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王京;李国权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子宫出血是子宫肌瘤主要的临床症状[1].对我院2003-2005年间以子宫出血为指征切除子宫的62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病理学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出血原因,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健;刘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鹤山市某社区4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一组(管理组)按WHO和国际肿瘤研究中心等机构关于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技术标准,结合该社区的经济、文化实际情况,实施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另外一组(对照组)不实施上述管理.分别在管理实施之前及1年后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表(QOL-CCC)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管理组在管理实施之前QOL总分、躯体纬度分、心理纬度分、社会纬度分、物质生活纬度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在管理实施1年后上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中综合性规范化管理模式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文志;冯汝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胰岛素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和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1例应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治疗组(胰岛素加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d)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随访观察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甘油三酯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空腹及餐后2 h血浆胰岛素水平减少(P<0.05),B细胞功能指数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改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作者:周倩;陈定宇;肖正华;余绮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预后的差异.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法治愈出院的231例ACS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其中介入治疗组103例,药物治疗组128例.结果:患者出院1年后两组远期疗效比较,介入治疗组明显有效(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消失)81例,有效(临床症状减轻)13例,发生心脏事件9例,死亡1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7%;药物治疗组显著疗效48例,有效34例,发生心脏事件46例,死亡7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5.9%.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与药物治疗者比较,ACS患者在行介入治疗后,远期疗效明显增高,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ACS患者及早行介入治疗,可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孙联平;李瑞杰;任文林;常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胃癌患者,36例胃良性疾病和3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sFas、sFasL的水平,并比较胃癌组中不同TNM分期的变化.结果:胃癌组血清sFas及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另两组,且Ⅲ、Ⅳ期水平高于Ⅰ、Ⅱ期.结论:sFas、sFasL的异常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免疫逃逸机制.
作者:熊枝繁;石坚;廖芳;曹仕琼;李丽;吴燕茹;李正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C反应蛋白(CRP)、心功能分级与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51例心力衰竭患者与15例健康对照者抽血测定血浆B型脑钠肽(BNP)及血清CRP浓度,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力衰竭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组.结果:心力衰竭各组BNP、CRP、LVDD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LVEF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1);BNP和CRP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线性回归分析示BNP与LVEF(r=-0.897,P<0.01)、LVDD(r=0.740,P<0.01)、心功能分级(r=0.793,P<0.01)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而CRP只与心功能分级(r=0.397,P=0.02)相关,与LVEF(r=0.197,P=0.083)、LVDD(r=0.389,P=0.065)无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血清CRP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BNP与左心功能状态有良好的相关性,而CRP则没有这种相关性.
作者:卢敏;张梦玺;曹军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女,85岁,因摔伤后致间歇性头痛1月,头晕伴双下肢乏力12 h于2005年11月5日就诊入院,既往有痛风病史10余年.查体:神志清,神倦,四肢无畸形,双下肢肌力4级,膝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戴先才;吴运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心房利钠肽(ANP)基因T2238C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PCR-RFLP技术对该位点在本院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与无脑血管病变的人群(100例)进行比较.结果:本院就诊人群T2238C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但在脑出血患者和无脑血管病变者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NP基因T2238C多态性可能不是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作者:张永利;杨期东;黄清;周琳;申向民;唐震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缺陷,病程中常出现多种并发症,消化道即是HIV感染过程中常发生并发症的系统之一,以胃肠道表现就诊的患者并不罕见,但由于认识不足,临床上常有漏诊及误诊.本文回顾分析我院以消化道症状就诊的22例艾滋病患者胃肠道临床表现与内镜特点,以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
作者:许捷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由德国Burmester等[1]于2000年首先报道,研究发现Ngb只占全脑组织总蛋白含量的0.01%,与氧有很高的亲和力,有利于氧转运通过血脑屏障和提高脑组织氧的利用率等.近几年国内外已有不少相关研究,包括Ngb对脑组织的正常供氧机制,以及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等病理状态下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现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高贵山;于晓军;徐小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产程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40例头位妊娠初产妇分成两组.研究组320例,在产程中应用广州三瑞公司研制的中央电子监护系统进行监护.对照组320例,应用传统的方法听诊胎心.结果: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明显提高(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时应用胎心监护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刘家凤;白玮;张文婷;董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鼻中隔矫正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式,但是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病例的特殊性,以及手术方法存在的视野狭小、清晰度较差的缺点,在对高位、后段、嵴突及不规则的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手术时,常常遇到不少困难.
作者:汪级木;鹿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抗凝及溶栓治疗对老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DVT的原因.方法:39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发病在72 h之内、年龄在70岁以下、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共12例,给予静滴尿激酶50万U/d,共5 d,然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共5~7 d.B组为无上述溶栓指征的患者,共27例,给予低分子肝素(用法同A组,如疗效欠佳延长至7~10 d).观察下肢肿胀、疼痛情况,治疗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及有无出血等情况,疗程结束后复查彩色多普勒.结果:两组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PLT无显著变化,但治疗后PT延长,Fg降低.未见明显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无手术适应证的老年DVT患者进行抗凝及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如能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则能更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对于无溶栓指征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样有效.
作者:赵艳芳;雷万福;刘平;徐建新;王砚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帮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CVA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帮备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沙丁胺醇缓释胶囊治疗,连续用药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5.81,P<0.01).结论:帮备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现有资料显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主要决定于极期乙脑病毒的直接损伤及炎症反应,并决定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预后.但我院在长期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发现,极少数病例与之不相符,通常在极期后3~7 d发生脑损害.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谌和声;陈文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医学进步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上升,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到治疗.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成功治疗过程牵涉面广.特别是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耐受,依赖静脉营养,治疗时间长,故如何成功开始早期喂养是成功治疗早产儿的关键之一.
作者:徐利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急诊胃镜钛夹术对老年Dieulafoy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门诊或急诊收治确诊的15例老年Dieulafoy病患者行内科常规治疗同时行急诊胃镜下钛夹止血,出院后随访再出血情况.结果:15例老年Dieulafoy病患者中仅3例于1年内再发出血,其中1例因手术死亡.结论:急诊胃镜下钛夹止血术可作为治疗老年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程德希;陈会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检测鼻咽癌CNE2细胞射线照射前后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及其编码产物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变化.方法:利用RT-PCR、Westerb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NE2细胞射线照射前后的mdr1基因和P-gp的表达及对柔红霉素的外排功能.结果:鼻咽癌CNE2细胞射线照射前mdr1基因、P-gp不表达;射线照射后较长时间内mdr1基因、P-gp均明显表达,对柔红霉素的摄取较射线照射前高.结论:鼻咽癌低分化鳞癌细胞CNE2射线照射后化疗敏感性增高,除了多药耐药机制外可能尚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作者:卜俊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近12年15例类癌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统计1994年3月至2006年3月本院收治的15例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12年间住院患者中类癌共15例,以消化道类癌多见.(2)10例消化道类癌包括胃类癌4例,直肠类癌4例,结肠类癌2例.(3)10例消化道类癌均经病理诊断证实,确诊时间中位数为9个月,2例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4)10例消化道类癌8例直径小于2 cm,4例合并良性息肉生长.(5)4例患者内镜下切除类癌,2例复发接受手术治疗,另6例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1)类癌临床诊断率很低,诊断过程长.(2)消化道类癌恶性度低,远处转移少.(3)类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李菁;朱元民;刘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6例SH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以下15种抗体免疫表型的标记,TTF-1、EMA、AE1/AE3、SP-B、Vimetin、CD31、Ⅷ因子、S-100、CgA、Syn、Calretinin、MC及ER、PR、P53.结果:肿瘤组织形态多样,主要由实性区、乳头状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四种组织形态构成,瘤细胞主要由立方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共同表达TTF-1和EMA,AE1/AE3、SP-B仅在立方细胞中表达;ER、PR多在多角形细胞中表达,P53在两种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SHL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SHL的组织形态特征,结合TTF-1、SP-B、EMA、AEl/AE3等免疫表型的标记,有助于SH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东;商建峰;王伟;肖磊;张慧信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