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诱发卵巢癌的可能因素

陈华;王泽时

关键词:卵巢癌, 病因学研究, 治疗效果, 恶性肿瘤, 发病率, 制服, 预防
摘要:近年来,卵巢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而治疗效果则进展不大.因此,积极开展卵巢癌病因学研究,探讨预防的可能性,以求从根本上制服这一恶性肿瘤,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抗癌杂志相关文献
  • 从CT到ECT--现代影像技术揭秘

    一个多月来,爱吸烟的赵先生经常咳嗽,身体不舒服,到医院做了常规化验及拍片等检查后,发现肺部有个孤立性结节.赵先生大吃一惊.这个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需不需要手术?医生也面临着选择.医生进行了一项检查终确定:结节属良性,不必动手术.这样,赵先生不仅节省了费用,更免去了一刀之苦.医生给赵先生做的检查是一种利用现代影像诊断的ECT技术.

    作者:蒋长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饮食防癌八大原则

    综合世界各地超过150个研究报告后,发现有40%~60%的癌症是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吸烟和酗酒会增加患肺癌、口腔癌、食道癌和喉癌的机会.经常进食腌制的食物尤其是咸鱼会令人较容易患上鼻咽癌.过量的烧烤、腌制食物则易诱发胃癌;经常进食大量红肉亦会增加患肾癌和胰腺癌的危险.酗酒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长期摄取过多烟酒和红肉,患上大肠癌的机会较其他人高.乳癌和前列腺癌与经常进食高脂肪食物亦有关系.然而,研究亦同时发现蔬菜水果能提供保护作用,因此,要减低患上各种癌症的危险,我们应培养一个健康而均衡的饮食模式.

    作者:秦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筛查之我见

    筛查是恶性肿瘤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筛查是通过特定检测方法定期地对健康人群进行检查,将外表健康的可能患病者和处于亚临床症状的人鉴别出来,并期望通过进一步的诊断程序能早期发现病人,经早期治疗达到预防疾病发生或减缓疾病造成残疾和死亡,使病人获得较好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我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恶性肿瘤普查研究,包括食管癌、肺癌、肠癌和鼻咽癌等常见恶性肿瘤.80年代后,人们开始认识到普查和筛查的区别,重视定期筛查的效果评价研究,其中宫颈癌、肝癌和鼻咽癌筛查研究结果表明,筛查能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降低肝癌死亡率和延长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方积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宫颈癌与性生活〈1〉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它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则居首位.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报告,近5年官颈癌的新发病例总数约为155万人,其中的100多万就在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仅30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3.15万,约占全世界每年新发宫颈癌的1/3.

    作者:王华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广东客猝死

    5月中旬,南方的商业城市呈现一派繁忙欣荣的景象,每天车站、码头、机场进出的旅客数以百万计,宾馆、饭店的爆满成了贸易发达的一大象征.

    作者:朱世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缘何会出现癌因性疲乏

    疲乏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主观症状之一.它可以由癌症本身引起,也可以是癌症治疗的结果.癌因性疲乏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了解癌因性疲乏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任晖;王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患者如何保持性活力〈4〉

    如果你在生病,通常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感可能会动摇,你可能会感到无力和绝望,一场疾病可能改变你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因为手术、截肢、瘢痕和体重下降也确实能够改变你的外形.这些变化可能引起痛苦、焦虑.你会怀疑你是否还能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承担性感和职业的角色.你会担心别人怎么看待你.这种焦虑以及随之而来的压抑和虚弱令人觉得性欲显得不怎么重要了.但是一旦危机过去,性的感觉以及表现可能就又变得重要了.对保持性活动感到焦虑是正常和自然的,你可能会对性行为是否会以某种方式对你产生伤害充满疑问,你可能还会想如何能继续享受性愉悦,你的伴侣可能有同样的忧虑.他(或她)可能特别担心会使你过度疲倦或是受到伤害.

    作者:张萍;左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饮水与癌症

    据报道,在全世界的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已有2221种之多,在美国测出的化学污染物计有767种,其中20种已被确认为致癌物,26种为可疑致癌物,18种为促癌物.英国Packham等人在英国河水中也检出324种有机化合物.近年来,由于水质分析技术的进步,已发现水中存在百余种有机物为致癌、促癌和致突变物.动物实验中已证实饮用水中加入以下化合物可引起肝癌:六六六、四氯化碳、氯仿、三氯和四氯乙烯、三氯乙烷等.此外,还发现一些淡水藻毒素,如蓝绿藻等有明显的促肝癌作用.

    作者:许良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美国癌症的发病趋势

    近发表的美国癌症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总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但有12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日益上升趋势.此报告是由北美癌症登记中心协会(NAACCR)、疾病控制中心(CDC)及全国卫生统计中心(NCHS)、美国癌症学会(ACS)和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提供的.

    作者:王伯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我国的癌情变化及防治策略

    根据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1991年至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癌症的死亡率由123.92/10万上升至146.61/10万,增加了18.31%;农村居民的癌症死亡率由101.39/10万上升至112.57/10万,增加了11.03%.以此估算,2000年我国死于癌症的人数约为150万,略高于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预测的140万,后者是根据1973年~1975年的全人口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及1990年~1992年的1/10抽样人口死因回顾调查资料测算的.而据此推算的年新发癌症病例数为180至200万.癌症在城市居民的死因构成中占24.38%,居第一位.

    作者:董志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慢性刺激可引起癌变

    据研究,慢性刺激,无论是机械性的或炎症性的,只要持续作用人体某一部位,并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能引起肿瘤.如子宫颈癌多见于宫颈撕裂而兼有慢性宫颈炎的妇女;舌癌常发生在龋齿、断齿或假牙托长期摩擦之处;胆囊结石易合并胆囊癌;慢性胃溃疡中,约有1%~5%的病例发生癌变;慢性骨髓炎所形成的皮肤瘘管、反复感染的肛瘘以及慢性小腿溃疡的皮肤,都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慢性机械与炎性刺激导致机体组织由量变到质变,是形成肿瘤的基本原理.

    作者:周小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控制癌症预防为主

    目前一般认为癌等慢性病的控制主要是靠针对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措施,而我国在近20至30年时间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了不少有关癌症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制定了相应的一级预防措施.概述如下:

    作者:俞顺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胃癌可以预防吗?

    至今为止,虽然在胃癌病因学领域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胃癌的确切病因并不清楚.就目前对胃癌病因的了解,可以看出胃癌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而且某一特定地区其具体因素也不尽相同.胃癌预防基本可分为三个级别:

    作者:郑磊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会遗传吗?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肿瘤会遗传吗?这也难怪,在我们周围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个人的几代亲戚中,有不少人都被癌症夺去了生命.那么,癌症到底会不会遗传?其实,早在300多年前,就有人认为肿瘤具有遗传倾向,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这种认识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

    作者:胡震;沈镇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北美癌症的早期发现

    癌症的早期发现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控制纲要>中确立的预防和控制癌症的优先项目和战略.通过早期发现,能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约有1/3的癌症能通过早期诊断获得治愈的机会.在加拿大,估计通过实施已有科学证据证实有效的是乳腺癌宫颈癌和大肠癌的筛检方案,可以使总的癌症死亡率下降5%,也就是每年减少7000例癌症死亡.在美国,近10年来的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很大部分归功于乳腺筛查项目的推广.实施癌症早发现项目与癌症一级预防已成为控制癌症的有希望的工作.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在这方面的工作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郑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医能否遏制肿瘤

    中医治疗肿瘤源于周朝,在长期的治疗中摸索和积累了许多经验.中医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逐渐走上正轨,学者们除了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外,开始注意收集民间有效方药并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摸索.我国在80年代初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科研观察和协作,希望能对中医防治肿瘤的疗效进行确切的评价和定位.近20年来,中医药防治肿瘤工作进展很快,取得了很多成绩,特别是近5年来,中医防治肿瘤临床和研究工作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得到国内外广泛的重视.

    作者:林洪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康复新模式自主抗癌/绿谷灵芝宝快速提高自主抗癌能力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的急诊处理

    肿瘤急诊是指肿瘤患者出现高热、昏迷、出血、呼喊困难、呕吐、腹痛、腹泻、排尿困难等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症状.

    作者:张源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无创治疗新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刀

    过去的100多年里,人们从各个方面向凶恶的魔鬼--癌症发起了无数次进攻.从手术、放疗、化疗,到基因工程等,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美国曾发动了一场耗资百亿美元的降癌攻坚战,可10年下来,收效甚微.面对这一现状,人们并没有减低降服癌肿的热情和信心,各国众多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攻克癌症的努力之中.由国内超声专家研制的世界上首台高强度超声聚焦刀,为治疗肿瘤又增添了一种新的武器.

    作者:袁永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女性应走出对乳腺癌认识的三个误区

    时下,许多妇女被不正确的信息误导,只知害怕乳腺癌,却不了解真相.以下便是乳腺癌认识中常见的三个误区.

    作者:丽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抗癌杂志

抗癌杂志

主管: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上海市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