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与皮肌炎

彭波;翟强

关键词:皮肤损害, 皮肌炎, 肌肉, 发病, 自身免疫性, 结缔组织病, 多发性肌炎, 内脏损害, 临床研究, 恶性肿瘤, 相关性, 横纹肌, 多样性, 症状, 坏死
摘要: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表现为横纹肌坏死和多样性皮肤损害,也可能并发各种内脏损害(没有皮肤损害的称为多发性肌炎).其特点为发病缓慢,主要症状在皮肤和肌肉,皮肤损害可先于肌肉数周或数年出现,也有肌肉先发病或二者同时发病的报道.临床研究表明,皮肌炎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相关性.
抗癌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提高肝癌手术疗效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随着新技术及外科新理论的进步,肝癌的外科疗效已有明显提高,而死亡率已明显降低.尽管如此,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目前仍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通过对临床多因素的分析表明,肝癌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子灶的形成、早期血管侵犯、肿瘤大小、切缘距离是导致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肝癌外科治疗疗效呢:

    作者:吴孟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广东客猝死

    5月中旬,南方的商业城市呈现一派繁忙欣荣的景象,每天车站、码头、机场进出的旅客数以百万计,宾馆、饭店的爆满成了贸易发达的一大象征.

    作者:朱世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我是怎样战胜癌魔的?

    5年前癌症降临到我头上,生命垂危.我患的是多发性骨髓瘤,颈椎有四个骨关节被破坏,胸椎五个骨关节受损,头部、颈部、肩周、手臂、胸部、腰背疼痛厉害,靠打止痛针维持.面容憔悴,骨瘦如柴,抬不起头,伸不直臂,挺不直腰,吃饭要喂,不能洗澡,靠老伴帮着擦身.医院发了病危通知,叫家人准备后事.我弟从外地赶来探视,含泪惜别.

    作者:邓旭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的急诊处理

    肿瘤急诊是指肿瘤患者出现高热、昏迷、出血、呼喊困难、呕吐、腹痛、腹泻、排尿困难等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症状.

    作者:张源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医能否遏制肿瘤

    中医治疗肿瘤源于周朝,在长期的治疗中摸索和积累了许多经验.中医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逐渐走上正轨,学者们除了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外,开始注意收集民间有效方药并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摸索.我国在80年代初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科研观察和协作,希望能对中医防治肿瘤的疗效进行确切的评价和定位.近20年来,中医药防治肿瘤工作进展很快,取得了很多成绩,特别是近5年来,中医防治肿瘤临床和研究工作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得到国内外广泛的重视.

    作者:林洪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控制癌症预防为主

    目前一般认为癌等慢性病的控制主要是靠针对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措施,而我国在近20至30年时间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了不少有关癌症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制定了相应的一级预防措施.概述如下:

    作者:俞顺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如何防治鼻咽癌放射反应

    鼻咽癌放射治疗使肿瘤附近正常组织或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杀伤,从而引起皮肤、皮下组织、血管、神经、口腔粘膜、牙齿、骨组织的放射损伤.医生和患者都应予以重视:全身放射反应:有乏力、进食无味、不思饮食、恶心、呕吐、白血球下降等症状,少数人可有失眠.这些全身症状都是发生在放疗中后期,与放射剂量、范围有密切关系.放射治疗医师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放射剂量,照射范围能小就小些,如垂体、桥脑、小脑、脊髓、口腔、咽喉等正常组织应给予保护.病人自己应有与疾病顽强斗争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适当活动、多思饮食,争取尽量多吃些,干万不要因反应而废食,造成体重明显下降、抵抗力下降,使其它疾病乘虚而入,增加治疗肿瘤的难度.

    作者:张有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饮食防癌八大原则

    综合世界各地超过150个研究报告后,发现有40%~60%的癌症是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吸烟和酗酒会增加患肺癌、口腔癌、食道癌和喉癌的机会.经常进食腌制的食物尤其是咸鱼会令人较容易患上鼻咽癌.过量的烧烤、腌制食物则易诱发胃癌;经常进食大量红肉亦会增加患肾癌和胰腺癌的危险.酗酒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长期摄取过多烟酒和红肉,患上大肠癌的机会较其他人高.乳癌和前列腺癌与经常进食高脂肪食物亦有关系.然而,研究亦同时发现蔬菜水果能提供保护作用,因此,要减低患上各种癌症的危险,我们应培养一个健康而均衡的饮食模式.

    作者:秦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无创治疗新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刀

    过去的100多年里,人们从各个方面向凶恶的魔鬼--癌症发起了无数次进攻.从手术、放疗、化疗,到基因工程等,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美国曾发动了一场耗资百亿美元的降癌攻坚战,可10年下来,收效甚微.面对这一现状,人们并没有减低降服癌肿的热情和信心,各国众多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攻克癌症的努力之中.由国内超声专家研制的世界上首台高强度超声聚焦刀,为治疗肿瘤又增添了一种新的武器.

    作者:袁永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慢性刺激可引起癌变

    据研究,慢性刺激,无论是机械性的或炎症性的,只要持续作用人体某一部位,并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能引起肿瘤.如子宫颈癌多见于宫颈撕裂而兼有慢性宫颈炎的妇女;舌癌常发生在龋齿、断齿或假牙托长期摩擦之处;胆囊结石易合并胆囊癌;慢性胃溃疡中,约有1%~5%的病例发生癌变;慢性骨髓炎所形成的皮肤瘘管、反复感染的肛瘘以及慢性小腿溃疡的皮肤,都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慢性机械与炎性刺激导致机体组织由量变到质变,是形成肿瘤的基本原理.

    作者:周小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诱发卵巢癌的可能因素

    近年来,卵巢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而治疗效果则进展不大.因此,积极开展卵巢癌病因学研究,探讨预防的可能性,以求从根本上制服这一恶性肿瘤,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陈华;王泽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癌与皮肌炎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表现为横纹肌坏死和多样性皮肤损害,也可能并发各种内脏损害(没有皮肤损害的称为多发性肌炎).其特点为发病缓慢,主要症状在皮肤和肌肉,皮肤损害可先于肌肉数周或数年出现,也有肌肉先发病或二者同时发病的报道.临床研究表明,皮肌炎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彭波;翟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缘何会出现癌因性疲乏

    疲乏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主观症状之一.它可以由癌症本身引起,也可以是癌症治疗的结果.癌因性疲乏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了解癌因性疲乏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任晖;王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从CT到ECT--现代影像技术揭秘

    一个多月来,爱吸烟的赵先生经常咳嗽,身体不舒服,到医院做了常规化验及拍片等检查后,发现肺部有个孤立性结节.赵先生大吃一惊.这个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需不需要手术?医生也面临着选择.医生进行了一项检查终确定:结节属良性,不必动手术.这样,赵先生不仅节省了费用,更免去了一刀之苦.医生给赵先生做的检查是一种利用现代影像诊断的ECT技术.

    作者:蒋长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白血病六问

    白血病又名血癌,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并侵犯身体其他器官,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2.76/100000.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男性血癌患者死亡率居第六位,女性死亡率居第八位;在儿童及三十五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一位.这种可怕的病魔究竟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能不能预防?是否有绝处逢生的救治方法呢?面对白血病,医学家们一直在不懈地进行探索.

    作者:杨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宫颈癌与性生活〈1〉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它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则居首位.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报告,近5年官颈癌的新发病例总数约为155万人,其中的100多万就在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仅30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3.15万,约占全世界每年新发宫颈癌的1/3.

    作者:王华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嗜烟致癌非危言耸听

    当今,人类普遍的不良嗜好非烟酒莫属,尤以男性成年人更为突出,熟人见面,香烟招待,习以为常;喜庆宴请,社交场合,席间烟酒并存,祝酒敬烟助兴,增色添彩;烟酒亦是馈赠礼品,由来已久,成为习俗.凡此种种,均为烟酒推波助澜,久吸久饮,必然成瘾,由此引发癌症及多种疾病,这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作者:廖美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会遗传吗?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肿瘤会遗传吗?这也难怪,在我们周围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个人的几代亲戚中,有不少人都被癌症夺去了生命.那么,癌症到底会不会遗传?其实,早在300多年前,就有人认为肿瘤具有遗传倾向,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这种认识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

    作者:胡震;沈镇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女性应走出对乳腺癌认识的三个误区

    时下,许多妇女被不正确的信息误导,只知害怕乳腺癌,却不了解真相.以下便是乳腺癌认识中常见的三个误区.

    作者:丽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关节痛的背后

    一位中年男子,平素体健,很少去医院看病.一个时期来时时觉得肩痛、手指痛,无奈之下到骨科门诊就诊.初时被诊断为肩周炎,吃了不少抗炎止痛药无甚效果.他的肩痛不同于一般的肩周炎,虽然十分疼痛,但不影响活动.之后,又发现手指关节疼痛,并有些肿胀,这时有医生怀疑为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经检查,血沉60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低滴度阳性,似乎符合类风关的表现.经过3个月的治疗,关节疼痛依然不能缓解,而消瘦、乏力、上腹部不适症状越发明显.由于上腹不适遂作了B超检查,竟然发现肝内有多个转移性癌灶.原发癌肿在哪里呢?上腹持续不适,自然先想到胃,于是作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癌已至晚期.显然,该患者的关节痛是胃癌引起的.

    作者:蔡铁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抗癌杂志

抗癌杂志

主管: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上海市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