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病因尚未明确,防治尚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就饮食与胃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状况作一叙述.N-亚硝基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NOC)在食物、饮水、土壤中广泛存在.№C可分为亚硝胺、亚硝酰胺、亚硝基氨基酸、亚硝基肽等,其中亚硝酰胺和亚硝胺较为稳定.亚硝酸盐在pH值为1~4时极易和胃内胺类物质形成亚硝胺,对胃粘膜有较高的致癌作用.有报道指出亚硝胺很可能在胃贲门部癌的发生中起作用.
作者:徐海蓉;徐耀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成药一般都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药物制成,可针对多种病症起协同治疗作用.所谓引申应用,就是指医家们经过临床医疗实践,发现某些中成药的应用已超越了原来的适应范围,并且还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癌症的对症治疗.
作者:欧阳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50余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卫生战线取得了巨大成绩,急性传染病发病率由解放前2万/10万下降到1998年的203.4/10万,传染病在死因顺位中从首位下降到第10位.我国消灭天花比全世界提早1 6年;随后又基本消灭了丝虫病;麻风病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基本消灭标准;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控制了鼠疫、黑热病、伤寒等重大疾病流行;克山病、大骨节病、血吸虫病的患病率已大大下降.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口腔疾患的防治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作者:万德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惊人发现丙烯酰胺致癌在瑞典南部有一家生产廉价密封剂的工厂,这里的工人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他们经常会出现手脚麻木的现象,有的工人的手上还会出现针尖大小的小孔,同时大部分工人出现头疼、晕眩、眼部和肝部疼痛的症状.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今年初由瑞典科学家利夫·布斯克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查找原因中发现,这些工人血液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工人的含量,这个发现使瑞典科学家不得不追根溯源.
作者:周艳琼;白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三苯氧胺是一种抗雌激素非甾体激素,于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合成,当时把它作为避孕药物在临床使用,但同时也发现其可以恢复不排卵妇女的排卯功能.几年以后又发现它能减少小鼠因致癌因素引起的乳腺癌,这一实验在临床上得以证实,并于1977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委员会批准用于绝经后妇女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经过15年的临床验证发现,三苯氧胺还可以抑制绝经前妇女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延长无病生存期,减少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现在三苯氧胺作为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而不考虑其分期因素.另外,在美国国家乳腺及大肠肿瘤外科辅助治疗项目中也把三苯氧胺作为预防乳腺癌的手段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其结果是在健康妇女人群中使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降低了45%.
作者:张培宇;张代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一位多年不见的乡间邻居大妈来市医院找我,说是背部酸痛已经两三个月了,起病后即在当地医院做针灸治疗,还服用止痛片、中药什么的,可是不见效,背痛有增无减,医生说她患的是肋间神经痛,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病.
作者:谢基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生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误诊病例也屡见不鲜.据报道某省肿瘤医院近年来共做直肠癌手术486例,其中340例在外院曾被误诊为良性疾病,误诊率高达70%,这一数字让医生、患者震憾.
作者:张秋臻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已知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癌与膳食的关系很早就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英国流行病学家Doll和Peto是早报道癌与膳食关系的学者.有报告推测美国人的癌死亡率中与膳食生活有关的占35%.哈佛大学癌预防中心报告曾指出,通过改善成人期的膳食习惯,可预防癌死亡率的30%.因此,改善膳食生活习惯可有效地预防癌症.
作者:杜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吗啡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以往由于恐惧成瘾及用药管制过严,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对其毒副作用认识亦不足.随着对控制癌痛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及三阶梯止痛方案的推广,吗啡特别是吗啡控释片因使用方便,止痛效果良好受到广大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充分了解并识别吗啡与镇痛目的无关的毒副作用,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吉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30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许多地特别在城市,肺癌已成为第1位死亡原因。因此,对肺癌的流行病学及其预防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洪兵;俞顺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病急不能乱投医癌症是种重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扩散、转移,危及生命.因此,一旦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总是非常紧张,家属也跟着着急,周围许多热心人又会帮忙出主意,常弄得病家六神无主,无所适从.那么,一旦得了癌症,病家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呢?如何进行首诊治疗呢?
作者:周小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张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及其治疗手段往往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女性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需更多的关怀与支持,使患者能以平稳的心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使晚期恶性妇瘤患者在尽可能少的痛苦中走完人生旅程.
作者:谭敏;李桂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已经历了40多年的历程.在新的世纪中,随着现代医学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以及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
作者:郁仁存;王笑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Quality of Life,国内译法及解释颇多,可译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等,本质无多大区别,故简称为QOL.历史回顾
作者:罗健;孙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