点,在对高位、后段、嵴突及不规则的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手术时,常常遇到不少困难.

    作者:汪级木;鹿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思他宁与垂体后叶素加三腔二囊管联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应用思他宁与垂体后叶素加三腔二囊管联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思他宁0.25 mg静脉注射,继之0.25 mg/h持续静点48 h(治疗组);垂体后叶素3 U/h,持续静点48 h,并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87%,对照组为8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经济情况较好的患者,思他宁可作为首选的止血方案,对经济情况一般的患者,垂体后叶素与三腔二囊管联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张启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625例子宫出血原因临床及病理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子宫出血是子宫肌瘤主要的临床症状[1].对我院2003-2005年间以子宫出血为指征切除子宫的62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病理学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出血原因,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健;刘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抗凝与溶栓治疗老年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观察抗凝及溶栓治疗对老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DVT的原因.方法:39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发病在72 h之内、年龄在70岁以下、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共12例,给予静滴尿激酶50万U/d,共5 d,然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共5~7 d.B组为无上述溶栓指征的患者,共27例,给予低分子肝素(用法同A组,如疗效欠佳延长至7~10 d).观察下肢肿胀、疼痛情况,治疗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及有无出血等情况,疗程结束后复查彩色多普勒.结果:两组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PLT无显著变化,但治疗后PT延长,Fg降低.未见明显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无手术适应证的老年DVT患者进行抗凝及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如能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则能更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对于无溶栓指征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样有效.

    作者:赵艳芳;雷万福;刘平;徐建新;王砚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猪真皮基质上培养人表皮细胞重组皮肤的实验研究

    目的:在猪真皮基质培养人表皮细胞重组复合皮.方法:取成人健康的包皮(包皮切除术自愿的提供者)1 cm2全层皮片中用Th-Tr法分离表皮细胞并进行计数,以无血清完全培养基培养法作为原代细胞培养,空白对照组不放任何培养支持物.脱细胞猪真皮基质作为支架的气液界面培养法培养表皮细胞为实验组.形态学、常规组织学、HE染色观察,免疫组织染色(SABC法)检测复合皮肤中Pancy-tokeratin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结果:HE染色显示有2层上皮细胞形成和无基底膜形成,稍有角质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ancy-tokeratin(+++),提示在猪真皮基质上生长的为人表皮细胞;Laminin(±),提示培养的人表皮细胞产生的新的基底膜不明显.结论:在猪真皮基质上能进行人表皮细胞的培养,这种人表皮细胞能存活,但生长不太活跃.基底膜形成不明显.实验证明能在体外构建具有表皮与真皮复合皮肤,但这种复合皮能否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皮肤还需进一步证实.

    作者:易先锋;宋春红;林映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受体骨髓干细胞于大鼠移植肝内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受体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向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分化情况及其对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Wistar大鼠,受体为雌性SD大鼠.受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2).其中对照组仅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于术中经门静脉注射雄性SD大鼠骨髓干细胞0.5 mL(1×107/mL).实验组再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在术后第7、14、21天切取肝脏,并行Sry原位杂交结合von Willebrand因子(vWF)免疫组化的双标染色,观察受体骨髓干细胞向VECs转化的情况,同时观察术后早期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一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第7天在肝组织内发现Sry与vWF双染阳性细胞,该细胞于第14和21天在血管壁出现.对照组肝脏病理学检查为急性重度排斥反应,实验组为急性轻到中度排斥反应.结论:受体骨髓干细胞能在移植肝的环境中诱导分化为VECs,表达vWF,并可部分替代移植肝本身的VECs;经门静脉输注受体骨髓干细胞可减轻移植肝的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张会迎;郭跃虎;王海澜;高毅;谭浩翔;谢金敏;蒋泽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镇静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力月西)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的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方法:150例局部麻醉病人分为A、B、C 3组,分别在局部麻醉后,使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A组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0.75μg/kg,B组咪达唑仑0.06 mg/kg+芬太尼0.75μg/kg,C组咪达唑仑0.06 mg/kg+芬太尼1.0μg/kg)至OAA/S镇静深度Ⅱ、Ⅲ、Ⅳ级,观察用药前后病人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对病人术中烦躁的发生率及术中事件的遗忘率进行评估,并统计各组病人咪达唑仑平均用量.结果:A组病人完全遗忘率为50%,B组为88%,C组为96%.C组SpO2在用药后3、5 min有明显下降,共有11例降至93%以下,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镇静的深度以OAA/SⅡ级为宜.

    作者:彭涛;肖昭扬;左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前降钙素水平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水平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50例患者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并设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PCT水平分为≤0.5 ng/mL、~2.0 ng/mL、~10 ng/mL和>10 ng/mL 4个等级,血清PCT>0.5 ng/mL为阳性阈值.同时对50例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PCT阳性47例,50例正常健康体检组PCT阳性2例(χ2=81.0,P<0.005);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PCT结果分为≤2.0 ng/mL、~10 ng/mL和>10 ng/mL 3个组别,PTC水平越高,痰液培养的阳性率也越高,经显著性检验,χ2=11.85,P<0.005;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痊愈42例,死亡8例,把PCT结果分≤10 ng/mL和>10 ng/mL两个组别,后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前者(χ2=6.29,P<0.025).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作为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作者:马红松;沈忠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嗜酸粒细胞性肠炎2例

    嗜酸粒细胞性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病,以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管壁水肿、增厚为特征[1].本病按浸润程度分为黏膜型、肌层型和浆膜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作出判断,极易误诊[2].现总结我院近期收治的2例嗜酸粒细胞性肠炎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李楠;朱建华;陈伟;王艳梅;沙立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胃镜检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行胃镜检查治疗的患儿60例,分为异丙酚诱导下胃镜操作组(A组)和常规胃镜操作组(B组),观察两组患儿置镜反应,操作前及操作后1、5、10、15 min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上消化道蠕动程度、胃镜操作时间,并记录异丙酚诱导后患儿入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坐起时间.结果:A组惠儿置镜反应小,胃镜操作时间短,异丙酚诱导后1 min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5、10、15 min无明显差异,平均用药后60 s即可进行胃镜操作,停止用药后(3.0±0.9)min即苏醒,平均用药(3.5±1.8)mg/(kg·h).结论:异丙酚作全身麻醉,具有作用快、时效短、苏醒快、干扰小、副作用小的特点,适合手小儿胃镜操作的需要,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许增华;李香莲;谢维炎;刘艳;王卫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在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把接受检查的患者分为常规检查组(A组)及咪唑安定组(B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胃镜检查,B组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前5 min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0.06 mg/kg).观察并比较两组在胃镜检查中的痛苦反应及血氧饱和度在胃镜检查前后的变化.结果:B组患者各项痛苦反应明显低于A组(P<0.05);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两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在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术中应用咪唑安定安全可靠,并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梁云芳;黄丽华;袁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目的:评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组(n=60),同时选择一组同期进行冠脉造影(CA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2).分别于术前当天及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CRP、TNFα和cTnⅠ浓度.结果:研究组术前及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Ⅰ浓度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研究组PCI后血浆CRP、TNFα和cTnⅠ浓度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Ⅰ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增加血液CRP、TNFα和cTnⅠ水平.监测血中CRP、TNFα和cTnⅠ有助于冠心病PCI患者术后病情的估计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刘永胜;沈青山;朱锐;付度关;汤永谦;陶红;李素珍;叶剑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