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氧化酶-2和Ki67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黄穗华;汪蔚文;陈晓鸿;吴思恩

关键词:喉肿瘤, 环氧化酶-2, Ki67
摘要: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Ki6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OX-2和Ki67在46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喉癌组)和17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Ki67在喉癌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COX-2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在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与喉癌组织的病理分级有关,而Ki67与喉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及T分期有关(P<0.05),且COX-2和Ki67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39,P<0.01)结论:COX-2和Ki67均可作为反映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它们参与了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和分化过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后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隙感染

    目的:评价经前后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对13例椎间隙感染患者分别采用经前入路(8例)、后入路(5例)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3例Ⅰ期植骨.结果:随访5~24个月,平均18.7个月.除1例后路手术患者因病灶清除不彻底行二次手术,其余患者术后痉挛性腰痛均缓解,细菌培养9例阳性,C反应蛋白术后2周,血沉4周降至正常.至随访结束均恢复日常活动.结论:病灶清除术是椎间隙感染有效的治疗方式.经前入路手术治疗椎间隙感染具有术野暴露广泛、病灶清除彻底、便于术中植骨、术后迅速解除疼痛等优点.后入路手术操作简便,但症状缓解慢,椎间植骨困难.

    作者:张山锋;王体沛;文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

    目的:探讨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情况.方法:回顾分析8例榆尿管异位开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检查表现,并经手术证实.结果:MRU检查均能准确定位诊断,其中输尿管异位开口合并肾脏发育不良3例:合并双肾双输尿管畸形5例.结论:MRU对输尿管异位开口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庆华;张云枢;陈学强;徐蓉;吕长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包茎继发阴茎癌2例误诊分析

    目前公认包皮过长尤其是包茎引起的长期包皮垢及炎症刺激是阴茎癌致病的重要原因,而包茎继发阴茎癌常因隐蔽而使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早期正确诊断包茎继发阴茎癌,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我们门诊近因包皮过长行包皮环切而发现阴茎癌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雄杰;湛海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指数功能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血清外观指数检测功能的可靠性.方法:以Sysmex公司生产的干扰物Interference Check A Plus为样本,在SYNCHRON CX4 PR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血清指数(黄疸指数、溶血指数和乳糜指数)检测,并对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疸指数批内频率分别为95%和100%,批间频率分别为90%和95%;溶血指数批内频率分别为100%和100%,批间频率分别为95%和95%;乳糜指数批内频率分别为95%和95%,批间频率分别为90%和95%.不同黄疸指数水平和溶血指数水平的样本其实测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的均值与厂商提供的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150例样本同时用SYNCHRON CX4 PRO分析系统与酶标仪比浊法测定乳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NCHRON CX4PRO分析系统3种血清指数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好、准确性较高、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结果客观稳定,可靠性较高,对临床化学检测结果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运周;魏小文;胡卫红;张薇;王超要;王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肺结核呼吸衰竭45例临床分析

    肺结核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为肺结核主要死因之一.本文分析近年来我院肺结核呼吸衰竭45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

    作者:宋于康;姜爱国;董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甲氨蝶呤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进行长期对比观察,以评价两种药物治疗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住院治疗的A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采用SSZ(SSZ组)、MTX(MTX组)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相匹配,均选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基础疗法.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化验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访第1、2、3年与入院时比较,腰骶痛明显减轻(P<0.05),晨僵时间显著缩短(P<0.05),BASDAI和BASFI明显降低(P<0.05),炎性指标血沉和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P<0.05);而随访各阶段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胃肠道反应MTX组(5%)明显低于SSZ组(12%)(P<0.05),白细胞减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所有病例无造血系统障碍发生.结论:MTX和SSZ治疗AS疗效相近.MTX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易耐受.采用MTX治疗AS有更多的优越性,其更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赵福涛;赵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黄芪、硫酸镁注射液联用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和硫酸镁注射液联用对肺心痛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3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低流量吸氧、祛痰止咳、抗感染、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 mL、25%硫酸镁注射液10 mL,疗程2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和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2.78,P<0.05)且治疗后血气分析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和硫酸镁注射液联用,能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室后负荷,扩张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障碍,对肺心痛急性加重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玉宝;彭翔;李道海;曾亮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依替米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178例

    目的:评估依替米星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6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78例因前列腺液培养致病菌株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而使用依替米星0.2 g/d,连续给药4周.治疗中共有144例患者接受肾功能和听力水平监测,并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对照组108例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但拒绝使用该药,给予对症处理.两组同时口服α1受体阻滞剂,辅助前列腺热疗、前列腺按摩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4.3%,较对照组的58.3%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耳、肾毒性等.结论:依替米星治疗敏感致病菌导致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建华;周辉;余滋中;钟文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临床观察

    我科2005年5月开始采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实施人工流产手术,至2006年10月共62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天秀;程洁;梁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微创右腋下直切口心脏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根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修复效果.方法:微创组21例患儿经右腋下直切口修补心脏间隔缺损.对照组20例为年龄、体重及缺损大小相仿的间隔缺损患儿,均经常规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在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或家属对该切口的选择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患者或家属(n=25)对该微创切口的选择度达100%,其切口长度、术后24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右腋下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达到创伤小、痛苦轻、切口隐蔽和增强患者自信心的目的.

    作者:徐锋;葛建军;周汝元;葛圣林;林敏;高晴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鼻内镜下射频热凝联合地锦草片治疗难愈性鼻出血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联合地锦草片治疗难愈性鼻出血的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难愈性鼻出血病例172例(232侧),分为3组,射频联合地锦草片治疗组(A组)55例(75侧),单纯射频治疗对照组(B组)52例(70侧),单纯口服地锦草片对照组(C组)65例(87侧).通过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B组总有效率为86%,C组总有效率为60%.3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5),未见鼻中隔穿孔及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射频热凝及地锦草片联合治疗,使物理与药物治疗同时并举,疗效肯定,为临床治疗鼻出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作者:罗宏新;陈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全员参与式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而且取决于管理的效能[1].实行全员共同参与科室管理,可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笔者自2001年担任手术室护士长以来一直提倡并实施全员参与科室管理,至2005年已趋于完善,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丰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16例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thalidomide)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6例难治性MM患者,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100 mg/d,每周增加剂量100 mg/d至不能耐受,应用10~32周,同时每月联合MP或COMP方案化疗,观察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2例获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38%.副作用为便秘、乏力、嗜睡,均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MP或COMP方案治疗难治性MM有一定疗效,且副作用小,给药方便,为难活性MM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群;陈曙平;祝焱;肖希斌;程英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哮喘小鼠白三烯B4及5脂氧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对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三烯B4(LTB4)水平、肺组织5脂氧合酶(5-LO)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n-3PUFA干预,用ELISA的方法检测BALF中LTB4含量;用RT-PCR的方法检测肺组织中5-LO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哮喘小鼠BALF中LTB4水平、肺组织5-LO基因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灌胃n-3PUFA干预的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LTB4含量、5-LO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LTB4在气道里的高浓度及5LO基因表达的上调在哮喘小鼠发病中起重要作用,n-3PUFA可以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LTB4的浓度,抑制肺组织5-LO mRNA表达,从而起到对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

    作者:王强;罗运春;周晓聪;黄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喉罩通气下胃液引流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

    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其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较高,易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误吸、窒息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本研究拟观察喉罩通气下胃液引流对妇科腹腔镜PONV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赵国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肿瘤化疗致血小板减少18例

    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我科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肿瘤化疗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荣华;唐秀红;商春梅;郝福合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肉毒素-A注射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患儿的麻醉处理

    肉毒素-A(BTX-A)用于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效果明显.在治疗过程中,其麻醉处理有别于一般门诊无痛诊疗的麻醉要求.本研究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行BTX-A局部注射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患儿160例,就其麻醉处理进行总结,以供行此类治疗者商榷与参考.

    作者:李凤仙;陈茵;徐世元;曾繁荣;梁启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18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急性胰腺炎(AP)都是内科急症,临床表现类似,两者并发使病情更加危重,极易引起漏诊和误诊,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故需重视.现对我院1998年以来诊治的18例DKA合并AP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岳红;赵江;柳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原发性肝癌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肠道sIgA含量影响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对肠道sIgA的影响.方法:45例研究对象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TACE前、后用透射比浊法测定粪便中sIgA.结果:原发性肝癌TACE后第1天肝脏转氨酶明显升高,粪便中sIgA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对肝功能及sIgA均有影响.

    作者:章云军;董礼阳;李海燕;杜玉清;胡文豪;周为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瑞芬太尼用于局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镇静止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在局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镇静止痛中瑞芬太尼与哌替啶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的区别.方法:40例拟在局麻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年龄18~40岁.入手术室后输液、吸氧并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ECG和呼吸频率.根据术中选用的镇静止痛药不同将病人分成两组.瑞芬太尼组(20例),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然后慢速注射咪唑安定50 μg/kg,3 min后观察病人是否出现Verril's体征.等病人入睡后,手术医师常规消毒并注射1%利多卡因,5 min后测试局麻效果,必要时追加局麻药,手术结束后停止输注瑞芬太尼,送病人入麻醉恢复室.哌替啶组(20例),基本步骤同瑞芬太尼组,在手术开始前,用哌替啶25 mg分2次静脉注射代替瑞芬太尼输注,然后立即给予咪唑安定50 μg/kg,术中和术后的管理同瑞芬太尼组.在手术医师进入手术室之前,微量泵持续输注生理盐水.在手术结束后10 min内手术医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对术中病人的镇静质量进行评价.在离开麻醉恢复室前和术后24 h,病人用同样的方法对自己的镇静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心率、平均血压、恢复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病人和手术医师的满意率较哌替啶组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峰值和收缩压峰值瑞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哌替啶组(P<0.05).结论:在局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镇静止痛中,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比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可以明显地降低心率和收缩压峰值,对于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是有利的.

    作者:张宗旺;刘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