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射频热凝联合地锦草片治疗难愈性鼻出血

罗宏新;陈凯

关键词:鼻出血, 鼻内镜, 射频, 地锦草片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联合地锦草片治疗难愈性鼻出血的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难愈性鼻出血病例172例(232侧),分为3组,射频联合地锦草片治疗组(A组)55例(75侧),单纯射频治疗对照组(B组)52例(70侧),单纯口服地锦草片对照组(C组)65例(87侧).通过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B组总有效率为86%,C组总有效率为60%.3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5),未见鼻中隔穿孔及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射频热凝及地锦草片联合治疗,使物理与药物治疗同时并举,疗效肯定,为临床治疗鼻出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超声刀在开放和内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在39例开放和10例内镜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进行操作,测量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病灶的局部切除、甲状腺腺叶全切、双侧次全切以及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等.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声音嘶哑、低沉,饮水呛咳等喉返、喉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无手足抽搐等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发生,无术后出血、血肿发生.颈部开放切口的超声刀甲状腺手术时间40~120 min,术中出血5~30 mL,内镜甲状腺手术时间70~180 min,术中出血5~20 mL.结论:无论是在开放式还是在内镜甲状腺手术,超声刀都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良好的组织切割能力.较传统电刀而言,使用超声刀可显著缩短甲状腺手术时间,减少线结的异物残留.掌握正确的超声刀使用方法与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可靠保证.

    作者:王中林;蒋平;于永洋;俞耀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超声在乳腺疾病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对乳腺病灶的诊断和在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中的作用.方法:26例女性患者42处乳腺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超声实时探测旋切全过程,所有切除组织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42处病灶一次性切除,超声诊断纤维腺瘤17例、囊性增生3例、纤维腺病瘤22例,病理学检查示纤维腺瘤12例、囊性增生3例、纤维腺病瘤26例、积乳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是一项既简便、安全、有效,又美容、无痛苦的微创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泓;王莎莎;李黎;吴乐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二(噁)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属于良性却具有类似肿瘤侵袭、种植的特点,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柳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肉毒素-A注射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患儿的麻醉处理

    肉毒素-A(BTX-A)用于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效果明显.在治疗过程中,其麻醉处理有别于一般门诊无痛诊疗的麻醉要求.本研究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行BTX-A局部注射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患儿160例,就其麻醉处理进行总结,以供行此类治疗者商榷与参考.

    作者:李凤仙;陈茵;徐世元;曾繁荣;梁启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输卵管再通术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再通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随访202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为输卵管不同部位、不同程度梗阻或狭窄的不孕症患者,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输卵管介入再通装置,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和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FTR)成功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108例,对照组94例,观察组病例在SSG、FTR后行针对性综合治疗,统计1年内两组患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输卵管再粘连阻塞率,并结合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输卵管近端(间质部、峡部)梗阻与中远端(壶腹部、伞端)梗阻患者术后妊娠率分别为34.9%和11.1%,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0.37,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妊娠率分别为60.2%和44.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84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8%和6.4%,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52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再粘连复发率为7.4%和20.2%,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7.12,P<0.01).结论:SSG和FTR是治疗输卵管梗阻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妊娠率与适应证选择高度相关,输卵管近端阻塞为SSG和FTR首选.SSG、FTR术后采用针对性综合治疗可提高妊娠率.输卵管再通术后续治疗与护理及妊娠指导不客忽视.

    作者:李惠民;苑青龙;徐苑苑;李哲;徐朝霞;蔡东顺;朱望东;龚雪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肿瘤化疗致血小板减少18例

    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我科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肿瘤化疗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荣华;唐秀红;商春梅;郝福合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股骨干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

    患者,男,25岁,因车祸伤及右下肢而入院,X线片示右股骨干骨折,伴骨盆骨折,拟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干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术.

    作者:荣伟;赛海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脊麻对阴式全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脊麻对阴式全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进行阴式全宫切除术的病人,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脊麻穿刺成功后,F组给予0.75%布比卡因1.8 mL和20μg芬太尼0.2 mL,S组给予0.75%布比卡因1.8 mL和5μg舒芬太尼0.2 mL,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血压,注入脊麻药后分别于1、3、5、10、15、30 min使用针刺法测定感觉平面消失情况,采用Bromage法评估运动阻滞情况,对术中镇痛进行评分,并记录术后首次感到疼痛和首次需要使用镇痛药的时间,观察有无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在麻醉后5 min和10 min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首次感到疼痛的时间及首次需要止痛药的时间,S组较F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脊麻对阴式全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相当,但舒芬太尼的镇痛时效较长.

    作者:胡洪涛;张辉;戴载深;刘丹姝;周锦财;沈振逵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生物蛋白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乳房切口的临床应用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乳房疾病也有上升趋势,某些病种(如乳腺癌)甚至接近欧美国家的发病水平.

    作者:叶永峰;郭宝玲;于松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原发性癫痫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6例原发性癫痫患儿治疗前及抗癫痫治疗3个月后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对照组为同期30例健康查体儿童,年龄及性别与实验组匹配,一次性测定上述指标.结果:癫痫患儿治疗前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癫痫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临床药物治疗对细胞因子水平有影响.

    作者:彭建霞;庞保东;徐应军;曹丽华;董琰;刘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体重3.5kg以下患儿动脉导管结扎术10例麻醉处理

    目的:总结10例体重3.5 kg以下患儿动脉导管结扎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10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患儿,体重低于3.5 kg,其中7例新生儿,6例早产儿,在芬太尼-罗库溴铵-异丙酚复合全麻下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在分离动脉导管后持续输注硝普钠0.3~0.5 μg/(kg·min)实施控制性降压,在平均动脉压降至30~40 mmHg时结扎动脉导管,结扎完毕经静脉输注适量多巴胺,以维持心率和血压.结果:全部患儿麻醉过程平稳,手术顺利,术后全部治愈顺利出院.结论:低体重患儿动脉导管结扎术麻醉风险大,需合理制定麻醉方案,以保证患儿术中平稳过渡.

    作者:王晟;宋兴荣;罗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环氧化酶-2和Ki67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Ki6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OX-2和Ki67在46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喉癌组)和17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Ki67在喉癌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COX-2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在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与喉癌组织的病理分级有关,而Ki67与喉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及T分期有关(P<0.05),且COX-2和Ki67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39,P<0.01)结论:COX-2和Ki67均可作为反映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它们参与了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和分化过程.

    作者:黄穗华;汪蔚文;陈晓鸿;吴思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成人法洛四联症术后右心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成人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的右心功能,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TOF组,18岁以上TOF根治术后1~3.5年的患者23例;对照组,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人员21例.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定右心室舒张晚期及舒张早期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Aa,Ea);测定右室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客收缩速度(IVV)、等客收缩加速度(IVA)及右心射血等客时间指数(Tei-index).结果:Ea、Aa、E/A、IVV及IVA均显著性减小,ICT、IRT及Tei-index增加;右心室IVA与跨肺动脉瓣压差呈负相关.结论:成人TOF根治术后仍存在右心功能受损;右心收缩功能与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呈负相关,并受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直接影响.

    作者:葛建军;史学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目的:探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应用技术.方法:应用GSS系统对34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T10 2例,T11 4例,T12 10例,L1 8例,L2 5例,L3 3例,L4 2例.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34例均获随访,短1年.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91.5%(80%~100%).31例畸形矫正,3例残留轻度后凸.33例植骨融合良好,1例未融合.均无钉棒折断、松动及退出.神经功能按Frankeal分级,除4例全瘫和3例无神经症状病例外,27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GSS系统操作简便,复位理想,固定牢靠,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戴晓明;曾海滨;王金星;周清碧;陈勇忠;张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微创右腋下直切口心脏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根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修复效果.方法:微创组21例患儿经右腋下直切口修补心脏间隔缺损.对照组20例为年龄、体重及缺损大小相仿的间隔缺损患儿,均经常规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在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或家属对该切口的选择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患者或家属(n=25)对该微创切口的选择度达100%,其切口长度、术后24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右腋下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达到创伤小、痛苦轻、切口隐蔽和增强患者自信心的目的.

    作者:徐锋;葛建军;周汝元;葛圣林;林敏;高晴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胃大部分切除后食管癌术式探讨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食管癌的外科术式.方法:17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肋间隙切口入路行食管癌切除,将残胃及脾胰尾转移入胸腔,主动脉弓上或弓下行食管残胃端侧手工吻合术.结果:出现吻合口瘘1例,无手术近期死亡,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该术式简单,较符合消化道生理,并发症少.

    作者:陈仕学;李伟明;廖少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含量变化及意义

    目的: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48、72 h后测定全血空腹血糖、尿糖,血糖>16.5 mmol/L,尿糖在(+++)以上者确定为糖尿病大鼠.发病后第4、8、12和16周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AMP和cGMP含量.结果:在实验各时点,实验组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病程延长差异更为明显,而cGMP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高血糖状态下视网膜组织中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明显降低所致的视网膜局部微循环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有关.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的代谢功能障碍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李祖荣;王雨生;蓝平;徐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突聋组)和13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中Hcy水平,同时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1)突聋组Hcy水平为(18.2±5.2)μmol/L,对照组为(11.4±3.9)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突聋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12.2±4.0)μmol/L及(316.5±117.6)μmol/L,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13.7±2.5)μmol/L及(350.1±153.0)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测定血浆Hcy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对突发性耳聋诊断有一定帮助,可作为突发性耳聋循环病因学说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

    作者:程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吗啡和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引起瘙痒的比较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吗啡和曲马多硬膜外术后镇痛引起瘙痒的特点.方法:剖宫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持续硬膜外吗啡镇痛组(A组,30例)和持续硬膜外曲马多镇痛组(B组,30例).手术结束后A组硬膜外持续吗啡术后镇痛,B组硬膜外持续等效剂量曲马多术后镇痛.分别于术后12、24、48 h记录病人镇痛效果、瘙痒程度和瘙痒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瘙痒程度和瘙痒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比曲马多好,引起的瘙痒比曲马多发生率高、严重.

    作者:韩伟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后行子宫肌瘤剔除38例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挤压瘤体及周围平滑肌组织后行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挤压瘤体及周围平滑肌组织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肌瘤剔除组)的资料,并与同期4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单纯剖宫产组)对照.结果: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肌瘤剔除组较单纯剖宫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按摩挤压瘤体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刘世英;李增艳;赵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