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肠恶性肿瘤61例临床分析

吴静;董文广

关键词:肠肿瘤, 小肠,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1例小肠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病人中有27例(44%)位于十二指肠,22例(36%)位于空肠,12例(20%)位于回肠.29例(48%)病理分型为腺癌,22例(36%)为平滑肌肉瘤,8例(13%)为淋巴瘤,2例(3%)为小肠间质瘤.43例(70%)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术,15例(25%)进行了姑息性手术,3例(5%)进行了急诊探查术.常用的检查手段如(全)消化道钡餐、胃镜、十二指肠镜也能发现部分小肠恶性肿瘤.结论:对一些反复腹痛、腹块、黑便的患者要高度警惕小肠恶性肿瘤的存在,一旦确诊需行根治性切除术,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检查是今后发展的检查项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与母儿预后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5例GDM孕妇和165例健康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GDM孕妇妊高征、羊水过多、真菌性阴道炎、剖宫产、巨大儿、胎儿窘迫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GDM严重影响母儿预后,进行糖尿病筛查,早期诊断及孕期血糖控制,加强围产期GDM孕妇的管理,适时终止妊娠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永芳;杨晓慧;赵雪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残胃病变182例临床与内镜分析

    目的:探讨残胃相关病变的特点、主要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2004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82例残胃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镜诊断残胃病变,毕Ⅱ氏术后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毕Ⅰ氏手术(P<0.05),伴有胆汁反流残胃患者Hp检出率低于无胆汁反流患者(P<0.05).结论:残胃病变发生率高,应掌握手术指征,注意手术方式,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应予促胃动力、吸附胆汁、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以改善残胃病变预后.

    作者:苏华;吴静;黄敏菁;樊力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38例静脉血标本分别于0、1、2、4、8、24、48 h用Sysmex XE-2100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大部分参数在8 h内没有显著性改变,24 h改变明显,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和血小板压积在2 h内已明显增高.结论:静脉血标本应于8 h内用Sysmex XE-2100测定完成.

    作者:方伟祯;蔡振华;陈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前列腺素E2对创伤弧菌感染肝病大鼠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前列腺素E2(PGE2)对创伤弧菌攻击肝病大鼠后心、肝、肺和肾等重要器官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为PGE2应用于创伤弧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10%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制备慢性肝病大鼠,肌肉注射PGE2后用创伤弧菌腹腔注射菌液0.4 mL/只,约6.0×107 cfu进行攻击,并给予氧氟沙星等药物,常规电镜取材观察心、肝、肺、肾的超微结构,同时与接受相同菌量的肝病大鼠进行比较.结果:肝病大鼠创伤弧菌攻击后表现为心、肝、肺和肾等主要器官损伤严重,尤其是心肌和肺组织,而PGE2联合保护组死亡率较未经保护肝病大鼠创伤弧菌攻击组显著降低(P<0.01),心、肝、肺和肾各器官的超微结构显著改善.结论:PGE2使肝病大鼠创伤弧菌攻击后心、肝、肺和肾各器官的损伤减轻,各组织细胞线粒体肿胀消失.

    作者:王静;周丽萍;应斌宇;余平安;方周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药物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晌

    目的:探讨三联药物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且有慢性牙周炎患者87例进行三联药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中46例还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分别于1个月、1年后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1年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59% vs 32%,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能提高胃内幽门螺杆菌远期根除率.

    作者:金峰;袁芳;张志坚;乐桥良;朱金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前降钙素水平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水平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50例患者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并设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PCT水平分为≤0.5 ng/mL、~2.0 ng/mL、~10 ng/mL和>10 ng/mL 4个等级,血清PCT>0.5 ng/mL为阳性阈值.同时对50例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PCT阳性47例,50例正常健康体检组PCT阳性2例(χ2=81.0,P<0.005);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PCT结果分为≤2.0 ng/mL、~10 ng/mL和>10 ng/mL 3个组别,PTC水平越高,痰液培养的阳性率也越高,经显著性检验,χ2=11.85,P<0.005;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痊愈42例,死亡8例,把PCT结果分≤10 ng/mL和>10 ng/mL两个组别,后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前者(χ2=6.29,P<0.025).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作为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作者:马红松;沈忠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受体骨髓干细胞于大鼠移植肝内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受体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向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分化情况及其对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Wistar大鼠,受体为雌性SD大鼠.受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2).其中对照组仅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于术中经门静脉注射雄性SD大鼠骨髓干细胞0.5 mL(1×107/mL).实验组再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在术后第7、14、21天切取肝脏,并行Sry原位杂交结合von Willebrand因子(vWF)免疫组化的双标染色,观察受体骨髓干细胞向VECs转化的情况,同时观察术后早期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一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第7天在肝组织内发现Sry与vWF双染阳性细胞,该细胞于第14和21天在血管壁出现.对照组肝脏病理学检查为急性重度排斥反应,实验组为急性轻到中度排斥反应.结论:受体骨髓干细胞能在移植肝的环境中诱导分化为VECs,表达vWF,并可部分替代移植肝本身的VECs;经门静脉输注受体骨髓干细胞可减轻移植肝的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张会迎;郭跃虎;王海澜;高毅;谭浩翔;谢金敏;蒋泽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脐带血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脐带血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性钙电流特性,以对其进行电生理学鉴定.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筛选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于DMEM低糖培养基,经5-氮杂胞苷诱导为心肌样细胞,在诱导的不同阶段使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其动作电位、持续性钙电流,并以大鼠心室肌作为对照.结果:脐带血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具有心肌特异性动作电位、持续性钙电流,其心肌特性伴随诱导后培养时间延长日趋典型.结论:脐带血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具有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作者:冯应君;杨汉东;汤天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D40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CD4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与Graves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对367例Graves病患者和373例正常对照者CD4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相关性.结果:中国汉族人群CD40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两处变异:-295C/T和-1C/T,两位点紧密连锁,D'=0.98.两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和单倍型分布频率在病例-对照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女性人群中,-295T和-1C与Graves病有明显关联,P值分别为0.025和0.011;单倍型CT在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36%和44%,P=0.007.结论:CD4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与女性Graves病发病有关,但与男性Graves病发病无关.

    作者:孙玲玲;褚迅;黄薇;毕富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植物日光性皮炎1例

    植物日光性皮炎(phytophotodermatitis)是患者过多服食光感性植物,并经受强烈日晒后所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炎症反应,皮疹好发于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局部皮肤高度红肿、瘀斑、丘疹、水疱、血疱或坏死等[1].

    作者:陈建华;周辉;钟文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625例子宫出血原因临床及病理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子宫出血是子宫肌瘤主要的临床症状[1].对我院2003-2005年间以子宫出血为指征切除子宫的62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病理学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出血原因,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健;刘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50例

    我科于2005年1月起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50例,疗效满意,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顺英;盘宗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女性不孕症250例临床分析

    女性不孕症发病率不断升高,我院妇科门诊从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共接诊不孕症患者25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宁伟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胃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胃癌患者,36例胃良性疾病和3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sFas、sFasL的水平,并比较胃癌组中不同TNM分期的变化.结果:胃癌组血清sFas及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另两组,且Ⅲ、Ⅳ期水平高于Ⅰ、Ⅱ期.结论:sFas、sFasL的异常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免疫逃逸机制.

    作者:熊枝繁;石坚;廖芳;曹仕琼;李丽;吴燕茹;李正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住院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早期诊断

    目的:调查不同胎龄住院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发生率.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438例早产儿(生后1周内),应用MEGAS-DU4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床边颅脑超声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调查不同胎龄早产儿IVH的发生率.结果:438例早产儿平均胎龄(31.80±2.87)周,平均出生体重(1 836.98±543.95)g,平均颅脑超声初次检查时间(2.91±0.81)d.总的IVH的发生率为40.41%(177/438),其中IVH(Ⅰ级)发生率为26.71%(117/438),IVH(Ⅱ级)发生率为8.68%(38/438),重度IVH(Ⅲ级以上)发生率为5.02%(22/438).61.02%(108/177)的IVH早产儿无明显临床症状,38.98%(69/177)的IVH早产儿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反应低下、激惹、反复呼吸暂停、紫绀、抽搐等.资料显示IVH主要发生在胎龄偏小和出生体重低的早产儿.结论:所有住院早产儿在生后1周内均应进行颅脑超声检查,以便筛选出无症状的ⅣH患儿,及早诊治,减少脑出血性损伤.

    作者:梁燕;符柳江;魏青;朱莉玲;张遇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气管镜在成人不典型支气管异物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气管镜在成人不典型支气管异物诊治中的作用,提高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利用纤维支气管镜或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并镜下取异物.结果:本组19例支气管异物经气管镜检查发现,同时镜下取出异物16例,取异物成功率84%,3例因异物钳夹困难,由外科手术取出.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或电子支气管镜对不典型支气管异物确诊率高,操作简单,取异物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陈公平;林其昌;郑靖;郑志萍;张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2例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又称为明显昼夜波动的进行性肌张力障碍,也有称为肌张力不全综合征,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种变异型.我院门诊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乔建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C反应蛋白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C反应蛋白(CRP)、心功能分级与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51例心力衰竭患者与15例健康对照者抽血测定血浆B型脑钠肽(BNP)及血清CRP浓度,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力衰竭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组.结果:心力衰竭各组BNP、CRP、LVDD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LVEF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1);BNP和CRP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线性回归分析示BNP与LVEF(r=-0.897,P<0.01)、LVDD(r=0.740,P<0.01)、心功能分级(r=0.793,P<0.01)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而CRP只与心功能分级(r=0.397,P=0.02)相关,与LVEF(r=0.197,P=0.083)、LVDD(r=0.389,P=0.065)无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血清CRP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BNP与左心功能状态有良好的相关性,而CRP则没有这种相关性.

    作者:卢敏;张梦玺;曹军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思他宁与垂体后叶素加三腔二囊管联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应用思他宁与垂体后叶素加三腔二囊管联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思他宁0.25 mg静脉注射,继之0.25 mg/h持续静点48 h(治疗组);垂体后叶素3 U/h,持续静点48 h,并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87%,对照组为8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经济情况较好的患者,思他宁可作为首选的止血方案,对经济情况一般的患者,垂体后叶素与三腔二囊管联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张启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红蛋白与脑损伤研究现状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由德国Burmester等[1]于2000年首先报道,研究发现Ngb只占全脑组织总蛋白含量的0.01%,与氧有很高的亲和力,有利于氧转运通过血脑屏障和提高脑组织氧的利用率等.近几年国内外已有不少相关研究,包括Ngb对脑组织的正常供氧机制,以及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等病理状态下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现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高贵山;于晓军;徐小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